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理论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车红花 张明雪 何伟 《河北中医》 2012年第5期756-757,共2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症,其中以侵犯心脏尤为突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全身性病毒感染),多数与消化道、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VMC发病因外感温热之邪,侵袭上焦肺卫所致。病位涉及心、...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症,其中以侵犯心脏尤为突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全身性病毒感染),多数与消化道、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VMC发病因外感温热之邪,侵袭上焦肺卫所致。病位涉及心、肺、脾、胃等脏腑,其中以心为主要病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心肌炎 中医药疗法 益气活血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机制及邓庆荣教授治疗经验撷萃 被引量:2
2
作者 辛宇 邓庆荣 吴文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6期179-181,共3页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脏、肾脏、脾脏、眼等器官,脑出血、脑梗死是其常见并发症。肝郁脾虚证是眩晕的常见证型之一。邓庆荣教授从肝论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常以疏肝解郁、平抑肝阳、健脾益气为主,并取得...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脏、肾脏、脾脏、眼等器官,脑出血、脑梗死是其常见并发症。肝郁脾虚证是眩晕的常见证型之一。邓庆荣教授从肝论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常以疏肝解郁、平抑肝阳、健脾益气为主,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邓庆荣教授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肝郁脾虚证 辨证施治 综述
原文传递
心肌细胞衰老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惠莹 梁太守 +2 位作者 付天骄 李晓莹 李思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心血管系疾病发病率与衰老密切相关。心肌细胞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和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了解心肌细胞衰老的结构变化、分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有效的在体内干预衰老心肌细胞从而延长寿命。现代医... 心血管系疾病发病率与衰老密切相关。心肌细胞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和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了解心肌细胞衰老的结构变化、分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有效的在体内干预衰老心肌细胞从而延长寿命。现代医学现发现心肌细胞衰老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和损伤、自噬下降、调节信号失衡有关。中医认为心肌细胞衰老病位在心,与脾、肾相关,主要病机为心气虚损。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多种西药、中药提取物、合理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自噬等机制延缓心肌细胞衰老。本综述就心肌细胞衰老的发生以及干预措施进行论述,为改善心肌细胞衰老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衰老 机制 中医
下载PDF
从脾论治冠心病线粒体自噬调控铁死亡机制研究
4
作者 赵英惠 姜钧文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11-1113,共3页
“从脾论治”冠心病理论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源于脾脏功能不足,无法有效地输送食物化生的精微营养,养分积聚而为痰浊,痰瘀交阻于血脉,造成血管阻塞。铁死亡是一个特定的细胞凋亡过程,与氧化应激有着紧密联系... “从脾论治”冠心病理论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源于脾脏功能不足,无法有效地输送食物化生的精微营养,养分积聚而为痰浊,痰瘀交阻于血脉,造成血管阻塞。铁死亡是一个特定的细胞凋亡过程,与氧化应激有着紧密联系,其特征是在其中产生了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线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能够影响铁元素、氧化应激、脂质和能量代谢等因素来调控铁死亡的进程,同时也能起到激活或抑制的作用。线粒体自噬-铁死亡机制共同影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文探索线粒体自噬-铁死亡机制在脾虚痰瘀所致脉道不利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从脾论治 铁死亡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经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3
5
作者 梁延春 王祖禄 +2 位作者 杜丹 梁明 韩雅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经射频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52.7±9.8岁,阵发性房速病史4.2±4.5年。心房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经射频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52.7±9.8岁,阵发性房速病史4.2±4.5年。心房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并于右房及主动脉无冠窦内进行激动标测。均于无冠窦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3例心房刺激均能反复诱发或终止房速,平均周长340.9±46.0ms,房速时P′波时限77.8±14.4ms,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111.2±10.3ms(P<0.05)。常规激动标测,所有患者于His束处标测到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经主动脉逆行方法 ,所有患者于无冠窦内标测到心房激动较His束处的心房激动提前9.3±6.1ms,放电1~2次于2~8s内终止房速。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房速具有窄P′波及常规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位于His束处的特点。经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消融是一种根治此类房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主动脉 无冠窦
下载PDF
绵马贯众水和乙醇提取物抗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科峰 于艳 +4 位作者 张哲 邓莉 李春霞 杨关林 李丽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观察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1)离体实验:采用致细胞病变法观察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对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副流感病毒(Ⅰ型、Ⅲ型)、腺病毒(AD3)的抑制作用,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 目的观察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1)离体实验:采用致细胞病变法观察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对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副流感病毒(Ⅰ型、Ⅲ型)、腺病毒(AD3)的抑制作用,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治疗指数(TI);(2)在体实验:绵马贯众提取物按25%、12.5%、6.25%原液的浓度设高、中、低3个剂量给药,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观察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对滴鼻感染FM1株流感病毒的昆明种小鼠肺指数的影响。结果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对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副流感病毒(Ⅰ型、Ⅲ型)、腺病毒(AD3)均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绵马贯众水提取物对上述病毒的EC50分别为110.58、141.72、126.21、152.66、182.55 ng/L;TI分别为34.94,14.21,30.62,25.31,21.17。绵马贯众乙醇提取物对上述病毒的EC50分别为152.08、168.27、132.28、135.26、156.38 ng/L;TI分别为14.24,11.12,16.37,16.01,13.84。绵马贯众水提物高、中剂量组、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降低感染FM1株的小鼠肺指数,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绵马贯众水、乙醇两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减低病毒引起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众/分离和提纯 流感病毒/药物作用 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作用 腺病毒/药物作用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益心通脉颗粒基于PI3K/AKT通路对CHD大鼠心肌损伤及应激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楠 洪林巍 +2 位作者 丛敬 高嵋 张桐桐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益心通脉颗粒基于PI3K/AKT通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大鼠心肌损伤及应激水平的研究。方法将60只PF级Wistar健康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A组(正常组)、B组(CHD组)、C组(... 目的探讨益心通脉颗粒基于PI3K/AKT通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大鼠心肌损伤及应激水平的研究。方法将60只PF级Wistar健康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A组(正常组)、B组(CHD组)、C组(格列吡嗪药物对照组)、D组(低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E组(中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及F组(高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均建立CHD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大鼠给予0.5 mg/kg格列吡嗪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D组、E组及F组大鼠均给予1.25 mg/kg、2.5 mg/kg及5 mg/kg的益心通脉颗粒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别大鼠灌胃2 ml生理盐水。试剂盒采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结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PI3K/AKT阳性率及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大鼠血清MDA降低,其余指标升高(P<0.05);A组心肌组织结构清晰,纤维布局完整,B组大鼠心肌组织分布紊乱及纤维溶解坏死,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结构改善;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B组(P<0.05);B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及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及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F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心肌细胞凋亡及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均优于D组及E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益心通脉颗粒能够通过降低CHD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上调PI3K/AKT通路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益心通脉颗粒 应激水平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平 陈韦 +1 位作者 于开锋 刘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西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对照组55例万爽力,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60例参仙升脉口服...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西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对照组55例万爽力,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60例参仙升脉口服液20mL/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总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在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总心率上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悸 怔忡 心肾阳虚 参仙升脉口服液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清脂通脉颗粒改善家兔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晓宇 于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8期18-20,66,共4页
[目的]探讨清脂通脉颗粒对家兔血脂、主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高脂家兔模型。将48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清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清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清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8只/... [目的]探讨清脂通脉颗粒对家兔血脂、主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高脂家兔模型。将48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清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清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清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8只/组。造模成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灌胃干预,15mL/kg·次,2次/d。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血脂康组予血脂康0.1g/kg·d;清脂通脉颗粒各剂量组,分别为0.69g/kg·d(3g生药/kg·d),2.31g/kg·d(10g生药/kg·d)以及6.94g/kg·d(30g生药/kg·d)。连续灌胃干预10周。观测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模型组4项血清值检测结果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清脂通脉颗粒中、高剂量组甘油三酯(T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实验用剂量的血脂康作用相近(P>0.05)。清脂通脉颗粒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未见明显影响(P>0.05)。主动脉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空白对照组:动脉壁结构清晰,内膜光滑,内皮细胞完整连续,内弹性膜及中膜弹力纤维形态正常,未见病理变化,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内膜表面不光滑,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大量泡沫细胞形成,可见大块脂质侵润斑块向管腔凸出,大量增生的炎性细胞。血脂康组:动脉壁结构较清晰,内膜较光滑,有少量的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增生的炎性细胞减少。清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部分结构清晰,内膜较光滑,偶见主动脉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增生的炎性细胞减少。清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主动内膜较光滑,偶见少量轻微的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减少。清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主动脉结构清晰,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消失,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清脂通脉颗粒能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降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清脂通脉颗粒 家兔 机制研究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部分纯化的牛心细胞质提取物对心肌细胞膜“run-down”L-型钙通道活性的恢复作用
10
作者 赵金生 赵妍 +3 位作者 赵美眯 刘书源 侯平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研究牛心细胞质部分纯化提取物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对大鼠心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的蛋白提取方法制备牛心细胞质提取物,离子交换方法进行部分纯化。应用膜片钳制技术的细胞贴附和膜内向外记录模式... 目的研究牛心细胞质部分纯化提取物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对大鼠心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的蛋白提取方法制备牛心细胞质提取物,离子交换方法进行部分纯化。应用膜片钳制技术的细胞贴附和膜内向外记录模式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单通道钙电流,观察牛心细胞质部分纯化提取物和CaMKⅡ对"run-down"L-型钙通道活性的恢复作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活性蛋白。结果膜内向外记录模式下,L-型钙通道出现"run-down"现象,活性下降至细胞贴附记录模式的(0.46±0.15)%;牛心细胞质部分纯化提取物使"run-down"的通道活性恢复至细胞贴附记录模式的(44.29±13.51)%(P<0.01),加入CaMKⅡ抑制剂KN-62(1μmol/L)后活性仅恢复至(1.30±0.94)%,与未加抑制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牛心细胞质部分纯化提取物中含有CaMKⅡ;基因重组融合蛋白法制备的CaMKⅡ也可将"run-down"后的钙通道活性恢复至细胞贴附记录模式的(71.59±14.76)%(P<0.05)。结论牛心细胞质部分纯化提取物对"run-down"钙通道活性具有恢复作用,该作用可能与CaMK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钙通道 钙调蛋白激酶Ⅱ 膜片钳制技术 单通道记录模式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1
作者 金晓宇 于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d,晨起服用,血压不能达标加用其他类型降压药。治疗组60例天麻钩藤饮(天麻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d,晨起服用,血压不能达标加用其他类型降压药。治疗组60例天麻钩藤饮(天麻15g,钩藤、石决明各25g,山栀15g,黄芩10g,牛膝15g,杜仲10g,益母草、桑寄生各10g,夜交藤15g,茯神10g),1剂/d,水煎35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清晨血压、24h动态血压、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4h动态血压及高血压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硝苯地平控释片 清晨血压 24H动态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在内皮细胞中通过上调ULK1蛋白抑制细胞周期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伊 张艳 张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上调ULK1蛋白的作用机制,并观察ULK1对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TGF-β配体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利用免疫印迹分析检验ULK...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上调ULK1蛋白的作用机制,并观察ULK1对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TGF-β配体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利用免疫印迹分析检验ULK1蛋白的表达;在HMEC-1细胞系构建稳定敲低ULK1蛋白表达的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和敲低型细胞对TGF-β信号的响应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TGF-β信号能够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地上调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而且是通过促进合成而非抑制降解来实现的;ULK1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促进细胞周期G1期阻滞,敲低ULK1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加快。结论 TGF-β信号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地上调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ULK1蛋白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ULK1 细胞周期
下载PDF
TGF-β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康伊 张艳 《医学综述》 2019年第8期1495-1500,共6页
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失调和结构改变引发的终末阶段,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和主动脉狭窄均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广泛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和主动脉狭窄引发心脏重构的多个病理过程。其中,... 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失调和结构改变引发的终末阶段,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和主动脉狭窄均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广泛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和主动脉狭窄引发心脏重构的多个病理过程。其中,经典和非经典TGF-β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TGF-β信号通路通过复杂精细的调控网络精确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血管新生。其既能促进心肌肥大也能诱导心肌纤维化,进而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因此,未来精确调控TGF-β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心肌纤维化 心肌肥大
下载PDF
《杂病证治准绳》与胸痹辨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万青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4,共2页
《杂病证治准绳》认为胸痹的病机多与气机不畅有关,将胸痹分为寒凝闭阻、水湿内停、气滞痰阻、情志不遂四种证型,以调理气机升降为主,兼以散寒、化湿、祛瘀。重视脾胃、权衡气机升降是《杂病证治准绳》体现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 杂病证治准绳 王肯堂 胸痹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五脏与心力衰竭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云铄 张明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8期28-30,共3页
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较复杂,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并非单一脏腑疾病,五脏为整体,相生相克,相互影响,五脏病变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并影响其发生发展的进程。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标实则为痰浊... 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较复杂,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并非单一脏腑疾病,五脏为整体,相生相克,相互影响,五脏病变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并影响其发生发展的进程。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标实则为痰浊、气滞,血瘀等痹阻心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五脏 关系 本虚标实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巨自噬调控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伊 孙蔚雯 +2 位作者 张伟 张艳 逯春鹏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1年第5期66-71,共6页
错误折叠蛋白质积累与心力衰竭的机制关系倍受关注。细胞自噬在心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巨自噬可保护心脏减缓心力衰竭病理过程的影响,但巨自噬的过度激活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研究巨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可能为治疗心... 错误折叠蛋白质积累与心力衰竭的机制关系倍受关注。细胞自噬在心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巨自噬可保护心脏减缓心力衰竭病理过程的影响,但巨自噬的过度激活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研究巨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可能为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中,我们旨在介绍细胞自噬过程的主要类型、涉及的基因和蛋白质复合物,以及巨自噬在心力衰竭、心肌肥大等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心力衰竭 基因 心肌病 肥厚性
下载PDF
基于脑心同治理论的双心疾病诊疗
17
作者 张艳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4年第14期14-14,共1页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当下,心血管疾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其治疗理念和方法也在持续更新与完善。与此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双心医学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中医药...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当下,心血管疾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其治疗理念和方法也在持续更新与完善。与此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双心医学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双心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心理因素 双心疾病 心血管疾病 传统医学 双心医学 现代医学 中医药 脑心同治
原文传递
通脉降浊煎剂含药血清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苗 王凤荣 +2 位作者 张冰 王帅 刘英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研究通脉降浊煎剂含药血清(TDMS)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0mg/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48h,建立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模型,添加TDM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巨噬细胞),ox-LDL组(50mg/L ox-LDL),β-环糊精(β-CD... 目的研究通脉降浊煎剂含药血清(TDMS)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0mg/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48h,建立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模型,添加TDM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巨噬细胞),ox-LDL组(50mg/L ox-LDL),β-环糊精(β-CD)组(50mg/L ox-LDL+10mmol/Lβ-CD),正常血清(CS)组(50mg/L ox-LDL+等体积正常血清),TDMS组(50mg/L oxLDL+5%TDMS)。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含量和细胞胆固醇流出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ABCA1、miR-33a、miR-33b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流出率均增加(P<0.05,P<0.01),ABC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33a和miR-33b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ox-LDL组比较,β-CD组与TDMS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均下降,胆固醇流出率增大(P<0.05,P<0.01),ABC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内miR-33a和miR-33b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TDMS通过调节miR-33a/b和ABCA1表达,从而提高胆固醇流出率,降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降浊煎剂 含药血清 泡沫细胞 胆固醇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miR-33a/b基因
原文传递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晓昌 张大武 +17 位作者 王安铸 袁慧 华琦 谢瑞芹 刘怡 宋红莉 王凤荣 李树仁 王振兴 赵立志 林谦 牛天福 张立新 樊民 刘建和 霍艳明 杨新春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8-1434,共7页
目的 评价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o.ChiCTR1900020720)。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在16家医院同期进行,筛选受试者330例,最终入组受试者240... 目的 评价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o.ChiCTR1900020720)。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在16家医院同期进行,筛选受试者330例,最终入组受试者24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养心定悸胶囊(8粒,2次/日);对照组口服养心定悸胶囊模拟剂。在试验期间不使用除β受体阻滞剂(不包括索他洛尔)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周期8周。主要疗效指标:第8周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1)第4周室性早搏总有效率;(2)第8周室性早搏次数变化值;(3)第8周中医单项症状变化情况(消失率)。结果 用药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2%vs. 30.51%,P=0.1381),用药8周时,试验组患者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18%vs. 31.36%,P<0.0001)。用药8周时试验组室性早搏次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2 808.33±6 952.62 vs.239.34±7 286.79,P=0.0003),心悸消失率、气短消失率和乏力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50.00%vs.31.58%,P=0.0050;69.44%vs.50.00%,P=0.0160;74.44%vs. 57.14%,P=0.0160)。试验组女性用药8周时室性早搏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vs.27.78%,P<0.0001)。无论室性早搏次数的多少或者是否有合并疾病,试验组室性早搏有效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P<0.01)。两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定悸胶囊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改善相关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 养心定悸胶囊 中成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丹 于乐 +2 位作者 裘淼涵 王贺阳 李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12个月以上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现状调查研究(OPT-CAD)中接受12个月DAPT且随访时无临床不良事件的6 31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 目的探讨12个月以上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现状调查研究(OPT-CAD)中接受12个月DAPT且随访时无临床不良事件的6 31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12个月后是否继续应用DAPT分为12个月后DAPT组(n=4 771)与未超过12个月DAPT的单抗血小板药物(SAPT)组(n=1 543)。比较接受和未接受延长DAP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12~24个月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终点为全部出血事件。结果 SAPT组患者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既往卒中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DAPT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SAP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T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SAP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12~24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为1.55%(74/4 771),低于SAPT组的2.33%(36/1 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DAPT可以降低ACS患者12~24个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得益于降低心源性死亡和卒中事件发生率,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单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