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付勇 邹建军 +6 位作者 沈旭辉 王志超 甄为 张天鹤 郭桐萁 何秋 肖明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平滑肌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实施63次手术,其中7例为双侧颞部的头痛。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部分变性增生。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49个月。46例偏头痛临床症状消失;4例明显减轻,无需服药治疗,总有效率89.3%;3例于术后3、8、13个月复发(复发率5.3%),行注射治疗后疼痛偶有发作;2例好转,1例无效,均仍需服用镇痛剂对症治疗。结论:颞浅动脉血管平滑肌变性是血管搏动性偏头痛发作的病理基础之一,颞浅动脉切断术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贺敏 何秋 +2 位作者 林湘 刘苏丽 陈晓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变化,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27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A组,n=98)和发作间期组(B组,n=129);同时根据患者先兆症状的不同又分为四个亚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变化,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27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A组,n=98)和发作间期组(B组,n=129);同时根据患者先兆症状的不同又分为四个亚组,即A1组-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期患者(n=71),A2组-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期患者(n=27);B1组-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n=94),B2组-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n=35);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血压、血脂),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PPARs水平,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中PPARα、PPARβ/δ水平明显高于发作间期及健康对照者的水平(572.3±68.1VS 306.3±69.2VS 301.49±74.3、591.1±72.2VS 233.1±105.6VS 245.68±101.7,P<0.05),而PPARγ水平发作期组低于发作间期组及健康对照组(157.2±104.4VS 230.3±97.2VS 221.86±95.9,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PPARα、PPARβ/δ、PPARγ水平与发作间期比较均有明显差异(574.9±68.5VS 308.8±70.2,588.5±70.5VS 242.7±109.7,159.8±101.6VS 233.2±96.4,P<0.05)。PPARs水平在发作间期患者组与健康对照者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偏头痛发作期或发作间期,有先兆与无先兆患者血浆PPARs水平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PARs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有无偏头痛先兆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发病机制 炎症
下载PDF
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6期225-226,共2页
目的研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前提下... 目的研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前提下,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细节化优质护理后,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起到显著的护理效果,并且该方案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化 优质护理 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患者(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脑血管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 目的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患者(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脑血管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病患者的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以及QOL指数与对照组脑血管病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对脑血管病患者具有很大的改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系数高,在以后的护理当中值得运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脑血管病患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静脉溶栓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邰国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3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静脉溶栓中的作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资料,2013年10月前的对照组25例未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2013年10月后监测...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静脉溶栓中的作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资料,2013年10月前的对照组25例未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2013年10月后监测组25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结果监测组大脑的中动脉、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峰值平均流速都明显高于溶栓前,但、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溶栓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对比,术前欧洲中风神经功能量表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出血、继发脑血管栓塞、再闭塞、心律失常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患者的治疗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满足治疗工作需要,能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别一头疼就吃止痛片
6
作者 何秋 《医药与保健》 2012年第11期48-48,共1页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头痛患病率在23%~50%,其中90%以上的人为终生头痛。10月17日至25日是"中国镇痛周",今年主题为"消除头痛,身心健康"。 头痛多由过度劳累、紧张、受凉、睡眠差等原因引起,经过短暂休息、充足的睡眠可能...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头痛患病率在23%~50%,其中90%以上的人为终生头痛。10月17日至25日是"中国镇痛周",今年主题为"消除头痛,身心健康"。 头痛多由过度劳累、紧张、受凉、睡眠差等原因引起,经过短暂休息、充足的睡眠可能会消失,所以常常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么,究竟头痛需不需要就诊呢?怎么治疗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片 头疼 数字显示 身心健康 过度劳累 头痛 患病率 睡眠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水平的研究
7
作者 张贺敏 何秋 +1 位作者 林湘 刘苏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第01Z期226-227,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水平辩护与偏头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96例,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46例(AP组)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50例(AFP组),再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无先兆... 目的:分析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水平辩护与偏头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96例,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46例(AP组)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50例(AFP组),再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期组(APl)、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期组(AP2)、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间期组(AFPl)和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间期组(AFF2);同时选取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PPARα浓度。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PPARα浓度高于发作间期及对照者(562.9±61.8ng/L对319.2±77.1ng/L对349.58±45,P〈0.05);发作间期的PPARα浓度低于对照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9.2±77.1ng/LVS 349.58±45ng/L,P〉0.05);有先兆与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血浆PPARα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586.6±53.2ng/LVS553.6±63.3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发作间期血浆PPARα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50.5±44.3ng/LVS312.4±81.4ng/L,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时血浆PPARα升高,其可能参与偏头痛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无井兆对PPARα浓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发病机制 炎症
原文传递
老犯困 小心这些病
8
作者 何秋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2015年第3期48-48,共1页
困了打盹儿很常见,但如果晚上能保证7-8小时睡眠,白天还老犯困,常打瞌睡,甚至看电视时不知不觉睡着了,可能就是某些疾病的信号了,以下几种最为常见。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常识 家庭生活 保健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