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7年辽宁省重点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郑东星 赵龙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度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为眼病防治和专科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7-12-31眼科出院患者病历首页信息,结合临床归类,Excel (2007)和SPSS17. 0软件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度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为眼病防治和专科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7-12-31眼科出院患者病历首页信息,结合临床归类,Excel (2007)和SPSS17. 0软件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总计43307例。60岁以上者占49. 92%,占比逐年增加,0~19岁患者占比逐年减少。晶状体疾病占31. 49%、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占20. 61%、青光眼占10. 29%、斜视占8. 70%、眼外伤占8. 49%、玻璃体疾病占7. 44%、眼睑结膜和泪器疾病占6. 51%、眼部肿物占2. 69%、视神经和视路疾病占1. 06%、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疾病占0. 89%、其他眼病类占1. 82%。手术38718例,占病例总数的89. 40%,其中晶状体相关手术16590例(42. 85%)、玻璃体内注射4697例(12. 13%)、斜视眼肌手术3491例(9. 02%)、抗青光眼手术2579例(6. 66%)。结论:构成顺位前5的病种依次为晶状体疾病、视网膜脉络膜疾病、青光眼、斜视和眼外伤。目前白内障治疗仍然是防盲治盲的主要工作,随着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迅速增长,其逐渐成为防治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眼科手术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敬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4期94-94,99,共2页
总结了针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术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措施。认为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护士的自身业务素... 总结了针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术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措施。认为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护士的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健康教育 护理
下载PDF
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邬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老年眼部整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下睑皮肤入路法手术,观察组采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实施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老年眼部整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下睑皮肤入路法手术,观察组采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8.1%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眼部整形患者接受四步法眼袋整形术治疗,该方法安全、可靠,可有效提高眼袋整形的美观,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步眼袋法 老年眼部整形 下睑皮肤入路法手术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智 王昕华 李若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对51例54眼NVG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27例28眼,行单纯睫状体光凝术;B组14例14眼,avastin玻璃体腔...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对51例54眼NVG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27例28眼,行单纯睫状体光凝术;B组14例14眼,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术中敷贴;C组10例12眼,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B,C两组均在治疗过程中尽早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结果:患者出院时平均眼压:A组为25.75±1.44mmHg,手术成功率为21%;B组为12.86±1.37mmHg,手术成功率为86%;C组为16.58±1.85mmHg,手术成功率为83%。结论:三种方法均不同程度降低眼压。但睫状体光凝术在术后1wk内多数患者眼压控制不在正常范围,故有视力眼不宜选择单纯睫状体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可在1wk内有效控制眼压,对于保存患者视功能明显优于单纯睫状体光凝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睫状体光凝术 AVASTIN 小梁切除术 引流阀植入术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婷婷 牛彤彤 王海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筋膜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nous occlusions,C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筋膜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nous occlusions,C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缺血型C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46例46眼。全部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经4次激光治疗结束后1wk,随机选取A组23例23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B组23例23眼行IVR治疗同时行筋膜囊下注射曲安奈德(PSTT)治疗,两组间黄斑水肿程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wk;1,3,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wk与治疗前相比:A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相比,A组与B组BCVA平均值均提高、CMT平均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前相比,A组与B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CVA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R联合PSTT及单纯IVR均可有效地减轻CRVO所致黄斑水肿、提升视力;但联合治疗可以更迅速地减轻黄斑水肿,对于保护视功能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曲安奈德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蕾 肖伟 +1 位作者 陶军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94-2095,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 conjunctivitis,EKC)免疫反应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并发结膜伪膜或(和)角膜上皮下浸润的EKC患者206例359眼,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照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 conjunctivitis,EKC)免疫反应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并发结膜伪膜或(和)角膜上皮下浸润的EKC患者206例359眼,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照组仅做常规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结膜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的治疗疗效,并监测眼压变化。结果:治疗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后结膜伪膜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有效率为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角膜上皮下浸润治疗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有效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KC患者免疫反应期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伪膜形成及角膜上皮下浸润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缩短病程、避免角膜云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眼液 流行性结角膜炎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HIF-1α及P53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薇 李若溪 +1 位作者 许建华 刘哲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只,分别饲养于常氧和50mL/L低氧仓。于饲养后0,2,6,8,12,24,48h各处死4只,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SABC)测定HIF-1α及P53表达,...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只,分别饲养于常氧和50mL/L低氧仓。于饲养后0,2,6,8,12,24,48h各处死4只,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SABC)测定HIF-1α及P53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IF-1α在缺氧后2h开始表达,8h达到高峰,12~24h持续强表达,48h表达明显下降。P53在缺氧后2h开始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升高,24h后表达达到高峰,48h表达明显下降。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02495)。电镜结果显示在视网膜缺氧6h视网膜超微结构开始变化,24h凋亡达到高峰。结论:低氧条件下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均有表达,随着HIF-1α的表达达到高峰后P53的表达达到高峰,两者呈明显正相关。P53表达达到高峰时电镜结果显示凋亡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P53 视网膜低氧 大鼠
下载PDF
改良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岩 李若溪 王昕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03/2011-01收治的135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03/2011-01收治的135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8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wk;3mo的视力良好率分别为92.6%,88.2%;眼压良好率分别为98.5%,95.6%;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虹膜损伤以及前房炎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9%,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晓丹 崔丽红 张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3/2017-04于我院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组110例,年龄3~5岁; B组100例,年龄6~8岁; C组90例,年龄9~12岁。三组患儿均行间歇性...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3/2017-04于我院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组110例,年龄3~5岁; B组100例,年龄6~8岁; C组90例,年龄9~12岁。三组患儿均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斜视度数、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结果:术后6wk,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 7%,明显高于B组(67. 0%)和C组(68. 9%),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三组患儿斜视度数、融合功能、立体视锐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wk,三组患儿斜视度数下降,立体视锐度与融合功能均明显改善,且A组患儿斜视度数和立体视锐度弧秒值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融合功能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年龄与术后双眼视觉恢复、重建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术后视觉恢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间歇性外斜视 视功能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聪 许贺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78例78眼,随机选取A组26例26眼,行黄斑部格栅光凝(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GLP);B组26例26眼,先行黄斑部格栅光凝,1wk后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组26例26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1wk后再行黄斑部格栅光凝,三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治疗后1wk,1及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wk与治疗前相比:A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6mo与治疗前相比,三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后1mo相比,A、B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治疗可有效的减轻BRVO所致黄斑水肿,提升视力;其作用较单纯GLP治疗起效更迅速、能更好的减轻黄斑水肿;于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效果更为确切、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球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娇 王雅文 +1 位作者 陈宾 李若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248-1249,共2页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植入生物羊膜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45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B组为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植入生物羊...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植入生物羊膜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45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B组为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C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15眼)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mo,A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1.80~21.22mmHg,B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2.48~21.52mmHg,C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0.60~28.48mmHg,术后6mo条件成功率A、B、C三组分别为93.3%,86.7%,66.7%。结论:生物羊膜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条件成功率。球结膜下植入羊膜操作简单,条件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加固了球结膜,减少薄壁滤过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羊膜
下载PDF
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手术方法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昊 张勇 乔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00-701,共2页
目的:对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比较其术后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晶状体核硬度≥ⅡI级(LOCSⅡ分级标准)的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 目的:对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比较其术后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晶状体核硬度≥ⅡI级(LOCSⅡ分级标准)的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术后1mo时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更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瞳孔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小切口 白内障
下载PDF
随机点立体图与图形立体图检测立体视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丽英 张芳 +1 位作者 候立杰 徐肃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85-1386,共2页
目的:研究随机点立体图与图形立体图检测立体视锐度的一致性,评估偏差仅限于周边立体视或无立体视范围,还是包括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的整个立体视谱。方法:对4~25岁双眼视正常组76例及共同性斜视组89例,采用TNO及Randot立体图于40cm处... 目的:研究随机点立体图与图形立体图检测立体视锐度的一致性,评估偏差仅限于周边立体视或无立体视范围,还是包括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的整个立体视谱。方法:对4~25岁双眼视正常组76例及共同性斜视组89例,采用TNO及Randot立体图于40cm处检查近距离立体视,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立体视锐度的一致性。结果:双眼视正常组两种方法测得的立体视锐度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斜视组两种方法检测的立体视锐度分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9.27,P〈0.01),且差异存在于整个立体视谱。结论:随机点及图形立体图检查结果的不一致反应了两类方法的机制不同,图形立体图检查混杂了单眼信息导致的假阳性结果,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无立体视可能并非大脑皮质立体视觉真正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锐度 随机点立体图 图形立体图 一致性
下载PDF
不同切口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施妍霞 王辉 李秋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其中单切口术... 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其中单切口术式的病例有34例50眼,双切口的有36例48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滤过泡情况,术前和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2~24(平均18.2)mo。 结果:术后平均眼压单切口组10.16±4.31mmHg、双切口组11.38±3.55mmHg,两组术式平均眼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滤过泡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术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mo双切口组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1)。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不同术式的联合手术均具有较好的降眼压的作用,同时能维持良好的滤过泡功能。两组术式的降低眼压功能基本相同。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在损失角膜内皮细胞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切口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15
作者 柳维艳 王星力 +1 位作者 赵洋 张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88-179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2/2019-01我院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2/2019-01我院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记录术前和术后3mo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开放距离、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细胞比例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 BCVA比较有差异(均P<0.001);术前、术后3mo,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组CMT、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mo,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后表面鼻上角膜曲率较术前增大(P<0.001),对照组后表面中心、颞下角膜曲率较术前大(P<0.001),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后表面中心、后表面颞下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前表面、后表面角膜散光均上升(均P<0.001),后表面逆规散光较术前增多(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细胞比例均较同组术前降低(P<0.05),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可获益,但改善效果不及不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CMT较不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更高,后表面散光有所增加,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更明显,角膜内皮细胞受损更重,但相对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两种术式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宾 马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63-364,共2页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03/2011-07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00例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03/2011-07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00例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方法,将术前及术后6mo眼压及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mo,测定患者平均眼压为14.1±2.73mmHg,显著低于术前(46.8±22.5mmHg);视力>0.3者74例,显著高于术前(0例),P<0.05。仅6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均在1wk内自然消退。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能够很好的将眼压控制住,视力恢复快,费用低,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有着广泛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 小梁切 白内障 青光眼
下载PDF
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海瑛 盛晓捷 +1 位作者 孙艳 朱洪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3/2005之间于我院行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后的20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 目的:探讨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3/2005之间于我院行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后的20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23mo。平均眼压水平由35.3±5.2mmHg(1mmHg=0.133kPa)降低至18.6±4.4mmHg,成功率为90%。13例完全成功(65%),包括早期低眼压4例、浅前房6例、前房积血4例、引流管口阻塞3例、脉络膜脱离1例;5例条件成功者(25%)包括引流盘周纤维化4例、暴发性脉络膜出血1例,仍需辅以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2例因持续性高眼压导致失败。结论:通过前房植入Ahmed房水引流物术中术后并发症复杂多发,但经过及时妥善的处理仍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难治性青光眼 Ahmed减压阀 前房
下载PDF
应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凯建 王春霞 +1 位作者 王雅文 陈琳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壁眼眶骨折患者共67例67眼采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期为1a,监测切口愈合情况、视力、眼球运动度、复视及眼球突出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无感染,无钛...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壁眼眶骨折患者共67例67眼采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期为1a,监测切口愈合情况、视力、眼球运动度、复视及眼球突出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无感染,无钛网移位、脱出、变形及排斥等并发症,无下睑外翻病例发生。眼球内陷均达到双眼球突出度对比相差小于2mm。术后随访1a,所有患者眶下壁骨折全面修复。眼球运动无受限,各方向运动到位。复视者5例中复视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1例,2例眼球下移者下移均消失。术后视力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变化。第一眼位复视消失率为93%,另外3例患者明显改善,周边视野复视消失率为86%,另2例患者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个体化预成型钛网进行眶下壁骨折修复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壁骨折 个体化预成型钛网 复视 视野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丽红 杨智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患者24例25眼,所有患者行ETDRS视力表检查、前置镜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患者24例25眼,所有患者行ETDRS视力表检查、前置镜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常规内眼手术操作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10mg/m L雷珠单抗0.05m L,随访4~10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平均治疗次数为1.52次。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23.93±12.46个字母;末次随访BCVA平均40.63±7.25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14.27±9.36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治疗前CMT平均363.47±119.62μm,末次随访平均CMT为190.31±37.02μm,较治疗前下降72.82±60.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CNV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停止或减少病灶的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药物疗法 近视 退行性 抗体 单克隆
下载PDF
不同染色剂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江月 曲勃 +2 位作者 陈琳琳 吴正峰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荧光素钠、吲哚靛青绿、台盼蓝、亚甲蓝、龙胆紫5种不同的前囊膜染色剂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新鲜离体兔眼角膜内皮滴入各实验试剂,0.25%台盼蓝、0.2%茜素红双重染色,光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计数内皮细... 目的观察并比较荧光素钠、吲哚靛青绿、台盼蓝、亚甲蓝、龙胆紫5种不同的前囊膜染色剂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新鲜离体兔眼角膜内皮滴入各实验试剂,0.25%台盼蓝、0.2%茜素红双重染色,光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计数内皮细胞的死亡数。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亚甲蓝组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的六边形结构,可见较多着色死亡细胞,细胞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镜下,1%亚甲蓝组可观察到内皮细胞的胞膜不完整,胞浆内有空泡形成等变化。结论1%亚甲蓝溶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剂 组织病理学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