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红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高血压病位在清窍,由心、肝、脾、肾四脏阴阳、虚实消长失去平衡所致,应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以平肝、补肾、健脾、化痰等为主。常见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中阻、瘀血阻窍、肝肾阴虚、肾精亏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与高血... 高血压病位在清窍,由心、肝、脾、肾四脏阴阳、虚实消长失去平衡所致,应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以平肝、补肾、健脾、化痰等为主。常见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中阻、瘀血阻窍、肝肾阴虚、肾精亏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因素,预防应从病因入手,包括:调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养先天。眩晕为中风之始,中风乃眩晕之渐,虽然眩晕不全发展为中风,但是已病早治,防微杜渐对眩晕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若已患高血压,应积极使用药物控制,合理饮食、控制情绪、改善生活方式等,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眩晕 防治 调畅情志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调养先天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186例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双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3期7-8,11,共3页
[主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资料完整。2研究对象:符合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主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资料完整。2研究对象:符合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9年ACC/AHA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多次住院以最后一次住院资料计算。3评价指标:年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住院期间未遵医嘱要求;依从性差或失访者。共186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研究调查表,两名副主任级以上医师重新复核,双录入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基础疾病、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临床用药。分别提取气虚、血瘀、阳虚、阴虚、水饮、痰浊6个临床证型。采用Excel2013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年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男77例,女109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9.50岁;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4.61±2.78年;中药共计2109味次,涉及96种。最常见证型是气虚血瘀水停证,疾病发展不同时期还兼夹阳虚、阴虚、痰浊。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血瘀。中药使用频率依次是茯苓、黄芪、当归、丹参、白术、川芎、桂枝、益母草、泽泻、薤白、人参等,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利水、温阳、化痰。[未来展望]扩大研究数量,更好指导辨证论治,以期中医治疗慢性心衰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中医辨证 用药规律 年龄 回顾性研究 循证医学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参草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丽晶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参草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控制原发病,祛除心衰诱因,限制水钠摄入,营养支持,吸氧,注意... [目的]观察参草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控制原发病,祛除心衰诱因,限制水钠摄入,营养支持,吸氧,注意休息和适度运动;基础西药:1利尿剂-氢氯噻嗪;2ACEI-雷米普利;3地高辛—建议首先使用ACEI(不能耐受者用ARB),若心衰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或心功能无改善者,再加用地高辛。治疗组45例参草通脉汤(人参15g,黄芪、益母草、丹参各30g,红花12g,三七5g,葶苈子12g,黄精、肉苁蓉各20g等),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Lee氏积分、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心衰疗效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1),SV、EF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EDV、ESV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草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气虚血瘀水停 参草通脉汤 Lee氏积分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张艳冠心方辨治胸痹(冠心病)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明慧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8期13-15,共3页
张艳教授认为胸痹乃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津液疏布受阻,聚湿生痰;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阻碍气机,血行不畅,气血瘀滞,闭阻心脉,不通则痛,胸痛贯穿始终。张师将冠心病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血瘀三个证型,证型不同疼痛性质有别,气虚血瘀... 张艳教授认为胸痹乃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津液疏布受阻,聚湿生痰;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阻碍气机,血行不畅,气血瘀滞,闭阻心脉,不通则痛,胸痛贯穿始终。张师将冠心病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血瘀三个证型,证型不同疼痛性质有别,气虚血瘀-闷痛、气阴两虚-隐痛,痰浊血瘀-刺痛,伴随气短、乏力、心悸等诸多症状。治疗注重补益心气,养血和血,使脉道通利,气行血畅,缓解疼痛,自拟冠心方,黄芪25g,丹参30g,葛根25g,益母草20g,茯苓25g,瓜蒌20g,白芍20g,三七15g,延胡索20g;气虚血瘀补气活血,通脉止痛,加丹参、乳香;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止痛,加人参、生地、麦冬;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纳差加半夏、神曲;痰浊血瘀豁痰降浊,通阳宣痹,加薤白、半夏、竹茹、陈皮、枳实;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强调方药配伍避免运用大剂量活血化瘀药,极少使用破气逐瘀物,意在保护正气,以免耗气伤血,脉道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 胸痛 冠心方 补益心气 养血和血 气虚血瘀 闷痛 补气活血 通脉止痛 气阴两虚 隐痛 益气养阴 活血止痛 痰浊血瘀 刺痛 豁痰降浊 通阳宣痹 张艳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气血津液与慢性心力衰竭辨治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波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69-70,114,共3页
慢性心衰基本病机在于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气虚、血瘀、水液停聚是病机关键,心气虚为本,贯穿始终,血瘀、津液失调为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之要。注意邪正关... 慢性心衰基本病机在于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气虚、血瘀、水液停聚是病机关键,心气虚为本,贯穿始终,血瘀、津液失调为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之要。注意邪正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张艳教授提出"宜温阳通阳而不宜补阳,宜益气补气而不宜滞气,宜行血活血而不宜破血";邓铁涛提出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气血津液 气虚 血瘀 水液停聚 益气 温阳 活血 利水 张艳 邓铁涛
原文传递
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饮停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晶晶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饮停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培哚普利,4mg/次,1次/d,口服;美托洛尔,23.75mg/次,1次/d,口服;安体舒通,20mg/次,1... [目的]观察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饮停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培哚普利,4mg/次,1次/d,口服;美托洛尔,23.75mg/次,1次/d,口服;安体舒通,20mg/次,1次/d,口服;如无特殊禁忌,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组75例强心方,100mL/次,早饭前晚饭后服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4.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明尼苏达量表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饮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喘证 心悸 水肿 强心方 培哚普利 美托洛尔 安体舒通 明尼苏达量表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青蒿鳖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胡佳骅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7期1-2,共2页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变化,邪伏阴分发热成为多种疾病共性证候,对“热自阴来”的发热,存在“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诸证,无论有无阴虚症状或轻重,均可使用,须“审因论治”,明确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兼阴虚,灵活加减,阴虚较重加元参养阴滋液;虚热甚加地骨皮清透伏热。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血病,已经证实青蒿鳖甲汤能阻止白血病细胞增殖进程,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s TNFαR含量,提高免疫力;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未来应深入研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 温病条辨 阴虚邪伏 邪伏阴分 热自阴来 发热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抗肿瘤 白血病 细胞增殖 s TNFαR DC IL-12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护理工作语言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47-148,共2页
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服务态度,语言表达是服务态度的直接体现。了解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爱的前提。语言沟通是建立和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优化语言表达可提高表达效果。语言艺术是树立护士良好形象的手段,护士在与患... 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服务态度,语言表达是服务态度的直接体现。了解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爱的前提。语言沟通是建立和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优化语言表达可提高表达效果。语言艺术是树立护士良好形象的手段,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应使对方满意,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点头、摇头、微笑、眼神等;眼神的接触是最重要的。有效的语言沟通包括真诚倾听、和气表达、积极暗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语言艺术 肢体语言 真诚倾听 和气表达 积极暗示
原文传递
导痰汤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昕 汲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5期126-127,共2页
报告1例导痰汤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强的松40mg/d,环磷酰胺0.6g冲击治疗、马斯平、沐舒坦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导痰汤(半夏20g,陈皮15g,枳实、茯苓各15g,白术、当归各12g,木香、桔梗、白前各10g,甘草6g,生姜10片),1剂/d,水煎200... 报告1例导痰汤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强的松40mg/d,环磷酰胺0.6g冲击治疗、马斯平、沐舒坦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导痰汤(半夏20g,陈皮15g,枳实、茯苓各15g,白术、当归各12g,木香、桔梗、白前各10g,甘草6g,生姜10片),1剂/d,水煎200mL,早晚温服。经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憋气等症状逐渐减轻,出院前复查血恢复正常,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软骨炎 呼吸系统受累 骨痹 导痰汤 环磷酰胺 马斯平 沐舒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风-痰”与高血压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月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2-43,共2页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均可用风、痰解释,无论病情如何发展,风、痰既为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存在于各个阶段,常相兼为病,导致疾病缠绵难愈;风为百病之长,情志失调等导致体内阳气亢逆变动,化火生风,形成内风,风邪久积,凝聚成毒,是谓风毒;...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均可用风、痰解释,无论病情如何发展,风、痰既为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存在于各个阶段,常相兼为病,导致疾病缠绵难愈;风为百病之长,情志失调等导致体内阳气亢逆变动,化火生风,形成内风,风邪久积,凝聚成毒,是谓风毒;痰具流动不居,四处为害,饮食失调,年迈体虚等导致机体功能失调,津液停蓄蕴结,产生水湿、瘀血、痰浊等,经久难消,酿生成毒,是谓痰毒。脏腑失衡,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毒邪蕴久,化生风痰毒,上犯清窍或致使脑失所养是病变机理。探明"风、痰"与高血压发病机理,对早期预防和治疗,改善生活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高血压及并发症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毒 痰毒 原发性高血压 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
原文传递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诊疗规律系统综述
11
作者 谢志忠 汲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期1-4,共4页
[主要目的]分析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诊疗规律。[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肌炎住院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 [主要目的]分析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诊疗规律。[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肌炎住院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湿热痹阻、热毒入络、脾胃虚弱、气血亏虚。④评价指标:临床症状、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肌电图。⑤干预方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饮片、豪针、食疗。共30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临床症状(四肢近端或伴有远端肌肉乏力、肌肉疼痛、四肢抬举受限、颈项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周身皮疹、周身皮疹、眶周皮疹、关节疼痛、Cottron征、雷诺现象、发热、口干、眼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贫血、尿常规异常、ESR、CRP、RF、CK、LDH、HBDH、AST、ALT、FT3、FT4、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NA(+)、Ro-52(+)、ScL-70(+)、Jo-1(+)、ECG);并发症(肺部、循环系统、胃肠道、类风湿关节炎、胸膜炎、肾脏病变、子宫癌、子宫肌瘤、结肠癌、肺癌、心包积液、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低、痛风性关节炎);肌电图(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合并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坏、正常)。以症状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并发症、肌电图检查结果频次排列。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采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肌电图例数、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症状频次排序:四肢近端或伴有远端肌肉乏力28次,关节疼痛10次,肌肉疼痛7次,眶周皮疹7次,Cottron征6次,颈项活动受限5次,发热5次,周身皮疹5次,吞咽困难4次,四肢抬举受限3次,口干、眼干2次,肌肉萎缩1次,雷诺现象1次。实验室检查异常频次排序:LDH 23次,CRP 21次,CK 21次,ANA(+)20次,HBDH 17次,AST 16次,ALT 13次,白细胞12次,中性粒细胞10次,ESR 10次,ECG8次,贫血7次,Jo-1(+)6次,Ro-52(+)6次,RF 4次,尿常规异常3次,FT3 3次,FT4 3次,抗心磷脂抗体(+)3次,抗dsDNA抗体(+)1次,ScL-70(+)1次。并发症频次排序:肺部8次,循环系统5次,胃肠道反应4次,类风湿关节炎3次,胸膜炎3次,肾脏病变2次,子宫癌1次,子宫肌瘤1次,结肠癌1次,肺癌1次,心包积液1次,肝硬化1次,甲状腺功能减低1次,痛风性关节炎1次。肌电图频次排序:肌源性损害8次,神经源性合并肌源性损害5次,神经源性损坏4次,正常3次。预后结果:治愈3例,显效23例,无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6.66%。病位主要在肌肉,涉及皮肤、筋脉、关节,与脾胃、肺等。病因为外邪痹阻肌膝、脉络;内因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凑脉络痹阻,肌肉失养为主要病机。有虚实之分,虚多为脾胃气血亏虚,久病气血亏虚,加之脾虚失运,水湿停滞,痰瘀始生,痹阻肌肉;实多为寒、湿、热、毒、痰痹阻之邪,易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初期易祛邪,中后期易扶正或扶正兼祛邪。转归与预后取决于正气盛衰,正气盛,邪气轻则易治,反之难治。[未来展望]中医疗效确切,前景广阔,期待统一病名及辨证分型,探明治疗机制,研发外用药用于皮肤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诊疗规律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肌电图 循证医学 回顾性分析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