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安晓华 徐维家 +1 位作者 薛邦禄 马红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860-86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来本院的AMI疑似患者156例,按就诊时发病时间分为2组,分别在发病后0~3、3~6 h内同时检测H-FAB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来本院的AMI疑似患者156例,按就诊时发病时间分为2组,分别在发病后0~3、3~6 h内同时检测H-FAB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70.7%,特异性为97.0%,准确度为82.4%,显著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3~6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显著高于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为92.6%,准确度为97.6%。结论H-FABP是AMI早期诊断最敏感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同工酶类
下载PDF
血清(或血浆)分离胶采血管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永安 吉本秋雄 +1 位作者 廖富荣 徐维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864-864,F0003-F0004,共3页
当今血液标本的采取用真空采血管系列已成为主流,分析仪的自动系列集约化或条型码的运用,增加了系列化项目直接上机检测量。临床化验广泛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提高了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但是,由于过去采血后血液自然凝固,血液从... 当今血液标本的采取用真空采血管系列已成为主流,分析仪的自动系列集约化或条型码的运用,增加了系列化项目直接上机检测量。临床化验广泛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提高了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但是,由于过去采血后血液自然凝固,血液从离心到测定放置时间长,影响了全自动分析仪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为了迅速推进检测技术的快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胶采血管 临床应用 自动化分析仪 血浆 血清 血液标本 全自动分析仪 临床化验
下载PDF
血清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永安 吉本秋雄 徐维家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3年第3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检验 血清分离胶促凝采血管 血液凝固时间 离心操作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及体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谢田刚 李志 +2 位作者 杜斌 王青 刘艳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4年第2期60-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胸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5例肺癌患者 VEGF 水平,同时测定16例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 VEGF 浓度。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VEGF 浓度为(86.27±38.20ng/L)(±s),明...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胸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5例肺癌患者 VEGF 水平,同时测定16例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 VEGF 浓度。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VEGF 浓度为(86.27±38.20ng/L)(±s),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P<0.01);胸腹水中 VEGF 浓度为(157.51±58.57ng/L)(±s),明显高于良性疾病胸腹水组(P<0.01)。16例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测定 VEGF 浓度,有11例 VEGF 浓度下降,5例 VEGF 浓度升高,升高组和下降组手术前后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VEGF 浓度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检测术后膊瘤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 血清 体液表达 VEGF 肿瘤 VEGF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薛邦录 刘彤 +2 位作者 刘毅 徐维家 冷福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42例,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42例,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中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反应。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6
作者 李萍 徐维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4年第A01期6-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及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探讨其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人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染色,通过 KL 型肿...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及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探讨其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人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染色,通过 KL 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s 含量(硝酸银染色酸性非组蛋白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即 IS%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健康人群中男女性的 T 淋巴细胞 Ag-NORs 的 IS%值分别为(7.77±0.61)%及(7.89±0.53)%,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 IS%值为(7.66±0.60)%,比正常对照组(7.84±0.57)%略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 IS%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为(4.46±0.69)%,健康人群及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其他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比较,结果分别为(4.46±0.75)%、(4.29±0.70)%、(4.62±0.69)%、(4.45±0.57)%、(4.50±0.69)%、(4.56±0.76)%,各种类型肿瘤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即化疗前后 IS%值分别为(4.45±0.74)%、(3.86±0.71)%,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化疗后依据疗效不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转移),IS%值随肿瘤病情恶化依次降低,分别为(6.57±0.47)%、(5.32±0.46)%、(3.47±0.4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 T 细胞 Ag-NORs 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及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 检测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 淋巴细胞 核仁形成区 核蛋白类 银染色法
下载PDF
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7
作者 李萍 徐维家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及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探讨其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染色,通过KL型肿瘤免疫图...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及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探讨其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染色,通过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s含量(硝酸银染色酸性非组蛋白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即IS%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健康人群中男女性的T淋巴细胞Ag-NORs的IS%值分别为(7.77±0.61)%及(7.89±0.53)%,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IS%值为(7.66±0.60)%,比正常对照组(7.84±0.57)%略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IS%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为(4.46±0.69)%,健康人群及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其他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比较,结果分别为(4.46±0.75)%、(4.29±0.70)%、(4.62±0.69)%、(4.45±0.57)%、(4.50±0.69)%、(4.56±0.76)%,各种类型肿瘤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即化疗前后IS%值分别为(4.45±0.74)%、(3.86±0.71)%,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化疗后依据疗效不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转移),IS%值随肿瘤病情恶化依次降低,分别为(6.57±0.47)%、(5.32±0.46)%、(3.47±0.4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Ag-NORs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及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AG-NORS 检测 肿瘤 诊断 外周血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