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创伤骨科中应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兰珍 王兆杰 +1 位作者 谢梦静 张菊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7期71-72,共2页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应用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敷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而后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外界...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应用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敷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而后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的一个全新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影响因素 创伤骨科 应用 促进创面愈合 皮肤软组织缺损 生物半透膜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的依据:骨生化代谢标志物及骨组织病理学 被引量:26
2
作者 俞华威 王兆杰 +2 位作者 胡小军 赵俊延 齐新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126-5132,共7页
背景:目前国际上公认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常由于测量部位异位骨化、骨质增生等因素使得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与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 背景:目前国际上公认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常由于测量部位异位骨化、骨质增生等因素使得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与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骨生化4项检测,其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检测值明显增高患者25例(标记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骨碱性磷酸酶(BAP)检测值明显升高患者25例(标记为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术中抽取两组各8例患者骨折断端部分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病理学改变。术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两组骨小梁/骨面积比值均降低,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检查示两组破骨细胞都较正常组活跃,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骨小梁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稀松明显,吸收空泡增大。两组于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①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骨组织是以成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减低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增加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②骨折断端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检查能更好地反映患者骨组织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小梁等状况。骨质疏松患者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构建 骨质疏松症 骨折 骨密度 骨代谢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生化标志物 老年 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小转子复位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兆杰 安荣泽 +3 位作者 齐新文 王明山 陈德聪 俞华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75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47例,Ⅳ型27例),其中未固定小转子30例,固定45例。后内侧骨皮质固定方法:单纯使用拉力螺钉27例,使用钢丝13例。[结果]经过...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75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47例,Ⅳ型27例),其中未固定小转子30例,固定45例。后内侧骨皮质固定方法:单纯使用拉力螺钉27例,使用钢丝13例。[结果]经过9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未固定小转子等后内侧骨皮质的30例中,共发生髋内翻5例,发病率16.67%。其中Ⅲ型24例中3例,Ⅳ型15例中2例,股骨头颈切割1例,钉板松动1例,钉板断裂1例。内固定小转子的45例,髋内翻1例,股骨头颈切割1例,无钉板断裂等。[结论]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的重建和固定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拉力螺钉和钢丝是简单、有效、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小转子 内固定 拉力螺钉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0
4
作者 安荣泽 赵俊延 王兆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5793-5798,共6页
背景: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多细胞,二者在生物学特性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目的:比较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2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取腹部脂肪,分离提取脂肪干细胞。... 背景: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多细胞,二者在生物学特性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目的:比较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2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取腹部脂肪,分离提取脂肪干细胞。取兔双侧股骨,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2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对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别对诱导14d的2种细胞行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呈聚集样生长,而脂肪干细胞原代细胞呈单个、散在生长。脂肪干细胞增殖速度要快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倍增时间短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2种细胞成软骨诱导14d后,均表达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后表达Ⅱ型胶原水平高于脂肪干细胞。说明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皆迅速且稳定,但是脂肪干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更快。单层培养时,特定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向软骨细胞转化,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脂肪干细胞具有更高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脂肪组织 成软骨分化 Ⅱ型胶原 间充质干细胞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军平 齐新文 +4 位作者 李松军 邝立鹏 袁小洪 王国寿 谭伟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292-3296,共5页
背景: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可在复位骨折的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增强椎体强度、消除椎体病变的效果。目的:分析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疗法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 背景: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可在复位骨折的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增强椎体强度、消除椎体病变的效果。目的:分析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疗法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变椎体T6-L4,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58-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2组,研究组进行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对照组进行卧床休息、定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和椎体高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为(1.653±0.168)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0.200)cm(P<0.05);研究组随访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发生压疮,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炎,2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研究组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再骨折,研究组有4例发生再骨折,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镇痛,短期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较好恢复脊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椎体强化疗法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胸腰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急诊Sanatmetal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多段粉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2 位作者 邝立鹏 陈军平 安荣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83-3285,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Sanatmetal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多段粉碎并临近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胫腓骨开放多段粉碎并远端骨折的患者(Gustilo-Anderson分类Ⅰ度10例,Ⅱ度7例)行急诊San-atmetal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采用克... 目的分析急诊Sanatmetal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多段粉碎并临近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胫腓骨开放多段粉碎并远端骨折的患者(Gustilo-Anderson分类Ⅰ度10例,Ⅱ度7例)行急诊San-atmetal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对于未开放断端或对位对线尚好断端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后穿钉,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及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术中应用该锁钉均一次性准确锁定,复位固定后1例向内侧成角10°,其余患者在正侧位两个平面成角在0~5°之间。术后伤口15例一期愈合,2例创面经过换药愈合。无内固定及骨质外露。随访8~30个月,平均(11.24±2.32)个月,17例中12例骨折愈合,3例远端骨折延迟愈合,1例近端、1例远端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88.2%。随访患者踝、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急诊Sanatmetal胫骨交锁髓内钉对于胫腓骨开放多段粉碎骨折尤其远端骨折线距胫距关节较近时的治疗,具有尽快减轻患者痛苦、生物力学固定可靠、局部组织干扰较小、骨折愈合快及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处理该类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开放骨折 胫骨 腓骨 内固定 髓内钉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30
7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3 位作者 陈军平 俞华威 胡小军 安荣泽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25-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为15例髂腰部及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患者进行了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包括创面肉芽准备及游离植皮封闭...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为15例髂腰部及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患者进行了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包括创面肉芽准备及游离植皮封闭创面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手术前均对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随访,无感染复发及皮肤再坏死或缺损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1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0例2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3例3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至创面皮肤愈合时间平均为24天(13~40天)。首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前创口细菌培养阳性率87%(13例),最后一次术前均为阴性。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创面处理上有尽快覆盖创面、促进创面肉芽形成、协助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全身抵抗力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感染 创面修复 负压封闭吸引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修复兔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5
8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2 位作者 陈军平 赵俊延 安荣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5期8386-8390,共5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脂肪源性干细胞都有很强的成骨能力,对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治疗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脂肪源性干细胞都有很强的成骨能力,对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治疗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髓芯减压组,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组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兔股骨头坏死区域的组织修复旺盛,新生骨小梁较多且逐步强化,X射线未见明显的囊性变和股骨头塌陷发生。在8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小梁及骨髓组织生长较单纯脂肪源性干细胞组更旺盛。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因子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植入股骨头坏死模型后成骨较多,修复坏死区域功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细胞移植 脂肪源性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兆杰 安荣泽 +3 位作者 陈军平 齐新文 俞华威 邝立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22例患者25个椎体,在C臂机正侧位方向监视下用13G骨穿针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注入聚甲...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22例患者25个椎体,在C臂机正侧位方向监视下用13G骨穿针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3~5mL。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术后第1 d疼痛缓解程度根据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戴腰围自行或搀扶下地。1例出现骨水泥椎间隙及椎前缘渗漏,无临床症状,未做处理;1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精神症状,精神科会诊诊断为反应性精神分裂症,转精神科治疗1 w后恢复正常出院。结论PVP的技术难点在于准确地穿刺、骨水泥注入时机的掌握,PVP的新发展与新型充填物的研发将会使其治疗脊椎病变具有广阔应用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构建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兆杰 安荣泽 +3 位作者 于立志 张强 齐新文 杨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外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构建软骨组织的技术方法。[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脂肪源性干细胞获得,培养,扩增。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新鲜软骨,低温冻干12 h,后经曲拉通、DNA、RNA酶等处理制备成为... [目的]探讨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外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构建软骨组织的技术方法。[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脂肪源性干细胞获得,培养,扩增。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新鲜软骨,低温冻干12 h,后经曲拉通、DNA、RNA酶等处理制备成为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终浓度为2×107/L的脂肪干细胞种植于软骨脱细胞基质中于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周,构建软骨组织。新鲜制备的软骨脱细胞基质及构建的软骨组织分别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检测。[结果]实验制备的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内无细胞结构存在,仅残留空白软骨陷窝。具有合适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后细胞向材料内部迁移,粘附,生长良好。部分载体内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软骨脱细胞基质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培养可成功构建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 脱细胞基质 脂肪源性干细胞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2 位作者 陈军平 俞华威 邝立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2例26个受累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8例,胸腰椎两个椎体受累共有2例,胸腰椎3个椎体受累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较重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2例有轻度神经根症状。对治疗后1周,3月,6月,12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s,V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及病椎的形态学变化和骨密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6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透4例,椎间盘及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PVP手术后1周,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均大于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内生存患者有19例,胸腰椎疼痛未见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亦未见肿瘤浸润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未见加重,5例由OP好转为骨量减少。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具有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预防病椎的进一步骨折和塌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一种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下载PDF
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1 位作者 安荣泽 陈军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4例,L2结核3例,L3结核2例,T12结核2例,T12~L1结核1例,无跳跃型结核病例。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8例;手术前4联抗痨药应用2~3周,采用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中显露较好,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2~3h,手术中出血300~800mL,未出现胸膜破裂、瘫痪加重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内无结核复发及瘫痪加重,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的4例中1例C级恢复为D级,1例C级和2例D级均恢复为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为6.5个月。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能够最大限度进行椎管内病灶的彻底清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和胸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和内固定操作方便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好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 入路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兰珍 王兆杰 +2 位作者 李晴 张菊芳 侯莉梅 《西部医学》 2014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2010年6月~2012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创伤骨科接受VSD术治疗的6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A组)的治疗效果,并与接受常规治...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2010年6月~2012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创伤骨科接受VSD术治疗的6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A组)的治疗效果,并与接受常规治疗的36例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创面感染与否等因素对VSD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VSD技术组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创面感染、合并组织外露、引流方式等与VSD技术治疗效果有相关性(P<0.05).结论 VSD术具有感染率低、肉芽组织生长快、愈合时间短的特点.创面感染与否、是否合并组织外露和引流方式是影响VSD技术治疗效果的相对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软组织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清Sclerostin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燕彬 安荣泽 +3 位作者 齐新文 邝立鹏 陈军平 王兆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患者80例,依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患者80例,依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合并T2DM)与NDM组(非糖尿病),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Sclerosti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钙、血磷、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以及k~L4、股骨颈、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数值。应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Sclerostin血清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Sclerostin、FPG及HbA。。显著高于NDM组(均P〈0.01),而两组血钙、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较NDM低(P〈0.05或P〈0.01),而两组L2~L4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与股骨颈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O.650、-0.674,均P〈0.05),而与大转子区域及L2~L4的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质疏松合并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Sclerostin表达水平较高,且与骨质疏松部位、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蛋白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下载PDF
改良诱导方案诱导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被引量:4
15
作者 安荣泽 王兆杰 +4 位作者 张强 杨震 于立志 齐新文 杨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052-7056,共5页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在种子细胞的研究上由于软骨细胞存在老化现象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上。分化条件经历单细胞因子、联合细胞因子及贯续细胞因子的应用。目的:观察改良诱导方案诱导SD大鼠脂肪源性干...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在种子细胞的研究上由于软骨细胞存在老化现象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上。分化条件经历单细胞因子、联合细胞因子及贯续细胞因子的应用。目的:观察改良诱导方案诱导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6/12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健康SD大鼠5只,鼠龄18~22d,体质量约25g,用于脂肪干细胞的培养基扩增。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SD大鼠腹股沟区取皮下脂肪组织约3g,Ⅰ型胶原酶消化后,1000r/min离心10min,待细胞长满瓶底80%时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按1:2或1:3比例传代培养。加入软骨诱导培养基14d后阿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脂肪干细胞表面CD44、CD45和CD49d的表达。结果:SD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加入软骨诱导培养基定向诱导72h后,细胞生长缓慢,逐渐变成圆形,并渐渐有软骨结节形成;诱导分化2周后,阿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结论:SD大鼠脂肪组织能够分离培养出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能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软骨细胞 分化
下载PDF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俞华威 齐新文 +3 位作者 王兆杰 邝立鹏 胡小军 安荣泽 《西部医学》 2011年第8期1434-1435,共2页
目的探讨指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9例... 目的探讨指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9例,良5例,中1例,无差病例,未发现桡骨小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病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应用指骨微型钢板对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Ⅲ型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 指骨微型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骨硬化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燕彬 安荣泽 +4 位作者 齐新文 邝立鹏 陈军平 谢炳龙 钟泽填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骨硬化蛋白(serum sclerostin,Sost)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48例70岁以...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骨硬化蛋白(serum sclerostin,Sost)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48例7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正位L2~4、左侧股骨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测量,并检测SF、Sos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再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定48例血糖正常的70岁以上老年男性的相同指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统计分析SF、Sost水平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 a)T2DM组Sost(325.56±123.63)pg/mL,SF(565.72±237.63)n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4.64±84.76)pg/mL,(355.26±107.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HbA1c与Sost、SF水平呈正相关。c)T2DM组Sost、SF水平与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但与L2~4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T2DM老年男性患者Sost、SF水平较非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前者Sost、SF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Sost、SF水平升高,从而抑制了骨形成,最终导致了髋部骨密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硬化蛋白 血清铁蛋白 骨密度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俞华威 齐新文 +3 位作者 王兆杰 邝立鹏 陈军平 安荣泽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7期3405-3406,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6年9月~2009年2月,我们对采用AO/AIS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26例病例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3~16个月的随访...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6年9月~2009年2月,我们对采用AO/AIS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26例病例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3~16个月的随访,分析14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有患肩疼痛,患肩活动时有响声,脱钩及螺钉拔出,患肩活动障碍及锁骨近端应力骨折等。脱钩与骨折患者再次手术,骨折和韧带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11例患者经过功能锻炼等方式并发症消失,1例患肩疼痛和1例活动时响声没有缓减,1例肩关节活动外展仅60°。肩关节功能按照Herscovici标准:优14例,良7例,可5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周围创伤的主流术式,但是要想达到良好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生需要严格掌握手术内固定适应证及科学正规使用钢板,并指导和监督患者的手术后康复训练,以及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手术前后交流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并发症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安荣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qd,im。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20.5 mg,qd,im。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量化比较受损神经根修复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3.9%,64.5%(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5%,87.1%(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活血理疗等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牵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