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钴掺杂二氧化锡溶剂热法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3 位作者 李娜 张春华 梁晓彤 杨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119,共3页
以SnCl2·2H2O、CoCl2·6H2O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钴掺杂SnO2粉末。通过XRD、SEM和TEM对所得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将其制成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SnO2粉末为四方相金红石结... 以SnCl2·2H2O、CoCl2·6H2O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钴掺杂SnO2粉末。通过XRD、SEM和TEM对所得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将其制成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SnO2粉末为四方相金红石结构,钴离子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nO2的晶体结构,对SO2气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钴掺杂SnO2 气敏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Wi-Fi技术的矿用无线瓦斯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恒 张帅 洪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5-22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无线通信技术的瓦斯传感器。该无线瓦斯传感器以W-iFi无线芯片GS1010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采用锂电池供电方式,具有瓦斯传感器、V/F转换器、无线传输模块、键盘和LCD液晶屏。硬件精度试验和通信质量试验证明,该瓦斯传... 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无线通信技术的瓦斯传感器。该无线瓦斯传感器以W-iFi无线芯片GS1010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采用锂电池供电方式,具有瓦斯传感器、V/F转换器、无线传输模块、键盘和LCD液晶屏。硬件精度试验和通信质量试验证明,该瓦斯传感器测量精确,通信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Wi—Fi技术 无线通信 瓦斯传感器 设计
原文传递
水热法制备钛掺杂二氧化锡微球及其乙醇气敏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2 位作者 李娜 王雪峰 毛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6-2010,共5页
以SnCl2·2H2O和TiCl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掺杂SnO2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对乙醇的气敏性。结果表明,所得钛掺杂SnO2微球呈四方金红石结构,钛离子掺... 以SnCl2·2H2O和TiCl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掺杂SnO2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对乙醇的气敏性。结果表明,所得钛掺杂SnO2微球呈四方金红石结构,钛离子掺入并没有改变SnO2晶体结构,也无新晶相出现;由钛掺杂SnO2微球制得的气敏元件在工作温度350℃条件下,对乙醇有较高灵敏度,如对50 ppm乙醇的灵敏度为2.053,响应时间在10 s内,恢复时间也在3 min内;并对其气敏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钛掺杂SnO2微球 乙醇 气敏性
下载PDF
基于割集矩阵算法风速监测智能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瞳 马恒 高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建设传感器网络监测井下参数波动以实时反映风网运行状态,实现矿井通风参数智能感知,以最能体现风网变化的风速参数作为监测对象,以传感器优化数作无约束目标函数,利用割集矩阵算法进行函数解算,确定传感器安设分支条数,利用分支被影... 为建设传感器网络监测井下参数波动以实时反映风网运行状态,实现矿井通风参数智能感知,以最能体现风网变化的风速参数作为监测对象,以传感器优化数作无约束目标函数,利用割集矩阵算法进行函数解算,确定传感器安设分支条数,利用分支被影响度分布进行传感器布设选址寻优,实现传感器网络优化,利用适量风速传感器收集数据反映通风系统全局运行状态.为验证网络优化可靠性,以李雅庄煤矿为工程背景进行实例寻优,结果表明只需在32条分支布设传感器即可实现全矿井通风参数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通风 参数智能感知 风速监测 通风网络解算 传感器网络优化
原文传递
煤岩体导热系数试验及单因子方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西华 高政波 +3 位作者 李昂 白刚 徐丽娜 李艳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3-1308,共6页
为研究温度和含水量对煤、岩体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激光闪射法测得8种煤、岩样品的导热特性参数;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煤岩体导热系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煤岩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线性降低,随含水量... 为研究温度和含水量对煤、岩体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激光闪射法测得8种煤、岩样品的导热特性参数;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煤岩体导热系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煤岩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线性降低,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大;岩石的导热系数大于煤体的导热系数,岩石的导热系数为1~5W/(m·K),煤的导热系数为0.1~0.5 W/(m·K);拟合得到不同煤体导热系数和温度的关系式,其拟合函数相关度在0.93左右,最大相对误差为2.18%。因此,可利用拟合函数和测试结果预测测试矿井的煤岩体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导热系数 单因子方差分析 温度 含水量
原文传递
充填料浆颗粒轨迹特征及管壁磨损机理
6
作者 艾纯明 宋红岩 +3 位作者 张馨 王凤山 郭金龙 杨旭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2,408,共9页
为揭示充填管道90°弯头的冲蚀磨损机理,基于流变学、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通过室内流变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探究充填料浆的流变参数和管道的磨损特征,对不同运动状态下颗粒对管道的冲蚀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充填料浆的塑性... 为揭示充填管道90°弯头的冲蚀磨损机理,基于流变学、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通过室内流变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探究充填料浆的流变参数和管道的磨损特征,对不同运动状态下颗粒对管道的冲蚀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充填料浆的塑性黏度系数为0.231,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呈线性关系,符合Bingham模型.由料浆颗粒的受力分析结果可知,颗粒在弯管内处于推移和悬移两种运动状态,弯管发生冲蚀磨损与料浆颗粒的流动形式及运动状态有关,推移运动对管道造成的磨损最严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道转弯角度60°~85°的区域为冲蚀磨损较严重的区域,管道下侧壁面的磨损率远大于上侧壁面;弯管冲蚀的磨损速率随料浆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速为7 m/s时,磨损速率最大;随着管径增大,弯管处的压力差减小,磨损速率降低;磨损速率与管道的曲率半径呈负相关关系,曲率半径越大,料浆的速度场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轨迹 弯管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氧化亚钴纳米线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7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3 位作者 李娜 刘民 孙跃军 王雪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02-2306,共5页
以CoCl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低温合成Co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分析(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 以CoCl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低温合成Co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分析(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由面心立方晶型CoO纳米线组成,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约为150 nm和4.0μm,且沿(111)晶面方向择优生长。紫外-可见吸收测试显示CoO纳米线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通过计算得出CoO纳米线光学带隙为2.70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纳米线 水热法 带隙
下载PDF
基于CdTe量子点内滤效应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四环素 被引量:7
8
作者 毛永强 李卓然 +3 位作者 王继仁 葛飞 田金星 李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制备CdTe量子点,发现Cd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与四环素的吸收光谱有较好重叠,满足发生内滤效应的条件。据此以四环素为吸光体、CdTe量子点为荧光体构建内滤效应荧光传感体系,从而建立一种测定四环素含量的同步荧光猝... 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制备CdTe量子点,发现Cd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与四环素的吸收光谱有较好重叠,满足发生内滤效应的条件。据此以四环素为吸光体、CdTe量子点为荧光体构建内滤效应荧光传感体系,从而建立一种测定四环素含量的同步荧光猝灭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波长差为220 nm时,Cd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297 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四环素浓度在1.0×10^-6-1.0×10^-5mol·L^-1范围内与体系同步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和检出限分别为0.999和2.5×10^-8mol·L^-1。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应用于牛奶样品中四环素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0%-1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四环素 内滤效应 同步荧光猝灭法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集值统计法的煤矿外因火灾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贾进章 董晓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煤矿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的发生率远高于外因火灾,因此大多安全评价是针对煤矿内因火灾的评价,对于外因火灾的评价相对较少;但外因火灾造成的后果远高于内因火灾,做好外因火灾的安全评价同样重要。采用2级模糊综合评价与集值统计法相... 在煤矿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的发生率远高于外因火灾,因此大多安全评价是针对煤矿内因火灾的评价,对于外因火灾的评价相对较少;但外因火灾造成的后果远高于内因火灾,做好外因火灾的安全评价同样重要。采用2级模糊综合评价与集值统计法相结合的模型对煤矿外因火灾进行评价,建立煤矿外因火灾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得出的权重进行可靠性分析,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外因火灾危险性总的相对隶属度,求出模糊特征向量,根据总得分确定外因火灾的危险性等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模糊综合评价 集值统计 外因火灾 可靠性分析
原文传递
CoO/Cd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3 位作者 邓存宝 张浩 毛晶 李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09-3213,共5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下...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下考察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高于Cd S纳米颗粒,100 min后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相沉积法 CoO/CdS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尿液中卡那霉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永强 胡美娜 +1 位作者 李娜 张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256,共4页
基于卡那霉素对CdTe量子点荧光的增强效应,建立一种直接测定尿液中卡那霉素含量的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能够有效避免尿液中复杂基质的荧光干扰。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卡那霉素浓度在0.2-20.0μg/mL范围内与体系相... 基于卡那霉素对CdTe量子点荧光的增强效应,建立一种直接测定尿液中卡那霉素含量的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能够有效避免尿液中复杂基质的荧光干扰。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卡那霉素浓度在0.2-20.0μg/mL范围内与体系相对同步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05μg/mL。该方法用于尿液样品中卡那霉素含量的直接测定,回收率为96.3%-1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CDTE量子点 同步荧光光谱法 直接测定
下载PDF
基于PCMRA神经网络补偿算法的瓦斯涌出量预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毕建武 贾进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8-203,共6页
为了克服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提高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精确性,将主成分分析(PCA)与多元回归分析(MRA)相结合,提出了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PCMRA)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对主成分回归分析残差进行拟合预测,最后利用残差预测值对主成分... 为了克服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提高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精确性,将主成分分析(PCA)与多元回归分析(MRA)相结合,提出了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PCMRA)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对主成分回归分析残差进行拟合预测,最后利用残差预测值对主成分回归分析预测值进行补偿。结果表明:利用RBF神经网络对主成分回归模型进行补偿,将线性拟合算法和非线性拟合算法结合起来用于瓦斯涌出量预测是一种较为优越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 主成分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RBF神经网络 残差
原文传递
荧光猝灭法快速检测金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毛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70,共4页
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发现,金霉素的吸收光谱与Cd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有较好重叠,金霉素和CdTe量子点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从而将金霉素的光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一... 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发现,金霉素的吸收光谱与Cd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有较好重叠,金霉素和CdTe量子点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从而将金霉素的光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金霉素含量的荧光猝灭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Te量子点对金霉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方法可用于鸡肉中金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6.2%~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金霉素 内滤效应 荧光猝灭
原文传递
矿井反风时期网域系统瓦斯运移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宗翔 王雅迪 +1 位作者 王天明 王双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2-506,共5页
为了解矿井反风时期矿井系统网域中瓦斯运移及其体积分数分布的变动,以九里山矿井为实例,运用TF1M3D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反风时采空区瓦斯分布换向变化和涌出处在最低值期的特征,指出反风后系统瓦斯涌出源主要来自采煤工作面。模拟得到... 为了解矿井反风时期矿井系统网域中瓦斯运移及其体积分数分布的变动,以九里山矿井为实例,运用TF1M3D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反风时采空区瓦斯分布换向变化和涌出处在最低值期的特征,指出反风后系统瓦斯涌出源主要来自采煤工作面。模拟得到反风时期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是,在实施全矿反风后,工作面回风道的瓦斯重新回流至工作面,与工作面内涌出的瓦斯重复叠加形成体积分数高峰瓦斯风流,致使反风后原来进风巷中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增高;反风刚开始时瓦斯体积分数陡增,待峰值过后,瓦斯体积分数逐渐呈阶梯式降低。模拟结果反映出反风时采煤工作面中回流瓦斯与涌出瓦斯形成二次叠加的存在性,而所产生的瓦斯体积分数高峰值与矿井回风网络系统的结构有关。高峰瓦斯风流影响矿井反风过程的安全性,因此不但应连续检测工作面的瓦斯体积分数变化,更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和技术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灾变通风 矿井反风 瓦斯汇流 浓度高峰流 3D网域仿真
原文传递
CdTe量子点荧光增敏法测定新霉素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毛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520,共4页
在水溶液中制备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基于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新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考察了缓冲体系及pH值、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条件下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结果表明,在p... 在水溶液中制备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基于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新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考察了缓冲体系及pH值、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条件下新霉素对CdTe QDs的荧光增敏效应。结果表明,在pH=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当CdTe QDs溶液为3.5×10-6 mol·L-1、反应时间为5min时,新霉素浓度在1.0×10-8-10.0×10-8 mol·L-1范围内与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2.6×10-10 mol·L-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品中新霉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新霉素 荧光增敏
下载PDF
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体中结晶紫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毛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CdTe量子点(QDs),基于结晶紫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结晶紫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结晶紫浓度在1.0~10.0μmol·L^-1范围内与CdTe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CdTe量子点(QDs),基于结晶紫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结晶紫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结晶紫浓度在1.0~10.0μmol·L^-1范围内与CdTe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0.026μmol·L^-1。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结晶紫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2%~103.1%。同时,对结晶紫和CdTe QDs之间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发现CdTe QDs的发射光谱与结晶紫的吸收光谱能够有效重叠,且二者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可建立以CdTe QDs为供体,结晶紫为受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荧光猝灭 结晶紫 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CoO纳米棒及其光学性能
17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2 位作者 张浩 毛晶 李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5-2259,2265,共6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 以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棒为模板,采用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形貌可控、结晶性良好的CoO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化学成分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立方相CoO纳米棒,直径在100~15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通过计算得其光学带隙为2.70 e V。此外,能谱分析线扫描探讨阳离子交换机理的研究表明,高温促使Co2+逐步取代Zn2+,导致ZnO纳米棒完全转变为CoO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阳离子交换 CoO纳米棒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新霉素与CuInS_2量子点的相互作用
18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5-1018,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uInS_2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新霉素与CuInS_2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发现新霉素对CuInS_2量子点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并利用SternVolmer方程研究新霉素对CuInS_2... 采用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uInS_2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新霉素与CuInS_2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发现新霉素对CuInS_2量子点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并利用SternVolmer方程研究新霉素对CuInS_2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属于静态猝灭。根据静态猝灭方程和热力学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新霉素与CuInS_2量子点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新霉素与CuInS_2量子点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力,且主要以范德华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2量子点 新霉素 光谱法 静态猝灭 结合常数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CuInS2三元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新霉素
19
作者 毛永强 胡美娜 李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uInS_2三元量子点,基于CuInS_2量子点荧光强度能够被新霉素显著猝灭的特性,建立了CuInS_2三元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新霉素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pH 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的用量为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uInS_2三元量子点,基于CuInS_2量子点荧光强度能够被新霉素显著猝灭的特性,建立了CuInS_2三元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新霉素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pH 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的用量为0.5mL;(2)CuInS_2量子点的浓度为2.0×10^(-7) mol·L^(-1);(3)反应时间为5 min。新霉素的浓度在1.0×10^(-8)~2.0×10^(-7) mol·L^(-1)内与其对应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0×10^(-10) mol·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98.4%~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9%~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2量子点 新霉素 荧光探针
下载PDF
CoO/CdSe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学特性
20
作者 毛永强 李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3-1616,共4页
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Co O纳米线,并将Cd Se纳米颗粒电沉积在Co O纳米线上得到Co O/Cd Se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微... 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Co O纳米线,并将Cd Se纳米颗粒电沉积在Co O纳米线上得到Co O/Cd Se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特性。研究表明,所得样品由立方相Co O纳米线和六方相Cd Se纳米颗粒组成,且Cd Se纳米颗粒组装在Co O纳米线表面,成功制备Co O/Cd Se复合材料。光学特性研究表明,Co O/Cd Se复合材料比Co O纳米线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光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法 CoO/CdSe复合材料 光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