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翌 刘基巍 +2 位作者 陈雅敏 朱青山 吕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10-612,615,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及抗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及抗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联合治疗组(Rg3+PDD)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的原发瘤抑制率和转移淋巴结抑瘤率,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方法分析各组免疫指标CD4/CD8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原发瘤的抑瘤率明显提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抑制率含Rg3组均较阴性对照组高;Rg3预防组和Rg3治疗组CD4/CD8比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升高,具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增强化疗药物PDD的抗癌作用,及抑制淋巴道转移作用,并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Hca-F25//6A3-F(F) 淋巴道转移 动物模型 免疫功能
下载PDF
PIK3CA和C-KIT基因突变与伴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江昊 王甜甜 周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PIK3CA和C-KIT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存档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其PIK3CA、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突变率及突变位点分... 目的探讨PIK3CA和C-KIT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存档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其PIK3CA、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突变率及突变位点分布);分析两种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月经、淋巴结转移数、癌栓、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和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根据突变情况分组(突变组和未突变组),随访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PIK3CA、C-KI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3.1%(53/84)和15.5%(13/84),均为错义突变;其中PIK3CA第9、13和20号外显子突变依次有7、8和24例,第13、20号外显子双突变共14例,而C-KIT基因突变均位于第10号外显子。两基因突变均与HER-2表达有关,仅PIK3CA与临床分期和ER/PR表达有关,但其各外显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IK3CA基因突变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5.5%,未突变组为48.4%;而C-KIT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分别为76.9%和62.0%,两种基因不同突变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月经、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表达、HER-2表达、PIK3CA基因突变和C-KIT基因突变均不是影响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IK3CA的基因突变率较高,与临床分期、ER/PR及HER-2表达有关;C-KIT仅与HER-2表达有关,两种基因突变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 C-KIT 基因突变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