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刚 班显秀 袁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5-1026,共2页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基本气象资料、人影专有气象资料和作业点地理信息及实际作业等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建设思想和技术,设计开发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图表统计、数据输出等实用功能,为开展人工增雨...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基本气象资料、人影专有气象资料和作业点地理信息及实际作业等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建设思想和技术,设计开发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图表统计、数据输出等实用功能,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及相关科研提供各种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系统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增雨天气概念模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田广元 王永亮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264-268,共5页
为了使人工增雨更有针对性,需要在作业方案制定阶段就对未来影响天气系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为此,普查了1983-1992年欧亚范围高空及地面天气图,筛选出影响辽宁省并产生降水的... 为了使人工增雨更有针对性,需要在作业方案制定阶段就对未来影响天气系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为此,普查了1983-1992年欧亚范围高空及地面天气图,筛选出影响辽宁省并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加以分析归纳,建立了4种有利于辽宁省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即西风槽型、东北冷涡型、切变线型及副高型,并分别给出了未来12-24 h影响辽宁省的警戒区及最佳人工增雨作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概念模型 人工增雨 辽宁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的辽宁省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系垂直结构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丽 马嘉理 +5 位作者 赵妹慧 杨磊 刘旸 秦鑫 张晋广 袁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8-967,共10页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的云垂直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典型系统影响下的作业云系垂直结构特征。根据系统配置差异,2004-2014年间影响辽宁省的共有225次过程,可划分为17种配置类型,其中典型天气系统四种,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冷锋(CF型)、西风槽-低涡-蒙古气旋(MCW型)、西风槽-低涡-南方气旋(SC型)和低涡-低涡-蒙古气旋型(MCV型)。对四种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垂直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层均以单层云为主。SC影响下的云层发展较为旺盛,云底较低而云顶较高,云层深厚。MCW影响下的云层云底高度较高,云层较薄。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夹层厚度大多(>50%)在1 km以下,而且随着云层数目增加,低于1 km的云夹层所占的比例增加。将云底高度≤2 km且云厚≥2 km视为作业云系,发现有云条件下,SC型符合条件的作业云系最多(59.7%),而MCW型影响下最少(14.5%)。作业云系以单层低冷云为主,单层低冷云的云底高度低于1 km且云顶高度可达7 km以上,作业云系的云夹层厚度对降水云催化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卫星 云垂直结构 天气系统影响
下载PDF
辽宁省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敖雪 崔妍 +4 位作者 翟晴飞 周晓宇 沈历都 赵春雨 宁喜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7-1076,共10页
利用1961-2017年逐日平均、最低、最高气温资料、DMSP/OLS卫星夜晚灯光数据,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城市站增温速率明显快于乡村站;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最快... 利用1961-2017年逐日平均、最低、最高气温资料、DMSP/OLS卫星夜晚灯光数据,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城市站增温速率明显快于乡村站;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最快,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相对较慢;四季增温速率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最低气温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最大,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相对较小;城市站最低气温的明显升高和最高气温增幅较小,必将导致日较差明显减小和日较差城市化影响贡献率的增大。城市化加剧了辽宁省极端低温事件的显著减少和极端高温事件的明显增加,城市化对极端气温事件影响显著。与冷事件有关的极端气温指数的城市化影响均为负值,与暖事件有关的均为正值;相对指数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较大,持续时间指数次之,除气温日较差以外的绝对指数相对较小。基于最低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比基于最高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受城市化影响更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城市热岛强度的非对称性以及城市站和乡村站气溶胶浓度之间的差异,导致最高气温的增加没有最低气温的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极端气温 气候变化 辽宁省
下载PDF
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健 赵姝慧 +1 位作者 张维全 秦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8-508,602,共2页
针对云中液态水含量的重要意义、不同方法探测云中液态水含量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提出了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云中液态水含量 人工影响天气 应用
下载PDF
城市化对辽宁省近地面风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敖雪 翟晴飞 +4 位作者 崔妍 沈历都 周晓宇 赵春雨 朱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3-1164,共12页
利用1979-2018年辽宁省逐月风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分类方法,并采用UMR(urban minus rural)方法和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近地面风速的影响。研究表明:近40年辽宁省年和四季风速均... 利用1979-2018年辽宁省逐月风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分类方法,并采用UMR(urban minus rural)方法和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近地面风速的影响。研究表明:近40年辽宁省年和四季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城市站的减小速率明显快于乡村站,UMR值的变化趋势为-0.11 m·s^-1·(10 a)^-1,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为73.3%;空间分布上,辽宁中北部城市群减小趋势较明显,南部和东南部风速减小相对缓慢;UMR方法计算的城市化影响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纬向分布形势。再分析资料的减小趋势与乡村站的减小趋势较接近,春季风速的减小速率最明显;OMR值的变化趋势为-0.10 m·s^-1·(10 a)^-1,对应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为66.7%,利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城市化影响和贡献率较一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对风速的影响。空间分布上,再分析资料显示渤海海峡风速呈微弱增加趋势,风速减小的高值区位于渤海北部和黄海北部。两种方法计算的城市化影响空间分布均呈现为西部和南部受城市化影响较小、中东部受城市化影响较大,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风速 气候变化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OMR方法的城市化进程对辽宁省气温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敖雪 翟晴飞 +4 位作者 崔妍 周晓宇 赵春雨 张晋广 袁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4期28-35,共8页
利用1961—2018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观测资料的增温趋势较再分析资料明显;逐日平均、最... 利用1961—2018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观测资料的增温趋势较再分析资料明显;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表现出冬季增温速率最快,春季、秋季次之,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在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上,秋季最大,夏季和春季次之,冬季相对较小;空间分布上,辽宁省绝大部分地区城市化影响呈上升趋势,呈现出中部大于外围,东部大于西部,南部大于北部的分布形势,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观测与再分析方法的差值增加趋势越明显;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的城市化影响分别是0.13℃/10 a、0.045℃/10 a、0.216℃/10 a,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8.5%、19.5%、43.4%,说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导致辽宁省气温增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OMR方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人工增雨对辽宁降水及气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旭 胡伟 +3 位作者 赵姝慧 陈刚 张鹏亮 秦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2-826,共5页
根据1961~2008年辽宁气象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辽宁年降雨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利用小波变换和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对辽宁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人工增... 根据1961~2008年辽宁气象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辽宁年降雨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利用小波变换和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对辽宁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人工增雨在春季的效果比较明显;48年降水量变化是“稳中有降”,平均降水量减少1.3mm/年;平均气温趋于升高,各季节变化不一,平均气温为9.3℃,温度上升速率为0.34℃/10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冬季温度上升速率为0.53℃/10年,对年均温度上升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降水量 气温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典型河套气旋影响下的人工增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广元 张云海 +1 位作者 毕继国 陈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32-136,共5页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T639数值预报资料、MM5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3月4-6日期间辽宁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云宏观和云微观物理量场进行了再分析,探讨并总结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该次春季大范围雨雪天气...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T639数值预报资料、MM5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3月4-6日期间辽宁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云宏观和云微观物理量场进行了再分析,探讨并总结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该次春季大范围雨雪天气是高空冷涡底部分裂的高空槽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共同影响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条件是判断降水强度及人工增雨潜力的重要条件;立体分析宏观及云微观物理量场是确定人工增雨作业时间和部位的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类似的河套气旋或河套倒槽的降水天气系统提供人工增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河套气旋 T639 冰水转化区 低空急流
原文传递
辽宁省人工增雨数据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旭 袁健 +3 位作者 班显秀 李淳 马兴明 石成磊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5期36-39,共4页
基于辽宁省气象资料,依托机载观测仪器及地面特设仪器观测数据,利用VB编程实现了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数据集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地面站资料、高空站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探测资料、卫星探测资料和双通道微波辐射计数据、机载液态水探... 基于辽宁省气象资料,依托机载观测仪器及地面特设仪器观测数据,利用VB编程实现了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数据集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地面站资料、高空站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探测资料、卫星探测资料和双通道微波辐射计数据、机载液态水探测数据、粒子激光探测数据、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信息及降水天气分型共10个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为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数据集 管理系统 设计与实现
下载PDF
2009年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的人工增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广元 王永亮 王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06-2509,2514,共5页
利用M icaps实时资料、高分辨率T639零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21日白天辽宁省降水系统的宏观特点及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高空槽的合并加强与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降水过... 利用M icaps实时资料、高分辨率T639零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21日白天辽宁省降水系统的宏观特点及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高空槽的合并加强与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东部高压的阻挡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不断输送是造成近3 d多持续降水的主要降水机制;500 hPa以下高度为水汽辐合区,同时又是上升运动区,700 hPa是急流区,也是水汽输送最强区;雷达回波的零度层亮带与高度场、温度场配置相互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NCEP再分析资料 江淮气旋 急流 零度层亮带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树江 班显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58-14261,共4页
根据辽宁省典型降水天气类型,建立了以辽宁沈阳辉山雷达观测站为中心、300km×300km范围内的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试验区,以试验区为依托给出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增雨作业区域、作... 根据辽宁省典型降水天气类型,建立了以辽宁沈阳辉山雷达观测站为中心、300km×300km范围内的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试验区,以试验区为依托给出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增雨作业区域、作业时段与作业效果检验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在试验区内随机地选取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以便更好地利用效果检验中的随机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方案设计
下载PDF
区域降水量计算系统在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鑫 赵姝慧 金博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区域降水量计算系统采用VB.NET编程语言,通过调用自动站数据库中降水量的实时数据,实现了对任意区域面积以及降水量的计算。
关键词 区域降水量 人工增雨 效果评估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业务系统
14
作者 袁健 班显秀 +3 位作者 耿树江 陈刚 杨旭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318-11320,共3页
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系统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先进网络技术及多年相关科研成果而设计实现。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业务系统 辽宁
下载PDF
CWR-PEP方法评估2013年辽宁省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英文)
15
作者 赵姝慧 刘旸 +3 位作者 袁健 房彬 秦鑫 李炎喆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247-1250,1305,共5页
[目的]评估2013年辽宁省人工增雨开发潜力。[方法]采用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评估方法。[结果]2013年度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总量为12.3亿t,人工增雨云水资源量为16.3亿t。[结论]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潜力时空分布非... [目的]评估2013年辽宁省人工增雨开发潜力。[方法]采用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开发潜力评估方法。[结果]2013年度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总量为12.3亿t,人工增雨云水资源量为16.3亿t。[结论]辽宁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潜力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可开发潜力较大的时段主要是春季和秋季,加大这两个季节的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力度可以收到明显成效。加大辽宁省作业能力建设可以弥补作业能力的不足对云水资源开发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人工增雨 潜力
下载PDF
2017-2021年辽宁省冷涡型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世腾 杨磊 +4 位作者 陈宇 孙丽 冷雨轩 蒋超 杨雪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65-73,共9页
选用2017—2021年辽宁省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葵花8号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辽宁省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天气系统下雷暴大风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系统是导致辽宁雷暴大风的最主要天气系统,占全部雷暴大风的62... 选用2017—2021年辽宁省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葵花8号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辽宁省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天气系统下雷暴大风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系统是导致辽宁雷暴大风的最主要天气系统,占全部雷暴大风的62%。冷涡雷暴大风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该区域冷涡引起的雷暴大风占所有雷暴大风的90%。雷暴大风集中出现在5—9月,午后到傍晚出现的次数最多。不同季节雷暴大风发生时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春、秋季雷暴大风对应不同层温差、垂直风切变较强和风暴承载层风速较大等特征;盛夏雷暴大风发生对应水汽条件充沛,近地面蒸发较强、中层干空气侵入和热对流特征明显等。与非冷涡系统相比,冷涡背景下的低空与500 hPa温差和对流有效位能更强,中低层更干燥,垂直风切变和风暴承载层风速更强。冷涡四象限中,雷暴大风常出现在东南和西南象限,占比分别为77.9%和18.5%。两象限雷暴大风对应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东南象限水汽条件更充沛,不稳定程度更强;西南象限中低层更为干燥,地面与500 hPa温差和下沉对流有效位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垂直风切变 对流有效位能
下载PDF
辽宁省3次暴雪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鹏宇 徐爽 +3 位作者 陈传雷 杨磊 纪永明 孙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3期18-27,共10页
利用欧洲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辽宁省境内发生的2007年"0304"、2009年"0212"和2017年"0221"共... 利用欧洲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辽宁省境内发生的2007年"0304"、2009年"0212"和2017年"0221"共3次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3次暴雪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气团、水汽来源及雷达回波和雷达参量特征的异同。结果表明:辽宁省3次暴雪过程均为受高空槽影响产生的,高空低槽配合地面冷锋或倒槽,导致动力抬升条件增强;来自不同水汽源地的气团和冷暖气团的交绥是暴雪过程增强的关键因素;降雪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不超过40 d Bz,回波顶高低于10 km;雷达参量Z_(max)和Z_(mean15)的演变与降雪过程强弱的变化对应较好,强回波中心增强和及地的时段与主要降雪时段较一致,可以揭示系统强度的变化和降水粒子的下落,对降雪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形势 HYSPLIT 雷达回波 雷达参量
下载PDF
浅析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成龙 李遥 +4 位作者 陈刚 李鸣钰 胡伟 田广元 秦鑫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9期94-96,共3页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江河湖泊蓄水、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机场公路消雾、重大活动保障、改善空气质量、...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江河湖泊蓄水、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机场公路消雾、重大活动保障、改善空气质量、应对突发污染事件、城市降温等多领域,特别是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生产方面,已成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方法不断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简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现代化技术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三种风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比较与评估 被引量:12
19
作者 敖雪 翟晴飞 +5 位作者 崔妍 周晓宇 易雪 沈历都 赵春雨 林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20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同期ERA-Interim、JRA-55和CFSR三种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风速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大风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性检... 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20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同期ERA-Interim、JRA-55和CFSR三种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风速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大风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性检验,ERA资料相关性最好,但ERA的最大小时风速明显较观测资料偏小。三种再分析资料在空间上的偏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绥中、兴城一带偏差较小,旅顺口站偏差较大;CFSR资料最大小时风速的偏差绝对值小于1的站点最多,适用性较好;ERA资料的大风次数与观测资料最为接近,且14:00(北京时,下同)最大小时风速和大风次数的偏差均较08:00偏小。三个海区最大小时风速平均绝对误差的差别不显著,基本在1.5~3 m·s-1之间,而大风次数的误差较显著,渤海海峡误差相对较大,黄海北部次之,渤海北部误差最小,其中CFSR资料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观测的最大小时风速和大风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JRA和CFSR资料呈缓慢减少趋势,而ERA资料呈增加趋势;ERA和JRA资料的年代际曲线波动平稳,不能表现出观测资料的年代际变化趋势,CFSR资料与观测值最为接近,但是变化趋势较观测资料缓慢。在长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CFSR资料的可信度相对较好,JRA资料次之,ERA资料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辽宁省海岸带 最大小时风速 大风次数
下载PDF
辽宁省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淑杰 班显秀 纪瑞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部供水能力较强,西部和南部供水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水分 辽宁 土壤湿度 动态变化 北部 南部 东部 供应 中部 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