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雷洲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评价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序号分为参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和研究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 目的评价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序号分为参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和研究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参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可提高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脂水平,从而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有利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阵发性房颤 阿托伐他汀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比索洛尔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曹雷洲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42例。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DV及LVESV指标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 比索洛尔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氯比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廷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4期141-141,共1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比格雷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氯比格雷组40例,氯比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予氯比格雷300mg,随后予75mg每日1次...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比格雷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氯比格雷组40例,氯比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予氯比格雷300mg,随后予75mg每日1次,连续30d。结果:30d后氯比格雷组复合终点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2.5%∶45.0%),χ2=10.31,P<0.01;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氯比格雷对于降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比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近期心血管事件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兰 王家奎 宋孚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空腹血糖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85-585,共1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目前心血管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严重危及生命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1994年公布的4S研究奠定了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目前心血管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严重危及生命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1994年公布的4S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为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局部炎症细胞浸润黏附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文传递
地尔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95-395,共1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变化快,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我科观察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地尔硫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地尔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