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在器官移植及眼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殷亮 李兵 殷海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483-3486,共4页
FTY720是冬虫夏草提取物ISP-I经过修饰合成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不同于环孢素A、FK506等其他免疫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文章从FTY720的免疫抑制机制入手,以FTY720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调节外周成熟淋巴细胞游走的... FTY720是冬虫夏草提取物ISP-I经过修饰合成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不同于环孢素A、FK506等其他免疫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文章从FTY720的免疫抑制机制入手,以FTY720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调节外周成熟淋巴细胞游走的免疫抑制机制为基础,并探讨FTY720的药理作用,证实了FTY720在器官移植动物模型中、免疫性疾病模型中、肿瘤疾病模型中、缺血再灌疾病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FTY720在眼科的应用还处于基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免疫排斥 器官移植
下载PDF
HIF-1α及VE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建峰 庞东渤 叶文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857-860,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增殖型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视网膜前膜的表达,探...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增殖型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视网膜前膜的表达,探讨其在P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针对26例PDRⅤ~Ⅵ期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剥膜术(有合并视网膜脱离者加行视网膜复位术),术中取出视网膜前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前膜中HIT-1α与VEGF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的表达。同时行术前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合并视网脱进行分类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DRⅤ~Ⅵ期视网膜前膜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HIT-1α者24例(92.3%),VEGF者15例(57.7%),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者26例(100%)。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分别与HIT-1α(r=0.556,P=0.028)和VEGF(r=0.745,P=0.001)直线相关。术前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合并视网脱是PDR视网膜前膜中表达因子HIT-1α,VEGF和CD34表达的相关因素。结论:HIT-1α和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中明显表达。HIT-1α和VEGF可能在PD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FTY720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殷亮 李兵 殷海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4-638,共5页
目的研究FTY720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每天4mg·kg-1生理盐水灌胃,CsA组为每天10mg·kg-1CsA(5g.L-1)灌胃... 目的研究FTY720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每天4mg·kg-1生理盐水灌胃,CsA组为每天10mg·kg-1CsA(5g.L-1)灌胃,FTY720组为每天0.2mg·kg-1FTY720(0.1g.L-1)灌胃,联合用药组为每天5mg·kg-1CsA(5g.L-1)和0.1mg·kg-1FTY720(0.1g.L-1)灌胃,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用药14d后停药。对各组大鼠术眼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对植片的临床指数:混浊度、水肿、新生血管及排斥反应指数进行评分,并记录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结果 对照组、CsA组、FTY720组和联合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0.38±1.92)d、(20.13±2.17)d、(21.38±2.72)d、(29.88±3.04)d,各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均为P=0.000);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均为P=0.000);FTY720组与C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各用药组角膜植片的混浊度、水肿、角膜新生血管、排斥反应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联合用药组均优于单独用药组;FTY720组与C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口服FTY720能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CsA与FTY720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单独用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FTY720
下载PDF
坎地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歆 庞东渤 +2 位作者 赵海雁 黎笑楠 戚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动物模型36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坎地沙坦治疗组,另取18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随机分为4,8,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动物模型36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坎地沙坦治疗组,另取18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随机分为4,8,12wk3个亚组。视网膜铺片联合PAS染色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坎地沙坦对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网结构清晰,走行规则;DM模型组血管迂曲阻塞,走行不规则;治疗组见血管网迂曲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走行较规则。在对照组和模型4wk组中大鼠视网膜组织无VEGF和MCP-1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模型8wk和12wk组两者阳性表达明显增强,且随着病程延长呈递增趋势。治疗组两者的表达则均较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可降低DM大鼠视网膜VEGF和MC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坎地沙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毕燃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665-667,67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过程中α-硫辛酸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RIRI的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α-硫辛酸组、单纯缺血再...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过程中α-硫辛酸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RIRI的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α-硫辛酸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及α-硫辛酸干预组,同时后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成1d、3d、7d组,HE染色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变化,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RIRI后视网膜组织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及单纯α-硫辛酸组视网膜组织Caspase-3不表达。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在再灌注后1d时Caspase-3表达显著,3d表达已明显下降,7d进一步降低。α-硫辛酸干预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似,但表达明显减弱,2组相比较,于再灌注1d和3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参与了RIRI的形成,α-硫辛酸可以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α-硫辛酸在RI-RI中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达到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CASPASE-3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镁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海雁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镁(magnesium fructose diphosphata,FDPMg)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大鼠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镁(magnesium fructose diphosphata,FDPMg)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大鼠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FDPMg干预组。后两组各分为6h、12h、24h、48h、72h5个时间段。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的视网膜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再灌注6h可观察到凋亡细胞;12h凋亡细胞逐渐增加;24h细胞凋亡达高峰;48h凋亡细胞减少;72h视网膜仍可见凋亡细胞。各组Fas/FasL表达情况与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基本一致。FDPMg干预组各时段各观察指标表达均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FD-PMg明显抑制Fas/FasL蛋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其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镁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FAS/FASL
下载PDF
坎地沙坦治疗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黎笑楠 庞东渤 +2 位作者 赵海雁 谭歆 戚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candesartan,Can)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剔除死亡及未成模大鼠5只,将成模大鼠...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candesartan,Can)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剔除死亡及未成模大鼠5只,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Can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Can与胰岛素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饲养12wk,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R)、核因子-κB(NF-κB)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各组血浆AngⅡ浓度均增高,胰岛素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Can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均有少量AT1R和NF-κB蛋白表达,糖尿病组表达显著增高,各治疗组均可使其表达下降,以Can与胰岛素联合治疗组下降最显著。结论:Can通过抑制视网膜AngⅡ和AT1R结合,减少AT1R和NF-κB的激活,以治疗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核因子-ΚB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眼挫伤后大鼠视网膜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晶 庞东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thropoietin,rhEPO)对挫伤视网膜Bcl-2和Bax的调节作用,明确重组rhEPO对挫伤视网膜的保护机制。方法:两月龄雄性大鼠45只,5只用于正常对照组,余下40只仿Allen重击法制作视网膜挫伤...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thropoietin,rhEPO)对挫伤视网膜Bcl-2和Bax的调节作用,明确重组rhEPO对挫伤视网膜的保护机制。方法:两月龄雄性大鼠45只,5只用于正常对照组,余下40只仿Allen重击法制作视网膜挫伤模型致左眼挫伤。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rhEPO治疗组,每组各20只大鼠,每组又分12和24h;3和7d共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大鼠5只。rhEPO组大鼠iprhEPO,1次/d;模型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ip。各组各时段于给药给水停止后第2d取材,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均有适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至3d时表达最低。除12h外,其余各组Bcl-2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低。而Bax蛋白表达逐渐上升,至3d达峰值。除12h外,其余各组Bax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高;rhEPO组Bcl-2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高,而Bax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低。结论:Bcl-2和Bax参与了眼挫伤视网膜病变过程;rhEPO能够上调挫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以抑制损伤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眼挫伤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Bcl-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NF-κB与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晓霞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475-478,共4页
细胞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转录因子,在高等生物受外界免疫、应力和炎症等刺激后发生的细胞早期反应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生长调控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 细胞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转录因子,在高等生物受外界免疫、应力和炎症等刺激后发生的细胞早期反应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生长调控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在眼科有关疾病中亦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白内障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大鼠眼挫伤后视网膜HSP27和NF-κB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郭彦芳 庞东渤 +1 位作者 张琳荃 葛翠洁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制备大鼠视网膜挫伤模型,探讨谷氨酰胺对眼挫伤大鼠视网膜HSP27和NF-κB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5只用于正常对照组,余下40只仿Allen's重击法制作视网膜挫伤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Gln治疗... 目的制备大鼠视网膜挫伤模型,探讨谷氨酰胺对眼挫伤大鼠视网膜HSP27和NF-κB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5只用于正常对照组,余下40只仿Allen's重击法制作视网膜挫伤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Gln治疗组。每组又分12h,24h,3d,7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大鼠5只。各组于给药给水停止后第2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27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内均有HSP27和NF-κB蛋白表达;眼挫伤后HSP27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至3d时表达降至低谷。除12h外,模型组HSP27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低;而NF-κB蛋白表达在眼挫伤后逐渐上升,3d达峰值。除12h外,其余各组NF-κB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在Gln组,HSP27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高,而NF-κB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低。结论 HSP27和NF-κB参与了眼挫伤视网膜病变过程;谷氨酰胺上调了挫伤视网膜HSP27蛋白表达,下调了NF-κB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谷氨酰胺对眼挫伤视网膜病变产生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大鼠 眼挫伤 热休克蛋白小分子27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