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质控智慧管理体系使用满意度分析
1
作者 曹立娟 邹秀珍 +2 位作者 杜锐 陈亚男 刘菁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6期944-950,共7页
目的建立医院感染质控智慧管理体系,基于Delone&Mclean模型评估其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为基础,建设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信息化平台,结合质量指标评价、质量管理团队... 目的建立医院感染质控智慧管理体系,基于Delone&Mclean模型评估其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为基础,建设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信息化平台,结合质量指标评价、质量管理团队和质量过程监测3个方面,实现医院感染质控智慧管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选取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和重要性-绩效矩阵评估法来分析数据。结果本体系实践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中央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率和导尿管相关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信息质量指标(实时监测质量)、服务质量指标(提供用户培训)、满意度指标(服务质量满意度)是本体系使用意愿的改进方向。结论医院感染质控智慧管理体系设计合理,有助于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应以质控需求为基础,重视技术因素可持续发展,提高智慧管理体系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智慧医院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在提高临床实习生感染控制意识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张娜 邹秀珍 田丽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5期0172-0175,共4页
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感染控制意识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了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对提高临床实习生感染控制意识的作用。采用双实验组对比的方法,一组接受常规的实习教学,另一组在常规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医院感染管理课程。... 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感染控制意识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了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对提高临床实习生感染控制意识的作用。采用双实验组对比的方法,一组接受常规的实习教学,另一组在常规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医院感染管理课程。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医院感染管理教学的实习生在感染控制意识、个人防护意识以及感染病例处理流程上的知识理解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未接受相应教学的实习生。本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管理教学能有效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感染控制意识,因此,建议将其作为临床实习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临床实习生 感染控制意识 实习教学 个人防护意识
下载PDF
基于三级网络网底管理模式的医院感染监控队伍管理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亚男 李小民 +1 位作者 张卫红 刘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网底管理模式下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队伍建设及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科室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方式选拔出医院感染监控医生与护士,通过明确职责、构建系统化培训、量化履职考核标准,...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网底管理模式下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队伍建设及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科室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方式选拔出医院感染监控医生与护士,通过明确职责、构建系统化培训、量化履职考核标准,以及月度200元专项津贴、职称晋升优先等激励待遇强化监控人员队伍的管理,比较2014—2018年医院感染监控队伍建立前后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指标情况,评价成效。结果全院设立医院感染监控医生54名,护士64名。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入和精细化,监控医护人员得分显著提高,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由设立前的2.41%下降至1.17%,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0.67%下降至8.40%,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由0.27%下降至0.12%,手卫生依从率由38.70%提高至58.25%,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41.18%提高至74.08%,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分别由10.47‰、3.11‰下降至2.42‰、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网底组织实施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监控医生与护士的积极性,对于带动全院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三级网络 效果评价 监控医生 监控护士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林丽 武大伟 +2 位作者 刘善善 庞婕 邹秀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资料,2021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2022年1—12月采取MDT管理模式(干预组)... 目的探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资料,2021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2022年1—12月采取MDT管理模式(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相关指标。结果采取MDT管理模式后,干预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73.62%)高于对照组(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对照组为87.98%,干预组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94%)高于对照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分别由原来的38.03%、21.03%下降至32.78%、1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使用强度均下降。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集束化防控措施落实率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检出率由34.70%下降至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MDRO例次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MDT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MDT AMS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非住院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预后风险因子研究
5
作者 郁颜旭 时智敏 +1 位作者 李萍 苏长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非住院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特征和药敏结果,同时利用列线图模型分析影响预后风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的3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集,根据有无感染分为两组,...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非住院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特征和药敏结果,同时利用列线图模型分析影响预后风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的3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集,根据有无感染分为两组,即感染组(n=42,发生CRBSI),未感染组(n=263,未发生CRBSI),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的独立因素,且针对感染患者,需重点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结果。结果3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13.77%)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最为常见,所占比61.9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表现出高度敏感,可作为首选抗菌药。同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存在贫血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导管留置时间、空腹血糖是保护因素,且利于预测模型和列线图分析,C-index为0.95,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70%~95%,其净收益率>0,真实值和预测值吻合度绝对误差为0.015,AUC为0.850,95%CI0.785~0.915,结果均说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革兰阳性菌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非住院期CRBSI主要病菌,同时,CRBSI易受到年龄、导管留置时间、血糖、贫血等因素影响,因此需重视感染相关防控措施,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特征 预后 风险因子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2011-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亚男 刘菁 刘善善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趋势,以便有针对性继续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病例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2011-2018年某三甲医院12月某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8次横断面调查共计调查住院...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趋势,以便有针对性继续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病例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2011-2018年某三甲医院12月某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8次横断面调查共计调查住院患者15273例,发生医院感染539例,医院感染现患率由4.95%下降至2.09%(χ~2=35.10,P<0.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但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器械相关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占比有升高趋势;现患率排名前五位的科室为综合ICU、神经外科(含专科ICU)、烧伤科、老年科以及血液科;病原菌检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排名前三位为铜绿假单胞菌(24.73%,70/283)、肺炎克雷伯菌(15.90%,45/283)、鲍曼不动杆菌(11.31%,32/283);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其中预防性用药比例显著下降(33.80%~24.65%),单联用药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由由73.07%和44.07%提高至90.47%和87.90%。结论随着医院感染防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感染类型等呈现出新的特点,应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500例医院感染部分相关因素监测分析
7
作者 徐建梅 吴海燕 邹秀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4期2931-2932,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病例监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监测72 765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病例监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监测72 765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 500例,感染最高的科室是老年病科,≥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48.0%;住院时间≥100d以上感染率最高,占43.7%;病原菌以G-菌为主,细菌分离率最高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2.85%。结论:缩短住院日、保护易感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感染因素 分析
下载PDF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监测分析
8
作者 徐建梅 吴海燕 邹秀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8期143-144,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科室及感染部位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病例监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连续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年共监测72 765例...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科室及感染部位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病例监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连续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年共监测72 765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500例,感染率为3.44%,感染例次3095例,例次感染率4.25%,感染高发科室是老年病科、血液科和ICU;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占40.97%。结论:应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率 感染部位 分析
下载PDF
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9
作者 李占结 李阳 +7 位作者 刘波 臧凤 金美娟 陈林芳 王鑫扬 秦颖 邹秀珍 张卫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完善医养结合机构感染防控体系提供数据。方法纳入江苏省23所医养结合机构,采取现场调查方式,由调查人员统一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医养结合机构类型中,养老机构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形式的占69....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完善医养结合机构感染防控体系提供数据。方法纳入江苏省23所医养结合机构,采取现场调查方式,由调查人员统一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医养结合机构类型中,养老机构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形式的占69.57%,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形式的占30.43%,医养结合机构中老人发生感染时主要处理方式是在本机构先行治疗,必要时转院(82.61%);医养结合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与布局流程、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完善(均>90%);86.96%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灭菌,86.96%工作区域配备速干手消毒剂,78.26%查验消毒产品和器械的相关证件;43.48%常规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60.87%常规开展感染病例监测;65.22%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侵入性操作,开展的侵入性操作主要为导尿管和胃管。结论医养结合机构在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短板,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其感染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防控 现状调查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科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
10
作者 孔晓明 陈亚男 《华西医学》 2025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不同类型临床科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回顾性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 目的探讨医院内不同类型临床科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回顾性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2月发生CRKP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科室来源分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组、内科组与外科组,分析组间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636188例,发生CRKP医院感染225例,总体感染发现率为0.035%。ICU组、内科组和外科组CRKP感染发现率分别为0.736%(138/18749)、0.013%(44/336777)和0.015%(43/280662),ICU组高于内、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年份间呈现前期波动随后迅速下降的特点。各组CRKP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但ICU组器械相关感染占比高于内、外科组(P<0.05)。感染人群方面,各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占比均超过60%;各组≥65岁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组占比最高(86.36%)。感染患者基础疾病负担及侵入性操作暴露均较高,其中心脑血管病及留置导尿管比例分别高达69.33%和83.56%,各组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3种基础疾病、手术及侵入性操作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标本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痰液、血标本和中段尿为主。耐药性方面,医院感染CRKP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超93%,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性相对较低且呈现逐年下降,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仅为7.41%,但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却有所增高。各组间医院感染CRKP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不同类型科室的CRKP医院感染发现率、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呈现出差异性和变化趋势,应针对性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防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能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立娟 刘素霞 +4 位作者 陈亚男 郝丽 张娜 金丹婷 邹秀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22-2827,共6页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网格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中心静脉置管≥48 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行医院感...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网格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中心静脉置管≥48 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行医院感染网格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分为干预前期(2021年)、干预期(2022年)和维持期(2023年),比较干预前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CLABSI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通过组建网格化管理团队、优化集束化防控措施、明确网格管理者职责和建立循证化培训及考核机制的医院感染网格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实施,2021-2023年ICU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分别为67.77%、63.09%和51.22%,CLABSI发生率从3.15‰降至2022年的0.75‰(P=0.001),2023年的0.94‰(P=0.002);CLA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9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比55.17%,多药耐药菌13株,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最常见。结论网格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能够显著降低ICU患者CLABSI的风险,有助于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网格化管理 质量控制 重症监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效能评估
原文传递
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亚男 李爱民 +1 位作者 刘克喜 刘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进一步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综合ICU、神外ICU等5个ICU中发生VAP合并MDRO感染... 目的进一步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综合ICU、神外ICU等5个ICU中发生VAP合并MDRO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影响VAP患者感染MDRO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77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44%,其中发生VAP的老年患者为220例,VAP的发生率为7.37%(220/2987),VAP每1000机械通气日发病率为7.50‰(220/29348),合并MDRO感染的共计158例,平均年龄为(72.54±20.69)岁,共检出MDRO 1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7.21%,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51.15%)、铜绿假单胞菌(25.86%)和肺炎克雷伯菌(16.67%),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年龄≥65岁、抗菌药物联用时间≥7 d、呼吸机使用时间≥5 d是造成VAP患者合并MDRO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DRO感染与VAP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控原则,如落实接触隔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医务人员教育培训等,降低VAP的发生率,以减少MDRO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感染控制
下载PDF
点过滤器对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的提升效果和持续时间
13
作者 张新月 丁静 +7 位作者 武大伟 陈双凤 靳苏香 王文龙 张永祥 陈文森 张卫红 李占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研究点过滤器对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的提升效果和持续时间。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胃镜手工清洗工作站终末漂洗用水端,安装水龙头终端点过滤器,在安装前、安装后即时、安装后1~11周分别连续采集5份终末漂洗用... 目的研究点过滤器对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的提升效果和持续时间。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胃镜手工清洗工作站终末漂洗用水端,安装水龙头终端点过滤器,在安装前、安装后即时、安装后1~11周分别连续采集5份终末漂洗用水标本,并在每次采样时询问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出水流速是否可以满足工作需求;采用滤膜法将终末漂洗用水接种于R2A培养基,于30℃培养5 d后统计细菌数。结果点过滤器安装前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的合格率为0,安装后即时和安装后1~9周终末漂洗用水的合格率均为100%,安装后10、11周的合格率分别为80.0%、20.0%;点过滤器安装前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的单位菌落数中位数为102 CFU/100 mL,安装后即时和安装后1~9周终末漂洗用水的单位菌落数中位数均≤2 CFU/100 mL,安装后10、11周的单位菌落数中位数分别为8、18 CFU/100 mL;安装前、安装后即时和安装后1~11周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对出水流速的反馈表示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对逐渐减慢,但可以满足工作需求。结论点过滤器可以快速有效提升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质量,持续使用时间在安装后9周内;其最大优势是可以作为所有综合措施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前端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时起到补位作用,最大程度保证终末漂洗用水的微生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过滤器 内镜 终末漂洗用水 微生物 持续时间
下载PDF
医疗机构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管理模式现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亚男 刘菁 +2 位作者 徐燕 陈志 朱利文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研江苏省连云港地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管理现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结果显示,64%的医院针对此类固体废物建立管理制度,监管部门主要为医院总务部门和感染管理科等。交由专门的...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研江苏省连云港地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管理现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结果显示,64%的医院针对此类固体废物建立管理制度,监管部门主要为医院总务部门和感染管理科等。交由专门的收集公司以及按照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比例分别44%、32%和12%。医院对外及对内均有交接记录的仅占24%,仅48%的医院能做到单独存放;产生量方面,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年产生量约为311.84 t。提示现阶段医疗机构对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院内外全过程监管有待强化,应通过强化市-县-质控中心三级管理网络、引入物联网管理手段等进一步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被污染 输液瓶(袋) 环境保护 医疗机构
下载PDF
省际对口支援新冠肺炎医疗队感染防控模式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亚男 李小民 刘菁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索针对省际对口支援新冠肺炎医疗队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感染防控模式,确保实现疫情救治及队员防护安全。方法:建立三级感控管理体系,优化医疗队感控工作制度与流程,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感控知识培训,特别是个人防... 目的:探索针对省际对口支援新冠肺炎医疗队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感染防控模式,确保实现疫情救治及队员防护安全。方法:建立三级感控管理体系,优化医疗队感控工作制度与流程,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感控知识培训,特别是个人防护穿脱操作,明确隔离病区及驻地感染控制要点,设立专人督导,开展焦虑调查并有针对性开展减压沙龙等。结果:医疗队共310人,集中培训后,队员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掌握由(18.24±1.81)分提高至(23.4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个人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好于流行病学知识;截止3月11日,累计治愈新冠肺炎患者917例,治愈率由前期的10.98%提高到90.34%,而医疗队队员未发生一人感染。情绪方面,队员普遍面临焦虑问题(80.13%),主要集中在防护不到位(76.42%)、工作量大(49.59%)、患者病情较重(40.65%)、驻地安全性(22.35%)等方面,随着各项减压措施的开展,焦虑均显著下降,但思念家人情绪则随着支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应充分结合省际对口支援新冠肺炎医疗队自身特点,提前谋划、推进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特别是对于感控组织建设、感控知识培训、驻地感控管理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医疗队 感染防控
下载PDF
基于FMEA法降低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成效评价
16
作者 陈亚男 陆璇 +1 位作者 苏菲 刘菁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1期1542-1544,1553,共4页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筛选出不同院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高风险事件,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成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两个院区EICU收治且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的1...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筛选出不同院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高风险事件,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成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两个院区EICU收治且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的1854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2021年6月为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为干预组。通过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12个风险因素,采用FMEA风险评估筛选出需要改进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E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筛选出高、中高风险因素6个,分别为留置导管及带管必要性评估执行不到位、置管穿刺点位选择不合理、最大无菌屏障落实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不高、接触/连接无针接头前未用酒精棉片摩擦消毒、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根据筛选出的风险因素,FMEA小组制定并实施了包括开展集中培训、优化置管部位、采购酒精棉片等多项防控措施,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后两个EICU在收治患者可比的前提下,总体置管率由干预前的80.26%降至73.12%,CRBSI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04‰(6/2942)、2.59‰(9/3481)下降到干预后的0.75‰(3/4015)和1.61‰(6/3718),同期两个EICU的总体医院感染发生率也分别由8.72%、8.06%下降至4.04%和6.58%,总体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FMEA法的风险评估能够发现不同院区EICU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薄弱点,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下载PDF
江苏省不同区域间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差异化分析
17
作者 陈亚男 李阳 +1 位作者 宋培新 刘菁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 收集江苏省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过程数据并开展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分析,查找存在差距,为开展有针对性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等级医院评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采用自主上报联合信息化抓取相结合的方式收集2023... 目的 收集江苏省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过程数据并开展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分析,查找存在差距,为开展有针对性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等级医院评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采用自主上报联合信息化抓取相结合的方式收集2023年1季度江苏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发病率等指标数据,将全省按照位置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进行分析,以评价区域水平。结果 共纳入109所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78家、二级医院31家,总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81%,总体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为0.90%,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发病率分别为0.113‰、1.553‰、0.424‰,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72%和0.16%,上述感染指标中除CLABSI和VAP的发病率苏中地区较高外,其余指标均呈现苏南地区依次高于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特点。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41.07%和41.50%,苏南、苏北和苏中地区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83%、41.51%和39.51%(χ^(2)=446.789,P<0.001),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46.09%、40.94%和35.09%(χ^(2)=3 036.865,P<0.001)。在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方面,前3位依次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0.067%)、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0.031%)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0.029%)。其中,苏南地区耐药菌感染率指标明显高其他两个区域。在检出率方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各区域接近(83.77%vs. 53.91%),而苏南地区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χ^(2)=95.619,P<0.001)、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χ^(2)=520.855,P<0.001)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χ^(2)=191.918,P<0.001)检出率明显高于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结论 江苏省不同区域间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在强调医院感染监测的同时应开展针对性质量控制反馈与督查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区域性 医院感染 数据 差异化
原文传递
提高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成效分析
18
作者 武大伟 刘善善 +3 位作者 潘林丽 金丹婷 庞婕 邹秀珍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9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提高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23年2月—2023年10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提高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23年2月—2023年10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多学科干预措施前后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重点药物联用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联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CRKP检出率、CRAB检出率、重点药物联用率以及重点药物使用强度较干预前下降。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措施对提高住院患者联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效果显著,对指导临床循证用药、精准用药有积极作用,但尚未达标,需继续优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检率 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 联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
下载PDF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与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亚男 刘菁 +2 位作者 刘善善 张骞峰 茆海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4-2836,2844,共4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后期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MDRO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1月-2015年5月数据为...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后期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MDRO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1月-2015年5月数据为干预前组,共调查患者102 692例;2015年6月-2016年9月为干预后组,共调查患者97 577例,比较两组患者MDRO感染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9月年共监测住院患者200 269例,共检出MDRO 1 552株,其中院内感染MDRO 449株,MDRO感染率为0.22%;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MDRO致病菌前5位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45.66%)、金黄色葡萄球菌(17.82%)、铜绿假单胞菌(17.37%)、肺炎克雷伯菌(14.25%)和大肠埃希菌(2.4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46.32%),其次为外科、内科、新生儿与妇产科;季节分布呈现一、三季度高于二、四季度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MDRO感染株数由267株下降至182株,感染发生率由基线期0.26%下降至干预期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风险,对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24家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感染防控措施依从性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戎毅 陈文森 +12 位作者 张卫红 杨益群 乔美珍 谭思源 刘菁 周宏 唐红萍 谢金兰 杨乐 黄劲华 李惠芬 陶彤 严周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732-5734,共3页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临床实践(CLIP)依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2017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的江苏省12个省辖市开展调查,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三级和二级医院。观察均在成人ICU中开展,通过统一培训的观察员观察CLIP...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临床实践(CLIP)依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2017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的江苏省12个省辖市开展调查,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三级和二级医院。观察均在成人ICU中开展,通过统一培训的观察员观察CLIP依从性结果,通过手机软件调查,调查结果自动上传终端数据库。结果共有24家医院参与本次调查,共观察CVC置管572次;其中三级综合医院487次占85.14%和二级医院85次占14.86%;置管前手卫生和皮肤消毒依从性较高,分别为94.41%和100.00%,最大无菌屏障依从性最低为77.27%,其中无菌隔离衣的依从性最低为87.9%;穿刺前消毒剂干燥和最大无菌屏障依从性医生分别为90.16%、75.79%,低于护士的98.44%、89.06%(P=0.028、P=0.017)。结论 ICU中CVC置管CLIP依从性不高,尤其是医生,需要加强培训、督查和反馈,从而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依从性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