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爆炸伤致股动静脉破裂1例
1
作者 周先贵 王德成 +1 位作者 蒋艳 王庭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爆炸伤因致伤机制复杂多变,若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常危及患者生命,而延误诊疗常造成生还者截肢率显著提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拯救患者生命、降低残疾率极其重要。本文报告1例以急诊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关键词 爆炸伤 股动静脉损伤 球囊腹主动脉阻断术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以临床工作需求为导向的急诊科护理总值班岗位设置效果研究
2
作者 陈美 韩蝶 +2 位作者 骆凌君 卢敏 魏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科设置护理总值班岗位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2022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试行护理总值班模式,通过明确人员选拔标准、完善岗位职责、培训与考核内容、岗位绩效、值班方式,比较急诊科护理总值班岗位设置前后急诊投诉... 目的 探讨急诊科设置护理总值班岗位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2022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试行护理总值班模式,通过明确人员选拔标准、完善岗位职责、培训与考核内容、岗位绩效、值班方式,比较急诊科护理总值班岗位设置前后急诊投诉事件例数、护理不良事件例数、患者满意度等,收集科室护士对该岗位设置的看法及任职该岗位护士的自我能力评价。结果 与设置前比较,设置急诊科护理总值班岗位后,急诊投诉事件降低了69.23%,护理不良事件降低了72.73%,呼叫科室后叫人员次数降低了84.62%,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职急诊科护理总值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理总值班岗位的设置有助于缓解护士值班期间压力,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提升护士自我评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 临床工作需求 岗位设置
下载PDF
遵义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抢救室近10年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小军 段海真 +5 位作者 姜栩恒 张吉 潘万福 沈毅 钟涛 喻安永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2007~2016年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择2007~2016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1 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分析性研究方法,... 目的分析2007~2016年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择2007~2016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1 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分析性研究方法,分析该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在性别分布上,男性54.10%,女性45.90%,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在年龄分布上,≥59岁者为死亡集中人群,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χ~2=6.145,P<0.05);在病因分布上,心脑血管疾病和创伤为主要死亡原因,比例高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中毒、溺水等原因(χ~2=7.173,P<0.05);在年份分布上,自2010年始至2016年止,各年份死亡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月份分布上, 1、11、12月份死亡病例比例高于与其它月份(χ~2=6.352,P<0.05);在职业分布上,工人、农民死亡病例数居多,其比例高于其它职业死亡病例(χ~2=6.643,P<0.05)。结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59岁者为死亡集中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和创伤为主要死亡原因,1、11、12月份死亡病例数分布较多,工人、农民为死亡集中职业。该地区应从居民健康意识、健康管理、环境和交通建设等方面着手降低创伤、疾病发生率;同时,医院应通过规范救治流程与路径、人员培训、救治预警等措施完善急救体系,全面提高医院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抢救室 成人 死亡 流行病学 流行趋势
下载PDF
遵义地区某三甲医院近5年院前急救接诊死亡病例的特征分析
4
作者 梁园园 何婧 +3 位作者 卢敏 文雪翼 陈曦 喻安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777-78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5年院前急救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遵义地区院前急救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为降低院前死亡率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调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2017年1月—2021年12月救护... 目的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5年院前急救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遵义地区院前急救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为降低院前死亡率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调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2017年1月—2021年12月救护车出诊的死亡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死亡病例的一般资料、死亡原因、死亡地点、呼救时间及出车时间等。结果近5年救护车接诊死亡病例437例,男女性别比例1.95∶1,>55岁患者占比66.5%,其中56~65岁患者占比最高(28.1%)。按病因分布,≤45岁患者的病因排序前2位是猝死及不明原因(45.3%)、创伤(30.7%),>45岁患者的病因排序前2位是心脑血管疾病(41.7%)、猝死及不明原因(32.6%),两组患者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呼救时间分布,冬春季233例(53.3%),夏秋季204例(46.7%),呼救高峰月份在9月(43例,9.8%),1天中最高峰时段08∶00-09∶59,其次14∶00-15∶59,最低峰时段00∶00-01∶59,其次04∶00-05∶59。按发生地点分布,68.4%死亡病例发生在家中,但仅有0.7%第一目击者实施急救。2021年急救反应时间10.00(8.00,15.00)min、现场救治时间17.00(13.75,30.00)min、急救任务完成时间37.50(29.75,48.00)min较前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遵义地区院前死亡病例,冬春季多于夏秋季,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人群占比最大,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死亡原因有差异,死亡地点以家中居多,但合格的第一目击者严重匮乏,2021年救护车的各项出车时间明显缩短。为降低院前死亡率,社会、医院、社区等多部门应联合开展针对性综合防控策略和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死亡病例 流行病学 单中心研究
下载PDF
遵义市某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近10年创伤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小军 段海真 +3 位作者 任达福 李涛 扈会兴 喻安永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3期3840-3842,共3页
目的探讨2007-2016年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创伤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模式,规范创伤抢救流程,提高危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 目的探讨2007-2016年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创伤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模式,规范创伤抢救流程,提高危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创伤死亡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致伤类型、死亡原因,观察其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2007-2016年创伤死亡人员为625人,在性别分布上,男性76.8%,女性23.2%;在年龄分布上,21~50岁者为死亡集中人群;致伤类型以交通伤为主,其次为高处坠落伤;在年份分布上,自2012-2016年5年间死亡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月份分布上,7、8、9月为创伤死亡病例高峰段;死亡原因以颅脑损伤为主,其次为失血性休克;创伤死亡人员就诊时段以每日10:00~22:00为主。结论急诊抢救室创伤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导致的颅脑损伤和失血性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针对创伤死亡特点,应完善创伤救治模式,优化抢救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诊抢救室 死亡 流行病学 流行趋势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澜 陈江华 +3 位作者 胡汝均 罗丹 徐娜娜 陈美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4期107-109,共3页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提升急诊专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危重患者管理能力,超过80%的学员比较喜欢翻转课堂教学...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提升急诊专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危重患者管理能力,超过80%的学员比较喜欢翻转课堂教学并且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专科护士 急诊
下载PDF
贵州某基层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
7
作者 李克彬 余蔚仙 +7 位作者 简灵 杨晓琴 田兴武 周仕军 文植冬 张永红 余菲 邓崇第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分析某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对2019—2021年贵州某基层医院综合ICU开展目标监测,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医院感染病... 目的分析某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对2019—2021年贵州某基层医院综合ICU开展目标监测,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医院感染病例死亡率。结果监测期内共计监测1347例次,医院感染38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82%,调整例次发病率4.65‰,调整日医院感染发病率1.10‰,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感染28例次,其次是泌尿系统6例次,血流感染2例次,另颅内感染、切口感染各1例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3.4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0.74‰,血管内留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12‰,器械相关性感染占医院感染的81.58%。38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微生物培养阳性36例次,以革兰阴性菌26例次为最多,占68.42%,其中多重耐药菌7株(占18.42%);革兰阳性菌4株,占10.53%,无多重耐药菌株;真菌6株,占15.79%。监测期内死亡41例,死亡率为3.04%,未发生院内感染病例死亡率2.82%,院内感染病例死亡率10.81%,院感病例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院感病例(χ^(2)=5.37,P=0.021)。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临床科室高,主要是器械相关性感染为主,尤其是VAP发生率,感染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革兰阴性菌,ICU医院感染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目标监测 器械相关性感染 死亡率
下载PDF
缓释万古霉素三维支架修复兔感染性骨软骨缺损
8
作者 李兴屿 周杰 +5 位作者 李沙沙 张天喜 郭国宁 喻安永 邓江 叶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09-3516,共8页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组织工程支架几乎可完全修复骨软骨缺损,但当骨软骨缺损合并感染时,即使前期经过彻底的清创,单纯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修复效果往往不理想。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观察其...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组织工程支架几乎可完全修复骨软骨缺损,但当骨软骨缺损合并感染时,即使前期经过彻底的清创,单纯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修复效果往往不理想。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观察其对兔股骨远端感染性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①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将不同质量(7.5,10,12.5 mg)的缓释微球分别与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溶液混合,利用化学交联法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表征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及体外药物缓释等。②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5只,均建立右后肢股骨远端骨软骨缺损并感染模型,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缺损处植入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实验组缺损处植入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10 mg)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术后1周,检测血液样本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术后4,8,12周取术区组织,分别进行大体观察与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缓释微球含量的增加,支架的孔隙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支架的孔径大小、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支架体外均可持续释放盐酸万古霉素达30 d以上。②实验组兔血液样本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对照组(P<0.05);实验组兔术后各时间点的大体软骨修复情况明显好于空白组、对照组;苏木精-伊红、Masson、阿利新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兔术后各时间点的骨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对照组。③结果表明,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能有效促进开放性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万古霉素 骨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壳聚糖 纳米羟基磷灰石 支架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节AMPK/TGF-β1信号通路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吴潦章 杨瑾 +4 位作者 王净 岑遗芳 华维 骆付丽 潘万福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MET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PQ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trol组)、PQ中毒组(PQ组),二甲双胍干预组(PQ+MET组),腺苷类似物组(PQ+AICAR组)和复合物C组(PQ+MET+C... 目的探讨MET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对急性PQ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trol组)、PQ中毒组(PQ组),二甲双胍干预组(PQ+MET组),腺苷类似物组(PQ+AICAR组)和复合物C组(PQ+MET+CC组)。干预21 d后取大鼠肺组织匀浆分别检测Hyp、SOD、GSH-px和MDA的含量,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ting观察大鼠肺组织Phospho-AMPK、TGF-β1、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Q组比较,PQ+MET组和PQ+AICAR组明显降低了Hyp和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SOD和GSH-px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示,PQ组21 d时可见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挤压变形,基质增厚,支气管周围及肺泡间隔的胶原纤维增多,而PQ+MET组和PQ+AICAR组较PQ组明显减轻。Western-blotting结果示,与PQ组比较,PQ+MET组和PQ+AICAR组的TGF-β1和α-SMA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ospho-AMPK和E-cadherin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AMPK抑制剂后,PQ+MET+CC组较PQ+MET组TGF-β1和α-SMA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ospho-AMPK和E-cadherin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TGF-β1来改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而这一效应可以被AMPK抑制剂CC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二甲双胍 肺纤维化 氧化应激 AM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红景天苷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琳 葛红飞 喻安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交通事故、跌倒等造成的一种复杂的头部获得性直接损伤,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其中继发性脑损伤(sTBI)产生的二级生化级联反应(如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谷氨酸神经毒性反应)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最...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交通事故、跌倒等造成的一种复杂的头部获得性直接损伤,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其中继发性脑损伤(sTBI)产生的二级生化级联反应(如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谷氨酸神经毒性反应)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红景天苷(Sal)是从红景天根茎中分离出的一种天然酚类产物,具有抗氧化、抑制炎症和凋亡、阻断神经传递等神经保护作用。因其在神经保护中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少,已成为治疗TBI后继发性脑损伤药物中的研究热点。虽然临床上关于sTBI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目前仍缺乏Sal改善sTBI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总结,因此本文就Sal改善TBI后继发神经功能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应用Sal改善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红景天苷 氧化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反应
下载PDF
创伤中心建设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邹泽西 梁园园 张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创伤发生率日益增加,其导致的残疾率、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系统化创伤救治的益处就得到证实,目前创伤中心对于创伤患者救治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认可,但各国创伤中心建设情况并不一致,部分发达国家创...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创伤发生率日益增加,其导致的残疾率、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系统化创伤救治的益处就得到证实,目前创伤中心对于创伤患者救治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认可,但各国创伤中心建设情况并不一致,部分发达国家创伤中心建设开始较早且建设标准已形成,而以我国为例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创伤中心建设开始较迟,且正在逐步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创伤中心建设标准。本研究就创伤中心建设必要性、创伤中心概念起源、国内外创伤中心认证及建设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创伤系统 概念 认证 建设 综述
下载PDF
贵州省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童青青 刘小会 +7 位作者 龙建梅 李丽 潘小莹 高绘明 周满红 冯永贵 李顺佳 胡汝均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医务人员心肺复苏(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急救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选取贵州省医务人员,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98名医务人员进行在线调查。使用SPSS 29.... 目的调查贵州省医务人员心肺复苏(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急救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选取贵州省医务人员,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98名医务人员进行在线调查。使用SPSS 29.0和Amo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贵州省医务人员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得分率分别为91.8%、95.1%、93.4%和86.2%,其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得分最低。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四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路径分析显示,年龄、医院级别、个人健康状况、听说过AED、实施过CPR、参加过CPR培训、文化程度、职称和会使用AED会直接影响知识;文化程度和知识会直接影响态度;态度和自我效能会直接影响行为;医院级别、实施过CPR、会使用AED、性别、知识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P<0.05)。结论贵州省医务人员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水平整体较高,AED培训有待加强。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众多,建议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复训,全面提升医务人员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医务人员 知信行 自我效能 路径分析
下载PDF
新型多功能病员服在胸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高绘明 罗澜 胡汝均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多功能病员服在胸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创伤病房2022年4—12月收治的85例胸腹部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8月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 目的:探讨新型多功能病员服在胸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创伤病房2022年4—12月收治的85例胸腹部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8月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病员服,试验组患者使用新型多功能病员服,通过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评价患者和护理人员对病员服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病员服舒适性、使用便利性及隐私保护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07±0.76)分、(4.29±0.60)分、(4.19±0.7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病员服舒适性、使用便利性以及隐私保护性满意度评分(3.68±1.16)分、(3.25±1.08)分、(3.67±1.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质性访谈的10名护理人员均认为新型病员服在便利性、实用性、功能性方面较普通病员服有明显优势,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方便患者活动及医护人员观察患者伤口及引流管情况。结论:与传统病员服相比,新型多功能病员服有利于提高胸腹部损伤患者舒适性及使用便利性,且隐私保护功能较强,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创伤 病员服 护理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市716例毒蛇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汪松 杨光 +2 位作者 安雨灵 林凯 喻安永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遵义市蛇咬伤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毒蛇咬伤的预防与救治.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8年10月住院的716例蛇咬伤患者的蛇咬伤种类、性别、年龄、咬伤月份与具体时间、咬伤部位及严重程度评分进行总结.结果蝮蛇咬伤542例(75.70%)... 目的分析贵州省遵义市蛇咬伤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毒蛇咬伤的预防与救治.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8年10月住院的716例蛇咬伤患者的蛇咬伤种类、性别、年龄、咬伤月份与具体时间、咬伤部位及严重程度评分进行总结.结果蝮蛇咬伤542例(75.70%),五步蛇咬伤123例(17.18%),竹叶青蛇咬伤35例(4.89%),不明毒蛇咬伤16例(2.23%).其中男446例(62.29%),女270例(37.71%),男女比1.65:1.00.患者年龄2~86岁,咬伤最多为40~59岁(44.13%),其次≥60岁(27.23%).蛇咬伤多发生在4~10月份,7~9月份为高峰期(73.32%),咬伤时间18:00~23:59(35.62%)、6:00~11:59(27.65%)、12:00~17:59(20.81%)、0:00~5:59(15.92%).下肢为主要咬伤部位(67.46%),上肢咬伤部位(31.42%).严重程度主要为中重度.结论结合地区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患者防范与就诊意识,避免不合理治疗,从而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区域性 预防
下载PDF
黔北某三甲医院胡蜂蛰伤34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思佳 周杰 +3 位作者 孙田静 谢方可 黄晓飞 张天喜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胡蜂蛰伤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期为蜂蛰伤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黔北某三甲医院因蜂蛰伤住院治疗的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 目的通过收集胡蜂蛰伤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期为蜂蛰伤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黔北某三甲医院因蜂蛰伤住院治疗的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24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情况。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患者就诊时间窗、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①蜂蛰伤患者年龄与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正相关(P<0.05),患者受伤至就诊平均时间越长,ICU住院率越高、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越长(P<0.05);②入住ICU患者及死亡患者的生化指标(ALT、AST、Scr、APTT、CK)明显异常(P<0.05),达危急值项目越多,患者ICU住院率,死亡率越高(P<0.05),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越长(P<0.05);③重症蜂蜇伤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蜂蛰伤患者高发于农村地区,蜂蛰伤患者伤后至就诊时间窗与ICU住院率、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相关,交通不便以及就医意识不足。生化指标危急值水平与ICU住院率、死亡率及病程时间直接相关。积极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提高重症蜂蛰伤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危急值
下载PDF
叙事医学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田静 张吉 +4 位作者 黄晓飞 刘思佳 谢方可 陆元兰 喻安永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48-50,共3页
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NM)简单来说即为讲故事,是指医生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的医学,是医学与叙事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来达到与患者共情,真正走进... 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NM)简单来说即为讲故事,是指医生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的医学,是医学与叙事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来达到与患者共情,真正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使医患双方彼此信赖。急诊医学是一门直面生死的学科,这里每天都会上演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所以叙事医学与急诊医学紧密相联。将叙事医学应用于急诊医学中不仅有助于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能不断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医疗救治能力及沟通技巧。只有将叙事医学与急诊医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才能使急诊医学走得更远,医患间的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急诊医学 故事 叙事能力 医患关系 倾听
下载PDF
Mini-CEX联合多媒体病例教学在急诊实习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沫 宋仁杰 +2 位作者 王树洪 程云 喻安永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多媒体病例教学在急诊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轮转的本科临床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实...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多媒体病例教学在急诊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轮转的本科临床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ini-CEX联合多媒体病例教学,实验组每周进行Mini-CEX测评,共4次,据结果进行反馈并评价其效果,对两组入出科的成绩、每次测评成绩、自我综合满意率评价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经过Mini-CEX联合多媒体病例教学后实验组实习生从第3次测评开始评估表中的7个测评指标均较初次测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科成绩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综合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CEX联合多媒体病例教学的方法在急诊科实习生的带教中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CEX 多媒体病例教学 急诊科 临床实习生 临床评估 教学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急诊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周先贵 江智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0187-0189,共3页
分析多元化教学在急诊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急诊科总共60名实习生进行研究,结合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依据常规模式开展教学)和观察组(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分别包含3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结束教学后的考核... 分析多元化教学在急诊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急诊科总共60名实习生进行研究,结合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依据常规模式开展教学)和观察组(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分别包含3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结束教学后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估结果和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史收集、案例分析、检查结果判断以及技能操作方面的考核得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文素质、临床思维与操作、医患沟通及团队协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是96.67%高出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多元化教学用于急诊科中实习生教学效果理想,能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辨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人文素养,提升其教学满意度,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实习生 临床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
下载PDF
载神经生长因子软骨及软骨下骨双层仿生支架修复兔软骨缺损
19
作者 周杰 叶鹏 +4 位作者 张天喜 李兴屿 李沙沙 喻安永 邓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421-5429,共9页
背景: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差,双层或多层支架由于更加符合软骨解剖、更具仿生性,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Ⅱ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Ⅰ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软骨及软骨下骨双层仿... 背景: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差,双层或多层支架由于更加符合软骨解剖、更具仿生性,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Ⅱ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Ⅰ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软骨及软骨下骨双层仿生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冷冻干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的Ⅱ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Ⅰ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双层支架,检测支架的理化性能,筛选较适宜的各成分比例支架用于动物实验。将双层支架浸泡于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溶液中,制备载神经生长因子的双层支架。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均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对照组植入未载神经生长因子的双层支架,实验组植入载神经生长因子的双层支架,术后4,8,12周,分别进行软骨修复大体观察、软骨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1)通过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等指标的相关结果,得出:上层支架中Ⅱ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1、下层支架中Ⅰ型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1:1:1:1时,双层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适宜用于动物实验。(2)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5.87±6.54)μm,载药量为0.516μg/mg,包封率为40.5%。(3)动物实验中,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软骨修复快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且修复效果最好。苏木精-伊红染色与阿利新蓝染色显示,至术后12周时,空白对照组缺损区可见纤维组织及少量软骨陷窝结构,对照组缺损区修复组织大部分为纤维软骨,软骨下骨未完全重建,骨软骨层分界不清晰,实验组软骨层与软骨下骨层修复比较完整、分界明显,可见潮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至术后12周时,实验组修复软骨中的Ⅱ型胶原多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4)实验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理化性质的软骨及软骨下骨双层仿生支架,该支架负载神经生长因子后能更好地促进兔软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支架 神经生长因子 缓释微球 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学 胶原蛋白: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致死性秋水仙碱的中毒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家明 王建红 +2 位作者 黄山 钟红 周满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秋水仙碱最初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生物碱.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临床上秋水仙碱常用于治疗痛风、白塞病等疾病,但如果摄入过量秋水仙碱则会导致造血系... 秋水仙碱最初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生物碱.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临床上秋水仙碱常用于治疗痛风、白塞病等疾病,但如果摄入过量秋水仙碱则会导致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功能障碍.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及特效解毒药物,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现就致死性秋水仙碱中毒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急性中毒 致死性秋水仙碱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