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LUCAT1影响自噬促进肺腺癌PC-9/GR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的研究
1
作者 姜梅 王鑫 +3 位作者 李雷 李乐瑶 姚雨君 李亚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索lncRNA LUCAT1对肺腺癌PC-9/G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潜在的耐药机制。方法:CCK-8、克隆形成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qRT-PCR检测细胞中lncRNA LUCAT1的mRNA表达,West... 目的:探索lncRNA LUCAT1对肺腺癌PC-9/G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潜在的耐药机制。方法:CCK-8、克隆形成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qRT-PCR检测细胞中lncRNA LUCAT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关键蛋白p62、Beclin1、LC3-Ⅱ/LC3-Ⅰ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变化。慢病毒转染构建敲低lncRNA LUCAT1和对照组细胞(PC-9/GR-shLUCAT1、PC-9/GR-NC),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情况,进一步采用qRT-PCR检测敲低LUCAT1转染效果,检测调控LUCAT1前后各组细胞耐药性、克隆及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自噬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9/GR细胞较亲本细胞PC-9具有较强耐药性和增殖、迁移能力(P<0.05);PC-9/GR细胞中LUCAT1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亲本细胞(P<0.05),并且自噬关键基因LC3-II/LC3-I的蛋白表达量较高,p62蛋白表达较其亲本细胞偏低(P<0.05),而Beclin1蛋白在PC-9/GR和PC-9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性(P>0.05);PC-9/GR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多于亲本细胞(P<0.05)。敲低LUCAT1后PC-9/GR细胞的耐药性、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均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减弱(P<0.05),同时自噬关键基因LC3-II/LC3-I下降、p62蛋白升高(P<0.05)。另外我们发现在PC-9/GR细胞中敲低LUCAT1不影响自噬关键基因Beclin1的蛋白表达(P>0.05),可能在继发性耐药细胞中LUCAT1不是通过影响Beclin1蛋白来调控自噬。结论:肺腺癌PC-9/GR细胞高表达lncRNA LUCAT1及具有高水平自噬,LUCAT1可能通过影响LC3B/p62介导的自噬通路激活自噬进而促进肺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发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lncRNA LUCAT1 自噬 吉非替尼 获得性耐药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
作者 陈洋 杨小琦 +6 位作者 旷华兵 叶萌 李晓倩 邓成敏 张隆泽 谭心 吴杰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分析极化后的巨噬细胞对A549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采用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24 h为M0巨噬细胞,继续用IL-4、IL-13刺激M0巨噬细胞48 h向M2极化(M2),用M.tuberculos...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分析极化后的巨噬细胞对A549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采用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24 h为M0巨噬细胞,继续用IL-4、IL-13刺激M0巨噬细胞48 h向M2极化(M2),用M.tuberculosis H37Rv裂解总蛋白刺激M0巨噬细胞48 h(M0H)。WB检测M0、M2、M0H巨噬细胞IL-10、CD163、TNF-α蛋白表达水平;CCK-8、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0、M2、M0H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CM)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M0组相比,M2极化标志物IL-10和CD163蛋白表达水平在M2组(IL-10:M0 vs M2=0.84±0.29 vs 1.76±0.34;CD163:M0 vs M2=0.84±0.16 vs 1.66±0.21)和M0H组(IL-10:M0 vs M0H=0.84±0.29 vs 1.47±0.29;CD163:M0 vs M0H=0.84±0.16 vs 1.65±0.36)中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M0组相比,M1极化标志物TNF-α蛋白表达水平在M2组无明显变化(M0 vs M2=0.90±0.13 vs 1.04±0.07,P=0.12),在M0H组显著下降(M0 vs M0H=0.90±0.13 vs 0.65±0.10,P<0.05);与对照M0-CM组相比,M2-CM组和M0H-CM组能够增加A549细胞增殖[48 h:M0-CM vs M2-CM=(100.00±4.75)%vs(129.51±4.59)%,P<0.01;M0-CM vs M0H-CM=(100.00±4.75)%vs(152.04±8.11)%,P<0.01]、横向迁移[24 h:M0-CM vs M2-CM=(17.08±3.16)%vs(30.98±3.28)%,M0 vs M0H=(17.08±3.16)%vs(27.51±0.65)%;48 h:M0-CM vs M2-CM=(52.62±5.45)%vs(70.75±2.33)%;M0-CM vs M0H-CM=(52.62±5.45)%vs(70.91±4.29)%,P<0.01]、纵向迁移(24 h:M0-CM vs M2-CM=100.00±4.93 vs 160.00±18.73,M0 vs M0H=10.00±4.93 vs 195.00±6.24;48 h:M0-CM vs M2-CM=43.11±4.66 vs 103.56±10.62,M0 vs M0H=43.11±4.66 vs 136.56±23.49,P<0.01)和侵袭(24 h:M0-CM vs M2-CM=62.4±4.56 vs 127.2±12.39,M0 vs M0H=62.4±4.56 vs 131.40±10.88;48 h:M0-CM vs M2-CM=86.40±8.96 vs 162.40±15.95,M0 vs M0H=86.40±8.96 vs 177.00±13.11,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极化 肺癌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患者外固定针道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成莉 王锐霞 +4 位作者 刘林 姚山川 吴杰 周业红 刘颖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外固定治疗患者针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47例临时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无菌中药敷贴贴于针道处,7 d更换1次;对照组使用灭菌纱布覆盖针道,以75%乙醇将纱布浸... 目的探讨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外固定治疗患者针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47例临时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无菌中药敷贴贴于针道处,7 d更换1次;对照组使用灭菌纱布覆盖针道,以75%乙醇将纱布浸湿,每天2次,每3天更换纱布1次。比较两组针道感染率、针道局部疼痛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值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针道感染率为4.17%,对照组为2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第3~7天针道局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第7天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2例发生针道周围皮肤过敏,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中药敷贴应用于外固定针道护理,可有效预防外固定针道感染,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中药敷贴用于外固定针道护理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 针道感染 中药敷贴 乙醇 护理
下载PDF
基因组编辑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消化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玉红 李晓倩 +1 位作者 岳昌武 王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6期4772-4780,共9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位点特异性基因靶向操作的重要工具,研究者可通过该技术实现对感兴趣的目标基因或DNA片段进行"编辑",实现对靶DNA的定点敲除、敲入等基因组改造.人们已经利用该技术实现包括从低等微生物到人的基因组改造的目...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位点特异性基因靶向操作的重要工具,研究者可通过该技术实现对感兴趣的目标基因或DNA片段进行"编辑",实现对靶DNA的定点敲除、敲入等基因组改造.人们已经利用该技术实现包括从低等微生物到人的基因组改造的目标.该技术的应用将在消化系肿瘤早期分期分型、精准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较为成熟的以核酸酶为工具的包括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锌指核酸酶以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基因在内的多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消化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锌指核酸酶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基因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用稀释法进行抗体分类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宇 吴德静 +4 位作者 陈月宽 张绍基 刘福慧 黄美容 熊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3期3641-3643,共3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体内常常存在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常导致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困难,从而延误临床的救治时机。采用稀释法可以快速将患者体内抗体的分类,从而缩短后续抗体鉴定及为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节约宝贵的时间。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稀释法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肝细胞癌核心生物标志物及预后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娇阳 邓成敏 +3 位作者 刘铁 李永文 罗娟 吴凯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32-337,342,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和鉴定参与肝细胞癌(HCC)进展的核心基因,并评价其在HCC发展及预后中的潜在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出HCC基因数据集GSE101685、GSE84402和GSE46408,利用GEO2R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分析。采用DAVI...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和鉴定参与肝细胞癌(HCC)进展的核心基因,并评价其在HCC发展及预后中的潜在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出HCC基因数据集GSE101685、GSE84402和GSE46408,利用GEO2R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分析。采用DAVID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图,并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关键模块并获得核心基因。使用cBioPortal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通过ONCOMINE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与HCC进展的关系。结果在3个基因数据集中共筛选到261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24个,下调基因137个。KEGG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视黄醇代谢等通路。PPI分析鉴定出10个核心基因,其中OIP5、HGFAC、FLVCR1与HCC分级、卫星结节和血管浸润有关,FLVCR1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结论该研究成功筛选出与HCC相关的DEGs和核心基因,其中OIP5、HGFAC、FLVCR1有望成为HCC诊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969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博卡病毒的感染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顺婧 甘正飞 +4 位作者 邓国珍 黄晓雪 罗弘志 郑杨 查何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941-944,948,共5页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人博卡病毒(HBoV)的感染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7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标本969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oV核酸,对PCR产物进...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人博卡病毒(HBoV)的感染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7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标本969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oV核酸,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法测序,并收集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在969例鼻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4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6%。其中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以内患儿(77.7%),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有所差异,其中各年龄段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CRP增高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儿的临床诊断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多见(51.1%);单纯HBoV感染率为37.8%,混合感染比例高达62.2%。结论HBoV是2019年5至7月遵义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及时准确的检测和分析HBoV感染,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 人博卡病毒 儿童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白及水凝胶对烫伤小鼠创面愈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瞿廷念 邓成敏 +2 位作者 严波 洪涛 杨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50-253,共4页
通过构建烫伤小鼠模型,探究白及水凝胶对烫伤小鼠创面愈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清洁级KM小鼠(每组20只)分为空白组(A组)、水凝胶治疗组(B组)、白及水凝胶治疗组(C组)通过砝码烫伤构建烫伤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烫伤创面愈合情... 通过构建烫伤小鼠模型,探究白及水凝胶对烫伤小鼠创面愈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清洁级KM小鼠(每组20只)分为空白组(A组)、水凝胶治疗组(B组)、白及水凝胶治疗组(C组)通过砝码烫伤构建烫伤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烫伤创面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组IL-6、IL-4、HIF-α1和VEGF水平;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组能够通过改善小鼠II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而促进创面愈合,C组小鼠创面皮肤组织中VEGF和HIF-α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C组小鼠血清中IL-6、IL-4、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白及水凝胶敷料对烫伤具有吸湿、抗菌、透气、维持伤口湿润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水凝胶 烫伤模型 炎症因子 伤口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