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8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的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及其演变规律
1
作者 强欣欢 高文文 +4 位作者 王博 谭剑波 赵旦 闫世勇 隋立春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44,共14页
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监测对于精准治理盐渍土、保障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荔县为研究对象,依据土壤盐分驱动机理和过程,结合土壤盐分表征状态,利用CRITIC赋权法构建了综合盐分指数、综合土壤指数、综合植被指数和... 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监测对于精准治理盐渍土、保障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荔县为研究对象,依据土壤盐分驱动机理和过程,结合土壤盐分表征状态,利用CRITIC赋权法构建了综合盐分指数、综合土壤指数、综合植被指数和综合地理指数,并采用AHP-熵权法组合权重法构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模型。监测发现:大荔县土壤盐渍化风险主要以轻度为主,其中2021年盐渍化风险等级较高,中度及以上盐渍化风险总面积达到近4 a最大值,占比约为50%。2020—2023年土壤盐渍化风险等级变化特征以风险升级型为主,且东部的黄河流域周边土壤盐渍化风险等级稳定性较差。耕地是治理分区内预警区和修复区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大荔县东部。通过相关性验证发现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结果与同期实测土壤电导率样点之间呈显著强相关关系,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地表征大荔县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特征。此外,土壤盐渍化风险加重主要受集中强降雨、气温升高、地下水位升高、地表蒸散量增加、农业生产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大荔县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能够为精准、高效地治理盐渍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遥感 大荔县 信息演变图谱 组合权重法
下载PDF
耦合NDVI与纹理时序特征的地块作物遥感分类
2
作者 史洁宁 吴田军 +3 位作者 黄启厅 骆剑承 任应超 徐欣雨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0,共12页
【目的】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准确识别地块作物类型,为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制图、产量估计及农业生产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以Google Earth影像为参考,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斯县完整的地块边界,利用多时相Sen... 【目的】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准确识别地块作物类型,为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制图、产量估计及农业生产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以Google Earth影像为参考,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斯县完整的地块边界,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影像构建地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和时间—纹理二维表征图作为分类特征,NDVI时间序列捕捉作物生长的物候变化,时间—纹理二维表征图捕捉空间特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而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双流架构来联合时间和空间特征实现农田作物的准确识别。【结果】与仅使用NDVI时序的传统方法相比,纳入纹理时序后的方法明显提高分类精度,随机森林的分类精度由0.89提升至0.93,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由0.88提升至0.93,表明加入空间特征的纹理时序能有效提升作物分类能力;而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分类模型进行地块作物分类的总体精度达0.95,特别是葡萄和冬小麦的分类精度提升效果明显,F_(1)分别提升至0.90和0.92,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分类器,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可实现更精准的地块作物识别。【建议】在种植结构复杂、农作物生长习性相近的地区进行地块作物遥感分类时,考虑将纹理时序特征纳入分类体系,并使用CNN+LSTM双流架构分别捕捉作物生长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这种综合应用时间和空间信息的方法,能提升地块作物分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分布 地块尺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间序列 空间纹理特征 CNN+LSTM双流架构
下载PDF
城市绿地水热通量的遥感反演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2 位作者 陈声海 刘馨 胡玉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了定量评估北京绿色奥运城市绿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根据北京城市下垫面状况改进了SE-BAL模型地表比辐射率、地表温度参数,应用模型对北京TM遥感图像反演了城市绿地水热通量,并用涡度相关系统地面同步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模型反... 为了定量评估北京绿色奥运城市绿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根据北京城市下垫面状况改进了SE-BAL模型地表比辐射率、地表温度参数,应用模型对北京TM遥感图像反演了城市绿地水热通量,并用涡度相关系统地面同步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模型反演值与地面观测值基本相符。秋季植被覆盖下垫面显热约为建筑区的78%,为裸土的60%;而潜热约为建筑区的1.24倍,为裸土的1.55倍;林地显热约为草地的97%,潜热为草地的1.12倍。显热随植被覆盖度Pv的增加而降低,而潜热随Pv的增加而增加;在低植被覆盖度(Pv<0.6)区域,提高Pv对降低显热、增加潜热的效果比高植被覆盖度(Pv>0.6)区域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水热通量 SEBAL模型 遥感反演 涡度相关法
下载PDF
遥感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前沿问题 被引量:88
4
作者 宫鹏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3,共11页
将人不可及的观测统称为遥感,使地面传感器成为遥感的一部分。提出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传感器研制、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应用5个部分。其理论基础是辐射传输过程模拟与反演,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可视化... 将人不可及的观测统称为遥感,使地面传感器成为遥感的一部分。提出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传感器研制、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应用5个部分。其理论基础是辐射传输过程模拟与反演,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可视化及传输发布存在于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的各个环节。遥感科学与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个方面都有前沿问题。辐射传输理论中的尺度和多角度问题,地形对辐射和图像几何影响及相应的多源多时相数据的匹配问题,遥感信息提取中自动化和目视解译的结合以及信息提取新策略问题,遥感与基于过程模拟的气候—水文—生态模式相结合的四维数据同化技术等是当前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学科前沿。四维数据同化技术是突破遥感瞬时信息获取、实现图像与机理模型有机结合、改善自身数据产品质量和促进地学大范围模拟准确性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增强遥感对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新定义 地面传感器 几何/辐射校正 信息提取 数据同化
下载PDF
基于缩微模型法的宽视场效应实验室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丽 乔延利 +2 位作者 顾行发 余涛 杨灿灿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2期70-75,81,共7页
本文在垄行作物网格模型方法分析视场效应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宽视场效应的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缩微模型模拟验证了垄行作物的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外波... 本文在垄行作物网格模型方法分析视场效应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宽视场效应的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缩微模型模拟验证了垄行作物的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以及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研究了不同高度﹑不同传感器观测角度以及不同传感器中心位置变化的实验室方法,验证结果良好,为优化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遥感 宽视场效应 室内试验 缩微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HRNet的遥感影像冬小麦语义分割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旭青 吴冬雪 +2 位作者 王玉博 陈文博 顾会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冬小麦在影像中呈现田块碎小且分布零散等空间特征,同时影像包含的复杂地物对冬小麦识别造成干扰,易出现识别精度低且边界分割模糊等问题。为及时准确获取大范围冬小麦空间分布信息,该研究以高分二号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出一种CAHRNet... 冬小麦在影像中呈现田块碎小且分布零散等空间特征,同时影像包含的复杂地物对冬小麦识别造成干扰,易出现识别精度低且边界分割模糊等问题。为及时准确获取大范围冬小麦空间分布信息,该研究以高分二号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出一种CAHRNet(change attention high-resolution Net)语义分割模型。采用HRNet(high-resolution Net)替换ResNet作为模型的主干网络,网络的并行交互方式易获取高分辨率的特征信息;联合OCR(object-contextual representations)模块聚合上下文信息,以增强像素点与目标对象区域的关联性;3)引入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机制,使网络模型充分利用有效的空间位置信息,以保留分割区域的边缘细节,提高对分布零散、形状多变的冬小麦田块的特征提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自制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集上,CAHRNet模型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像素准确率(pixel accuracy, PA)分别达到81.72%和97.08%,MIoU相较U-Net、DeepLabv3+分别提高了9.09、2.44个百分点;PA相较U-Net、DeepLabv3+分别提高6.80、1.59个百分点,说明CAHRNet模型具有较高的分割识别精度,可为进一步准确获取冬小麦作物分布信息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遥感影像 冬小麦 智能解译
下载PDF
地块尺度农作物遥感分类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冬韵 吴田军 +3 位作者 李曼嘉 郭逸飞 骆剑承 董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农作物空间分布的快速调查与精准制图是现代精细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由于遥感影像获取、处理与分析过程中的局限性,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制图精度受到一定影响,亟须面向农作物分类开展不确定性的空间建模与特...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农作物空间分布的快速调查与精准制图是现代精细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由于遥感影像获取、处理与分析过程中的局限性,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制图精度受到一定影响,亟须面向农作物分类开展不确定性的空间建模与特征分析。该文将耕地地块作为基本空间单元,选择宁夏引黄灌区作为试验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地块尺度的农作物分类,进而基于混合熵构建不确定性计算模型,生成地块农作物类型不确定性空间分布,再利用多源辅助数据对地块农作物分类不确定性进行回归建模,探究相关地理变量的潜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耕地提取及分类环节共构建地块矢量单元149万个,总体作物分类精度达0.80,制图结果与实际农业耕作管理单元相匹配,分类效果较之传统的像素尺度方法更为理想;②地块尺度的农作物分类不确定性总体较低,存在较为显著的类别差异,水稻、菜地、苜蓿分类不确定性较小,单种、复种小麦不确定性较高,玉米作物分类不确定性介于二类之间;③地块级作物分类不确定性与种植结构、资源条件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且与作物类型、水源可达性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分类 地块 不确定性 机器学习 混合熵
下载PDF
时-空-谱融合自动纯化生成样本的农作物遥感分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修宇 张锦水 +1 位作者 吴俊旭 申克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7,共11页
准确及时地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估产的重要基础,对稳定市场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农作物识别算法的成熟,遥感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但农作物自动化识别普遍受到缺乏足够代表性训练样本数据的制... 准确及时地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估产的重要基础,对稳定市场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农作物识别算法的成熟,遥感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但农作物自动化识别普遍受到缺乏足够代表性训练样本数据的制约。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多阶段样本纯化策略,综合考虑时间、空间、光谱和物候信息,基于历史作物空间分布图和当季遥感影像自动生成高质量的训练样本,以支持农作物的自动化识别。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及Sentinel-2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浙江省两个地区的水稻进行自动化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历史专题数据和当季遥感影像生成最新且充足的训练样本,样本点精度高达98.5%。样本点数量和影像特征对分类结果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作物识别的精度超过96%,Kappa系数超过0.93。此外,所提算法对含有误差的历史分类数据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级农作物识别提供一种可靠的样本自动化生成方法,在大尺度自动化作物制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分类 随机森林 样本自动生成 Sentinel-2
下载PDF
复杂地形区植被覆盖度遥感精细估算方法——以青藏高原山地区为例
9
作者 何邦科 朱文泉 +4 位作者 史培军 张慧 刘若杨 杨欣怡 赵涔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039-9052,共14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刻画地表植被覆盖的重要参数,是生态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已成为区域尺度FVC估算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受限于地形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变化及遥感像元内部较强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复杂地形区的FVC遥感估算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植被覆盖度(FVC)是刻画地表植被覆盖的重要参数,是生态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已成为区域尺度FVC估算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受限于地形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变化及遥感像元内部较强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复杂地形区的FVC遥感估算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研究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发展了一种综合遥感地表反射率、地形特征和观测几何信息的复杂地形区FVC遥感精细估算方法(SRTVG)。选择青藏高原祁连山区、黄河源区和横断山区为测试区,利用Sentinel-2影像对新方法进行了应用,并利用基于无人机影像获取的FVC数据和现有FVC遥感产品对新方法进行了评估。加入地形特征与观测几何信息后,新方法估算FVC的R2为0.89,均方根误差(RMSE)为0.13;相较于未加入地形特征与观测几何信息,新方法估算FVC的RMSE降低了19.26%—28.02%;相较于已有的MultiVI FVC产品和GEOV3 FVC产品,新方法估算FVC的RMSE分别降低了40.91%和16.67%。新发展的SRTVG方法提高了复杂地形区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精度,丰富了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复杂地形区 地形效应 光学遥感 遥感估算
下载PDF
内蒙古森林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
10
作者 崔立晗 郑盛 徐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15-2224,共10页
以MODIS、Landsat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集等多源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地上生物量样点数据,从反射率、植被指数、气候要素和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4个方面提取21个特征变量,经特征变量优化后,对比5种机器学习方法,选择精度最高的模型,... 以MODIS、Landsat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集等多源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地上生物量样点数据,从反射率、植被指数、气候要素和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4个方面提取21个特征变量,经特征变量优化后,对比5种机器学习方法,选择精度最高的模型,根据不同气候类型分区,反演各气候区2000-2020年内蒙古森林和草地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特征筛选后的变量数量为4~21个,其中反射率、植被指数和气候要素是所有生态系统和气候区地上生物量敏感的特征变量;(2)随机森林是反演精度最高的模型,而且分区能够明显提高模型精度;(3)年均森林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围绕平均值(3.68 kg/m^(2))上下小幅度波动,21 a间略有上升,而草地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整体上升,年均值从2000年的46.36 g/m^(2)上升到2020年的56.19 g/m^(2);(4)森林生长季地上生物量由北到南呈现“低-高-低-高”的空间分布态势,而草地则自西向东逐渐增高,21 a间低生物量面积减少,高生物量面积增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动态,为大尺度多生态系统生物量反演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遥感反演 多源遥感数据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北半球中高纬植被聚集指数遥感产品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的案例研究
11
作者 高歌 焦子锑 +6 位作者 王晨霞 尹思阳 郭静 佟一冬 李志龙 谭哲友 陈偲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6,共11页
植被聚集指数(clumping index,CI(Ω))是表征植被冠层聚集程度的重要结构参数,由于其定量化研究起步较晚,导致对CI季相变化特征的研究不充分,结论争议较大.为此,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 CI产品,从北半球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特征敏感区,... 植被聚集指数(clumping index,CI(Ω))是表征植被冠层聚集程度的重要结构参数,由于其定量化研究起步较晚,导致对CI季相变化特征的研究不充分,结论争议较大.为此,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 CI产品,从北半球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特征敏感区,在13个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类型中,优选了84个高质量的代表性像元,开展典型像元CI季相变化特征的案例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对比,提出改进的动态阈值法,结合离散Fourier变换方法,分别提取不同地类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season,SOS)及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season,EOS),最终建立北半球中高纬度各地类生长季与休眠期的经验Ω.结果表明:CI具有较为明显的物候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特征,甚至能够识别出耕地的一年两熟迹象,但相对于NDVI相对稳定的季相变化特征,大部分地类的CI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其中,SOS和EOS多分别在第100和第300天左右变化,生长季则多维持在200d左右;提取物候特征参数的最佳阈值随提取时期、地物类别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提取SOS和EOS的最佳阈值多集中在40%~80%和80%~90%;经验Ω呈现出针叶林的聚集效应最强,耕地的聚集效应最弱的特征.本研究对于揭示不同地类CI季相特征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证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指数 时间序列 植被物候 MODIS
下载PDF
聚集指数和最大羧化速率对基于遥感产品的植被生产力估算的影响
12
作者 李琪 孙睿 +2 位作者 柏佳 张静宇 张赫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6,共12页
【目的】明确聚集指数和最大羧化速率遥感产品对BEPS模型估算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陆地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分析BEPS模型中聚集指数(CI)和最大羧化速率(V_(cmax))的敏感性程度,并比较聚集指数和最大羧化速率遥感产品对植被... 【目的】明确聚集指数和最大羧化速率遥感产品对BEPS模型估算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陆地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分析BEPS模型中聚集指数(CI)和最大羧化速率(V_(cmax))的敏感性程度,并比较聚集指数和最大羧化速率遥感产品对植被生产力估算的精度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估算2012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通过与参数缺省值估算结果对比,研究CI和V_(cmax)的时空变化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1) CI和V_(cmax)均为BEPS模型中较为敏感的参数,两者均与植被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且不同植被类型下V_(cmax)敏感性均高于CI。2)聚集指数和最大羧化速率遥感产品同时使用情况下,模拟结果的误差最小,精度最高,总初级生产力(GPP)均方根误差从665.60 g·m^(-2)a^(-1)降至584.71 g·m^(-2)a^(-1),平均误差和相对平均误差均为4种模拟情况最低值。3)2012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总量分别为5.21和2.49 Pg·a^(-1),受CI遥感产品(NDHD-CI)和V_(cmax)遥感产品(SIF-V_(cmax))的时空变化影响,GPP和NPP估算分别较模型缺省值偏低3.06%和4.72%。【结论】NDHD-CI和SIF-V_(cmax)能够提升BEPS模型估算植被生产力的精度,未来可对其他高敏感度参数和模型机理进行优化改进。受CI和V_(cmax)时空变化影响,植被生产力估算结果略低于缺省情况。V_(cmax)对植被生产力估算影响高于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产力 BEPS模型 聚集指数 最大羧化速率
下载PDF
融合遥感和空间关系特征的森林火灾遥感探测研究
13
作者 高世莹 张锦水 周佳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2-860,共9页
综合分析短波红外波段、地形校正、空间关系特征对过火面识别的影响,提出了融合多源特征的森林火灾分类方法.本文采用地形校正和增加短波红外波段的方法,以降低山体阴影和烟雾对过火面识别的影响,并引入空间语义关系特征进一步修正过火... 综合分析短波红外波段、地形校正、空间关系特征对过火面识别的影响,提出了融合多源特征的森林火灾分类方法.本文采用地形校正和增加短波红外波段的方法,以降低山体阴影和烟雾对过火面识别的影响,并引入空间语义关系特征进一步修正过火面的识别结果.以2022年重庆市的森林火灾为例,基于哨兵2号影像和支持向量机对森林火灾过火面进行遥感识别.研究表明:1)短波红外波段可降低烟雾对过火面识别的干扰,识别精度提高3%~8%;2)地形校正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山体阴影的影响,但对过火面识别精度提高不大;3)引入空间关系特征能明显降低裸地、硬质铺装地等因光谱混淆造成的干扰,精度会提升3%~4%.该方法物理机制明确,对森林火灾(尤其是燃烧的森林火灾)可有效地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遥感提取 烟雾 山体阴影 光谱混淆
下载PDF
山西省水土保持率遥感估算
14
作者 贺冬梅 王锦志 +4 位作者 高玉凤 高文文 李金峰 田佳莉 赵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2,共11页
[目的]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区域尺度水土保持成效研究可为水土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技术,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 [目的]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区域尺度水土保持成效研究可为水土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技术,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构建区域尺度水土保持率遥感估算方法体系,并估算山西省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结果]山西省水土流失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约49545.68 km^(2),2022年水土保持率为68.38%,水土保持率高的等级面积占比最大。自然植被水土保持率高于农田,其中,森林水土保持率最高,为84.37%,且在自然植被与农田类型中,水土保持率高的等级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8.11%,46.46%。水土保持率受坡度影响较大,且随坡度的变化呈现先显著减少后平缓波动的趋势。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估算得到的山西省水土流失空间格局及规律与现有水土流失数据基本一致,且水土保持率估算结果与公布的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呈显著强相关。[结论]综上所述,区域尺度水土保持率遥感估算方法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及其他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成效和效益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遥感 山西省 区域尺度
下载PDF
遥感在固废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周朝阳 胡永森 +1 位作者 冯霞 夏建锋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严重后果,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传统的监测手段依赖执法人员现场执法,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违法现象。卫星遥感监测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普适... 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严重后果,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传统的监测手段依赖执法人员现场执法,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违法现象。卫星遥感监测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普适性等特征。随着我国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代表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卫星遥感影像资源逐渐能够满足开展长时间序列溯源监测的需要。以山西三维集团违规倾倒工业废渣事件为例,通过多源卫星的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恶意排放的违法事件开展了全过程监测,还原了事件发生始末,对固体废弃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露天固体废弃物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工业废渣 卫星遥感影像 溯源监管
下载PDF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的城市绿化遥感监测——以南昌市东湖区为例
16
作者 周朝阳 胡永森 夏建锋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以2016年11月28日‘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数据为本底数据,2017年10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数据为监测数据,利用ENVI 5.6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获取了南昌市东湖区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等绿地时空分布情况,分析各... 以2016年11月28日‘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数据为本底数据,2017年10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数据为监测数据,利用ENVI 5.6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获取了南昌市东湖区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等绿地时空分布情况,分析各类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绿化建设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绿化格局变化,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进一步论证了基于高分卫星数据开展绿化遥感监测,具有客观性、普适性等特征,解决了城市绿化覆盖及绿地分析的不易量测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进行城市绿化生态评价,以及园林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二号’卫星 城市绿地 遥感监测 园林城市
原文传递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9
17
作者 陈水森 柳钦火 +2 位作者 陈良富 李静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6-171,共6页
介绍了遥感监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基于常规方法、线状框架采样、面积框架采样、光谱混合模型(spectralmixturemodel,SMA)等方法进行植被制图和进行粮食作物识别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波谱库的农... 介绍了遥感监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基于常规方法、线状框架采样、面积框架采样、光谱混合模型(spectralmixturemodel,SMA)等方法进行植被制图和进行粮食作物识别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波谱库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监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 波谱库 遥感监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的冬小麦长势监测与估产方法研究 被引量:63
18
作者 闫岩 柳钦火 +2 位作者 刘强 李静 陈良富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4-811,共8页
本文以LAI作为结合点,讨论了利用复合型混合演化(SCE_UA)算法实现CERES_W heat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的可行性。CERES_W heat模型同化后主要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值分别与真实条件下模型相应模拟值以及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化后CERES_... 本文以LAI作为结合点,讨论了利用复合型混合演化(SCE_UA)算法实现CERES_W heat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的可行性。CERES_W heat模型同化后主要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值分别与真实条件下模型相应模拟值以及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化后CERES_W heat模型的模拟精度对LAI外部同化数据的误差并不十分敏感。并且在LAI同化数据较少时,也可获得较好的同化结果。这一特点体现了SCE_UA算法应用于同化过程的优越性,为同化策略在区域冬小麦长势监测及估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生长模型 同化 冬小麦 长势监测 估产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59
19
作者 周洁萍 龚建华 +5 位作者 王涛 汪东川 杨荔阳 赵向军 洪宇 赵忠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4,共8页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 lobeEart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影像 配准 三维可视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农作物快速分类方法 被引量:89
20
作者 田振坤 傅莺莺 +1 位作者 刘素红 刘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116,I0003,共9页
无人机以其高时效、高分辨率、低成本、低风险及可重复使用的优势,给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为了提高无人机遥感中农田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精度,该文分析了无人机低空航飞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农作物遥感影像特征,以冬小... 无人机以其高时效、高分辨率、低成本、低风险及可重复使用的优势,给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为了提高无人机遥感中农田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精度,该文分析了无人机低空航飞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农作物遥感影像特征,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作物波谱特征和NDVI变化阈值,提出了一种农作物快速分类提取方法,并与其他几种常用的遥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了其普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从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分类信息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普适性,兼具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在海量农作物无人机航拍数据的信息提取上具有较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分类 无人机 NDV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