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汉族青年恒前牙牙体硬组织解剖学特征
1
作者 沙峰 吴爽 +1 位作者 席焕久 王立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建立辽宁地区恒前牙分析指数数据库。方法: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牙位牙齿的冠长、冠宽、冠厚、颈宽、颈厚。采用SPSS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我国辽宁汉族青年恒前牙的解剖外形数据;男女恒前牙个别牙位之间有统计学意... 目的:建立辽宁地区恒前牙分析指数数据库。方法: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牙位牙齿的冠长、冠宽、冠厚、颈宽、颈厚。采用SPSS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我国辽宁汉族青年恒前牙的解剖外形数据;男女恒前牙个别牙位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恒前牙不同牙位同一测量值之间、同一牙位不同测量值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辽宁汉族青年恒前牙解剖学测量数据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人群存在差异。结论:辽宁汉族青年恒前牙具有独特的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形态 相关性
下载PDF
绘图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房艳 单伟 +1 位作者 李德华 柏树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4,198,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形态学科,内容、结构和名词繁多,形态和毗邻关系复杂,直观性较强,但易学难记,因而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教学过程中标本、挂图、模型及多媒体的应用较为普遍,而老一辈的绘图教学法有...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形态学科,内容、结构和名词繁多,形态和毗邻关系复杂,直观性较强,但易学难记,因而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教学过程中标本、挂图、模型及多媒体的应用较为普遍,而老一辈的绘图教学法有逐渐萎缩的趋势,课堂上能熟练地在黑板上绘制线条简图来讲解内容的老师越来越少,大多年轻教师忽视了绘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 解剖学教学 绘图 应用 形态学科 人体解剖学 医学基础 毗邻关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曾瑞霞 单伟 +1 位作者 李德华 秦书俭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439-440,共2页
传统的解剖学理论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板书、绘图为主,借助挂图、模型等形式辅助教学。但由于书写板书、绘图要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挂图图像大小、质量、携带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印象是孤立的、缺乏多元化体系。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多媒体课件 制作 理论教学 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 多元化 板书
下载PDF
探析多学科知识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海龙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单一、枯燥,理论性强,需大量记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学习兴趣。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应用 唯物辩证法 解剖学名词 学习兴趣 事物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双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小飞 刘海松 马腾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6期1140-1142,共3页
介绍了辽宁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双主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及实施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实施人体解剖学“双主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介绍了辽宁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双主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及实施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实施人体解剖学“双主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教学模式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王岩松 曹阳 +4 位作者 陈峻江 于德水 张佳怡 李世正 任甫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566,共2页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培训期间要做到理论知识、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培训期间要做到理论知识、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相结合[1-2].临床应用解剖学从应用角度对人体形态学进行研究,更贴近临床,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桥梁课程.本院从2009年起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开设《应用解剖学》,深受学生欢迎,现将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应用解剖学 教学实践 临床工作能力 研究生培养 临床分析 培训期间 临床住院医师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洪武 李德华 +2 位作者 刘学元 王盼 刘学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8-109,115,191,共4页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前)内外径及动脉壁厚度。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30岁以下,n=16);中年组(年龄30-50岁,n=26);老年组(年龄50岁以上,n=18),并进行性别、年龄、侧别的比较。采用PEMS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后动脉中点的外径(2.74±0.51)mm,内径(1.29±0.47)mm,管壁厚度(0.62±0.18)mm,与近、远端比较,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侧的远、中、近三处胫后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值无显著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及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胫后动脉解剖学相关资料及数据比较、分析,其结果为临床对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胫后动脉置管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骨性鼻泪管的影像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维 秦书俭 +1 位作者 邹本警 刘天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3期268-269,共2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正常学龄期儿童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60例(120侧)学龄期儿童和60例(120侧)成人骨性鼻泪管区容积扫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骨性鼻泪管部分径线及角度,并观察管腔含气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进...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正常学龄期儿童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60例(120侧)学龄期儿童和60例(120侧)成人骨性鼻泪管区容积扫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骨性鼻泪管部分径线及角度,并观察管腔含气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学龄期儿童骨性鼻泪管所有测量数据左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在骨性鼻泪管中部左右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9侧管内含气(42%)。学龄期儿童与成人组鼻泪管在上、中、下部管径、上下径、孔口距之间有差异,而与矢状面、水平面的角度无差异。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学龄期儿童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学龄期儿童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成人 鼻泪管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瑞霞 张轶博 刘学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84-185,共2页
药科大学的课程设置着重于专业课的开展,如《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关于解剖学的课时数较少,平均大约20学时。而在医学院校中创办药学专业,其课程设置虽然仍以药学专业课为主,但壬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就会增加,如《人体解剖学》... 药科大学的课程设置着重于专业课的开展,如《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关于解剖学的课时数较少,平均大约20学时。而在医学院校中创办药学专业,其课程设置虽然仍以药学专业课为主,但壬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就会增加,如《人体解剖学》:匕起药科大学中所占的学时要多,平均约40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药学专业课 医学院校 教学改革 《药物分析》 课程设置 《药剂学》 医学基础课
原文传递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辽宁汉族成人脂肪分布特点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海龙 席焕久 +3 位作者 李文慧 刘素伟 张美芝 吕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辽宁汉族成人身体各部份脂肪含量,提出适合于辽宁汉族群体的脂肪含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辽宁汉族成人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父母均为汉族的辽宁汉族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辽宁汉族成人身体各部份脂肪含量,提出适合于辽宁汉族群体的脂肪含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辽宁汉族成人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父母均为汉族的辽宁汉族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034人(男性379例,女性655例)。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去脂体重、内脏脂肪等级、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等与脂肪相关的各项数值,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结果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多数年龄段,男性的脂肪总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均低于女性(P<0.01),而男性的内脏脂肪等级却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脂肪总量、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出现两次峰值,分别于40岁年龄组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内脏脂肪等级呈持续增长状态。女性脂肪总量、上肢脂肪含量、躯干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加,女性下肢脂肪增幅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状态,峰值在50岁年龄组。女性内脏脂肪等级除50岁年龄组略有下降外,总体也呈上升趋势。结论辽宁汉族成人脂肪总量、四肢及躯干脂肪含量,男性均低于女性;而内脏脂肪等级,则男性高于女性。辽宁汉族成人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辽宁 汉族 生物电阻抗法 成人
原文传递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手长、足长与身高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东 阎文柱 +2 位作者 刘素伟 张海龙 席焕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人手长、足长与身高的关系。方法按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辽宁农村地区977名(男487名,女490名)20~80岁汉族成人的手长、足长和身高,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按年龄组和性别组计算出各组手长、足长...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人手长、足长与身高的关系。方法按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辽宁农村地区977名(男487名,女490名)20~80岁汉族成人的手长、足长和身高,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按年龄组和性别组计算出各组手长、足长和身高的均值,并提出由手长、足长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除40~49岁组手长外,各组手长、足长和身高的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由手长推算的回归方程中,男性除30~39岁组、女性除20~29岁和30~39岁组外,其他回归方程成立,由足长推算的回归方程均成立(P<0.001)。结论足长与身高显著相关,通过足长及用回归方程来推测辽宁农村成人身高更具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长 足长 身高 体质测量法
原文传递
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龙 席焕久 +3 位作者 阎文柱 姜东 刘素伟 温有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519名(男性257名,女性262名)辽宁城市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4.2-1.6,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4-3.5-1.6... 目的探讨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519名(男性257名,女性262名)辽宁城市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4.2-1.6,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4-3.5-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城市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为,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男性的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因此男性的骨骼、肌肉较发达,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城市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宁城市汉族男性体型与山东汉族体型最接近,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蒙古族相近,女性与印度旁遮族、蒙古族和山东汉族相接近。结论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敦实健壮。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辽宁 城市 汉族 HEATH-CARTER法 成人
原文传递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阎文柱 姜东 +2 位作者 刘素伟 张海龙 席焕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6-760,共5页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汉族成年人的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69项测量项目,3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汉族成年人的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69项测量项目,3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农村汉族成年人主要特征是: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23.6%的人有蒙古褶,黑发与黄肤色较多,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者占有较大比例。宽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中长躯干型、中短腿型和亚长腿型出现率较高。男性平均身高1 667.10mm,女性平均身高1 552.80mm,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辽宁农村汉族成年男性的身材较魁梧,女性的身材属中上等且偏胖,身高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汉族
原文传递
辽宁清原满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素伟 温有锋 阎文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方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的12项围度进行TN量,计算了6项围度指数值,比较了性别间的差异性,并将满族成人与我国其他19个人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了比较和聚... 目的:探讨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方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的12项围度进行TN量,计算了6项围度指数值,比较了性别间的差异性,并将满族成人与我国其他19个人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男性的头围、颈围、上臂缩围和前臂围大于女性,而女性腹围、臀围、大腿围明显大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女性围度变化幅度多大于男性。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与辽宁汉族围度值最为接近。结论: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围度处于我国中上等水平,属于身材较为魁梧粗壮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围度 成年人 满族
下载PDF
辽宁清原满族成人的体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素伟 温有锋 +1 位作者 阎文柱 姜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0-822,836,共4页
目的:了解满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满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7-4.1-2.1,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4.0-1.5,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目的:了解满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满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7-4.1-2.1,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4.0-1.5,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满族男性体型分布较散,女性体型分布非常集中.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内因子低,因此男性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相对修长,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女体型有差异.与国内外其他群体相比,满族体型内因子较高,中因子和外因子较低,男性与蒙古族、女性与山东汉族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和马努斯人相距较远.结论:满族成人体型偏胖,体格较健壮敦实,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的体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HEATH-CARTER体型法 满族 成人
下载PDF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海龙 席焕久 +3 位作者 阎文柱 刘素伟 姜东 温有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978名(男488名,女490名)辽宁农村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4.7-1.4,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4.3-0.9...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978名(男488名,女490名)辽宁农村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探讨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4.7-1.4,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4.3-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中、外因子值男性大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内因子低,因此男性的身体相对瘦高,身材相对修长,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宁农村汉族男性体型与鄂温克族、回族、墨西哥和美国爱斯基摩人的差异非常显著,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相接近,女性与回族和墨西哥人的差异非常显著,与印度和蒙古族相接近。结论辽宁农村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体型稍显修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辽宁 农村 汉族 HEATH-CARTER法 成人
原文传递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阎文柱 姜东 +2 位作者 刘素伟 张海龙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为,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1/4的人有蒙古褶.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等.黑发与黄肤色占绝大多数,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和我国居住在北方的族群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汉族
下载PDF
应用Heath-Carter法分析辽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海龙 席焕久 +2 位作者 阎文柱 姜东 温有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1497名(男745名,女752名)辽宁汉族成人进行体型特征分析。结果:辽宁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6-4.5-1.5,属内胚层一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3.... 目的:了解辽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1497名(男745名,女752名)辽宁汉族成人进行体型特征分析。结果:辽宁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6-4.5-1.5,属内胚层一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3.9-1.3,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男性的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因此男性的骨骼、肌肉较发达,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显示辽宁汉族男性体型与山东汉族体型最接近,与蒙古族、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相近,女性与蒙古族和山东汉族相接近。结论:辽宁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而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敦实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HEATH-CARTER法 辽宁 汉族 成人
下载PDF
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东 闫文柱 +2 位作者 刘素伟 张海龙 席焕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769人(男性386人,女性383人)的身高与指距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和指距的均值、差值、差值分...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769人(男性386人,女性383人)的身高与指距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和指距的均值、差值、差值分型、指数和回归方程。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指距测量值及身高指距差的计算和分型均符合国人体型身高性别差异。身高与指距显著相关,可以用回归方程推测身高或指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指距 身高 人体测量 汉族
原文传递
辽宁清原满族成人皮下脂肪的发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素伟 温有锋 +1 位作者 阎文柱 姜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2-403,407,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男、女... 摘要目的:探讨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男、女性皮褶厚度值分别在4.01~16.05mm之间和8.15~28.96rnrn之间,满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发育优于四肢,以背部皮下脂肪最厚;随年龄的增长,男性6项皮褶厚度变化不大,女性20岁组最小(腓肠肌皮褶仅次于60岁组),30岁组最大(髂前上棘皮褶40岁组最大),达到高峰后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值和体脂百分含量均高于男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我国部分人群皮褶厚度比较,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皮下脂肪比较发达,体脂百分含量较高,身体偏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 满族 成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