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CI标准下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其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姗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86-88,共3页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JCI医院评审标准)是当前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以最大限度体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的医院认证,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JCI医院评审标准)是当前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以最大限度体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的医院认证,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对美国以外医院进行评审的机构,是国际最高等级的医院认证,代表了医院服务和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标准 内科患者 医院评审标准 COMMISSION 原因分 JCI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委员会
下载PDF
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患者转入神经内科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姗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95-97,共3页
JCI 医院认证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专门为协助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医院融入国际质量评审和保险系统而设计的认证体系,是国际上最广为推崇的医院质量标准[1]。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 JCI 医院认证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专门为协助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医院融入国际质量评审和保险系统而设计的认证体系,是国际上最广为推崇的医院质量标准[1]。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问题,追求护理质量的提升需要借助严格而具体的系统,JCI 标准提供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严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准 护理管理 JCI 神经内科 急诊患者 医疗机构评审 护理质量 质量评审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金娟 李妍 +3 位作者 朱皓月 赵珊珊 曲慧玲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神经电生理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未进行治疗,最终确诊为SCD的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神经损害... 目的回顾性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神经电生理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未进行治疗,最终确诊为SCD的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血清VB12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果患者病程(8.11±11.65)个月,与SCD神经损害程度显著相关(P=0.001);血清VB12(62.69±44.84)pmol/L,与神经损害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电生理资料显示,共检测神经256条,运动神经异常率(15.20%)低于感觉神经(4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肢神经异常率(27.10%)低于下肢神经(30.87%),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8);运动神经中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害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0),感觉神经中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损害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755);在肌电图记录的各个参数分析中,运动神经中各神经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参数上损害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感觉神经中各神经在CAMP、未引出参数上损害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SCD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长短存在显著相关性;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更易受累;运动神经中腓总神经在CAMP上较其他神经更易受累;感觉神经中胫神经在CAMP上较其他神经更易受累,且胫神经整体受累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神经损害 电生理学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有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郑立敏 赵琳 +2 位作者 王亚杰 张娜 慕经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个体化有...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个体化有氧训练,共训练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BI)、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s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并测定自主神经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BI指数、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As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R-R间期(NNI)、R-R间期标准差(SDNN)、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比率(PNN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有氧训练有助于促进老年ACI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老年 个体化有氧训练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5-HT_1受体激动剂对偏头痛大鼠脑膜神经源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何秋 王怀良 +1 位作者 章新华 陈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0-522,641,共4页
目的探讨5-HT_1受体激动剂94-95-10Y及二氢麦角胺(DHE)对偏头痛大鼠神经源性脑膜炎症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硝酸甘油(GTN)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94-95-10Y10、20、30mg/kg组在制作模型前20min腹腔注射94-95-10Y10、20、30mg/kg,... 目的探讨5-HT_1受体激动剂94-95-10Y及二氢麦角胺(DHE)对偏头痛大鼠神经源性脑膜炎症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硝酸甘油(GTN)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94-95-10Y10、20、30mg/kg组在制作模型前20min腹腔注射94-95-10Y10、20、30mg/kg,DHE组在GTN静脉注射15min时静脉注射DHE;在GTN静脉注射后2h、4h,分别取脑膜组织,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膜核因子-kB(NF-k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部分脑膜制成组织切片,观察脑膜病理变化。结果94-95-10Y10、20、30mg/kg组及DHE组大鼠脑膜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血管扩张程度减轻;94-95-10Y10、20、30mg/kg组及DHE组均能抑制GTN静脉注射大鼠脑膜NF-kB、I- CAM-1蛋白表达,94-95-10Y10、20、30mg/kg各组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94-95-10Y及DHE能够抑制偏头痛大鼠脑膜NF-kB、ICAM-1蛋白表达增强及脑膜炎症反应,提示5-HT_1受体激动剂可以阻断NF-k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偏头痛时神经源性脑膜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化合物94-95-10Y 脑膜 疾病模型 动物 偏头痛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脑血管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楠 郭婉姝 +1 位作者 刘彤彤 陈晓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AD)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并同时行头部MRI和MRA检查的后循环梗死、单纯头晕、突发性眩晕伴平衡障碍、偏头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有无VAD...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AD)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并同时行头部MRI和MRA检查的后循环梗死、单纯头晕、突发性眩晕伴平衡障碍、偏头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有无VAD分为椎动脉优势组和非椎动脉优势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疾病的发生率;记录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发生位置;分析VAD与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及弯曲方向的关系;Pearson检验分析椎动脉直径差异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症状评分、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3例患者,VAD的发生率为52.3%;优势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105例(105/413,25.42%),突发性眩晕伴平衡障碍患者39例(39/413,9.44%)、面肌痉挛患者12例(12/413,2.91%)、三叉神经痛患者11例(11/413,2.66%),与非优势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99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优势组梗死主要发生在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PICA)(27/199,13.57%)和基底动脉供血区(BA)(45/199,22.61%)。PICA区梗死发生在VAD对侧的比例(20/105,19.05%)高于同侧(7/105,6.67%),BA区梗死主要发生在椎动脉优势同侧,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组中有117例存在基底动脉弯曲,明显高于非优势组(P<0.05),143例左侧VAD患者中,有92例患者椎动脉向右侧弯曲;73例右侧优势患者中有20例患者基底动脉向左侧弯曲。椎动脉直径差异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01),与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呈正相关(r=0.432,P=0.004)。结论椎动脉优势人群后循环梗死、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发生率较非优势人群高;椎动脉优势合并后循环梗死中以PICA和BA支配区多见;椎动脉优势患者基底动脉弯曲发生概率高,其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方向相反;椎动脉直径差异越大,基底动脉弯曲长度越长,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症状评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后循环脑梗死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bA1c水平及其与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新 芦云 陈晓虹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辽宁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50例和HbA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辽宁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50例和HbA1c升高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析HbA1c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HbA1c升高组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HbA1c正常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HbA1c水平越高(P<0.05)。HbA1c升高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高于HbA1c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HbA1c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较差。HbA1c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判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影响及炎性因子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白丽娟 任艳 +2 位作者 罗晓光 姜新 陈晓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7-894,共8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周处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进行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钙离子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存活率及黑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LPS(1 mg/kg)后,老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改变,且早于青年组小胶质细胞的高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老年组脑脊液中各种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老化因素与外周炎性介质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脊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皓月 李妍 +3 位作者 金娟 赵珊珊 曲慧玲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气分为上机组和未上机组;根据Hadden等的分型标准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和未分类组,分别比较组间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特点。结果上机组腓总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p/d CMAP,48.7±15.3)比值明显低于非上机组(80.8±24.0,P=0.005),AIDP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46%)明显高于AMAN(0%)及未分类组(9%,P=0.027),AMAN的远期预后评分(4.3±1.3)明显低于AIDP(2.5±0.9,P=0.02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机械通气及远期预后有预示作用,腓总神经p/d CMAP比值下降可以预测机械通气;AIDP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与AMAN患者相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机械通气 远期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傅峻 李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420-4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婷婷 黄照 王玉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215例,根据入院72h内神经功能有无恶化分为END组55例和非END组160例。全部患者入院当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215例,根据入院72h内神经功能有无恶化分为END组55例和非END组160例。全部患者入院当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后6~24h空腹取血,检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并以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比较2组HTPR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PAGT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END组LDL[(3.23±0.75)mmol/L vs(3.02±0.63)mmol/L]、HbA1c[(6.75±0.65)%vs(6.70±0.54)%]明显高于非END组(P<0.01)。END组HTPR发生率明显高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4%vs 43.75%,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HbA1c和HTPR是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9.023,95%CI:3.085~26.387,P=0.000,OR=11.344,95%CI:3.882~33.152,P=0.000,OR=34.364,95%CI:4.422~267.029,P=0.001,),PAGT判断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6~0.922,P=0.000)。结论 HTPR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EN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增多 脑梗死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ROC曲线
下载PDF
一氧化二氮(N2O)滥用导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彩霞 陈秋惠 +2 位作者 田智敏 史宝和 孙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一氧化二氮(N2O)滥用导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一氧化二氮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一氧化二氮中毒患者均为青年,都有一氧化二氮接触史,男女均受累。8例患者周围神经系统均受损,中枢... 目的分析一氧化二氮(N2O)滥用导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一氧化二氮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一氧化二氮中毒患者均为青年,都有一氧化二氮接触史,男女均受累。8例患者周围神经系统均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5例,自主神经受损2例,2例有神经精神症状。8例患者检测维生素B12均缺乏,同型半胱氨酸都升高。大剂量维生素B12、甲钴胺或腺苷钴胺治疗均有效。结论长期吸食N2O可以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者可致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二氮 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巨幼细胞性贫血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曲慧玲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结合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发生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梗死组、梗死后CIMT组(CIMT组)、梗死后CIMT结合抗抑郁治疗组(CIMT+FLUO组)。使用内皮素制作脑梗死大...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结合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发生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梗死组、梗死后CIMT组(CIMT组)、梗死后CIMT结合抗抑郁治疗组(CIMT+FLUO组)。使用内皮素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脑梗死后1周使用石膏绷带固定健侧上肢制作CIMT模型,CIMT组CIMT进行3周。CIMT+FLUO组脑梗死后1周,大鼠氟西汀(16 mg/kg)口服,持续3周。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CX和BrdU双染阳性细胞表达,应用梯形平衡木测试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与Sham组比较,脑梗死组大鼠侧脑室下区新生神经细胞明显增多(P <0.01)。与脑梗死组比较,CIMT组侧脑室下区新生神经细胞进一步增多(P <0.01);同时运动功能恢复(P <0.05)。而CIMT+FLUO组与CIMT组比较,新生神经细胞及运动功能恢复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CIMT能够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发生及运动功能恢复,联合使用抗抑郁治疗未出现明确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生 脑梗死 强制性运动疗法 氟西汀 大鼠
下载PDF
早期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芦云 陈晓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1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梗死早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观察其对侧支循环建立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9例非溶栓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丁苯酞组(35例)及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丁苯...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梗死早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观察其对侧支循环建立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9例非溶栓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丁苯酞组(35例)及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丁苯酞组于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侧支循环建立成功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建立成功率为74.29%(26/35),对照组侧支循环建立成功率为52.27%(23/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第3个月,丁苯酞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提高侧支循环建立率,缓解脑梗死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 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动物模型听觉皮层神经元电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久晗 徐佳亮 +1 位作者 商秀丽 秦岭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记录耳鸣大鼠模型听觉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进一步探讨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的皮层电生理改变模式。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耳鸣模型组(20只)和生理盐水组(10只)。首先对大鼠进行行为训练,建立听觉识别条件反射,然后腹... 目的记录耳鸣大鼠模型听觉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进一步探讨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的皮层电生理改变模式。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耳鸣模型组(20只)和生理盐水组(10只)。首先对大鼠进行行为训练,建立听觉识别条件反射,然后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mg/kg)诱导建立大鼠耳鸣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方法检测耳鸣的产生与消失。并采用玻璃微电极单细胞内方式记录听觉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结果经过5天的条件反射训练,所有动物均建立了稳定的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消退期,水杨酸钠耳鸣模型组动物条件反射的消退时间延长(P<0.05)。水杨酸钠耳鸣模型组动物的皮层电生理有大约1/3的听觉皮质神经元对声音刺激表现为持续性反应,有1/3的神经元表现为阵发性反应,另有1/3的神经元表现为间歇性反应。结论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听觉皮层中的持续性反应神经元与耳鸣发生可能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耳鸣 听觉皮层 电生理
下载PDF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培慧 袁达 +6 位作者 赵艳青 陈文政 祝秋实 刘彤彤 张东圆 由佳玉 孙晓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与手工检索拉莫三嗪单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的随机试验为8个,纳入研究的总人数为716例,其...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与手工检索拉莫三嗪单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的随机试验为8个,纳入研究的总人数为716例,其中试验组(拉莫三嗪)为360例,对照组(均为卡马西平口服治疗)为356例,但所纳入的研究整体质量不高,且异质性较大,不适合进行狭义上的Meta分析,对其结果分别进行描述。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而言,新一代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单药口服治疗具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但其长期、综合的治疗效果仍需高质量的随机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经典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楠 李道伟 +1 位作者 刘彤彤 陈晓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典三叉神经痛(CTN)与椎动脉优势(VAD)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4例CTN患者和384例非三叉神经痛(N-CT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Frighetto的标准评价CTN患者的症状评分;测量两侧椎动脉直径以及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分析CTN与VA... 目的探讨经典三叉神经痛(CTN)与椎动脉优势(VAD)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4例CTN患者和384例非三叉神经痛(N-CT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Frighetto的标准评价CTN患者的症状评分;测量两侧椎动脉直径以及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分析CTN与VAD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及发生侧别的关系。结果 VAD的发生率在CTN组(61.46%)和N-CTN组(49.7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组右侧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左侧,VAD左侧优势的比率在CTN组和N-CTN组中均明显高于右侧;CTN组VAD亚组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为75.42%,BL长度为(3.72±1.47)mm,N-CTN组VAD亚组为59.68%、(2.39±1.08)m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7例VAD患者中,基底动脉弯曲292例,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发生在优势侧对侧共计246例,占84.25%。在不同级别椎动脉直径差异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级别基底动脉弯曲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评分与椎动脉直径差异呈正相关(r=0.341,P=0.001),与BL呈正相关(r=0.134,P=0.001)。结论 CTN患者VAD发生率较N-CTN人群高,其疼痛侧别多见于VAD对侧;VAD直径差异越大,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大,CTN患者症状评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三叉神经痛 椎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弯曲 MRA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烨 徐美辰 武建朝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以急性脑梗死为诊断的患者80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抗自由...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以急性脑梗死为诊断的患者80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SOD、MDA)、神经功能指标(NIHSS)、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神经功能指标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SOD反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00%,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指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邰国峰 高明 任占秀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94-295,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7例作为临床对象,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分析比较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结果参与临床分析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40%,仅有7例产生并发症,剩...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7例作为临床对象,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分析比较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结果参与临床分析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40%,仅有7例产生并发症,剩余80例患者皆成功治疗,并获取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较少产生并发症,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邰国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6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25...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所占比例为20.8%。25例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10例(40%),血流感染8例(32%),泌尿生殖感染7例(28%)。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引发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具体包括: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病症、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抗菌药物未得到合理使用等。结论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导致医院感染的几率不断增加,针对上述状况,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预防介入治疗后,使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明显减少,建议在临床中扩大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