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感染72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雪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86-89,共4页
目的调查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血流感染72例,收集相关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结果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疲乏94.4%,寒战88.9%,低血压52.8%。88.9%... 目的调查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血流感染72例,收集相关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结果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疲乏94.4%,寒战88.9%,低血压52.8%。88.9%有基础疾病。白细胞(WBC)升高58.3%,WBC减少6.94%,血小板(PLT)减少26.4%,C-反应蛋白(CRP)>50 mg/L占87.5%,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占44.4%。在分离的7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70.8%;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2%。分离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4.7%),肺炎克雷伯菌(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2%),链球菌(8.33%)。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耐药率为4.08%,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4.76%,对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血流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化验异常,应及时血培养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分析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脓毒血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新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脓毒血症大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1正常组、2模型组、3抗生素组(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4氨苄青霉素钠+穿心莲内酯组(50 mg/kg)。手术后12 h开...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脓毒血症大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1正常组、2模型组、3抗生素组(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4氨苄青霉素钠+穿心莲内酯组(50 mg/kg)。手术后12 h开始给药,每隔12 h 1次,连续给药6次。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p65、IκBα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氨苄青霉素钠组血清ALT、AST、TNF-α,IL-6降低,肝组织形态有所改善,p65表达降低,而IκBα表达增加。与单用氨苄青霉素钠组相比,穿心莲内酯联合氨苄青霉素钠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增强,炎症因子水平进一步降低,p65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而IκBα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穿心莲内酯可通过下调NF-κB炎症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脓毒血症大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脓毒血症 肝损伤 NF-ΚB
下载PDF
二甲基鞘氨醇抑制人RA-FLS增殖及IL-6和IL-8的分泌
3
作者 袁红霞 邱振宇 周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7期972-973,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疾病,迄今病因及机制仍不清楚.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具有类肿瘤细胞特性,在RA发病中备受关注.二甲基鞘氨醇(N,N-dimethyl-D-eryth-ro-sphi...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疾病,迄今病因及机制仍不清楚.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具有类肿瘤细胞特性,在RA发病中备受关注.二甲基鞘氨醇(N,N-dimethyl-D-eryth-ro-sphingosine,DMS))是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l)的特异性抑制剂,能有效抑制SPHK1活性,参与RA的发病[1].本研究观察DMS对人RA-FLS增殖及分泌IL-6和IL-8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鞘氨醇 IL-8 IL-6 分泌 增殖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特异性抑制剂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56例休克临床分析
4
作者 周影 赵勇 包淑萍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78-478,483,共2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期临床经过,易并发多器官损害及功能衰竭[1]。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低血压休克期 临床分析 急性传染病 多器官损害 汉坦病毒 肾脏损害 典型病例
原文传递
血必净对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和iNOS及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丽娟 韩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在血必净干预下一氧化氮(NO)产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对照组、LPS(1mg·L-1)组、LPS(1mg·L-1)+...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在血必净干预下一氧化氮(NO)产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对照组、LPS(1mg·L-1)组、LPS(1mg·L-1)+血必净(25g·L-1)组、LPS(1mg·L-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20μmol·L-1)组,在给予LPS前预先用血必净和PDTC孵育1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NOS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NO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VEC中NO水平、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血必净组VEC中NO水平、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比较,LPS+PDTC组VEC中NO水平和iNOS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LPS+血必净组与LPS+PDTC组比较,VEC中NO水平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PDTC组VEC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LPS+血必净组(P<0.05)。结论:血必净能抑制VEC中NO的产生和iNOS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核转录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慧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85-1386,共2页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具有肝病症状重,血糖、血酮体升高,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护理对策中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血糖监测,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和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糖尿病 护理
下载PDF
64例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
7
作者 张慧影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治愈55例,死亡7例,2例自动出院失访。结论对病人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脏损伤、并发症的护理是护理的重点,...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重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治愈55例,死亡7例,2例自动出院失访。结论对病人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脏损伤、并发症的护理是护理的重点,并强调消毒隔离的管理和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危重型 出血热 护理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继发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新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11天大鼠,经小脑延髓池进针,注射浓度为3×108cfu/ml的脑膜炎奈瑟球菌混悬液,复制脑膜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11天大鼠,经小脑延髓池进针,注射浓度为3×108cfu/ml的脑膜炎奈瑟球菌混悬液,复制脑膜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穿心莲内酯组(50 mg/kg)、激素组(地塞米松1 mg/kg)。连续给药6天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膜组织p65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50 mg/kg穿心莲内酯和激素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65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而IκBα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B炎症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脑膜炎奈瑟球菌 脂多糖血症 核因子-B
原文传递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影 赵勇 包淑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89,共1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易并发多器官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为进一步探讨HFRS并发MOF的临床特征,作者对2000—2009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易并发多器官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为进一步探讨HFRS并发MOF的临床特征,作者对2000—2009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并发MOF的HF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多器官功能衰竭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新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1正常组、2模型组、3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组、4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白藜芦醇(20 mg/kg)组、5氨苄青霉...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1正常组、2模型组、3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组、4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白藜芦醇(20 mg/kg)组、5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白藜芦醇(40 mg/kg)组、6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白藜芦醇(80 mg/kg)组。手术后12小时开始给药,每隔12小时1次,连续给药6次后观察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以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电泳法测TLR4,p65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80 mg/kg)联合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治疗与单用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治疗相比,可进一步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肌形态学变化,降低血清TNF-α、IL-6、MDA水平,增加心肌组织SOD水平,下调TLR4,p65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脓毒血症 心肌损伤 炎症 氧化
原文传递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临床分析
11
作者 周影 赵勇 包淑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1,共1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以引起出血、休克、肾功能衰竭等人体多系统损伤.为探讨HFRS患者肝损害情况及肝功能的影响,作者对2002-2008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FRS患者600例进行分析,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以引起出血、休克、肾功能衰竭等人体多系统损伤.为探讨HFRS患者肝损害情况及肝功能的影响,作者对2002-2008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FRS患者600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肝功能试验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