1
|
小说叙事中叙述者与文本的关系浅析 |
曾丽君
|
《丹东师专学报》
|
2003 |
0 |
|
2
|
“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逻辑生成与叙事特征 |
刘广远
孙淑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长门》、《自悼》考论 |
毕庶春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4
|
俗赋嬗变刍论(上)——从“但见”、“怎见得”说起 |
毕庶春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5
|
汉语表达中的焦点 |
吴登堂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6
|
关于连动句构成条件的几点思考 |
吴登堂
洪波
|
《红河学院学报》
|
2004 |
3
|
|
7
|
俗赋嬗变刍论(下)——从“但见”、“怎见得”说起 |
毕庶春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8
|
突出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文化品格——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郑玲玲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8
|
|
9
|
两代人的“残酷物语”——影片《十三棵泡桐》解读 |
赵洪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特征 |
张芳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2006 |
2
|
|
11
|
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情欲凸显与反思 |
赵洪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迷惘的一代”的心声——浅析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 |
王晓雁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9
|
|
13
|
新世纪武侠电影与传统武侠电影之比较 |
赵洪义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9
|
|
14
|
中国文学早期的口头传播方式与叙事传统 |
曾丽君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5
|
典如潮涌 明心言志——论辛词之用典 |
赵洪义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6
|
陆游休妻原因再探究 |
赵洪义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7
|
歌词创作中设问运用的语言艺术 |
于晓燕
董仁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2 |
1
|
|
18
|
骆宾基与抗战文学 |
谢淑玲
|
《丹东师专学报》
|
2003 |
2
|
|
19
|
高等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
高明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
2015 |
1
|
|
20
|
重视情感力量 追求美好人性——新世纪武侠电影发展道路之探索 |
赵洪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