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熵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淼 池景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4-237,共4页
为明确辽宁省朝阳地区设施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和微生物量熵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解析设施土壤变化规律,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提供理论依据,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镇番茄种植大棚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种植年限分别为0、1... 为明确辽宁省朝阳地区设施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和微生物量熵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解析设施土壤变化规律,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提供理论依据,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镇番茄种植大棚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种植年限分别为0、1、5、10、15、20年以上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碳氮比(SOC含量/TN含量)和碳磷比(SOC含量/TP含量)在0~15年期间始终在下降,在15~20年略有回升,氮磷比(TN含量/TP含量)呈稳定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BC含量/BN含量)在10年达到最低,土壤微生物量的碳磷比(BC含量/BP含量)在15年最低。土壤微生物量的氮磷比(BN含量/BP含量)在20年时达峰值。种植年限与BN含量/BP含量呈强正相关,与TN含量/T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BC含量/BN含量与BC含量/BP含量呈强负相关。朝阳地区设施土壤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存在磷肥使用过量的问题,应合理耕作,减少化肥使用量,保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微生物量熵 生态化学计量比 相关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淼 高晓梅 +1 位作者 刘晓辉 王智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玉米耕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阐明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为科学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土壤微生态环境调节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量0.5kg/m^(2)(BLC)、... 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玉米耕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阐明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为科学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土壤微生态环境调节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量0.5kg/m^(2)(BLC)、1.0kg/m^(2)(QLC)、1.5kg/m^(2)(GLC)进行深埋还田处理。在玉米收获期取耕层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化学分析方法对细菌多样性、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秸秆还田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BLC、QLC、GLC分别较CK增加了13.48%、23.42%、25.45%。土壤养分与秸秆还田量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关系,拟合度R^(2)均大于0.99。土壤中独有OTU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GLC比CK、BLC、QLC分别提高160.78%、40.00%、64.19%。BLC提升了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QLC、GLC则起相反的作用。NMDS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显著,不同秸秆量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门水平上丰度前10的菌群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秸秆还田驱动改变了旱地玉米耕地土壤养分及微生态,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不同指标的贡献不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 养分 细菌多样性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