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甲组(43例)及乙组(43例),甲组采用全身麻醉,乙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析...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甲组(43例)及乙组(43例),甲组采用全身麻醉,乙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认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 min、手术操作时、手术完成时等不同时刻心率和动脉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分别为(11.61±3.43)、(14.53±5.01)min,较乙组的(3.74±2.32)、(6.22±3.12)min更长,麻醉药用量为(226.31±9.90)ml,多于乙组的(201.23±7.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12、24、72 h,乙组患者MMSE评分低于甲组(P〈0.05);术后6、12、24、72 h,甲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率为72.09%,低于乙组的93.02%(P〈0.01)。结论在老年患者行骨科手术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患者心率、动脉血压的影响较小,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骨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响 赵世凌 王英伟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且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使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且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使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佐辛,于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应激指标水平;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h、6h、24h疼痛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1h、术后24h、48h,两组CD3^+、CD4^+细胞、NK细胞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其最低水平为术后24h,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开始后1h、术后24h、48h CD3^+、CD4^+细胞、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应激指标Cor、AngⅡ、IL-6水平与麻醉前比较无差异;对照组手术开始后1h、术后24h、48h应激指标Cor、AngⅡ、IL-6水平均高于麻醉前(P<0.05)。且研究组手术开始后1h、术后24h、48h应激指标Cor、Ang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h、6h、24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采用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保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地佐幸 罗哌卡因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性镇痛对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复苏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齐万红 邵琳 张培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746-3750,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性镇痛对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复苏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筛选安全有效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因腰椎管狭窄行择期腰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20~75岁,体质量45~85 kg,将患者按随...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性镇痛对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复苏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筛选安全有效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因腰椎管狭窄行择期腰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20~75岁,体质量45~85 kg,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地佐辛低剂量组(D1组)、地佐辛中剂量组(D2组)和对照组(C组)。3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全麻诱导时,顺序静注丙泊酚2~2.5 mg/kg、芬太尼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待肌松起效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用连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麻醉维持;手术切皮前15 min,D1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D2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记录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入气管导管时(T2)、插管后1min(T3)、3 min(T4)、5 min(T5)、拔管前3 min(T6)、拔管即刻(T7)、拔管后3 min(T8)、10 min(T9)、30 min(T10)、1 h(T11)、2 h(T12)、4 h(T13)、8 h(T1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值;观察比较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1、2、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拔管后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拔管期(T7~T9)、T13和T14时点,D1组和D2组SBP低于C组,且HR明显慢于C组;C组SBP在T7、T8和T14时点高于T0时点(P〈0.05),C组HR在T7~T9和T13~T14时点明显快于T0时点(P〈0.05),D1组和D2组呛咳、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D1组与D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和T14时点,D1组和D2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T14时点,D2组VAS评分低于D1组(P〈0.05),D2组综合满意度(100%)最高。结论 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改善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PACU)的复苏质量,有效达到术后早期预防性镇痛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不良反应少,以地佐辛0.2 mg/kg静脉注射的效果更佳,可在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静脉麻醉 预防性镇痛 地佐辛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硬膜外超前镇痛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齐万红 陈琼 陈琳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2期1219-1220,1222,共3页
目的:探究硬膜外超前镇痛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超... 目的:探究硬膜外超前镇痛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超前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反应蛋白及疼痛视觉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对照组血清中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反应蛋白较观察组升高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给予硬膜外超前镇痛,疼痛缓解效果明显,对围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安全性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超前镇痛 应激反应 胃癌 根治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老年人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及氧供平衡的研究
5
作者 赵丹梅 赵世凌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7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在老年人腔镜手术中,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供平衡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cvO_(2)水平将其分为A组(ScvO_(2)≤70%,28例),... 目的研究在老年人腔镜手术中,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供平衡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cvO_(2)水平将其分为A组(ScvO_(2)≤70%,28例),与B组(ScvO_(2)≥70%,32例),观察患者不同时段ScvO_(2)及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拔管后6 h、12 h的ScvO_(2)显著降低,LAC显著升高;与B组相比较,ScvO_(2)低于B组,LAC高于B组。B组患者在拔管后6 h、12 h的ScvO_(2)显著降低,LAC显著升高,但在拔管后12 h,LAC、ScvO_(2)均有回升。两组LAC与ScvO_(2)的相关性分析显示,LAC水平随着ScvO_(2)降低而逐渐升高,二者变化呈负相关(r=0.71,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A组发生谵妄的概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ScvO_(2)联合乳酸对结肠癌患者的早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合LAC及ScvO_(2)检测,能共同反映机体组织氧供与氧需平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供平衡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乳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