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参龄、坡向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林下园参皂苷积累的影响
1
作者 杜欣 谢阿贵 +6 位作者 方新月 江荣鑫 熊涵 窦少华 王东明 肖永坤 刘春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林下园参中33种皂苷含量,分析不同参龄、坡向林下园参中皂苷组成与分布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坡向林下园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3~5年生林下园参中均...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林下园参中33种皂苷含量,分析不同参龄、坡向林下园参中皂苷组成与分布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坡向林下园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3~5年生林下园参中均含有皂苷Re、Rg1、Rf、Rb1、Rb2、Rc、Rb3、Rd、S,R-Rg2、R-Rh1、Rh4,皂苷含量随参龄增长而增加;阳坡5年生林下园参中人参皂苷Rg1、Rc、Rb2、Rb3、Rd质量分数高于阴坡,但Re、Rf、Rb1质量分数低于阴坡。阴坡林下园参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ACE、chao和Shannon值数值均高于阳坡,且PCA距离相差均大于阳坡,其根际微生物丰度更高,多样性更丰富。阳坡阴坡真菌属类最优势属均为被孢霉属,其余菌属种类与占比均存在较大差异;阳坡优势菌利于皂苷Rg1、Rc、Rb2、Rb3、Rd的积累,阴坡优势菌利于皂苷Re、Rf、Rb1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园参 人参皂苷 根际微生物 HPLC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微生物甾醇酯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楠楠 王晓辉 +2 位作者 迟乃玉 乔慧 张庆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3,共5页
甾醇酯酶(EC 3.1.1.13)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医疗检测、食品、造纸工业及环保等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甾醇酯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离纯化、克隆表达、三维结构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甾醇酯酶的研究开发... 甾醇酯酶(EC 3.1.1.13)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医疗检测、食品、造纸工业及环保等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甾醇酯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离纯化、克隆表达、三维结构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甾醇酯酶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酯酶 微生物:克隆表达 分离纯化 应用
下载PDF
微生物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蓉 张庆芳 迟乃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葡萄糖氧化酶(EC 1.1.3.4)作为一种高特异性氧化还原酶,能够催化β-D-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并产生过氧化氢(H_2O_2),在医疗检测、食品、生物燃料电池、畜牧养殖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微生物来源、克隆表达、发酵优化、分... 葡萄糖氧化酶(EC 1.1.3.4)作为一种高特异性氧化还原酶,能够催化β-D-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并产生过氧化氢(H_2O_2),在医疗检测、食品、生物燃料电池、畜牧养殖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微生物来源、克隆表达、发酵优化、分离纯化及应用方面,阐述了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葡萄糖氧化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微生物 克隆表达 分离纯化 应用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酸菜中菌属微生物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魏振勇 李娜 +3 位作者 孙全敏 王严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38,72,共7页
为深入探讨亚硝酸盐(NIT)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各菌属微生物量的影响及其与OD_(600 nm)、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以S组(自然发酵)、Y组(添加亚硝酸盐)不同发酵时间点酸菜匀浆作为研究对象,对测得的指标(理化指标、OD_(600 nm)、微生物... 为深入探讨亚硝酸盐(NIT)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各菌属微生物量的影响及其与OD_(600 nm)、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以S组(自然发酵)、Y组(添加亚硝酸盐)不同发酵时间点酸菜匀浆作为研究对象,对测得的指标(理化指标、OD_(600 nm)、微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IT与总酸(TAN)、OD_(600 nm)为极显著负相关,与pH为极显著正相关,3种乳酸菌菌属Lactococcus、Leuconostoc和Lactobacillus均与pH、NIT呈负相关,与OD_(600 nm)、TAN呈正相关,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与pH、NIT呈负相关,与TAN、OD_(600 nm)呈正相关,NIT的降解与Lactococcus、Leuconostoc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文章阐明NIT可以影响酸菜菌属的微生物量,优势乳酸菌与酸菜匀浆的理化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为东北酸菜发酵菌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东北酸菜 微生物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中苹果酸脱氢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景惠 张庆芳 +3 位作者 于爽 逄飞 迟乃玉 王梦雨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8,共5页
苹果酸脱氢酶(MDH)EC 1.1.1.37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酶,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TCA)、乙醛酸循环、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等代谢途径。该酶可催化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之间的可逆转化,是细胞中心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MD... 苹果酸脱氢酶(MDH)EC 1.1.1.37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酶,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TCA)、乙醛酸循环、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等代谢途径。该酶可催化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之间的可逆转化,是细胞中心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MDH广泛应用于心肌梗塞、急性实质性肝损伤、肝癌、肺癌的早期诊断,是常用的临床诊断用酶,并在生物制药、化工检测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市场需求。该文综述了微生物中MDH的蛋白结构、催化机制以及活性调节,并对其酶学性质、医疗诊断及免疫领域的应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生产方面,阐述了苹果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苹果酸脱氢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脱氢酶 微生物 催化机制 酶学性质 应用 生产
下载PDF
微生物学“六化”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楠楠 于爽 +4 位作者 李晓艳 王晓辉 窦少华 迟乃玉 张庆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针对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总结出了"六化"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教师团队层次化,兴趣引导文学化,微生物史纵横化,知识讲解形象化,实验选题生活化,考核方式多元化。教学改革涉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 针对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总结出了"六化"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教师团队层次化,兴趣引导文学化,微生物史纵横化,知识讲解形象化,实验选题生活化,考核方式多元化。教学改革涉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取得进步,而且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六化 教学理念 教学管理
下载PDF
以OBE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7
作者 迟乃玉 王倩倩 +2 位作者 刘春莹 迟雪梅 张庆芳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2期113-116,121,共5页
为了训练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科研思维、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将成... 为了训练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科研思维、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引入到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教学模式可很大程度地激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科学实验问题能力,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步入社会或进入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学对手机卫生安全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庆芳 乔慧 +3 位作者 迟雪梅 王斌 王泽坤 迟乃玉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6-61,66,共7页
在"微生物学实验—自主探索型模式"的引导下,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其中有一组学生对手机上微生物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上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远多于钱币,令人惊异;由此引发了师生对手机卫生... 在"微生物学实验—自主探索型模式"的引导下,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其中有一组学生对手机上微生物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上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远多于钱币,令人惊异;由此引发了师生对手机卫生安全的思考,并进一步调研了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和学生手机上的微生物状况,以期给人们以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微生物 卫生安全
下载PDF
微生物学实验“多角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张庆芳 胡杨林 迟乃玉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实验,重点对“多角度”教学模式进行阐述,即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多角度培养和考察学生学习成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应用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实验,重点对“多角度”教学模式进行阐述,即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多角度培养和考察学生学习成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应用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多角度 个性化 自主探究 创新型实验
下载PDF
黑曲霉生物防治海洋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广谱抑菌性研究
10
作者 吴家葳 赵悦 +3 位作者 张金平 陈立功 迟乃玉 王晓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3,共8页
目的:霉菌是常见的有害菌,常引起食品腐败和一些农业疾病,极不利于农产品储存。方法:本文以黑曲霉为病原菌,从深海中取海泥为样品,利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一株抗黑曲霉效果最明显的菌株。结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测序鉴定,... 目的:霉菌是常见的有害菌,常引起食品腐败和一些农业疾病,极不利于农产品储存。方法:本文以黑曲霉为病原菌,从深海中取海泥为样品,利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一株抗黑曲霉效果最明显的菌株。结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发现该菌株的生存能力较强,很难进入衰亡期。随后利用毛霉、青霉、根霉、曲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棉花枯萎病、稻瘟病、玉米腐烂病为病原指示菌对其进行了广谱抑菌性研究,根据结果推断该菌对革兰氏阴性菌与霉菌有着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研究发现该菌产抑菌物质部位在胞外,在工业生产与应用时可直接利用其发酵液进行防治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生防菌 筛选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下载PDF
黄海海域耐麻痹性贝毒微生物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11
作者 刘春莹 谢丹丹 +3 位作者 韩鹏飞 迟雪梅 迟乃玉 张庆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第10期88-91,共4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PST)是来源于有害藻类的强效神经毒素,可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且易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以大连黄海海域野生牡蛎为原材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出X1,X2,X3,X4等4株可能能...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PST)是来源于有害藻类的强效神经毒素,可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且易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以大连黄海海域野生牡蛎为原材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出X1,X2,X3,X4等4株可能能够耐麻痹性贝毒-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RM-C1&2-b毒素)的菌株,进一步将其分别在不含毒素和含有不同含量毒素的海生菌肉汤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48 h,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X1和X3菌株具有较弱的耐CRM-C1&2-b毒素能力;X2菌株可能具有分解利用CRM-C1&2-b毒素的能力;X4具有较强的耐CRM-C1&2-b毒素的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判断X2和X4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X2为杆菌,X4为球菌。本研究旨在为海洋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防治及降解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麻痹性贝毒 菌种筛选 耐CRM-C1&2-b毒素菌株
下载PDF
海洋葡甘聚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强 李旭 +4 位作者 窦少华 张庆芳 魏计东 金连豆 迟乃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9,共5页
以海泥和海水为样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葡甘聚糖酶高产菌Q1,测得酶活为187.68 U/m 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Q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所产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 以海泥和海水为样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葡甘聚糖酶高产菌Q1,测得酶活为187.68 U/m 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Q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所产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5℃,热稳定性较差;最适作用pH值为6.0,碱性条件下,pH稳定性较差;Cu^(2+)、Fe^(2+)、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该酶抑制性较强,Mg^(2+)对该酶抑制性较弱,NH_4^+对该酶的活性影响不明显,Na^+对该酶激活作用较弱,Mn^(2+)对该酶激活作用较强。该酶只在外源诱导物存在时,才能大量合成,说明该酶是诱导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葡甘聚糖酶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海洋肌酐水解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群 张庆芳 +3 位作者 杨丽娜 王晓辉 窦少华 迟乃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从渤海海泥中筛选出一株肌酐水解酶高产菌株S-0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对所产肌酐水解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热稳定性较差,最适... 从渤海海泥中筛选出一株肌酐水解酶高产菌株S-0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对所产肌酐水解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热稳定性较差,最适作用pH值为7.5,碱性条件下,pH值稳定性较好;Co^(2+)、Mn^(2+)对酶的激活作用较强,Ag^+、Hg^(2+)对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肌酐水解酶 菌株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海洋低温甾醇酯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楠楠 王晓辉 +1 位作者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从大连渤海湾海泥海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高产海洋甾醇酯酶的菌株Q-06,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16S r DNA)鉴定,并对其产海洋甾醇酯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06被鉴定为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 从大连渤海湾海泥海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高产海洋甾醇酯酶的菌株Q-06,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16S r DNA)鉴定,并对其产海洋甾醇酯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06被鉴定为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0,该酶在低温下酶活性较高,有一定的耐弱碱性。Ag^+对酶的抑制性较强,Mg^(2+) 、Ni^(2+) 、Ca^(2+) 等对甾醇酯酶的活性有微弱的激活作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均可以有效地抑制甾醇酯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酯酶 菌株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海洋氨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丽娜 迟乃玉 +2 位作者 石群 王晓辉 张庆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
从大连渤海海域海泥海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高产海洋氨肽酶(aminopeptidase)菌株YZ1-2,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对其产海洋氨肽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从大连渤海海域海泥海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高产海洋氨肽酶(aminopeptidase)菌株YZ1-2,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对其产海洋氨肽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值为8.5;Co^(2+)、Zn^(2+)等能较强地激活氨肽酶的活性,Ni^(2+)、Ca^(2+)等对酶的抑制性较强;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以有效地抑制氨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氨肽酶 筛选鉴定 蜡样芽孢杆菌 酶学特性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海洋担子菌产葡萄糖氧化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庆芳 王倩倩 +4 位作者 迟雪梅 于爽 陈立功 迟乃玉 刘春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6,共8页
从海泥中筛选到了一株高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的担子菌(Basidioascus sp.)酵母菌株(31号),在前期单因素优化实验(单因素优化结果为:蔗糖4%、酵母粉0.3%、NaNO_(3)0.4%、无机盐添加量(KH_(2)PO_(4)0.02%、KCl 0.10%、... 从海泥中筛选到了一株高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的担子菌(Basidioascus sp.)酵母菌株(31号),在前期单因素优化实验(单因素优化结果为:蔗糖4%、酵母粉0.3%、NaNO_(3)0.4%、无机盐添加量(KH_(2)PO_(4)0.02%、KCl 0.10%、MgSO_(4)·7H_(2)O 0.10%)、初始pH7.0、装液量125mL/250mL、接种量2%、发酵转速200r/min、发酵温度20℃,酶活力达到435.37U/mL)的基础上,对其进行PlackettBurman、Box-Behnken等相关实验,以进一步提高31号菌株产GOD酶活性,结果表明,GOD酶活性显著提高。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了发酵温度、蔗糖添加量和接种量是影响31号菌株产酶的重要因素。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实验联合优化,确定了三个最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6℃、蔗糖3.92%和接种量3.58%。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定31号菌株产GOD酶的最佳条件,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菌株产GOD酶活力达503.22U/mL,与优化前酶活435.37U/mL相比,优化后GOD酶活提高了1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担子菌 葡萄糖氧化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海洋低温胆固醇氧化酶生产菌株诱变育种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芳 希伦 +3 位作者 刘洋 于爽 李美玉 迟乃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3,共5页
利用一株来源于海洋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LH059进行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复合诱变,并对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胆固醇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合诱变育种得到酶活力最高、传代后酶活稳定的菌株XL-c23,其所... 利用一株来源于海洋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LH059进行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复合诱变,并对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胆固醇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合诱变育种得到酶活力最高、传代后酶活稳定的菌株XL-c23,其所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酶活力在pH 6.0~8.0有较好的稳定性,胆固醇氧化酶最适温度为30 ℃,30 ℃以下酶活力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氧化酶 蜡样芽孢杆菌 诱变育种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海洋低温过氧化氢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奥杰 迟乃玉 +1 位作者 窦少华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5,共5页
从渤海湾海域海泥海水混合物中分离获得一株产低温过氧化氢酶菌株CZA1202,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鉴定为Serratia liquefaciens。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CZA1202所产过氧化氢酶最适反应温度30℃,最适pH 7.0,在pH ... 从渤海湾海域海泥海水混合物中分离获得一株产低温过氧化氢酶菌株CZA1202,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鉴定为Serratia liquefaciens。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CZA1202所产过氧化氢酶最适反应温度30℃,最适pH 7.0,在pH 7.0~9.0范围内较稳定,在35℃保持60min条件下,酶活可保留70%。初始酶活达到107.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16S RDNA 低温过氧化氢酶 酶学性质 液化沙雷氏菌
下载PDF
海洋真菌产酶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慧 韩廷玉 张庆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从大连丽娇湾和金石滩采集获得海水、海藻等样品,采用PDA培养基分离海洋真菌,并对产酶真菌进行筛选及鉴定,及其产酶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真菌32株,产酶菌株18株,其中有1株同时产4种酶,3株同时产3种酶,8株同时产2种酶... 从大连丽娇湾和金石滩采集获得海水、海藻等样品,采用PDA培养基分离海洋真菌,并对产酶真菌进行筛选及鉴定,及其产酶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真菌32株,产酶菌株18株,其中有1株同时产4种酶,3株同时产3种酶,8株同时产2种酶。初步鉴定18株产酶菌分布于4个属,其中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各6株,均占总筛选产酶菌株数的33.33%,其次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 sp.),共4株,占总筛选产酶菌株数的22.22%。11株产植酸酶、10株产纤维素酶、6株产淀粉酶、5株产蛋白酶、3株产脂肪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筛选 鉴定 产酶能力
下载PDF
海洋低温肌氨酸氧化酶生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迟乃玉 刘洋 +3 位作者 于爽 希伦 李美玉 张庆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获得更适应低温环境的产肌氨酸氧化酶菌株,该研究从渤海海泥中分离、筛选高产低温肌氨酸氧化酶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的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产... 为获得更适应低温环境的产肌氨酸氧化酶菌株,该研究从渤海海泥中分离、筛选高产低温肌氨酸氧化酶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的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产肌氨酸氧化酶的菌株8株,其中菌株LYH18的肌氨酸氧化酶活力最高,为1.65 U/mL;菌株LYH18被鉴定为海泥芽孢杆菌(Bacillus oceanisediminis);肌氨酸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25 ℃、8.0,在温度25~40 ℃、pH 7.0~10.0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该酶属于低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氨酸氧化酶 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