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辽宁省大豆需水关键期干旱大气环流成因分析
1
作者 李菲 张淑杰 +3 位作者 赵春雨 胡春丽 林蓉 房一禾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利用1971—2020年辽宁省5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及逐日NCEP/NCAR(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辽宁省各站大豆需水关键期(开花期至结荚期)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大豆需水关键期典型干旱年份及其大... 利用1971—2020年辽宁省5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及逐日NCEP/NCAR(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辽宁省各站大豆需水关键期(开花期至结荚期)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大豆需水关键期典型干旱年份及其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引发的对流层高低空大气环流的不同配置是造成辽宁省大豆需水关键期不同气候特征干旱年的主要大气环流成因。当大豆需水关键期西风急流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易发生高温干旱,辽宁省大豆主产区一致受到较大影响,西风急流位置偏北,辽宁省位于高空急流轴南侧、高空辐散风场中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阶段性异常偏北控制整个辽宁省,对流层风场贯穿高层至低层的下沉气流配合较差的水汽条件是发生高温干旱的主要大气环流成因;当大豆需水关键期西风急流位置偏南时易发生低温干旱,辽宁省大豆主产区中部和北部受影响较大,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季节进程缓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持续偏南、偏西,对流层上层垂直上升运动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对流层中下层一致的下沉运动配合较差的水汽条件不利于降水产生,导致低温和干旱现象的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需水关键期 干旱 西风急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辽宁省2022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
2
作者 胡春丽 康潆文 +4 位作者 陈鹏狮 郭婷婷 王阳 张微玮 林蓉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分析了辽宁省2022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冬季全省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82 cm,浅于常年同期,冻土全部化通时间接近常年;全省终霜日期多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春播期(4—5月)全省平均气温稍高... 分析了辽宁省2022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冬季全省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82 cm,浅于常年同期,冻土全部化通时间接近常年;全省终霜日期多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春播期(4—5月)全省平均气温稍高,波动明显,备耕期地温提升较慢,播种出苗期地温迅速提升。早春墒情好,春播期降水持续偏少,透雨偏晚,播种集中期辽西缺墒较重。水稻育秧移栽顺利,育秧移栽进度与2021年基本持平,旱田作物播种持续时间偏长,5月底全省春播基本结束,春播总体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春播期 影响分析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实测光谱和国产高分五号高光谱卫星的铁尾矿表层含水率遥感反演方法研究
3
作者 曹粤 包妮沙 +3 位作者 周斌 顾晓薇 刘善军 虞茉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5-1233,共9页
尾矿库作为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在尾砂含水量过高时有溃坝风险,低含水量状态下产生扬尘则会危害周围环境。尾砂含水量实时、动态监测对于尾矿库安全状况及矿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采样化验手段,高光谱遥感拥有观测面... 尾矿库作为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在尾砂含水量过高时有溃坝风险,低含水量状态下产生扬尘则会危害周围环境。尾砂含水量实时、动态监测对于尾矿库安全状况及矿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采样化验手段,高光谱遥感拥有观测面积大、数据实时易获取、光谱信息丰富的特点,为快速、高精度尾矿水分监测提供了手段。以鞍山-本溪铁矿群中的高硅型铁尾矿为研究区,实地采集尾砂样品77个,利用可见光-近红外(350~2500 nm)光谱仪获取其光谱数据,分析不同含水率尾砂光谱特征及机理;引入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重采样法(CARS)筛选水分敏感波段,并基于敏感波段建立三维波段光谱指数(TBI),结合随机森林(RF)、粒子群优化的极限学习机(PSO-ELM)及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建立尾砂水分反演模型,以国产高分五号高光谱卫星为数据源进行模型应用,获取尾矿库表层含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尾砂光谱反射率随含水率升高明显下降,在1455和1930 nm处出现O—H吸收特征,吸收深度随含水率减小而逐渐减小;(2)基于CARS方法能够对高光谱数据(305波段)有效降维,筛选出18个水分敏感波段,进一步利用敏感波段构建不同形式的尾砂含水率TBI指数集,其中三维差值指数TBI5=(R1097.47-R1990.67)-(R1990.67-R437.39),与水分含量相关性最高,达到0.84;(3)对比RF,PSO-ELM及CNN方法以及不同形式的输入数据,基于尾砂含水率TBI指数联合反射率数据集作为输入数据进行CNN建模,室内光谱模型达到验证精度R2=0.92,相对分析误差RPD=3.43,基于该模型利用高分五号卫星数据反演可获取研究区尾砂含水率空间分布结果,实地验证R2达到0.79,相对分析误差RPD=2.20,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铁尾矿水分含量大面积实时快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三维光谱指数 国产高分五号卫星 铁尾矿 尾砂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辽宁省粮食作物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贺然 张琪 +4 位作者 陈鹏狮 赵明 刘东明 黄岩 黄悦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195-200,共6页
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2016年辽宁省14市及全省的春玉米、水稻、大豆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探究辽宁省粮食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辽宁省春玉米、水稻、大豆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80%,其中在不同预报时间,水... 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2016年辽宁省14市及全省的春玉米、水稻、大豆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探究辽宁省粮食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辽宁省春玉米、水稻、大豆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80%,其中在不同预报时间,水稻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其他2种旱田作物且预报值较稳定。该方法可以实现辽宁省三大粮食作物的逐候产量动态预报,满足辽宁省省、市两级作物产量预报业务需求,为该地区及时、准确进行产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指数 产量预报 春玉米 水稻 大豆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气象条件的辽宁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婉昭 陈鹏狮 +3 位作者 胡春丽 刘东明 王阳 李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47-51,F0003,共6页
为政府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气象服务支持,利用1992—2018年辽宁省玉米产量及生育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及各市玉米产量和生育期气候条件特征,评估玉米生育期内气象灾害发生风险。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的多年平均... 为政府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气象服务支持,利用1992—2018年辽宁省玉米产量及生育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及各市玉米产量和生育期气候条件特征,评估玉米生育期内气象灾害发生风险。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的多年平均产量及播种面积均占当地粮食总产及播种总面积的60%以上;各市玉米单产变化波动较大。辽宁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冷害和干旱,1996—2010年辽宁省发生中度低温冷害3次,未发生严重和轻度低温冷害;辽宁省干旱灾害风险较大,以辽西地区最为突出,干旱易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辽北及辽南部分地区。根据玉米供给侧改革需求,结合气象条件背景,建议将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按玉米种植优势区(沈阳、铁岭、辽阳、鞍山)、辽西抗旱作物种植区(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辽南大豆薯类种植区(营口和大连)及水果种植区(朝阳、葫芦岛建昌、辽东半岛特色种植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种植结构 结构调整 气象条件 辽宁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的作物土地生态信息反演与估产
6
作者 刘惠楠 王井利 +1 位作者 周斌 马运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为快速监测土地生态情况,准确获取净初级生产力、收获指数与作物单产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为研究区域,利用CART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玉米等地类进行分类提取,结合高精度地物分类结果与CASA模型对研究区内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 为快速监测土地生态情况,准确获取净初级生产力、收获指数与作物单产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为研究区域,利用CART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玉米等地类进行分类提取,结合高精度地物分类结果与CASA模型对研究区内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结合玉米估产模型与研究区内NPP与玉米收获指数(HI)对玉米单产进行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玉米C的NPP达到600~800 g/m^(2)水平,2020年沈阳市玉米生长状况良好;采取玉米单产模型预估的沈阳市各区县玉米单产相对误差均小于10%。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为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进行监测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S CASA 净初级生产力 收获指数 估产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莹 张晓月 +5 位作者 李琳琳 史宇迪 王婷 李航 周斌 冯锐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和区域生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辽河三角洲植被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1995—2009年的NOAA/AVHRR NDVI和2009—2020年FY3/MERSI NDVI数据,通过修正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和区域生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辽河三角洲植被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1995—2009年的NOAA/AVHRR NDVI和2009—2020年FY3/MERSI NDVI数据,通过修正拟合和S-G滤波法构建了1995—2020年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利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NDVI时空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水田和沼泽湿地的植被生态状况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26 a间辽河三角洲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32%;NDVI年内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2)从空间变化上看,区域内NDVI呈西南—东北方向递增,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水田区,次高值分布在沼泽区。(3)绝大部分水田植被逐年变好,且植被生态状况比较稳定,低波动变化区域占96.72%,未来植被生态状况将持续改善的区域占61.05%。(4)沼泽植被逐年变好的区域占97.67%,变好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双台子河口附近,且该区域未来植被生态状况将会持续改善。研究结果可为辽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精准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NDVI 时空变化 湿地 未来趋势
下载PDF
辽宁省森林和草地植被生态质量演变及气候响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雨鸿 李晶 +2 位作者 王婷 郭婷婷 周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4期159-163,共5页
基于2000年-2020年MODIS NDVI遥感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森林和草地植被覆盖度(VFC)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2020年辽宁森林和草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其中,97... 基于2000年-2020年MODIS NDVI遥感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森林和草地植被覆盖度(VFC)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2020年辽宁森林和草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其中,97.9%的森林区域和96.8%的草地区域VFC呈上升趋势,草地增速明显高于森林;96.5%的森林区域和94.2%的草地区域NPP呈上升趋势,且草地NPP年均低值区增速较大;气温和降水对森林和草地年均VFC影响不显著,年降水量对森林及草地NPP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79,降水对草地NPP的影响程度高于森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草地 植被覆盖度 净初级生产力 气温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生产现状及振兴战略气象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春丽 刘东明 +6 位作者 王阳 陈鹏狮 王婉昭 王婷 焦敏 黄岩 王贺然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38-41,共4页
辽宁大豆受种植效益较低、收储加工能力弱及进口大豆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缩减,大豆种植形势低迷。本研究分析了辽宁大豆生产现状、气象条件配置和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制定了大豆种植气候区划。提出了适度扩大大豆轮作... 辽宁大豆受种植效益较低、收储加工能力弱及进口大豆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缩减,大豆种植形势低迷。本研究分析了辽宁大豆生产现状、气象条件配置和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制定了大豆种植气候区划。提出了适度扩大大豆轮作范围和面积、因地制宜发展专用型大豆、加强生产环节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从气象角度综合评判,辽宁大部分地区适宜大豆种植,发展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振兴战略 对策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沈阳地区近地面气象要素模拟差异评估
10
作者 王安庭 苏航 +2 位作者 郭爽 刘东明 孙梦婕 《陕西气象》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采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中三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MYNN2)对2022年8月沈阳地区近地面逐时气象要素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模拟沈阳地区近地面气象要素时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表明:三... 采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中三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MYNN2)对2022年8月沈阳地区近地面逐时气象要素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模拟沈阳地区近地面气象要素时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沈阳地区近地面气象要素逐时变化趋势。在模拟近地面风速方面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整体偏大;MYJ方案平均偏差最小,相关系数最高,模拟效果最好。三种参数化方案在对近地面温度模拟整体偏低,平均偏差均为负值;YSU方案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4。在模拟近地面相对湿度方面三种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整体偏低;从相关系数来看YSU方案和MYNN2方案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参数化方案 边界层 气象要素
下载PDF
沈阳市供暖期PM_(2.5)污染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研究
11
作者 王安庭 刘东明 徐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探究沈阳市供暖期间PM_(2.5)所表现出的污染规律,文章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2021年沈阳市供暖期间PM_(2.5)污染特征,同时分析了PM_(2.5)质量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供暖期间污... 为探究沈阳市供暖期间PM_(2.5)所表现出的污染规律,文章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2021年沈阳市供暖期间PM_(2.5)污染特征,同时分析了PM_(2.5)质量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供暖期间污染天气现象出现较为频繁;PM_(2.5)月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出现在2022年1月,最低出现在2021年11月;沈阳市供暖期PM_(2.5)质量浓度与气压、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需要重点关注沈阳市供暖期1月份低温小风等天气现象并加强污染天气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沈阳市 地面气象要素 空气质量等级
下载PDF
辽宁省2021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影响分析
12
作者 胡春丽 张慧 +4 位作者 陈鹏狮 王贺然 王阳 王婉昭 林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1期54-57,64,共5页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2021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辽宁省2021年春播期回暖不稳定,5月气温整体偏低,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土壤墒情总体好于历年。2)辽宁省水稻育秧移栽基本正常,旱田作物播种...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2021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辽宁省2021年春播期回暖不稳定,5月气温整体偏低,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土壤墒情总体好于历年。2)辽宁省水稻育秧移栽基本正常,旱田作物播种持续时间偏长,5月底全省春播基本结束,春播总体开展顺利。3)建议树立作物全生育期"抢积温、促早熟"观念,提前做好玉米防倒伏工作,做好防汛抗涝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春播期 气象条件
下载PDF
高分影像在辽宁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
13
作者 周斌 王嘉琳 +1 位作者 李航 龚强 《卫星应用》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辽宁省气象灾害频发,但防灾减灾手段单一,开展高分卫星在辽宁省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多种气象灾害监测分析评估,充分发挥高分卫星高空间分辨率、宽覆盖、多成像模式等优势,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手... 辽宁省气象灾害频发,但防灾减灾手段单一,开展高分卫星在辽宁省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多种气象灾害监测分析评估,充分发挥高分卫星高空间分辨率、宽覆盖、多成像模式等优势,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手段,有效提升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遥感 灾害 遥感 监测
下载PDF
基于FY3/MERSI数据的辽宁省植被指数重建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锐 纪瑞鹏 +5 位作者 武晋雯 于文颖 刘丹 陈妮娜 王莹 张玉书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建立中国风云三系列气象卫星长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选用滤波和函数拟合方法,针对林地、湿地、水稻、玉米、大豆、城市和水体7类地物开展数据重建效果定量分析,确定最佳数据重建方法,并在辽宁省开展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为建立中国风云三系列气象卫星长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选用滤波和函数拟合方法,针对林地、湿地、水稻、玉米、大豆、城市和水体7类地物开展数据重建效果定量分析,确定最佳数据重建方法,并在辽宁省开展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symmetric Gaussians,AG)、Savitzky-Golay滤波法(SG)、双Logistic函数拟合法(Double Logistic,DL)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四种方法均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去噪能力。SG方法对噪声比较敏感,HANTS方法在低值区受噪声影响大。AG和DL方法平滑效果较好,DL方法的峰值更接近于原始峰值。在高植被覆盖区和季节性作物区,SG方法相关系数最高(>0.93)、均方根误差最低(<0.1);在城市和水体低植被指数区,HANTS方法相关系数最高,为0.87,但四种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均在0.06左右,差别不大。综合考虑曲线和定量分析结果,选取SG方法进行辽宁省植被指数数据集数据重建。辽宁省植被指数数值高低的空间分布与下垫面植被类型相符合,东部山区林地植被指数最高,达到0.75以上。2009—2020年,辽宁省NDVI年均值存在波动,不同地物植被指数变化存在差别,水体和城市植被指数变化相对较小,旱田作物(玉米、大豆)的植被指数受干旱年的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稍大。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植被指数年内均呈单峰分布,与一年一熟型吻合,均在8月上旬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MERSI 归一化植被指数 数据重建
下载PDF
基于PBL和OBE理念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包妮沙 周斌 +2 位作者 刘善军 刘亚男 李诺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8期63-66,共4页
以东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一流专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持续改革,聚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新技术更新快、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以及线上互动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以东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一流专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持续改革,聚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新技术更新快、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以及线上互动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迫切要求等问题,从思政元素、授课模块和体系、作业和实验设计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基于OBE理念逆向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深度融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PBL),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设计科研成果创新、工程应用、行业需求引导的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提高上机实践环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完成项目驱动式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OBE 遥感原理与应用 测绘专业人才培养 思政元素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春丽 陈鹏狮 +3 位作者 王婉昭 刘东明 李菲 林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3-18,共6页
利用辽宁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平均物候资料及32个水稻主产区气象站1961~201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水稻全生育期气温和日照及各主要水稻生育阶段的温度和日照气候适宜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发育期温度适宜度呈显著... 利用辽宁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平均物候资料及32个水稻主产区气象站1961~201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水稻全生育期气温和日照及各主要水稻生育阶段的温度和日照气候适宜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发育期温度适宜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升高1℃,适宜度指数增加0.05;气候突变点后暖期水稻温度(日照)适宜度增加(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水稻 气候适宜度 特征 气候变暖 响应
下载PDF
辽宁省NDV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婷 王鹏 +2 位作者 李雨鸿 周斌 李晶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辽宁省2000年-201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NDVI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步增加,以0.6~0.9区间为主,随着海拔升高,NDVI值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2)4月开始NDVI值快速上升,4到7月呈现明显的上升阶段,8月... 对辽宁省2000年-201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NDVI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步增加,以0.6~0.9区间为主,随着海拔升高,NDVI值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2)4月开始NDVI值快速上升,4到7月呈现明显的上升阶段,8月达到全年最大值并开始进入快速下降阶段,呈现出高斯分布。(3)NVDI在2000年-2018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改善的区域面积占77.17%。(4)辽宁省四类主要土地类型NDVI 2000年-2018年间以增长趋势为主,各类土地类型NDVI值均在0.55~0.85之间,其中,林地NDVI均值最大,耕地、草地次之,湿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时空分析 回归分析 土地分类
下载PDF
辽宁省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雨鸿 陶苏林 +4 位作者 李荣平 李琳琳 王婷 周斌 李晶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5期86-90,共5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对辽宁省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辽宁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8年辽宁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38%,呈增加趋势的... 基于MODIS-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对辽宁省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辽宁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8年辽宁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38%,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2.3%;2000年以来,裸地及低覆盖区域占比逐年减小,中低覆盖、中覆盖及高覆盖区域占比分别增加11.35%、11.00%和9.22%;辽宁省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西部易旱地区覆盖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东部地区覆盖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辽宁植被覆盖度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期,对气温的响应无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度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辽宁省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雨鸿 陶苏林 +4 位作者 李荣平 王婷 周斌 李晶 刘东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5期107-112,共6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探明辽宁省生态环境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CASA模型,对辽宁省2000—2018年NPP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19 a辽宁省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探明辽宁省生态环境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CASA模型,对辽宁省2000—2018年NPP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19 a辽宁省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8年辽宁省植被NPP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高西部低;NPP变化趋势率为2.89 gC·m^(-2)·a^(-1),其中,87.4%的地区呈增加趋势,且辽西北地区波动变化最为显著;高程和坡度对NPP变化的影响明显高于坡向;随着高程增加,NPP表现为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高程500 m左右出现NPP最大值;随着坡度增加,NPP表现为先增加后略有减小的趋势,坡度35°左右出现NPP最大值;在高程为500 m以上、坡度为15°—35°范围内,NPP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NPP 高程 坡度 坡向
下载PDF
1962—2017年辽宁省设施农业生长季寡照灾害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敏 陈鹏狮 +2 位作者 李荣平 张琪 张微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1期74-81,共8页
利用辽宁省28个气象站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采用Fortran语言自动识别技术和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以设施黄瓜和茄子为例,分析了1962—2017年辽宁省设施农业生长季寡照灾害发生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态下,辽宁省设施黄瓜和茄子轻度... 利用辽宁省28个气象站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采用Fortran语言自动识别技术和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以设施黄瓜和茄子为例,分析了1962—2017年辽宁省设施农业生长季寡照灾害发生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态下,辽宁省设施黄瓜和茄子轻度寡照灾害发生频数占总发生频数的百分比高达96.1%,中度寡照灾害发生频数仅占总发生频数的3.9%,且近56 a没有发生重度寡照灾害。轻度寡照灾害发生频数呈经向型分布,辽宁西部地区最少,辽宁北部和辽宁东部地区最多;11月发生频数最多,2月和3月最少。轻度寡照灾害发生频数空间上阜新东部和朝阳东部增加趋势最大,时间上气候倾向率为0.68次·(10 a)^(-1),并且在1999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突变。轻度寡照灾害发生频数与同期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风速和降水日数对辽宁大部地区寡照灾害发生频数的线性增加影响显著,相对湿度则对辽宁局部地区的线性增加影响显著。1962年以来,辽宁省设施黄瓜和茄子最易发生轻度寡照灾害,且发生频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呈显著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寡照灾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