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艺实验教学改革
1
作者 钟祥云 张雅茹 +2 位作者 王坤 岳莉 白金锋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1097-1102,共6页
本文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工艺实验达成情况,同时对现阶段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应用自己的专业经验,言传身教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德、才、技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 本文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工艺实验达成情况,同时对现阶段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应用自己的专业经验,言传身教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德、才、技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和处理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这方面的缺陷。以实现为社会发展教育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技能强和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 of chemical process experi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also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t the current stage. Apply one’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nd lead by example to educate and inspire students, cultivating them into useful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talent, and skil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collect, se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motes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compensates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regar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strong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a creative spir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化学工艺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王月 孟庆涛 +1 位作者 贾宏敏 张志强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4期0107-0110,共4页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机合成学科的理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机合成学科的理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在提升学生价值观引领、社会责任意识、道德伦理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社会结合教学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有机化学 课程思政教学 探索实践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华 高丽娟 +4 位作者 顾婷婷 班红艳 李秋菊 王舰 方志刚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0-322,共3页
为了探索适合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模式,介绍辽宁科技大学尝试进行的互动式、多媒体式、合作式、竞赛式、科技创新式多种物理化学实验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结果表明:多种方式相结合既培养基本科技实验技能,又培养创新能... 为了探索适合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模式,介绍辽宁科技大学尝试进行的互动式、多媒体式、合作式、竞赛式、科技创新式多种物理化学实验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结果表明:多种方式相结合既培养基本科技实验技能,又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物理化学实验 综合能力 多样化教学
下载PDF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丽娟 方志刚 +1 位作者 李秋菊 张丽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202-203,共2页
21世纪,如何发展工程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共同的议题。如何使工科大学回归为工程师的摇篮,已经成为世界各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物理化学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地位出发,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物理化学课程体... 21世纪,如何发展工程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共同的议题。如何使工科大学回归为工程师的摇篮,已经成为世界各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物理化学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地位出发,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物理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使本文构建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能够适应于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物理化学 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
下载PDF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丛景香 张立华 +3 位作者 董林 杨春杰 徐静 方志刚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74-275,299,共3页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以反应动力学和传递原理为基础,主要研究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等基本问题内容的课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化学反应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开展基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以反应动力学和传递原理为基础,主要研究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等基本问题内容的课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化学反应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开展基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设计与思考。重点讨论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以专业课教学内容为主线,在确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度融合思政元素。提出了融合思政元素的方法及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 课程思政建设 设计
下载PDF
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内涵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晓亮 方志刚 高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5期113-114,共2页
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是推动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文章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专业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工程教育背景对高校工科专业的影响、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专业的基本... 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是推动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文章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专业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工程教育背景对高校工科专业的影响、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专业的基本特点、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内涵提升的思考等3个方面予以分析和讨论,希望为更多高校在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和实现工程教育理念与学生专业教育理念的融合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化学 学科 提升
下载PDF
无机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有 王翠苹 姚权桐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3期60-63,共4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客观呈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文章依托无机化学SPOC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资源,在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在多年实践中持续改进,创建... 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客观呈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文章依托无机化学SPOC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资源,在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在多年实践中持续改进,创建了“两模式、三融合、五闭环”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起来,自主忙起来,自主学习能力强起来,自主学习积极性及效率高起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知识、能力、素养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课程思政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 无机化学 SPOC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课程评价体系探索
8
作者 刘洋 徐国忠 +3 位作者 朱亚明 徐桂英 杨春杰 白金锋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以化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为基础,基于工程认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目标的制定,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提出涵盖平时考核、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答辩的考核方式,以及通过达成度... 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以化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为基础,基于工程认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目标的制定,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提出涵盖平时考核、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答辩的考核方式,以及通过达成度反馈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为生产实习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优化,也为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Production internships constitute a vital practical teaching component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Draw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production internship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refining and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encompassing regular evaluations, the writing of internship reports, and internship defense is outlined, as well as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assesses students’ abilities through achievement feedback. This article not only offers insights into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s for production internships bu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versatile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习 工程认证 教学内容 考核模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煤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与持续改进
9
作者 徐国忠 张雅茹 +3 位作者 徐桂英 钟祥云 朱亚明 白金锋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732-736,共5页
煤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存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问题。近几年秉承OBE的评价–反馈–改进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三年360名左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以... 煤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存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问题。近几年秉承OBE的评价–反馈–改进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三年360名左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课程达成情况分析以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阐述煤化学课程基于OBE理念的改进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旨在为同行提供一点借鉴。Coal chemistry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in the field, and it is also a highly practical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teach and learn. In recent years, adhering to the OBE concept of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teaching reform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is article takes about 360 student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or three yea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and results of coal chemistry course were elaborated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centered course design, course achievemen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学 OBE理念 持续改进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分离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10
作者 赖仕全 岳莉 +1 位作者 朱亚明 程均霞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1期503-507,共5页
《分离工程》课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培养具备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复杂分离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分析了《分离工程》课程特点、教... 《分离工程》课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培养具备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复杂分离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分析了《分离工程》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思政和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完善优化教学内容和资源,对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a core course in the majors related with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discipli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separation problems i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backgroun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of our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Relying on Chaoxing learning platform, through student-centered, combined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t improves and optimiz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resources, and explores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urses, in order to mobiliz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stimul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通 分离工程 混合式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11
作者 吕艳丽 王艳秋 +2 位作者 回进 李晓 宁翠萍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5期4-7,13,共5页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从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学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分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立生态课堂的意义及实施流程,将“生态”归还于课堂,培养具有创新性、应用型及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学改革 生态课堂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2
作者 王月 张志强 +1 位作者 王志有 马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116-0119,共4页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重要课程。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地学习英文文献,掌握科技前沿,学习前沿的研究手段,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撰写并公诸于世,因此英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生们急需提高的内容。此外,硕士或博...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重要课程。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地学习英文文献,掌握科技前沿,学习前沿的研究手段,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撰写并公诸于世,因此英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生们急需提高的内容。此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更应该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教育应从“知识+能力”向“知识+能力+素养”方向转型。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学生对学习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普遍有一种畏难情绪,传统的线下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要求。综合以上问题,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工科研究生的混合式教学的新特点,将线上数字化资源与线下精讲精练有机结合,利用预习、讲练、学生演讲、复习、评价等多元评价的方法讲解该课程。经过一轮教学效果证明,充分利用并有机结合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课前主动思考,课中积极发言,课后善于总结,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演讲环节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养的多角度发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多方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数字化教材 科技论文写作 “知识+能力+素养”
下载PDF
工程化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姚权桐 王志有 +1 位作者 程俊霞 王翠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期23-25,共3页
“工程化学”是工科大学为非化学化工类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性专业基础课,具有涉及专业多、覆盖面广等特征,这就为在工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围绕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设计理念及典型案例分析... “工程化学”是工科大学为非化学化工类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性专业基础课,具有涉及专业多、覆盖面广等特征,这就为在工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围绕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设计理念及典型案例分析三方面展开思政元素融入工程化学的探索与实践,从而为同类化学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融入方法
下载PDF
“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化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14
作者 姚权桐 王志有 +1 位作者 程俊霞 王翠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工程化学”是大部分工科高等院校面向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具有面向范围广、选课人数多等特点。但是,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和选课学生的化学基础偏薄弱等不利因素,导致以往“填鸭式”线下教学难以... “工程化学”是大部分工科高等院校面向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具有面向范围广、选课人数多等特点。但是,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和选课学生的化学基础偏薄弱等不利因素,导致以往“填鸭式”线下教学难以达成预期授课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对工程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并重新构建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考评体系。通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翻转师生角色,并借助网络资源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以及增加过程考核的权重比例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应用化学思维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学 线上线下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可重排聚酰亚胺基碳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15
作者 刘淼 许文浩 +2 位作者 鲁云华 肖国勇 胡知之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41-248,共8页
为了开发具有可持续环境友好型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本文以自制的9,9’-双[4-(4-硝基-3-羟基苯氧基)苯基]芴(BAHPPF)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单体,采用低温缩聚反应制备聚酰胺酸(PAA)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AA纳米纤维。之后,... 为了开发具有可持续环境友好型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本文以自制的9,9’-双[4-(4-硝基-3-羟基苯氧基)苯基]芴(BAHPPF)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单体,采用低温缩聚反应制备聚酰胺酸(PAA)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AA纳米纤维。之后,经热酰亚胺化、热重排以及碳化处理制得可重排聚酰亚胺基碳纳米纤维(RPICNFs)。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氮吸附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PAA溶液质量分数和碳化温度对RPICNFs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AA溶液质量分数为25%、碳化温度为800℃时,制备的RPICNF-800-25试样表现出611.06 m^(2)/g的比表面积和0.391 cm^(3)/g的孔体积。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RPICNF-800-25的比电容达到171.3 F/g,且在10 A/g时仍保持初始电容的70%,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重排 碳纳米纤维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盐+碱协同对多孔碳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朱万兵 郭金梅 +3 位作者 张海玲 文锡量 程俊霞 朱亚明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480-486,共7页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类新兴的能量存储转换器件,因其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和安全环保的特点而受到推崇。其中,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一直是人们的研究重点,综合原料来源、价格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多孔碳电极材料成为首选。盐模板法和KOH...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类新兴的能量存储转换器件,因其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和安全环保的特点而受到推崇。其中,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一直是人们的研究重点,综合原料来源、价格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多孔碳电极材料成为首选。盐模板法和KOH化学活化法都是制备多孔碳电极常用的方法,前者产物的孔结构以介孔为主,但操作复杂;后者活化产物比表面积大,可以精确控制多孔碳电极的孔径分布和孔体积,但该法活化后的多孔碳多以微孔为主。若将两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构建合理的碳材料结构,有助于提升多孔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锂电负极行业的固废——针状焦的生焦粉为原料,利用模板和化学活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电极材料,探索盐(KCl)和碱(KOH)的添加比例对碳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相结合制备得到的多孔碳样品的碳结构以表面缺陷较多的无定型碳为主。随着KOH加入量的增加,无定型结构的碳增加,但是加入过量的KOH并不能提高无定型碳的含量。三电极测试分析发现,样品PC-2表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质量比电容达到266.9 A·g^(−1);在10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容量保持率高达79.4%。该电极材料的内阻仅为0.67Ω,并且双电层电容性能有极短的响应时间。当m(生焦粉)∶m(KCl)∶m(KOH)=1∶3∶2时,KCl和KOH的协同活化效果达到了最佳,显著提高了碳电极材料电荷的传输能力,且能有效地缩短电解质离子在材料内部的扩散路径,表现出较快的充放电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生焦粉 碳电极材料 协同效应 电容性能 质量比电容 弛豫时间 倍率性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煤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7
作者 孟庆涛 朱亚明 +1 位作者 王月 贾宏敏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0期0168-0171,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煤化工”专业面临巨大挑战,为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对煤化工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社会需求,煤化工专业的重点向煤液化、煤气化和煤炭精细加工方面发展。《有机化学》作为煤化...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煤化工”专业面临巨大挑战,为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对煤化工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社会需求,煤化工专业的重点向煤液化、煤气化和煤炭精细加工方面发展。《有机化学》作为煤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所讲授的知识点能夯实学生关于煤及其衍生物的精细加工基础理论知识,对煤化工专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做出了有力的支撑。基于此,本文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煤化工人才为目标,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背景 煤化工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四新”背景下《物理化学》教学创新改革实施
18
作者 赵璐璐 马可 +1 位作者 顾婷婷唐晓丹 陶林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4期0178-0180,共3页
“四新”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引起了所有高校教师对教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本文围绕着“四新”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所面临的痛点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痛点问题并结合课程背景,融入多元... “四新”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引起了所有高校教师对教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本文围绕着“四新”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所面临的痛点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痛点问题并结合课程背景,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新信息技术及理念对课程进行了创新改革,力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解决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团队引入“雨课堂”、“学堂在线”等新技术平台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思维导图模式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建立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课程改革中融入了OBE及BOPPPS理念,加强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BOPPPS理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低阶煤催化热溶及其热溶产物的研究
19
作者 徐静 于小彬 +2 位作者 白金锋 黄峰 李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针对低阶煤的分质转化和高附加值利用,以神华黑山长焰煤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50℃、初始压力为3 MPa的氢气气氛下进行热溶分质转化实验。选择Fe、FeS、Fe_(2)O_(3)和FeSO4这4种铁基催化剂进行温和催化热溶,并通过GC、GC-MS、FT-IR和XRD... 针对低阶煤的分质转化和高附加值利用,以神华黑山长焰煤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50℃、初始压力为3 MPa的氢气气氛下进行热溶分质转化实验。选择Fe、FeS、Fe_(2)O_(3)和FeSO4这4种铁基催化剂进行温和催化热溶,并通过GC、GC-MS、FT-IR和XRD对热溶产物中轻质气体、热溶油和沥青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eSO4的催化活性最佳,在FeSO4作用下沥青质产率达到41.4%、油气产率达到13.5%,对比无催化剂的产率,分别提高了7.6%和1.2%。铁基催化剂的加入使气体产物中CH_(4)含量增加,CO、C_(2)~C_(4)烃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并可以促进煤中大分子化学键断裂,提高了热溶油中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铁基催化剂 催化热溶 沥青质 热溶残渣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群建设助力π型人才培养研究
20
作者 朱亚明 高云 +2 位作者 程俊霞 李先春 安百钢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3期026-029,共4页
高等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π”型人才是根据21世纪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完全具备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竞争性性这四个特征的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目标。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以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π... 高等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π”型人才是根据21世纪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完全具备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竞争性性这四个特征的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目标。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以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π”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探索合适的教与学的方法意义重大。通过“课程群”建设理念,以“PBL教学法”、“5E教学法”和“生态化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教学,是培养明确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科技强国的正确世界观,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宪法和法律的社会主义的“π”型应用人才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群 “π”型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