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彤 周艳军 杜慧玲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86-87,共2页
为适应国家及地方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大胆创新 。
关键词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 教改
下载PDF
化学镀碳纤维增强镁铝尖晶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穆柏春 刘秉余 +1 位作者 孟力凯 孙旭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3-46,共4页
通过化学镀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Cu和Cu+Ni镀层,然后与镁铝尖晶石陶瓷复合,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镁铝尖晶石基复合材料,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碳纤维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尤... 通过化学镀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Cu和Cu+Ni镀层,然后与镁铝尖晶石陶瓷复合,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镁铝尖晶石基复合材料,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碳纤维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尤其是铜镍复合镀碳纤维的效果更好,其抗弯强度可达基体抗弯强度的2.19倍,断裂韧度可达基体断裂韧度的2.84倍,复合材料的线收缩率和孔隙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碳纤维 镁铝尖晶石 复合材料 强韧化
下载PDF
化学镀碳纤维增韧补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穆柏春 刘秉余 +1 位作者 孟力凯 孙旭东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1-275,共5页
通过化学镀方法 ,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Cu和Cu +Ni镀层 ,以这种表面改性碳纤维与莫来石陶瓷复合 ,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韧补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 ,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度、尺寸变化率和孔隙度等的... 通过化学镀方法 ,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Cu和Cu +Ni镀层 ,以这种表面改性碳纤维与莫来石陶瓷复合 ,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韧补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 ,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度、尺寸变化率和孔隙度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碳纤维可以显著地提高材料的性能 ,表面改性碳纤维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 ,尤其是铜镍复合镀碳纤维的效果更好 ,其横向断裂强度可达基体横向断裂强度的2 3倍 ,断裂韧度可达基体断裂韧度的 3倍 ,增韧补强后的复合材料的尺寸变化率和孔隙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碳纤维 莫来石 复合材料 强韧化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动态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兴江 王建中 穆柏春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论述 MSE学科的教育及发展概况 ,介绍国内高校对 MSE学科的改革及建设简况 ,阐明对我国
关键词 MSE 概况 教育改革要点 思考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体外降解特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齐锦刚 曹丽云 +1 位作者 王建中 苍大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乳酸(C/PLA)骨折内固定复合材料, 研究了体外降解过程中其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体外降解过程中, C/PLA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经过硝酸处理后的C/PLA复合材料降解速度缓慢, 表明界面... 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乳酸(C/PLA)骨折内固定复合材料, 研究了体外降解过程中其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体外降解过程中, C/PLA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经过硝酸处理后的C/PLA复合材料降解速度缓慢, 表明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对降解过程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C/PLA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碳纤维增强聚乳酸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杜慧玲 齐锦刚 +2 位作者 庞洪涛 万怡灶 王玉林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乳酸 (C/PLA)骨折内固定材料 ,对碳纤维进行了浓硝酸表面处理。测量了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并通过XPS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复合材料界面区发生了某种酯化反应 。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碳纤维增强 聚乳酸 界面性能 影响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丽雪 曹丽云 刘海鸥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2,52,共4页
阐述了金属或非金属颗粒、晶须和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应用及现在存在的问题;对形状记忆合金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 晶须 纤维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电渣熔铸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武晓峰 何冰 +1 位作者 孟力凯 杨建新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采用电渣熔铸方法制备了Cr12MoV/20Cr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平板双金属界面结合状态及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铸第一种合金后停留适当时间再熔铸第二种合金才能保证获得结合牢固且过渡层适量的平板双金属界面。增加电极数... 采用电渣熔铸方法制备了Cr12MoV/20Cr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平板双金属界面结合状态及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铸第一种合金后停留适当时间再熔铸第二种合金才能保证获得结合牢固且过渡层适量的平板双金属界面。增加电极数量或使电极与结晶器产生相对运动可避免双金属的U型界面、浇不足及冷隔等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熔铸 双金属 平板件 界面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宇 吴红梅 +1 位作者 周立岱 杜金山 《辽宁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56-57,共2页
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iO2 。工艺条件为 :温度 4 0~ 5 0℃ ,pH值 5~ 6 ,干燥温度 110℃ ,焙烧温度 5 0 0℃ ,制得的二氧化硅粒径在 5 0~ 6 0nm ,比表面积大 ,分散性好 ,达到了工业生产的标准。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化学沉淀法 制备
下载PDF
晶态颗粒、枝晶增韧非晶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晓峰 何冰 +2 位作者 邱克强 张海峰 胡壮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综述了晶态颗粒、枝晶增韧非晶基复合材料的种类与形成机理。分别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变形(增强韧)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非晶基复合材料 颗粒和枝晶增韧 形成机理 变形机理
下载PDF
双相Sialon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博 颜丰 王永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研究了工艺条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制备了双相Sialon材料。该材料室温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24MPa、4MPa·m1/2,硬度达到Hv2000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为1550℃,1.5h。添加剂Y2O3、Al2O3和AlN的最佳含... 研究了工艺条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制备了双相Sialon材料。该材料室温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24MPa、4MPa·m1/2,硬度达到Hv2000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为1550℃,1.5h。添加剂Y2O3、Al2O3和AlN的最佳含量分别为1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烧结 相变 烧结 陶瓷材料 SIALON材料
下载PDF
定向凝固技术与新材料的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青春 王倩 常国威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
新材料的开发、材料潜在性能的挖掘与定向凝固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易分割的有机整体。在介绍定向凝固原理的基础上,评述了几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并详述了定向凝固技术对新材料开发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定向凝固技术 晶体 结晶器 晶核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化学复合沉积镍磷-碳纤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秉余 穆柏椿 由向群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共2页
研究了镀液纤维浓度对镀层纤维含量的影响规律 ,探讨了碳纤维提高Ni P合金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 ,镀层碳纤维含量随镀液碳纤维浓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 ,当镀液中碳纤维含量为 6 g/L时 ,镀层中碳纤维含量达到最高值(2 ... 研究了镀液纤维浓度对镀层纤维含量的影响规律 ,探讨了碳纤维提高Ni P合金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 ,镀层碳纤维含量随镀液碳纤维浓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 ,当镀液中碳纤维含量为 6 g/L时 ,镀层中碳纤维含量达到最高值(2 4 1% ,体积分数 )。碳纤维的加入使镀层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 ,镀态下和经 40 0℃× 1h时效处理后的镀层硬度分别为6 34HV和 1319HV ,比同一状态下Ni P镀层的硬度分别高 35 %和 6 1% ;5 0 0℃× 1h时效后的耐磨性是Ni P镀层的 6倍 ,是38CrMoAl钢氮碳共渗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化学沉积 镍-磷合金 碳纤维 耐磨性
下载PDF
Ti-Al基微孔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穆柏春 于景媛 +1 位作者 李强 孙旭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48-53,共6页
以Al,Ti,Fe等为主要原料 ,采用SHS法研制了Ti Al基微孔过滤材料 ;研究了原材料和生成相对材料的孔隙率、透气系数、孔隙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分析了热爆与成孔机理并根据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建立了热爆反应模型。结果表明 :材料的孔隙率... 以Al,Ti,Fe等为主要原料 ,采用SHS法研制了Ti Al基微孔过滤材料 ;研究了原材料和生成相对材料的孔隙率、透气系数、孔隙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分析了热爆与成孔机理并根据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建立了热爆反应模型。结果表明 :材料的孔隙率、透气系数随原料F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Fe含量为 5 0 %时 ,材料的孔隙率为5 4% ,透气系数为 6 86 4.2Pa·min-1;孔隙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原料Al和生成物FeAl的分布和大小 ;热爆过程是先Fe Al热爆 ,然后引爆Ti Al;孔隙是由于低熔点的Al和FeAl在热爆过程中的熔化、冲刷而形成的 ;利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可以建立热爆反应模型 ,进而可以预测热爆反应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 TI-AL 微孔材料 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 热爆反应模型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贮氢合金La0.67Mg0.33Ni2.5Co0.5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兴长策 罗永春 +2 位作者 阎汝旭 王大辉 康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969-1973,共5页
系统研究了固相反应烧结方法制备La0.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的烧结工艺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和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电化学放电性能及Mg含量的挥发损失问题.XRD和SEM及EPMA分析结果表明,在不... 系统研究了固相反应烧结方法制备La0.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的烧结工艺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和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电化学放电性能及Mg含量的挥发损失问题.XRD和SEM及EPMA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合金均由不合Mg的LaNi5相、富Mg的LaNi3相及一个贫Mg的LaNix(x=3.0~3.8)相三相组成.当烧结温度不超过1203k时合金主相为LaNi3相,当烧结温度超过1203K,LaNi5相逐步成为主相.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不超过1203K,Mg元素没有明显损失;当烧结温度超过1203K,会引起Mg的大量挥发损失.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不超过1203K,合金放电能力主要受合金组织形成与均匀性影响;而烧结温度超过1203K,Mg元素挥发损失成为影响合金放电能力的决定因素.烧结条件为873~1123k保持24h、1203k保持2h,是制备La0.67Mg0.33Ni2 5Co0.5贮氢合金的适宜工艺.用该工艺制备的La0 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Mg含量稳定(2.92%质量分数)、微观组织均匀、放电容量高(395mAh/g)、活化性能好(2个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合金 La0.67Mg0.33Ni2.5Co0.5 固相烧结 微观组织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锶、氟双元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彤 翟玉春 马培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多孔泡沫镍为载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r改性和Sr、F共掺杂改性多孔光催化材料,采用XRD、TEM、SEM、FT-IR、UV-vis、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样品对水中罗丹明B的降解性能为评价指标,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样品对水中罗丹... 以多孔泡沫镍为载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r改性和Sr、F共掺杂改性多孔光催化材料,采用XRD、TEM、SEM、FT-IR、UV-vis、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样品对水中罗丹明B的降解性能为评价指标,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样品对水中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零级反应。Sr改性样品中生成SrTiO3晶体,TiO2以非晶态存在,光催化性能提高,最佳掺杂量为1.25%。煅烧处理后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提高,最佳掺杂量为0.25%。0.25%Sr、2.0%F共掺杂改性样品中催化剂主体为锐钛矿型纳米TiO2,其光催化性能优于单一Sr改性样品,500℃煅烧处理使其光催化性能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光催化材料 水热合成法
下载PDF
脉冲电场作用下SiCp/2014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兴江 曹丽云 王建中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45-46,49,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对处于熔点以上的铝液及SiCp颗粒施加一定时间的电脉冲,观察其凝固组织,发现增强相颗粒分布均匀,基体合金晶粒细小,致密度正常,强度、耐磨性较高。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颗粒增强... 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对处于熔点以上的铝液及SiCp颗粒施加一定时间的电脉冲,观察其凝固组织,发现增强相颗粒分布均匀,基体合金晶粒细小,致密度正常,强度、耐磨性较高。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碳化硅 制备
下载PDF
SiCp/Si_3N_4复合材料的低温冷处理与强韧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穆柏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3-419,共7页
研究了SiCp粒径与SiCp/Si3N4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详细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Cp颗粒增韧的粒径范围为30~50μm;增强的粒径范围为<25μm。低温冷处理不... 研究了SiCp粒径与SiCp/Si3N4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详细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Cp颗粒增韧的粒径范围为30~50μm;增强的粒径范围为<25μm。低温冷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可以改变增韧的粒径范围,使增韧和增强的粒径范围部分重合,这为正确进行材料的强韧化设计和合理制定强韧化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处理 氮化硅陶瓷 增韧 复合陶瓷
下载PDF
TiC_p/3Al_2O_32SiO_2复合材料的强韧化与低温冷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穆柏春 陈扬 孙旭东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研究了TiC粒径与TiCp/ 3Al2 O3 2SiO2 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适宜粒径的TiC颗粒能够提高 3Al2 O3 2SiO2 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 ,TiC颗粒增... 研究了TiC粒径与TiCp/ 3Al2 O3 2SiO2 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适宜粒径的TiC颗粒能够提高 3Al2 O3 2SiO2 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 ,TiC颗粒增韧的粒径范围为 1 4~ 2 6 μm ;增强的粒径范围为 <1 4 μm。低温冷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而且可以改变增韧的粒径范围 ,使增韧和增强的粒径范围部分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3Al2O32SiO2 复合材料 强韧化 低温冷处理 横向断裂强度 断裂韧度
下载PDF
TiC 颗粒增韧 SiC 基复合材料及其冷处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穆柏春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41,共4页
研究了TiCP粒径与TiCP/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粒径的TiC颗粒能够提高SiC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但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粒径范围很窄。... 研究了TiCP粒径与TiCP/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粒径的TiC颗粒能够提高SiC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但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粒径范围很窄。对复合材料进行低温冷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可以改变增韧的粒径范围,使增韧和增强的粒径重合范围变宽。因此,形成一个较宽范围的强韧化区,为材料的强韧化设计和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冷处理 碳化硅 增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