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成年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欣 栾德春 +2 位作者 任时 崔玉丰 李绥晶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成年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分析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中测量体重、血压... 目的了解辽宁省成年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分析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中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状况。结果成年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的比例为57.8%、53.4%、27.8%、23.3%和30.5%。城市高于农村(X^2值分别为146.51、111.34、236.43、392.10和349.34, P<0. 001);除医学体检外,其他指标女性高于男性(X^2值分别为33.53、41.91、24. 30和10.59, P <0.001)。测量体重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测量体重、血压、血糖和医学体检比例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上升;测量血脂比例随收入水平升高而上升,低收入水平组测量体重比例最高。3个月内测量1次体重和1个月内测量1次血压的比例城市高于农村(X^2值分别为135.54和55.18, P<0.001),女性高于男性(X^2=28.81, P<0.001; X^2=4. 16, P<0. 05)。血糖、血脂和医学体检的频次以至少1年1次为主,至少半年1次中6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最高。结论居民应定期测量与慢性疾病相关的指标,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居民 体重 血压 血糖 血脂 医学体检
下载PDF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质量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时 李欣 +2 位作者 崔玉丰 栾德春 李绥晶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0-884,共5页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16)评价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质量。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辽宁省18~79岁居民的膳食调查资料,利用DBI16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评价辽宁省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结构。结果辽宁省...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16)评价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质量。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辽宁省18~79岁居民的膳食调查资料,利用DBI16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评价辽宁省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结构。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和奶类豆类的摄入量达到或者超过推荐量的比例为86.2%、1.0%和0.3%,纯热能食物和调味品摄入量超过推荐上限的比例分别为52.7%和64.8%。中度膳食失衡、中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入过量比例分别为52.0%、53.9%和61.8%;农村居民膳食摄入不足、摄入过量和膳食失衡的程度高于城市(P<0.05),18~44岁中度摄入不足的比例为58.2%(P<0.05),中重度摄入不足和膳食失衡的程度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P<0.001),收入水平越低中度摄入不足和膳食失衡的程度越高(P<0.001)。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处于中高度膳食失衡状态,以蔬菜水果、水产品、奶类豆类摄入不足和烹调油和盐摄入过量为主要问题。男性、农村地区、18~44岁、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水平人群的作为膳食指导的主要对象,需加强新版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宣教,提高并改善居民合理与健康饮食的意识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平衡指数 膳食质量 膳食评价 成年居民
下载PDF
辽宁省城乡居民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任时 栾德春 +2 位作者 李欣 刘钟梅 李绥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63-66,共4页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的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的辽宁省2049名居民膳食调查资料,因子分析获得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膳食模式的影响。结果 因...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的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的辽宁省2049名居民膳食调查资料,因子分析获得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膳食模式的影响。结果 因子分析获得面类模式,米类模式和坚果模式3种膳食模式。面类模式与男性、城市居民呈正相关(P <0.01),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呈负相关(P <0.01);米类模式与男性、18~<45岁、低收入水平人群呈正相关(P <0.05),与城市居民呈负相关(P <0.01);而坚果模式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呈正相关(P <0.05),与男性、45~<60岁、城市居民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辽宁省城乡居民有3种膳食模式;性别、年龄、地区类型、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是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应根据不同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倡导膳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营养监测 因子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辽宁省疾控机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人力资源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蕴奇 刁文丽 《预防医学》 2021年第8期848-850,共3页
目的了解2018—2019年辽宁省各市、区、县(含县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专业资质和工作能力现状,为制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选取辽宁省所有市、区、县(含县级市)... 目的了解2018—2019年辽宁省各市、区、县(含县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专业资质和工作能力现状,为制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选取辽宁省所有市、区、县(含县级市)级疾控机构实际从事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信息、专业背景、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培训经历、专业技能和论文发表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12月辽宁省14个市、60个区和42个县(含16个县级市)疾控机构从事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人员共319人,其中男性153人,占47.96%。年龄<41岁125人,占39.18%。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260人占81.50%;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专业124人,占38.87%;高级职称55人,占17.24%。参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5年以上114人,占35.74%;参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工作5年以上81人,占25.39%;参加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5次以上76人,占23.82%;参加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急演练5次以上48人,占15.05%;参加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桌面推演5次以上34人,占10.66%。以第一/通信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1人,占6.58%;具备专业技能63人,占19.75%。结论辽宁省市、区、县(含县级市)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青年比例偏低,缺乏具备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者,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机构 食品安全事故 流行病学调查 人力资源
原文传递
辽宁省重点人群适宜的食用盐加碘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健辉 冯晓伟 +3 位作者 栾德春 孙蕾 王偲茜 阚忠媛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4-730,共7页
目的分析辽宁省儿童和孕妇碘营养状况,以及适宜碘营养水平的食用盐含碘量,为调整重点人群适宜盐碘含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2015-201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辽宁省辖区内以县(区)为单位开展碘营养状况调查。每个县(区)按照东、西、南... 目的分析辽宁省儿童和孕妇碘营养状况,以及适宜碘营养水平的食用盐含碘量,为调整重点人群适宜盐碘含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2015-201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辽宁省辖区内以县(区)为单位开展碘营养状况调查。每个县(区)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8~10岁儿童40人(年龄、性别分布均衡)及孕妇20人,采集儿童及孕妇的尿样、家庭食用盐盐样进行尿碘和盐碘检测;并于2017年采集全省所有乡镇(街道)供水厂的末梢水样,进行水碘检测;计算所有调查对象的膳食摄碘量;经多阶线性曲线拟合儿童、孕妇碘营养适宜的盐碘含量范围。结果共普查1549个乡镇(街道),调查了其中1125个水碘<40μg/L的集中供水乡镇(街道),包括8~10岁儿童50820名、孕妇26707名,食用盐平均含碘量分别为24.0、23.9mg/kg;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68.5μg/L,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37.8μg/L,总体处于碘缺乏水平。儿童平均膳食摄碘量为228.4μg/d,是标准碘平均需要量(EAR,65μg/d)的3.51倍和推荐摄入量(RNI,90μg/d)的2.54倍;孕妇平均膳食摄碘量为273.4μg/d,是EAR(160μg/d)的1.71倍和RNI(230μg/d)的1.19倍,21.4%(5728/26707)的孕妇摄碘量低于RNI,碘摄入不足。经多阶线性曲线拟合结合监测数据,儿童尿碘水平适宜且摄碘量在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00μg/d)的盐碘范围为13~25mg/kg(20mg/kg±20%);孕妇尿碘水平适宜且摄碘量在RNI^UL(600μg/d)的盐碘范围为25~37mg/kg(31mg/kg±20%)。结论在辽宁省现行的盐碘含量标准(25mg/kg)下,儿童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孕妇碘营养总体处于缺乏水平;建议各地应结合辖内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适时修订食用盐碘含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 尿 儿童 孕妇 多元线性拟合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辽宁省18岁以上居民饮酒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欣 栾德春 +5 位作者 任时 崔玉丰 于欣 马成鑫 丛源 李绥晶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18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筛选4609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辽宁... 目的了解辽宁省18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筛选4609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辽宁省成年居民在调查前12个月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文化程度饮酒状况。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率为35.30%,男性(56.45%)高于女性(19.21%),农村(43.41%)高于城市(29.27%),18~4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饮酒率最高,分别为41.43%和40.37%,饮酒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1;χ^2=11.97,P<0.01)。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19.90g,男性(26.33g)高于女性(5.52g),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文化程度提高而减少(F=6.64,P<0.01)。男、女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日均酒精摄入量最低,分别为18.00g和1.99g。不同年龄组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3,P<0.01)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日均酒精摄入量45~59岁最高,为30.59g;女性≥60岁最高,为7.04g。男性每天饮酒者占41.81%,而女性主要以<1次/月为主,占39.76%。男性饮酒者中过量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35.14%、12.90%和13.61%;女性过量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10.14%、3.18%和3.38%。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现况不容乐观,为避免和减少与饮酒有关疾病、伤害的发生,应对不同饮酒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降低不良饮酒行为所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居民 饮酒行为 过量饮酒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0—2012年成年居民吸烟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欣 栾德春 +5 位作者 任时 崔玉丰 刘钟梅 于欣 马成鑫 李绥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成年居民的吸烟行为现况,为开展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筛选4609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本... 目的了解辽宁省成年居民的吸烟行为现况,为开展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筛选4609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现在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量、被动吸烟情况及戒烟等内容。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和MHχ^2检验。结果2010—2012年辽宁省成年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4%(男性为52.8%,女性为6.4%;农村为32.2%,城市为22.2%),现在吸烟者中每日吸烟率为24.5%(其中男性为49.7%,女性为5.3%;农村为30.2%,城市为20.2%),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在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22.0岁(P25~P75:18.0~24.0岁),其中男性大多在18岁前和18~24岁开始吸烟,所占比例分别为30.7%和49.4%。现在吸烟者日均机制卷烟吸烟量为14.5支,日均吸烟量≥20支者比例为44.2%。吸烟者中戒烟率为16.7%,女性(33.1%)高于男性(13.4%),城市(22.8%)高于农村(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吸烟者中二手烟暴露率为49.1%,女性(52.3%)高于男性(40.6%),农村(56.3%)高于城市(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吸烟水平和二手烟暴露率较高,且戒烟率较低,尤其成年男性和农村居民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有效控烟措施,减少吸烟行为所造成的疾病、社会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居民 吸烟 二手烟暴露 戒烟率
原文传递
基于SPSS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宪涛 任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5-48,共4页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软件工程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为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这6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并对沈阳市多所高...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软件工程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为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这6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并对沈阳市多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获取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接着利用SPSS进行可信度检验,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各因素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继而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并检验其多重共线性,最终列出回归模型。通过此模型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其中师资团队及实践活动的影响最大。这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教学效果 SPSS软件 Pearson相关分析
下载PDF
青春期早期男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时 翟玲玲 +1 位作者 栾德春 李绥晶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青春早期男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青春早期儿童肥胖预防对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辽宁省某市城市和乡村中学各1所,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读初一、初二全体男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青春发育评价筛选出青春早期超重... 目的探讨青春早期男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青春早期儿童肥胖预防对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辽宁省某市城市和乡村中学各1所,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读初一、初二全体男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青春发育评价筛选出青春早期超重肥胖男生92人和体重正常的92名男生,共184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父母情况、家庭情况和身体活动情况等信息。结果超重/肥胖男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和父亲文化程度、居住周围是否有工厂、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视屏时间和静坐时间的报告率与体重正常男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男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摄入量显著高于正常男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3.919,95%CI:1.140~12.474)、居住地周围有工厂(OR=7.150,95%CI:2.607~19.609)和静坐时间超过2 h/d(OR=172.681,95%CI:10.937~2717.358)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OR=0.156,95%CI:0.042~0.579),母亲职业为机关技术人员(OR=0.159,95%CI:0.025~0.998),父亲职业为商业个体户(OR=0.188,95%CI:0.037~0.956)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根据青春早期男生肥胖超重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改变肥胖男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改善超重和肥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青春早期 影响因素 男生
下载PDF
2012—2018年辽宁省鲜活海鱼中异尖线虫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蕴奇 刁文丽 +3 位作者 李绥晶 程艳菲 王凯琳 丛源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市售鲜活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状况,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防治异尖线虫感染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采集鲜活海鱼,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 目的了解辽宁省市售鲜活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状况,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防治异尖线虫感染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采集鲜活海鱼,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对鱼体感染的异尖线虫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鲜活海鱼983份,其中检出异尖线虫感染样品197份,总检出率为20.04%,总体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24.93%,χ^(2)=28.256,P<0.05);不同采样环节中,以流通及收购环节的检出率最高(20.99%,χ^(2)=8.342,P<0.05);不同鱼种中,以在鲅鱼中检出率最高(45.83%,11/24),辽宁本地产的带鱼和小黄花鱼的异尖线虫检出率低于其他省份。结论辽宁省市售鲜活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状况随季节、采样环节、鱼种类、样品产地等不同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布规律,相对于其他省份总体风险较低,但存在部分样品信息不全而影响风险分析,部分种类、环节样品过少而缺乏代表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尖线虫 检出率 食品安全风险 监测 海鱼
原文传递
2013年本溪市青少年伤害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2
11
作者 牛文华 翟玲玲 +3 位作者 任时 任凌云 赵剑 刘倩男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本溪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了解本溪市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本溪市城市和乡村3所初中,3所高中共3 610名调查对象,发放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 目的通过调查本溪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了解本溪市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本溪市城市和乡村3所初中,3所高中共3 610名调查对象,发放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全体学生独立匿名填写。计算本溪市青少年伤害行为发生率,χ2检验分析不同人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溪市调查发现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尝试自杀和有意伤害自己的发生率分别为12.78%、8.24%、5.81%和19.57%。高中生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为9.39%,高于初中生7.27%(χ2=4.28,P=0.04);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步行违规,骑车违规,非安全场所游泳,非安全场所滑冰,在楼梯上追跑打闹、互相推搡,攀爬屋顶、爬树或其他危险地方,为了逞能而做危险动作,翻栏杆、墙头、校门等障碍物,在玩滚轴溜冰、滑板车等时不戴保护装备,身上带有棍棒、刀具、鞭炮等危险物品,危险方法放鞭炮或和同伴互相扔鞭炮玩,食用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误服药品,被约会对象殴打的发生率分别为27.75%、49.84%、13.62%、16.94%、24.23%、18.04%、11.59%、8.44%、12.86%、10.52%、8.01%、4.80%、4.89%和3.79%。男生(73.41%、48.02%、17.37%、20.27%、29.15%、21.56%、16.31%、11.98%、17.00%、14.77%、12.89%、7.42%、6.56%和5.42%)显著高于女生(70.37%、52.40%、11.37%、14.27%、19.69%、14.71%、6.88%、4.90%、8.79%、6.28%、3.05%、2.15%、3.23%和2.15%)(P<0.05)。初中生非安全场所游泳(16.42%),在楼梯上追跑打闹、互相推搡(27.97%),为了逞能而做危险动作(12.11%)和在玩滚轴溜冰、滑板车等时不戴保护装备(15.74%)显著高于高中生的12.25%、20.88%、11.30%和10.17%(P<0.05);而初中生步行违规(68.96%),攀爬屋顶、爬树或其他危险地方(1.50%),翻栏杆、墙头、校门等障碍物(7.44%),身上带有棍棒、刀具、鞭炮等危险物品(9.46%),食用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2.88%)和被约会对象殴打(2.60%)显著低于高中生的74.96%、24.72%、9.64%、11.83%、6.86%和5.09%(P<0.05);满族的非安全场所滑冰的发生率为18.61%,显著高于汉族的15.74%(χ2=4.69,P=0.03)。排在前三位的伤害是扭伤、跌坠伤和硬物击伤,发生率分别是17.73%、8.57%和7.2%。结论本溪市青少年各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男女生间存在差异。扭伤为青少年中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应针对不同人群加大针对性的监管力度,预防和减少伤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伤害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