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春雨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 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 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真空采血管 标本放置温度 时间 凝血检验
下载PDF
血清IL-6、TRAIL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晓光 王朝林 +3 位作者 张旭 佐慧 刘宝忠 马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根据患者GC...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根据患者GCS评分的不同分为A亚组(轻度意识障碍)27例、B亚组(中度昏迷)24例、C亚组(重度昏迷)14例;此外,根据患者ADL评分不同分为Ⅰ亚组(轻度)29例、Ⅱ亚组(中度)24例、Ⅲ亚组(重度)12例,另取同期于医院正常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IL-6、TRAIL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IL-6与TRAIL水平分别为(22.81±9.82)ng/L与(3.12±1.04)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44±2.47)ng/L与(1.61±0.53)ng/ml(P均<0.05);随着GCS评分的逐渐升高,A、B、C亚组患者外周血IL-6、TRAIL水平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82、6.372,P<0.05);随着ADL评分的逐渐升高,Ⅰ、Ⅱ、Ⅲ亚组患者外周血IL-6、TRAIL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28、8.374,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与IL-6、TRAIL呈显著正相关(r=0.632、0.587,P<0.01),ADL评分与IL-6、TRAIL均呈显著负相关(r=-0.643、-0.619,P<0.01)。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6与TRAIL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下载PDF
PT、APTT、TT、Fg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春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充分离心后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g。结果经检测发现PT、APTT、TT...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充分离心后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g。结果经检测发现PT、APTT、TT、Fg能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疾病。结论 PT、APTT、TT、Fg检测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含量 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春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总结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选在我院接受尿液检测的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53例接受尿沉渣镜检法,而实验组53例接受尿常规干化学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研究对... 目的总结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选在我院接受尿液检测的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53例接受尿沉渣镜检法,而实验组53例接受尿常规干化学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尿常规临床检测环节,干化学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相对较高,然而该检测方法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践环节应当有效结合尿沉渣镜检法及干化学检测技术,以此方式提升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 干化学检测 准确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尿沉渣镜检的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春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772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后倒出上清液取其残留的沉渣,通过显微镜进行目测直接检查。结果在2772例尿液常规检验中,264例尿液在沉渣显微镜下检测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5... 目的探讨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772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后倒出上清液取其残留的沉渣,通过显微镜进行目测直接检查。结果在2772例尿液常规检验中,264例尿液在沉渣显微镜下检测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52%,红细胞形态异常共计15例,检出率为0.54%。结论尿沉渣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不仅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对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尿沉渣镜检过程中,除了使用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外,通过显微镜直观镜检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往往会纠正由于检验者不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检查或尿液中存在细菌、结晶体杂质而导致的漏诊、误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 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结晶
下载PDF
浅析标本采血量对出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忠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采血量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4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血量1.8ml作为标准血样,测试组1采血量小于1.8ml,测试组2...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采血量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4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血量1.8ml作为标准血样,测试组1采血量小于1.8ml,测试组2采血量大于1.8ml。结果:测试组1与标准血样相比PT、APTT时间明显延长,测试组2与标准血样相比PT、APTT时间明显缩短,组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避免错误结果误导临床医生的治疗与判断,把质量工作和医疗安全放到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采血量 质量控制 出凝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