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林木直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可 殷鸣放 +6 位作者 周永斌 郭元涛 刘月洋 张飞 李兆轩 商士达 吴春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保护区30a长期固定观测资料,采用5种模型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5种林型的林木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林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威布尔模型对林分30a的动态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主要林型的胸径静态... 利用保护区30a长期固定观测资料,采用5种模型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5种林型的林木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林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威布尔模型对林分30a的动态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主要林型的胸径静态分布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天然林倒"J"形曲线的特征,所不同的是落叶松林模型拟合效果要好于其他林型,分析表明,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伽玛分布模型对保护区森林不同树种的拟合,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随着胸径、林龄的不断增大,直径分布形状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不同林型的直径分布曲线表现出由指数形转向倒"J"形至近似正态分布,偏度由正偏趋于负偏,峭度逐渐变小的动态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分布 动态预测 白石砬子保护区
下载PDF
杂色山雀的繁殖成功率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春日 王爽 +3 位作者 万冬梅 李昊晔 曲再春 丁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3,共6页
2004~2006年的3~7月,在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的繁殖及繁殖成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山雀主要营巢于海拔400~900m的阔叶杂木林、针叶林及林缘地带;繁殖期在3~7月,其洞巢种类多样,筑... 2004~2006年的3~7月,在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的繁殖及繁殖成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山雀主要营巢于海拔400~900m的阔叶杂木林、针叶林及林缘地带;繁殖期在3~7月,其洞巢种类多样,筑巢期约15d;巢为碗状,巢结构的2/3由苔藓构成;窝卵数为6~8枚,平均(6·92±0·92)枚(n=13);雌鸟单独孵卵,孵化期为(14·00±0·00)d(n=10);育雏由雌雄鸟共同承担,育雏期为(17·50±0·58)d(n=4)。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为50·95%,繁殖力为2·22。人为干扰是造成卵和雏鸟损失的主要原因,占总损失的74·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繁殖成功率 繁殖参数 繁殖力
下载PDF
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爽 金春日 +2 位作者 万冬梅 曲再春 姜玉乙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2005年3-7月于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共设置80个巢箱,其中11个巢箱被4种鸟利用。鸟类的进驻率为13.75%,其中杂色山雀利用了8个巢箱,利用率占招引总数的72.73%。对招引到杂色山雀的巢箱因素进行分析,... 2005年3-7月于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共设置80个巢箱,其中11个巢箱被4种鸟利用。鸟类的进驻率为13.75%,其中杂色山雀利用了8个巢箱,利用率占招引总数的72.73%。对招引到杂色山雀的巢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色山雀多选择2m以上、南坡中下部、巢口朝西南的巢箱,而巢箱悬挂的树种对其选择没有影响,人为或天敌干扰会导致杂色山雀放弃巢箱。该项试验为进一步保护稀有物种和研究其繁殖生态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人工巢箱 招引
下载PDF
伊膝厚丝叶蜂越冬期情况调查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峰 《辽宁林业科技》 1994年第1期38-41,共4页
伊膝厚丝叶蜂越冬期情况调查初报王峰(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18201)近年在本地区发生了暴食性森林害虫一伊膝厚丝叶蜂(PacltyematusitoiOkutani)。该虫是我国森林害虫的新记录种,专... 伊膝厚丝叶蜂越冬期情况调查初报王峰(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18201)近年在本地区发生了暴食性森林害虫一伊膝厚丝叶蜂(PacltyematusitoiOkutani)。该虫是我国森林害虫的新记录种,专食落叶松针叶,每年发生3代,并能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滕厚丝叶锋 害虫 越冬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