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及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的现状与未来
1
作者 王艳阳 刘婵 +1 位作者 余丽梅 何志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79-4086,共8页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应用,以期全面了解其治疗机制、疗效评估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肺纤维化”;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ulmonary fibrosis”,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排除重复文献等,最终纳入112篇文献,重点对5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纤维化过程,如调节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②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细胞迁移和组织内定位等问题,以其能够准确到达受损肺组织。另外,长期安全性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对于其转化医学发展,细胞采集、细胞分离、细胞培养、细胞收获和细胞鉴定等标准化程序还需要被细化。③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通过科研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未来,可以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和探索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的治疗机制,有望开发出更为高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综述
下载PDF
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2
作者 邢源 陈艳 徐晓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08-415,共8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因免疫应答失常、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活化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HLH-1994和HLH-2004方案虽然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但也存在治疗瓶颈。EB病毒相关性HLH(EB...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因免疫应答失常、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活化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HLH-1994和HLH-2004方案虽然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但也存在治疗瓶颈。EB病毒相关性HLH(EBV-HLH)是亚洲儿童最常见的HLH亚型,总体治疗效果好,但仍有20%~30%的患儿复发难治。现就EBV-HLH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噬血细胞综合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200例地中海贫血第三代测序检测及结果分析
3
作者 马金花 黄佩 +3 位作者 吴柳松 罗南都 何志旭 陈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37-245,共9页
目的 应用第三代测序技术(三代测序)检测地中海贫血(地贫),了解地贫基因类型、构成比等,为地贫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例就诊于我院门诊可疑地贫的患者,行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进行地贫初筛,再进一步行三代测序检测并统... 目的 应用第三代测序技术(三代测序)检测地中海贫血(地贫),了解地贫基因类型、构成比等,为地贫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例就诊于我院门诊可疑地贫的患者,行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进行地贫初筛,再进一步行三代测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108例,年龄(27.07±5.18)岁。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检出地贫初筛阳性120例(60.0%),进一步行三代测序检出地贫基因阴性36例(30.0%),基因阳性84例(70.0%),其中α地贫47例(56.0%),β地贫34例(40.5%),α/β复合地贫3例(3.6%)。地贫初筛阴性80例(40.0%),行三代测序检出地贫基因阳性28例(35.0%)。三代测序共发现18种基因型,包括8种常规地贫基因检测试剂盒无法检出的类型和4个罕见类型。结论 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能筛出高度疑似地贫的人群,但存在较高的漏诊率,三代测序能明确地贫基因型及检出罕见基因突变,提高地贫检出率,且较常规地贫基因试剂盒检出更多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测序 地中海贫血 诊断 血常规 血红蛋白电泳 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下载PDF
激酶ULK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曹秀丽 黄佩 +4 位作者 马金花 黄茂林 官亚宁 陈艳 何志旭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目的 探讨ULK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C7凋亡的影响及与AMPKα/ULK1轴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予不同浓度ULK1激活剂LYN-1604(0、1.2、2μmol/L)、ULK1抑制剂MRT68921(0、1.2、2μmol/L)干预CEM-C7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药... 目的 探讨ULK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C7凋亡的影响及与AMPKα/ULK1轴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予不同浓度ULK1激活剂LYN-1604(0、1.2、2μmol/L)、ULK1抑制剂MRT68921(0、1.2、2μmol/L)干预CEM-C7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药物浓度对CEM-C7细胞株凋亡率的影响,筛选凋亡最明显的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Edu及Soft agar实验检测其对CEM-C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EM-C7细胞株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其对CEM-C7细胞细胞核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激活和抑制ULK1后ULK1、p-ULK1(Ser317)、Caspase3、Cleaved-caspase3、Bcl-2、Bax、PCNA、AMPKα、p-AMPKα(Ser172)的表达情况。结果 ULK1抑制剂及激活剂分别干预CEM-C7细胞24 h以后,与对照组相比,ULK1抑制剂可明显促进CEM-C7细胞发生凋亡,抑制CEM-C7细胞增殖,使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p-ULK1(Ser317)、p-AMPKα(Ser172)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而ULK1激活剂对CEM-C7细胞株无明显影响。结论 ULK1可能通过AMPKα/ULK1轴影响其对CEM-C7细胞的凋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51样激酶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EM-C7细胞 凋亡
下载PDF
hsa-miR-181a-5p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王艳阳 刘婵 +3 位作者 周雪 张隆泽 余丽梅 何志旭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目的对hsa-miR-181a-5p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miR-181a-5p的靶基因、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方法利用数据库对hsa-miR-181a-5p基因定位,分析其序列保守性和在人类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数据库... 目的对hsa-miR-181a-5p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miR-181a-5p的靶基因、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方法利用数据库对hsa-miR-181a-5p基因定位,分析其序列保守性和在人类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并将预测交集靶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间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最后利用A549细胞进行hsa-miR-181a-5p转染实验,进行转录组测序同步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结果发现基因定位于人类基因组chr1、chr9染色体,成熟序列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3个数据库交集靶基因有483个,包含PTEN、MAPK8、AKT3等基因,其分布在胞浆等细胞组分,执行蛋白质结合等生物功能,并参与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靶基因富集于MAPK、PI3K-Akt、胰岛素抵抗、癌症中的miRNA等信号通路,其编码的蛋白间形成复杂网络图。实验后转录组测序结果验证了生信分析的准确性,对预测及富集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hsa-miR-181a-5p在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其将成为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miR-181a-5p 生物信息学分析 信号通路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漆树酸通过调控KAT8介导的组蛋白H4K16ac高乙酰化改善TAC小鼠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焕婷 吴书琪 彭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s,HATs)抑制剂漆树酸(anacardic acid,AA)改善胸主动脉缩窄术(tho⁃racic aortic constriction,TA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机制,为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选择6~8周SPF...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s,HATs)抑制剂漆树酸(anacardic acid,AA)改善胸主动脉缩窄术(tho⁃racic aortic constriction,TA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机制,为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选择6~8周SPF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正常(Normal)组、假手术(Sham)组、胸主动脉缩窄(TAC)组、胸主动脉缩窄+溶剂对照(TAC+Veh)组、胸主动脉缩窄+漆树酸(TAC+AA)组。12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模型构建情况;收集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以下检测:马松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KAT8、H4K16ac、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KAT8与H4K16ac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表明TAC模型小鼠构建成功。马松染色结果表明,TAC组小鼠心脏较Sham组增大,心肌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多,纤维化明显,而TAC+AA组较TAC组小鼠心脏缩小,心肌组织中胶原沉积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Western blot结果发现,TAC组小鼠心肌组织中KAT8及组蛋白H4K16ac的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均P<0.05),且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均P<0.05)。与TAC组比较,AA明显降低TAC小鼠心肌组织中KAT8过表达及H4K16ac高乙酰化(均P<0.05)。同时,TAC+AA组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较TAC组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KAT8可以与H4K16ac相互结合。此外,AA能够明显改善TAC小鼠的生存率。结论:KAT8介导的组蛋白H4K16ac高乙酰化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参与TAC小鼠心肌纤维化,而AA能够抑制KAT8介导的组蛋白H4K16ac高乙酰化进而改善TAC小鼠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酸 组蛋白乙酰化 心肌纤维化 小鼠
原文传递
基于CRISPR/Cas9技术验证人T淋巴细胞中单等位突变型UNC13D基因脱颗粒功能
7
作者 蔡丽莎 邢源 +2 位作者 黄佩 陈艳 徐晓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058-1066,共9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T淋巴细胞中编码Munc13-4蛋白的UNC13D基因;并探讨突变型UNC13D基因(c.1232 G>A,p.R411Q)对人T淋巴细胞Munc13-4蛋白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脱颗粒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敲...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T淋巴细胞中编码Munc13-4蛋白的UNC13D基因;并探讨突变型UNC13D基因(c.1232 G>A,p.R411Q)对人T淋巴细胞Munc13-4蛋白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脱颗粒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敲除UNC13D基因的sgRNA序列,构建CRISPR/Cas9 UNC13D-sgRNA共表达质粒,筛选出切割效率较高的sgRNA通过第二代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慢病毒并感染人T淋巴细胞,再将已包装好的野生型以及突变型UNC13D慢病毒感染knockout-UNC13D基因的人T淋巴细胞,以此分为野生型与突变型两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间的Munc13-4蛋白表达、CTL的脱颗粒功能。结果成功构建出CRISPR/Cas9 UNC13D-sgRNA共表达质粒,CRISPR/Cas9系统成功下调人T淋巴细胞Munc13-4蛋白表达水平;突变型UNC13D基因(c.1232 G>A,p.R411Q)编码的蛋白能够使人CTL脱颗粒功能下降。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敲除人T淋巴细胞UNC13D基因,突变型UNC13D基因(c.1232 G>A,p.R411Q)可能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的致病性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基因编辑 UNC13D基因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及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南都 杜作晨(综述) 陈艳(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以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和免疫介导的多器官系统损伤综合征。基于化学免疫疗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总体病死率,但早期合并多脏器障碍的患者死亡率高。近年来血液净化的早期应用不仅可快速降低免疫炎性介质,...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以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和免疫介导的多器官系统损伤综合征。基于化学免疫疗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总体病死率,但早期合并多脏器障碍的患者死亡率高。近年来血液净化的早期应用不仅可快速降低免疫炎性介质,而且有效保护和恢复器官功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文章从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病因、发病机制及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HLH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发病机制 血液净化 化学免疫疗法
下载PDF
丁香酚增强MSCs对肝星状细胞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吴逐宇 汪显耀 +1 位作者 陈艳 何志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4-791,共8页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炎性活化以及巨噬细胞促炎表型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UC-MSCs,并采用MTT法评估丁香酚对HUC-MSCs的毒力作用;体外划痕实验探究丁香酚对H...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炎性活化以及巨噬细胞促炎表型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UC-MSCs,并采用MTT法评估丁香酚对HUC-MSCs的毒力作用;体外划痕实验探究丁香酚对HUC-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丁香酚处理HUC-MSCs后的旁分泌产物(EU-MSCs-CM)、HUC-MSCs旁分泌产物(MSCs-CM)处理经TGF-β1处理活化的LX-2细胞,WB实验检测LX-2的α-SMA、COL1A1、Smad2/3、p-Smad2/3表达的变化。EU-MSCs-CM、MSCs-CM处理经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86、CD206的表达情况,qPCR检测THP-1巨噬细胞促炎基因TNF-α、IL-1β、IL-6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在0、7.5、15μg/mL浓度处理细胞24 h、48 h后,细胞活力保持在90%以上;体外划痕显示,丁香酚处理可以增强HUC-MSCs迁移能力。WB结果显示,与MSCs-CM处理相比,EU-MSCs-CM处理对活化状态的HSCs的α-SMA、COL1A1、Smad2/3、p-Smad2/3表达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与MSCs-CM处理,EU-MSCs-CM处理对THP-1巨噬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CD86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MSCs-CM处理,EU-MSCs-CM处理更加显著的抑制THP-1巨噬细胞促炎基因TNF-α、IL-1β、IL-6的表达。【结论】丁香酚增强了HUC-MSCs对HSCs炎性活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HSCs的活化;丁香酚增强了HUC-MSCs对巨噬细胞促炎表型的抑制作用;促炎表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HSCs炎性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巨噬细胞 条件培养基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施晓琦 罗南都 +5 位作者 黄娇娇 杜作晨 黄佩 曹秀丽 陈艳 何志旭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801-3808,共8页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AST/ALT<3.22,n=42),T3组(AST/ALT≥3.22,n=43)。采取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形式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开始时间为患儿出院时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2-06-01,终止事件为患儿死亡或失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AST/ALT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绘制实验室指标预测HLH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ST/ALT分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儿性别、进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情况、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呼吸衰竭、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铁蛋白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T1、T2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T1、T2组(P<0.05);T2、T3组Na^(+)水平低于T1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T1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T/ALT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r_(s)=0.182,P=0.040)、C反应蛋白(r_(s)=0.419,P<0.001)、总胆红素(r_(s)=0.182,P=0.040)、肌酸激酶同工酶(r_(s)=0.310,P<0.001)、乳酸脱氢酶(r_(s)=0.474,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_(s)=0.316,P<0.001)、血清铁蛋白(r_(s)=0.311,P<0.001)呈正相关,与白蛋白(r_(s)=-0.352,P<0.001)、纤维蛋白原(r_(s)=-0.179,P=0.043)、Ca^(2+)(r_(s)=-0.259,P=0.003)、Na^(+)(r_(s)=-0.244,P=0.006)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预测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560〔95%C(I 0.451,0.669)〕、0.666〔95%C(I 0.560,0.772)〕、0.605〔95%CI(0.499,0.710)〕、0.724〔95%CI(0.626,0.822)〕、0.648〔95%CI(0.551,0.745)〕、0.715〔95%CI(0.624,0.8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2.08 mg/L、40.5 U/L、927.5 U/L、53.95 s、1897μg/L、1.45 g/L。随访过程中T1、T2、T3组患儿死亡率分别为14.0%(6/43)、33.3%(14/42)、44.2%(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8,P=0.00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休克〔HR=4.24,95%CI(2.09,8.61),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95 s〔HR=2.44,95%CI(1.24,4.81),P=0.010〕、血清铁蛋白≥1897μg/L〔HR=3.05,95%CI(1.02,9.09),P=0.046〕是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HLH患儿的AST/ALT更高,其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且其总生存期更短,患儿预后更差,早期关注AST/ALT变化对HLH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噬血细胞性 肝功能不全 儿童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丙氨酸转氨酶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Ⅱ型Griscelli综合征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黄娇娇 黄佩 +4 位作者 施晓琦 李纯莎 徐艳朋 冒青 陈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4-435,共2页
患儿,女,6岁,因“腹部膨隆1个月余,发热5 d”于2021年7月20日入院。5 d前患儿因发热(最高体温39.5℃)于当地医院就诊,对症退热处理后仍反复发热,且全身出现散在瘀斑并牙龈出血,鼻衄1次。患儿为第4胎第4产,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毛发呈... 患儿,女,6岁,因“腹部膨隆1个月余,发热5 d”于2021年7月20日入院。5 d前患儿因发热(最高体温39.5℃)于当地医院就诊,对症退热处理后仍反复发热,且全身出现散在瘀斑并牙龈出血,鼻衄1次。患儿为第4胎第4产,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毛发呈银灰色;父母体健,系近亲婚配(表兄妹),患儿2个姐姐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可;其胞兄(第3胎)出生即为银灰色毛发,6岁时确诊为Ⅱ型Griscelli综合征(GS2)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因出现持续高热及呼吸循环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查体:T 40.4℃,神志清,精神稍差。头发、眉毛、睫毛呈银灰色,毛发稀疏;全身皮肤黏膜、甲床、眼睑颜色苍白,呈中度贫血貌,皮下散在瘀斑,双下肢皮肤感染化脓并结痂,可见部分色素脱失,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伴湿啰音,心音尚有力,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10 cm,脾脏重度肿大,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Griscelli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中示范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熊华章 田润梅 +4 位作者 桑鹏 刘修齐 金瑛 仲鹤鹤 吴术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示范教学联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在运动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 目的探讨术中示范教学联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在运动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CBL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术中示范教学联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教学内容掌握度及教学方法满意度评分,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教学内容掌握度及教学方法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示范教学联合CBL教学法能够提高运动医学规培医师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可以使规培医师对教学内容有较好的掌握度,对该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满意度。理论结合技能培训的术中示范教学联合CBL教学模式是一种可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法 运动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误诊为细菌性脑膜炎的非意外头部创伤1例
13
作者 王世远 田茂强 雷文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4期2516-2520,共5页
1个月婴儿因间断抽搐伴发热10 h,发现贫血半小时入院。急性进展性病程,惊厥后渐出现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颅内压增高,降钙素原升高,脑脊液为血性,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明显增高,早期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头颅影像、眼底检查提示脑实质... 1个月婴儿因间断抽搐伴发热10 h,发现贫血半小时入院。急性进展性病程,惊厥后渐出现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颅内压增高,降钙素原升高,脑脊液为血性,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明显增高,早期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头颅影像、眼底检查提示脑实质损伤、硬膜下出血、眼底出血。结合家属近期有用力摇晃患儿病史,最终确诊为非意外头部创伤(NAHT)。NAHT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需对小儿照护者进行宣教,避免悲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外头部创伤 虐待性头部创伤 摇晃婴儿综合征 硬膜下出血 视网膜出血 颅脑损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人参皂苷Rd对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
14
作者 雷贤明 曹云涛 +2 位作者 杨洁 田红 宋茂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5期2539-2543,2548,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保护剂人参皂苷Rd对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动物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人参皂苷Rd治疗早产儿PVL学习记忆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21年6月选取实验动物为2日龄新生SD大鼠120只,将选取的实验SD...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保护剂人参皂苷Rd对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动物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人参皂苷Rd治疗早产儿PVL学习记忆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21年6月选取实验动物为2日龄新生SD大鼠120只,将选取的实验SD大鼠全部合笼后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假手术组、PVL组(对照组)和PVL人参皂苷Rd干预组(人参皂苷Rd干预组),每组40只。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合并缺氧(8%O 2+92%N 2)半小时制备PVL动物模型,于术后4、7、14 d观察3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区病理改变,出生后30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探索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术后4、7、14 d脑室周围白质区均未见异常病理改变;对照组大鼠术后4 d脑室周围白质区组织结构明显疏松,出现细胞肿胀、坏死、核固缩等;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d干预组大鼠术后7 d脑室周围白质区均有液化性坏死灶及囊腔形成,左侧脑室稍扩大。对照组大鼠术后14 d左侧脑室进一步扩大,脑室周围白质区明显的软化灶;人参皂苷Rd干预组大鼠术后4~14 d脑室周围白质病变与对照组改变相似,但各时间点脑室周围白质病理改变均明显轻于对照组。3组大鼠出生后30 d同一训练时间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训练前3 d,训练第3、5天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第4、5天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在120 s内穿过圆圈的次数即穿环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d可减轻PVL大鼠脑室周围白质损害,改善PVL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D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学习记忆 新生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吴小燕 张相梅 +5 位作者 潘洪鑫 黄佩 谭梅 杜作晨 何志旭 陈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20年12月28日贵州省儿童医院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41-42纯合突变)合并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行亲缘性HLA全相合造血干细...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20年12月28日贵州省儿童医院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41-42纯合突变)合并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行亲缘性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案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通过检索“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refractory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为关键词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文献,分析治疗效果。结果8岁女患,7年前因面色苍白起病,就诊于海南某三甲医院完善地贫基因,提示β41-42纯合突变,明确诊断重型β-地中海贫血;2年前患儿因反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浓茶色尿,查血红蛋白最低至22 g/L,网织红细胞6.3%,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故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20年12月28日,经家属知情同意后,行亲缘性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s),供者为其同胞哥哥。患儿HLA-Ⅰ、Ⅱ类混合抗体强阳性,本次入院前已予血浆置换清除抗体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及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方案:环孢素、甲氨蝶呤及吗替麦考酚酯,排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禁忌;经右侧颈内静脉输注供者外周血干细胞(MNC 6.19×10^(8)/kg,CD34^(+)6.85×10^(6)/kg)输注,14 d后患儿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外送嵌合检查提示:外周血中供者细胞占比99.55%;移植后随访患儿血常规未见异常,脱离输血。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同时治愈儿童重型地中海贫血和合并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并大量颅内出血1例报告
16
作者 雷文婷 赵静 田茂强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16-319,共4页
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合并大量颅内出血患儿的病例资料。患儿为12岁男性,急性起病,临床以头痛、发热及意识障碍起病,诊断为HSE。经阿昔洛韦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颅内出血及脑... 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合并大量颅内出血患儿的病例资料。患儿为12岁男性,急性起病,临床以头痛、发热及意识障碍起病,诊断为HSE。经阿昔洛韦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颅内出血及脑疝,在外科减压干预下患儿预后得到改善。通过对该病例的报道,对于HSE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突然加重的情况,需警惕合并颅内出血可能,应及时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和积极外科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脑炎 颅内出血 儿童 脑电图 外科减压
下载PDF
高压氧早期治疗新生儿脑梗死1例并5年随访
17
作者 李同欢 向静 董红琴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14-715,745,共3页
新生儿脑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NCI)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缺血卒中性疾病[1],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可能发生脑性瘫痪、认知障碍、言语语言障碍、继发性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尤为重要。本病无特... 新生儿脑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NCI)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缺血卒中性疾病[1],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可能发生脑性瘫痪、认知障碍、言语语言障碍、继发性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尤为重要。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何提高NCI的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此类患儿出现严重后遗症,成为了新生儿科医师、儿童神经科医师、儿童康复专科医师关注的热点。有研究[2]显示高压氧在治疗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疗效显著,但在新生儿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不多,且对后遗症的随访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高压氧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新生儿脑梗死 疗效 后遗症
下载PDF
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1例报告
18
作者 雷文婷 彭龙英 +2 位作者 赵静 杨冰竹 田茂强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79-382,共4页
报告1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患儿的临床特点。该男性患儿年龄2个月零14 d,出生后3 d起病,临床以癫痫发作、嗜睡、反应差及肌无力起病,头颅影像学提示大脑白质多... 报告1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患儿的临床特点。该男性患儿年龄2个月零14 d,出生后3 d起病,临床以癫痫发作、嗜睡、反应差及肌无力起病,头颅影像学提示大脑白质多发异常信号,脑电图示多部位起始的局灶性发作伴游走,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发作加重。血尿代谢提示甘氨酸增高,患儿及其父母的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GLD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528_2530del(p.Arg843del)/c.1969A>G(p.Ser657Gly)。突变基因分别来自父母。该患儿最终确诊为NKH,停用丙戊酸钠改为奥卡西平治疗后发作无减少,但吃奶有所改善。通过对该病例的报告,扩大EIMFS的病因及NKH的表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对新生儿起病的肌无力、呼吸衰竭及癫痫发作的患儿需考虑NKH可能,此类患儿应避免使用丙戊酸钠。另外对于KCNT1、SLC12A5等基因阴性的早发EIMFS,有显著脑病者也需警惕NKH可能,血尿代谢筛查及全外显子检测能提供早期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及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 甘氨酸脑病 GLDC基因 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
下载PDF
RRM2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家系报告
19
作者 李仁可 田茂强 +1 位作者 陈静 束晓梅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个RRM2B变异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该先证者女性,4月龄,婴儿期起病,自幼发育落后,因精神差1 d入院。辅助检查提示高乳酸、高氨血症,尿代谢筛查发现尿乳酸明显升高及多种有机酸升高,经积极治疗1... 本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个RRM2B变异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该先证者女性,4月龄,婴儿期起病,自幼发育落后,因精神差1 d入院。辅助检查提示高乳酸、高氨血症,尿代谢筛查发现尿乳酸明显升高及多种有机酸升高,经积极治疗1周后在自动离院途中死亡。患儿有一哥哥在3月龄时仍不能竖头、无力,4月龄时不明原因死亡。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RRM2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31delC(p.Trp78Glyfs*16)、c.806C>G(p.Ala269Gly),突变基因分别来自其父母,该变异未被相关文献报道。该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耗竭综合征8A型或8B型,患儿最终被诊断为线粒体耗竭综合征8A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是一种灾难性遗传性疾病,当患者出现多系统受累伴严重代谢紊乱或家系中有早夭患儿时需考虑该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RRM2B基因 MTDPS8A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3、CCL4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东平 罗茜 +4 位作者 黄佩 郭义敏 吴柳松 何志旭 陈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3、CCL4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住院确诊的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新诊断组(n=37,病程≤3个月)和非新诊断组(n=27,病程>3个月),根据采集标...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3、CCL4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住院确诊的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新诊断组(n=37,病程≤3个月)和非新诊断组(n=27,病程>3个月),根据采集标本时机(初诊及入院治疗7天时)分为治疗前组(n=29)和治疗后组(n=35);并以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CCL3、CCL4表达,血小板(PCT)相关指标等。结果共纳入64例ITP患儿,男42例、女22例,中位年龄5.1(3.0~8.0)岁;健康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4.2(2.8~6.0)岁。治疗前组、治疗后组与对照组之间PLT计数、PLT体积(MPV)、PLT比率(P-LCR)、PLT分布宽度(PDW)、PLT比积(PCT)以及IgG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的PLT计数和PCT较低,MPV、P-LCR、PDW以及IgG较高。新诊断组、非新诊断组CCL3、CCL4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治疗后组CCL3和CCL4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CCL3和CCL4浓度均低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不同出血评分组之间CCL3、CCL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出血评分增加,CCL3、CCL4表达水平逐渐增加。治疗无效组的CCL3、CCL4表达水平高于完全反应组和反应组,而反应组的CCL3、CCL4表达均低于完全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L3、CCL4可作为评估儿童ITP病情危重程度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趋化因子CCL3 趋化因子CCL4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