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镀碳纤维增韧补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穆柏春 刘秉余 +1 位作者 孟力凯 孙旭东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1-275,共5页
通过化学镀方法 ,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Cu和Cu +Ni镀层 ,以这种表面改性碳纤维与莫来石陶瓷复合 ,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韧补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 ,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度、尺寸变化率和孔隙度等的... 通过化学镀方法 ,在碳纤维表面分别镀上Ni、Cu和Cu +Ni镀层 ,以这种表面改性碳纤维与莫来石陶瓷复合 ,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韧补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 ,研究各种碳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度、尺寸变化率和孔隙度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碳纤维可以显著地提高材料的性能 ,表面改性碳纤维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 ,尤其是铜镍复合镀碳纤维的效果更好 ,其横向断裂强度可达基体横向断裂强度的2 3倍 ,断裂韧度可达基体断裂韧度的 3倍 ,增韧补强后的复合材料的尺寸变化率和孔隙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碳纤维 莫来石 复合材料 强韧化
下载PDF
双相Sialon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傅博 颜丰 王永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研究了工艺条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制备了双相Sialon材料。该材料室温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24MPa、4MPa·m1/2,硬度达到Hv2000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为1550℃,1.5h。添加剂Y2O3、Al2O3和AlN的最佳含... 研究了工艺条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制备了双相Sialon材料。该材料室温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24MPa、4MPa·m1/2,硬度达到Hv2000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为1550℃,1.5h。添加剂Y2O3、Al2O3和AlN的最佳含量分别为1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烧结 相变 烧结 陶瓷材料 SIALON材料
下载PDF
Ti-Al基微孔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穆柏春 于景媛 +1 位作者 李强 孙旭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48-53,共6页
以Al,Ti,Fe等为主要原料 ,采用SHS法研制了Ti Al基微孔过滤材料 ;研究了原材料和生成相对材料的孔隙率、透气系数、孔隙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分析了热爆与成孔机理并根据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建立了热爆反应模型。结果表明 :材料的孔隙率... 以Al,Ti,Fe等为主要原料 ,采用SHS法研制了Ti Al基微孔过滤材料 ;研究了原材料和生成相对材料的孔隙率、透气系数、孔隙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分析了热爆与成孔机理并根据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建立了热爆反应模型。结果表明 :材料的孔隙率、透气系数随原料F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Fe含量为 5 0 %时 ,材料的孔隙率为5 4% ,透气系数为 6 86 4.2Pa·min-1;孔隙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原料Al和生成物FeAl的分布和大小 ;热爆过程是先Fe Al热爆 ,然后引爆Ti Al;孔隙是由于低熔点的Al和FeAl在热爆过程中的熔化、冲刷而形成的 ;利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可以建立热爆反应模型 ,进而可以预测热爆反应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 TI-AL 微孔材料 马尔科夫状态转移原理 热爆反应模型
下载PDF
工具钢在氯系熔盐中的渗铬 被引量:2
4
作者 谷志刚 周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3-25,共3页
研究了氯系熔盐渗铬剂的最佳成分与渗铬工艺,分析了各类工具钢在氯系熔盐中的渗铬层组织结构,测试了渗铬层厚度、硬度及耐磨性,考核了渗铬层的耐蚀性及抗氧化性。
关键词 氯系熔盐 渗铬 相结构 扩散 基盐 工具钢
下载PDF
TiC 颗粒增韧 SiC 基复合材料及其冷处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穆柏春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41,共4页
研究了TiCP粒径与TiCP/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粒径的TiC颗粒能够提高SiC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但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粒径范围很窄。... 研究了TiCP粒径与TiCP/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粒径的TiC颗粒能够提高SiC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但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粒径范围很窄。对复合材料进行低温冷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可以改变增韧的粒径范围,使增韧和增强的粒径重合范围变宽。因此,形成一个较宽范围的强韧化区,为材料的强韧化设计和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冷处理 碳化硅 增韧
下载PDF
平庄盆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及勘查靶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宇林 于常武 张立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8期106-108,共3页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在该盆地北部确定了新的地热勘查靶区,并提出相关的勘查步骤、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地热地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庄盆地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地热勘查 地热地质 控热导水构造 补给水源 勘查靶区
下载PDF
直接凝固注模成形制备Al_2O_3基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穆柏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8-20,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直接凝固注模成形法制备Al2O3基陶瓷材料的基本工艺过程;研究了陶瓷浆料的固相含量,原位凝固剂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凝固剂可使浆料原位凝固,通过调节固相含量、凝固剂、缓冲剂可以控制凝固时间和陶... 本文介绍了用直接凝固注模成形法制备Al2O3基陶瓷材料的基本工艺过程;研究了陶瓷浆料的固相含量,原位凝固剂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凝固剂可使浆料原位凝固,通过调节固相含量、凝固剂、缓冲剂可以控制凝固时间和陶瓷坯体强度;陶瓷坯体具有尺寸变化率小,密度较高且均匀,足够的脱模强度,表面质量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凝固 注模成形 陶瓷材料 氧化铝陶瓷
下载PDF
Cr,Mn低合金结构钢的相结构因子与C-曲线特性点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林 刘志林 +1 位作者 孙振国 马常祥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1期74-79,共6页
用余氏EET理论计算奥氏体中的C-Me偏聚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提出了固溶体中C-Me偏聚结构单元权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低合金锰钢、铬钢奥氏体中C-Me偏聚结构单元的相结构因子n_A及其权重W与C-曲线鼻子温度T_P,T_B,C-Me偏聚结构单元的相... 用余氏EET理论计算奥氏体中的C-Me偏聚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提出了固溶体中C-Me偏聚结构单元权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低合金锰钢、铬钢奥氏体中C-Me偏聚结构单元的相结构因子n_A及其权重W与C-曲线鼻子温度T_P,T_B,C-Me偏聚结构单元的相结构因子F_C^D及其权重W与C-曲线最短孕育期t之间的关系式,并用这些关系式计算出了铬锰低合金结构钢的C-曲线鼻子温度T_P,T_B和最短孕育期t,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表明此种方法可用于其他低合金钢的C-曲线特性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结构因子 C-曲线 结构钢 低合金结构钢
全文增补中
碳化硼合成及其烧结体密度 被引量:14
9
作者 傅博 李盛荣 王永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0-407,共8页
直接合成了碳化硼粉,测定了其化学成分、点阵常数、平均粒径,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热压烧结碳化硼体积密度的控制方法,测试了烧结体微观组织和性能。采用炉内限位法控制试样密度精度,最大偏差为理论密度(T.D.... 直接合成了碳化硼粉,测定了其化学成分、点阵常数、平均粒径,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热压烧结碳化硼体积密度的控制方法,测试了烧结体微观组织和性能。采用炉内限位法控制试样密度精度,最大偏差为理论密度(T.D.)的±2%。富碳或富硼相阻碍晶粒长大。碳化硼体积密度为92%T.D.时,其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反应堆工作性能要求指标。从室温升到600°C,其抗弯强度约下降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直接合成法 热压烧结 反应堆 控制棒
下载PDF
矿井水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雄 刘俊杰 +1 位作者 吴寅 张震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B06期65-68,共4页
矿井水是煤矿区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特定的组成部分,是地下含水系统具有补给机制的特殊单元,与生态环境系统又有关联性及制约性。矿井水的抽取净化利用(狭义矿井水资源化)能够诱发类似地下水开采和地下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灾害现象,表... 矿井水是煤矿区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特定的组成部分,是地下含水系统具有补给机制的特殊单元,与生态环境系统又有关联性及制约性。矿井水的抽取净化利用(狭义矿井水资源化)能够诱发类似地下水开采和地下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灾害现象,表现的问题链为地下采动(裂隙生成扩展(渗流场变化、降水漏斗区扩大(水资源流失(矿井水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矿井水取用(地下水位再下降(生态环境响应(灾害)。广义矿井水资源化除了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外,还必须进行矿井水恢复与补给机制的研究、矿井水资源化的阈值及所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样式及其尺度研究,以达到即合理地进行矿井水资源化(对矿井水赋存形式Ⅱ)、防止水资源流失(对矿井水赋存形式Ⅰ),又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的矿井水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矿井水资源化 生态环境灾害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Ti_(50)Ni_(25)Cu_(25)合金阻尼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萍 杨大智 +1 位作者 陈马非遐 沈惠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85,共3页
采用内耗测试和 X-射线衍射研究了时效处理对 Ti5 0 Ni2 5 Cu2 5 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 ,发现随时效温度升高 ,相变内耗峰降低 ,并且出现 B19′马氏体 .低温时效合金背底内耗随振动频率增大而降低 。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内耗 时效处理 阻尼
下载PDF
矿井水资源化相关生态环境灾害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俊杰 陈雄 +1 位作者 吴寅 张震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7-860,共4页
运用实时观测试验、数值模拟和数值试验的方法,开展对矿井水资源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问题的研究,能够避免煤矿区水资源二次流失、保证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矿井水资源化所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样式,进一步明确表象与本... 运用实时观测试验、数值模拟和数值试验的方法,开展对矿井水资源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问题的研究,能够避免煤矿区水资源二次流失、保证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矿井水资源化所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样式,进一步明确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阐述灾害样式与样式发生的时空尺度的关系和矿井水资源化极限值及其衡量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资源化 生态环境灾害 样式与尺度 阈值
下载PDF
影响GCr15钢M/B复相组织强韧性的主次因素初探
13
作者 孙振国 陈扬 +2 位作者 杨建新 傅汇彤 王维志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讨论了奥氏体化温度,形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及贝氏体的相对量对GCr15钢M/B复查组织的冲击韧性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的相对量显著影响复相组织的冲击韧性及硬度,而奥氏体化温度和形成...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讨论了奥氏体化温度,形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及贝氏体的相对量对GCr15钢M/B复查组织的冲击韧性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的相对量显著影响复相组织的冲击韧性及硬度,而奥氏体化温度和形成贝氏体的等温温度则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组织 马氏体 GCR15钢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Al-7.5Mg-0.5Mn合金临界退火冷却速度的影响
14
作者 石萍 林肇琦 周迎春 《辽宁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2-16,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化学测试和腐蚀试验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微量元素Cr、Zr、Ti和Cu对Al-7.5Mg-0.5Mn合金热轧板材临界退火冷却速度(CRC)及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和Zr能促进退火过程中β相的均匀析出,明显提高CRC和抗剥蚀...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化学测试和腐蚀试验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微量元素Cr、Zr、Ti和Cu对Al-7.5Mg-0.5Mn合金热轧板材临界退火冷却速度(CRC)及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和Zr能促进退火过程中β相的均匀析出,明显提高CRC和抗剥蚀性(EC),有利于高Mg合金加工工艺的改善;CU虽能促进β相的均匀分布,促进合金的均匀腐蚀,但对冷却速度不敏感;Ti的作用不明显,甚至对抗蚀性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冷却程度 微量元素 铝镁合金 显微组织
下载PDF
脱稳—渗钒复合热处理方法提高高铬铸铁耐磨性的研究
15
作者 魏玉霞 张玉伟 谷志刚 《辽宁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4-7,共4页
研究了高络铸铁脱稳—渗钒复合热处理的工艺、组织及性能。通过粘着磨损及磨料磨损形式的耐磨性试验证明:高铬铸铁经脱稳—渗钒复合处理后,可使表面获得均匀的碳化钒层,具有比普通脱稳处理工艺高得多的抗磨能力。
关键词 脱稳 渗钒 复合热处理 高铬铸铁 耐磨性
下载PDF
合金异相界面电子密度的计算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振国 李志林 刘志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4期2219-2222,共4页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利用原子间势能函数由最低能量去模拟晶界原子结构并考虑弛豫等因素的计算机模拟正陆续有文章发表.其中王崇愚院士成功地描述了缺陷复合体的原子结构及电子状态,在晶界偏析导致的脆化方面除S,P外又发...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利用原子间势能函数由最低能量去模拟晶界原子结构并考虑弛豫等因素的计算机模拟正陆续有文章发表.其中王崇愚院士成功地描述了缺陷复合体的原子结构及电子状态,在晶界偏析导致的脆化方面除S,P外又发现了Se等一些组元.程开甲院士在改进的TFD理论中提出了“固体中原子间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氏理论 界面 电子密度 合金 异相界面
原文传递
奥氏体/马氏体异相界面的电子密度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志林 孙振国 李志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2期2040-2042,共3页
复相合金与复合材料中都存在着异相界面.改善基体与第二相界面的工作已成为材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复合材料中提出的强界面结合及弱界面结合模型、基体与增强体相匹配的强化机理等在复相合金中也同样适用.这些研究涉及界面物理... 复相合金与复合材料中都存在着异相界面.改善基体与第二相界面的工作已成为材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复合材料中提出的强界面结合及弱界面结合模型、基体与增强体相匹配的强化机理等在复相合金中也同样适用.这些研究涉及界面物理及界面化学,也包括界面的原子结构及电子状态.程开甲先生认为通常的TFD模型在材料设计、电子输运现象等实用领域中不完善,似乎是在处理原子条件中,特别是在固体中原子的边界条件处理上有一些错误,正确的边界条什是存在的,只是一直未找到.程开甲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氏理论 界面 奥氏体 马氏体 电子密度
原文传递
铸铁凝固理论中的结构形成因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志林 孙振国 李志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文献[1]曾用相结构单元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讨论了钢中的相变问题.本文仿文献[2]的方法进行计算,B-型杂化态下铸铁奥氏体和渗碳体晶胞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分别为n_A=0.9307和n_A=0.9385.余瑞璜先生已经给出石墨结构最... 文献[1]曾用相结构单元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讨论了钢中的相变问题.本文仿文献[2]的方法进行计算,B-型杂化态下铸铁奥氏体和渗碳体晶胞中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分别为n_A=0.9307和n_A=0.9385.余瑞璜先生已经给出石墨结构最强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_A=1.2051.按文献[1]的观点,铸铁凝固时最先结晶的相不应是石墨,且石墨结构中的n_A值为1.2051,平衡凝固时构成这样强的共价键驱动力源于何处?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引入一个新参数——结构形成因子S,并用S对铸铁的凝固和石墨化进行了电子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凝固 结构形成因子
原文传递
一次结晶时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志林 孙振国 李志林 《中国科学(E辑)》 CSCD 1996年第1期13-18,共6页
键距差(BLD)分析表明,含Mg,Zr,S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与Fe-C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这些差异联系着石墨球化理论的吸附说,表面张力说和过冷说.将“类拖曳效应的价电子理论模型”引入结晶理论,可用相价电子... 键距差(BLD)分析表明,含Mg,Zr,S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与Fe-C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这些差异联系着石墨球化理论的吸附说,表面张力说和过冷说.将“类拖曳效应的价电子理论模型”引入结晶理论,可用相价电子结构参数阐述Mg,Zr的球化机理和S的反球化作用,从而提出了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电子结构 石墨球化 金属 奥化体 渗碳体
原文传递
论奥氏体和马氏体中的Fe原子杂化状态的确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振国 刘志林 李志林 《中国科学(E辑)》 CSCD 1997年第1期18-27,共10页
以余(瑞璜)氏计算电子结构的理论为基础,应用程(开甲)氏提出“各原子相接触的表面上电子密度必须连续”的电子边界条件,确定了奥民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及马氏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_Ⅰ,Fe_(Ⅱ),Fe_(Ⅲ)原子的杂化... 以余(瑞璜)氏计算电子结构的理论为基础,应用程(开甲)氏提出“各原子相接触的表面上电子密度必须连续”的电子边界条件,确定了奥民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及马氏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_Ⅰ,Fe_(Ⅱ),Fe_(Ⅲ)原子的杂化状态,其结果为,奥氏体中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分别为13和14阶;马氏体中Fe_Ⅰ,Fe_(Ⅱ),Fe_(Ⅲ)原子的杂化状态分别为12,10和9阶,低碳时11,10,9阶也将是马氏体中铁原子的一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奥氏体 杂化状态 电子密度 马氏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