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蝶窦入路对蝶窦的神经血管影像及解剖定位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衣服新 常锐 马俊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和尸头解剖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中蝶窦的神经血管显示及其解剖位置定位中的应用,为该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依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方法收集18具新鲜尸头并通过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入路研究蝶窦解剖结构,同时对35例... 目的探讨CT影像和尸头解剖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中蝶窦的神经血管显示及其解剖位置定位中的应用,为该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依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方法收集18具新鲜尸头并通过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入路研究蝶窦解剖结构,同时对35例志愿者进行蝶窦CT平扫+增强扫描并进行CTVE三维重建,两方法均测量蝶窦到周围组织的距离,鞍底血管、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1)两种方法均能较好的测量蝶窦到周围组织的距离,除蝶窦口到蝶筛隐窝顶外(P<0.05),其余均没有差异;(2)两种方法在蝶窦表面解剖结构的显示率上没有差异,但CT影像在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的显示率上高于尸头解剖(P<0.05),但其不能显示斜坡松质骨。结论 CT影像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中蝶窦的神经血管显示及其解剖定位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术前单鼻孔经蝶入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 尸头解剖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 垂体瘤 蝶窦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程欣 罗俊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513-2515,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谢云杰 刘兴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进展
下载PDF
极化液联合托拉塞米对外伤后脑水肿与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建武 于铭权 韩凤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极化液(GIK)联合托拉塞米对外伤后脑水肿与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Glasgow评分(GCS)选取6~8分、9~11分、12~14分各30人共90例脑外伤患者,每等级随机选择10例分配至对照组、GIK治疗组及GIK联合托拉塞米组,每组30人。第... 目的:探讨极化液(GIK)联合托拉塞米对外伤后脑水肿与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Glasgow评分(GCS)选取6~8分、9~11分、12~14分各30人共90例脑外伤患者,每等级随机选择10例分配至对照组、GIK治疗组及GIK联合托拉塞米组,每组30人。第3天和第14天复查头颅MRI,第2天和第14天测空腹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第14天行脑电图检查、重新评定GCS。结果:第14天GIK治疗组和GIK联合托拉塞米组CRP、TNF-α、IL-6、WBC、N%及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IK治疗组与GIK联合托拉塞米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2天各组间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第14天GIK联合托拉塞米组脑水肿恢复、脑电图恢复、GCS进步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GIK联合托拉塞米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降低受损神经细胞兴奋性及脱水利尿等作用,有效降低外伤后脑水肿,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液 托拉塞米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脑水肿
原文传递
大鼠脑慢性缺血状态再灌注对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p21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建武 罗俊生 +1 位作者 关宁 霍晓川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方法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0),模型再灌注组(n=30),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方法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0),模型再灌注组(n=30),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再灌注组(p<0.05);p53和p21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模型组表达少于模型再灌注组(p<0.05),术后48h达高峰,72h后逐渐降低。结论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海马区p53和p2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症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灌注压突破 p53 P21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选 衣服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6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病理生理 手术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7
作者 黎铁伟 刘兴波 刘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9期9-10,1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脊髓半横断损伤后,钠通道阻滞剂苯妥英钠在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超微结构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参考Ramberg和Borgens法建立大鼠半横断型脊髓损伤模型,72只Sprague-Dawley大鼠均接受T10节段的脊髓损伤,然后被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脊髓半横断损伤后,钠通道阻滞剂苯妥英钠在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超微结构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参考Ramberg和Borgens法建立大鼠半横断型脊髓损伤模型,72只Sprague-Dawley大鼠均接受T10节段的脊髓损伤,然后被随机分为3组:甲基强的松龙(MP)组,于伤后通过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mg/kg;苯妥英钠(PHT)组,于伤后通过腹腔注射苯妥英钠10mg/kg;对照(NS)组,于伤后通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脊髓损伤4h,8h,24h后,每组各取7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取损伤区脊髓,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24h每组取3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出损伤区脊髓制成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苯妥英钠组脊髓组织MDA浓度明显低于各时相点NS对照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与MP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苯妥英钠组和MP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观察到灰质出血坏死,线粒体水肿,髓鞘分离,髓鞘板层结构排列松散,较NS组轻。结论钠通道阻滞剂苯妥英钠可以增强脊髓损伤后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脊髓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苯妥英钠 半横断型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成肌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8
作者 张振兴 宋小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成肌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肌细胞并克隆纯化,培养至第3代时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液诱导分化,进行RT-PCR分析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 目的:探讨大鼠成肌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肌细胞并克隆纯化,培养至第3代时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液诱导分化,进行RT-PCR分析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经诱导后,成肌细胞在形态上类似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RT-PCR分析显示诱导后的成肌细胞有神经丝蛋白(NF 68)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到诱导后的成肌细胞含NF 68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结论:成肌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转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
下载PDF
较大桥小脑肿瘤切除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患者50例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7期162-162,共1页
目的对较大桥小脑肿瘤切除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患者5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治疗。方法选取了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切除较大桥小脑肿瘤切除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的视线内将较大桥小脑... 目的对较大桥小脑肿瘤切除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患者5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治疗。方法选取了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切除较大桥小脑肿瘤切除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的视线内将较大桥小脑分块进行相关的切除手术,并且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仔细观察和相关干预治疗。结果在手术后,观察完全能够经口饮食患者27例,部分食物经口饮食患者16例,完全不能够经口饮食患者7例;有6例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康复出现43例,死亡1例,其余均经相关手术后可以出院。结论较大桥小脑肿瘤切除后伴有后组后组神经损伤患者并发症较多,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对于该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肿瘤 后组神经损伤 临床研究 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夏冬剑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术前15天灌胃阿托伐他汀,6mg/(kg·d),然后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术前15天灌胃阿托伐他汀,6mg/(kg·d),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24小时,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缺血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MDA含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增强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局灶性脑缺血 MDA
下载PDF
siRNA干扰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对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孔祥铨 贾志强 +2 位作者 孟凡磊 韩秀斌 衣服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应用特异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小干扰核糖核酸(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mall interfering RNA,BDNFsiRNA)下调U251细胞中BDNF表达,观察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 目的应用特异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小干扰核糖核酸(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mall interfering RNA,BDNFsiRNA)下调U251细胞中BDNF表达,观察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为non-silencing-siRNA组,C组为BDNF-siRNA组。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DNF、AKt、p AK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BDNF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各组U25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和B组相比,C组BDNF、p 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表明C组U251细胞培养上清中BDNF含量为(70.20±3.05)pg/m L,与A相比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可见C组细胞的凋亡率为(19.62±2.50)%,显著高于A组[(1.63±0.61)%]和B组[(1.78±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U251细胞时,采用特异性BDNF-siRNA能够显著降低BDNF、p AKt表达,同时,干扰BDNF表达能促进U251细胞的凋亡,推测与Trk B-Akt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BDNF U251 凋亡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联合卡铂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王文新 邱建武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联合卡铂(CBP)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生长状态良好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加常规培养液,实验A组加PDTC(0.1mg/mL)0.01mL,实验B组加CBP(1mg/mL)0.01mL,实...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联合卡铂(CBP)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生长状态良好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加常规培养液,实验A组加PDTC(0.1mg/mL)0.01mL,实验B组加CBP(1mg/mL)0.01mL,实验C组加PDTC(0.1mg/mL)0.01mL+CBP(1mg/mL)0.01mL。比较4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细胞形态。结果培养12、24、36h,对照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4.28±0.021)%、(9.34±0.023)%、(13.86±0.025)%]、实验A组[(10.63±0.019)%、(15.06±0.041)%、(28.34±0.032)%]、实验B组[(24.16±0.025)%、(33.71±0.053)%、(39.42±0.041)%]和实验C组[(32.15±0.016)%、(40.82±0.046)%、(45.27±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8±0.3)%、实验A组(29.1±1.5)%、实验B组(38.7±3.2)%、和实验C组(61.3±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C联合CBP可抑制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肿瘤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卡铂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张静 郭闻师 +3 位作者 田步先 王晓梅 李慧 史洪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6-527,共2页
脑血栓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管壁病变造成管腔狭窄和血栓,使得脑局部缺血、缺氧和坏死,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1,2〕。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栓的药物较多,为寻找效果更好的治疗药物与方法,本研究观察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丹参川芎... 脑血栓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管壁病变造成管腔狭窄和血栓,使得脑局部缺血、缺氧和坏死,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1,2〕。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栓的药物较多,为寻找效果更好的治疗药物与方法,本研究观察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丹参川芎嗪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依那普利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内皮素(ET)-1
下载PDF
螺旋型鼻肠管与鼻胃管在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7
14
作者 金婷 吴丹 鲍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比较螺旋型鼻肠管与鼻胃管在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调查并收集我院神经外一科行鼻肠管与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患者,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营养改善情况及置管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评价2种方案。结果 2组患者均在置管后第... 目的比较螺旋型鼻肠管与鼻胃管在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调查并收集我院神经外一科行鼻肠管与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患者,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营养改善情况及置管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评价2种方案。结果 2组患者均在置管后第7天、第15天检测总蛋白、前白蛋白含量,螺旋形鼻肠管组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螺旋型鼻肠管组反流率和误吸率均低于鼻胃管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鼻肠管 鼻胃管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衣服新 白敬洋 +1 位作者 马俊 常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70-1271,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传统的V-P分流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脑积水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2min)低于常规手术组(109min),差异...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传统的V-P分流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脑积水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2min)低于常规手术组(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发生分流管阻塞、感染和腹腔脏器损伤分别为2、0、0例,低于常规手术组(6、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剖腹V-P分流术比较腹腔镜引导下V-P分流术可精确定位导管位置,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快速、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脑室腹膜分流术 脑积水
下载PDF
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旭 关宁 +2 位作者 霍晓川 李晨光 张振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07-4208,共2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在抗生素使用30 min内,即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甘露醇经脉滴注时间为试验组时间窗外,与抗生... 目的探讨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在抗生素使用30 min内,即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甘露醇经脉滴注时间为试验组时间窗外,与抗生素应用时间无明确要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后第3、7、14天的体温和意识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第7、14天体温明显降低,意识障碍明显缓解,均显著好于第3天,且3个时间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满意,该方法不会增加低神经毒性抗生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抗生素 血脑屏障 颅内感染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霍晓川 罗俊生 +3 位作者 孙霄云 郭文师 关宁 张振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51-2154,215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龄对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为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外科42例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统计学分析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龄对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为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外科42例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统计学分析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龄与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unt-Hess低分级与高分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男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0岁患者与≥60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Hunt-Hess低分级及年龄<60岁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性别对预后的影响不大。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术前Hunt-Hess分级与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预后有关,老年患者分级较高而预后差。性别对介入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5
18
作者 杨文明 丛明 张振兴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0-361,共2页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具有发病急骤,后遗症严重,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对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近年来,临床将微创手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在保证手术成...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具有发病急骤,后遗症严重,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对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近年来,临床将微创手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基础上,显著缩小了手术的创口,从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治疗时间,使得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1].我院以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性研究,现将研究的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脑出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偏侧性与左右利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振兴 崔禹 +4 位作者 霍晓川 代吉寿 郑光荣 冯旭 王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646-5647,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基底节区脑出血与左右利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基底节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的CT资料与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左右利手、家族左右利手情况以及基底节区血肿的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没有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 目的调查研究基底节区脑出血与左右利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基底节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的CT资料与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左右利手、家族左右利手情况以及基底节区血肿的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没有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201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其中包括经颅多普勒彩超项目)的客户。对性别、年龄、左右利手、家族左右利手、基本健康状况、左右两侧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数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左利手,多数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右利手(P=0.021,r=0.251)。左利手人的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左侧快,右利手人的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右侧快(P=0.008,r=0.248)。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偏侧性与左右利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 左右利手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速度 偏侧性
下载PDF
3D-CTA联合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杰 罗俊生 +3 位作者 郭闻师 关宁 霍晓川 王瑞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1-1352,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约50%-80%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动脉瘤首次出血的病死率可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主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约50%-80%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动脉瘤首次出血的病死率可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DSA及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3D-CTA 临床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 干预 神经外科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