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学数学说课的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兴杰 翁小勇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研究近几年的中学数学说课文献,提出中学数学说课评价内容应当为八个一级指标: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介绍;教学基本功。根据《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 研究近几年的中学数学说课文献,提出中学数学说课评价内容应当为八个一级指标: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介绍;教学基本功。根据《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要求,结合八个一级指标分别在说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论述了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法和评价要点,并给出了高中数学说课评价表,供中学数学说课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数学 说课 评价
下载PDF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
2
作者 罗东升 刘嘉 +1 位作者 汤小燕 王常春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3期340-340,共1页
本文针对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从几个不同角度谈论了其继续教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教学效果的影响,突出了继续教育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师 继续教育 学生 数学学习 影响
下载PDF
高中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易混问题探讨
3
作者 赵扬 庹中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5期106-106,共1页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既富有趣味性也存在一定的易混问题.本文就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念辨析、等可能事件的内涵理解、排列和组合的顺序辨别等常见易混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 数学 统计与概率 易混问题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对当代统计学教育的挑战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春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新式产物,这一概念在1980年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夫?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提出。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意味着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新式产物,这一概念在1980年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夫?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提出。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意味着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量,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教育 《第三次浪潮》 当代 数据量 信息时代 未来学家 21世纪 网络技术
下载PDF
浅谈高等代数教学改革走向
5
作者 张转周 吴祥标 《科技信息》 2014年第10期288-288,297,共2页
高等代数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重视纯理论而忽略(数值)计算和应用的现象,没有很好地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实例结合在一起,同时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也没有紧密地衔接起来,这导致教学过程抽象枯燥。从而造成"教不好,学不会,没法用"... 高等代数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重视纯理论而忽略(数值)计算和应用的现象,没有很好地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实例结合在一起,同时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也没有紧密地衔接起来,这导致教学过程抽象枯燥。从而造成"教不好,学不会,没法用"的局面。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等代数教与学的基础上,对高等代数教学的思路、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代数 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MATLAB变距偏置曲线的实现
6
作者 张转周 吴祥标 《科技信息》 2014年第8期90-91,共2页
为了能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特殊形状的部件进行设计,拓展变距偏置曲线在CAD/CAM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给出了变距偏置曲线的MATLAB实现,并利用MATLAB的多项式曲线拟合函数,结合变距偏置曲线的偏置距离的数学思想,给出了实现的方法。
关键词 变距偏置曲线 曲线拟合 偏置距离
下载PDF
从高考理科卷谈统计与概率的解题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建东 张进新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6期I0003-I0003,共1页
本文通过对近年我省高考试卷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当下统计与概率问题考查的方向,结合高考评卷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对统计与概率题的解题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中学生在概率这一内容的学习、复习有一点指导作用。
关键词 概率 高考 解题策略
下载PDF
解析高考中的导数热点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志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17期90-91,共2页
导数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导数问题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本文拟对高考中的导数考点作出系统的归纳,然后通过一些实例较集中地介绍导数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以期探寻解答高考中导数热点问题的一般途径.
关键词 导数 单调性 最值 零点 不等式
下载PDF
浅议大学教师如何应对会计教学的挑战
9
作者 胡诚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年第12期285-286,共2页
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界都在逐渐趋于国际化,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对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的要求与改革。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会计人才,本文从大学教师的角度,认为会计教学能否适应社... 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界都在逐渐趋于国际化,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对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的要求与改革。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会计人才,本文从大学教师的角度,认为会计教学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教师,高校教师是否能够应对好会计教学的挑战,直接决定了会计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会计教学 挑战
下载PDF
对2014年高考数学中一道几何题的探究
10
作者 张少华 潘永会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146-147,共2页
题目:(201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2题)四边形ABCD是☉0的内接四边形,AB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CB=CE,如图1。(1)证明:∠D=∠E;(2)设AD不是☉0的直径,AD的中点为M,且MB=MC,如图2,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
关键词 高考数学 数学新课标 辅助线 变式 割线定理 等腰梯形 题设条件 四点共圆 证法 可证
原文传递
高师数学分析与高中数学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张杰 汤小燕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11X期87-88,共2页
1前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于2003年正式颁布以来,在各个省市得到迅速推广,贵州省也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以新课标为基础对高中阶段相应的新课程进行了改革,并于2013年6月正式采用全国新课标Ⅱ卷进行高考... 1前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于2003年正式颁布以来,在各个省市得到迅速推广,贵州省也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以新课标为基础对高中阶段相应的新课程进行了改革,并于2013年6月正式采用全国新课标Ⅱ卷进行高考的选拔工作。新课标从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数学 数学分析课程 中学数学 内容和形式 新课程 应用意识 数学探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函数概念
原文传递
从函数模型的建立 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2
作者 翁小勇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80-81,共2页
1引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 1引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函数模型 高中数学课程 学习过程 数形结合思想 线性规划问题 促进作用 函数思想 现值
原文传递
级数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杰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10X期36-37,共2页
由正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四个章节的内容构成,其间正项级数可以看成函数项级数的特殊情况,而关于函数项级数的讨论则大多可以通过函数列来完成,幂级数与傅里叶级数又是满足一些特殊条件的函数项级数。总之,... 由正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四个章节的内容构成,其间正项级数可以看成函数项级数的特殊情况,而关于函数项级数的讨论则大多可以通过函数列来完成,幂级数与傅里叶级数又是满足一些特殊条件的函数项级数。总之,其步步关联、层层深入,而且内容繁多、符号复杂、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其中的课时也将近半个学期,历时较长。这一系列的特点都使得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太好学,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部分内容与他们将来所从事的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没有关系,以至于没有用心学习,只是在应付考试,而且很多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也由于这部分内容与教学不直接相关而对其加以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函数项级数 级数收敛 正项级数 函数列 傅里叶级数 数列极限 极限问题 表示函数 可导性
原文传递
数学联想与数学解题
14
作者 徐洪波 周仁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140-140,共1页
1前言在数学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尝试、模拟、实验等方法,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部分特征,以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回忆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能确定好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 已知条件 解题思路 言在 知识系统化 纵横联系 通项公式 待定系数法 切人 首项 鲁一
原文传递
数学观察与数学问题解决
15
作者 苏小波 周仁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6X期62-63,共2页
所谓数学观察,是指在客观情境下,对数学对象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进行考察的方法。用数学上的"映射"概念来解释,观察是由客体或已有成果到大脑的一种映射,其中眼睛好比一架相机,它把已有的客观材料摄人人的大脑,让大脑去分析... 所谓数学观察,是指在客观情境下,对数学对象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进行考察的方法。用数学上的"映射"概念来解释,观察是由客体或已有成果到大脑的一种映射,其中眼睛好比一架相机,它把已有的客观材料摄人人的大脑,让大脑去分析处理,去伪存真,从而形成新的成果——发现。观察是人类科学认识中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一切发明创造的起步器。只有通过精细的观察,而且持之以恒,才能有所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 高一学生 原式 知识系统化 解题技巧 单位圆 首项 去伪 解不等式
原文传递
让数学“说题”成为课堂亮点
16
作者 文冲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4X期96-96,共1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说题"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效率的可行方法。学生经过分析,说出题目的题意、解法及拓展延伸等方面内容,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交流,既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也有利于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说题"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效率的可行方法。学生经过分析,说出题目的题意、解法及拓展延伸等方面内容,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交流,既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新课程 数形结合 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 单调区间 证明题
原文传递
例举培养数学“立体构成”思维
17
作者 黎华斌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25-25,共1页
"立体构成"是事物在高度、广度和深度三个向度的思维空间造型,本指艺术研究中对物体的多维认知,近年来引入数学教学,可以视为对数学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解析。1在概念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立体构成"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大... "立体构成"是事物在高度、广度和深度三个向度的思维空间造型,本指艺术研究中对物体的多维认知,近年来引入数学教学,可以视为对数学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解析。1在概念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立体构成"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基石,是构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使用数学符号表征的,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概念教学包含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解析,与其他同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概念的应用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构成 思维过程 概念教学 概括反映 概念学习 世界空间 空间造型 数量关系 艺术研究 符号表征
原文传递
一题多解在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体现
18
作者 王纯剑 周仁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8X期42-43,共2页
不等式对于中学数学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人教A版《数学2》(必修),除必修的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外,《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更具多样性。这些方法包含丰... 不等式对于中学数学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人教A版《数学2》(必修),除必修的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外,《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更具多样性。这些方法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选例题,一题多解,包含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融会贯通,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 《数学》 知识的掌握 高中数学教学 题设 数学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换元 逆向
原文传递
对一道高考几何题的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少华 潘永会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7X期74-76,共3页
1原题再现题目:(201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卷Ⅰ理科第22题)如图1,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BC交☉O于点E。(Ⅰ)若D为AC的中点。证明:DE是☉O的切线;(Ⅱ)若OA=31/2CE,求∠ACB的大小。2解法探究2.1对第(Ⅰ)问进行探究分析1:要证D... 1原题再现题目:(201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卷Ⅰ理科第22题)如图1,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BC交☉O于点E。(Ⅰ)若D为AC的中点。证明:DE是☉O的切线;(Ⅱ)若OA=31/2CE,求∠ACB的大小。2解法探究2.1对第(Ⅰ)问进行探究分析1:要证DE是☉O的切线,联结OE,证明DE⊥OE即可。事实上,联结AE,则DE为Rt△AEC斜边AC上的中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新课标 射影定理 变式 割线定理 几何知识 证法 共圆 直角坐标系 切割线 可证
原文传递
完备凸度量空间中广义渐近拟非扩张映象的迭代模式
20
作者 廖家锋 阮海涛 李红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在实凸度量空间中引入广义渐近拟非扩张映射,研究了在广义渐近拟非扩张映射下的带误差的Ishikawa型迭代序列.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非负实序列不等式获得此迭代序列强收敛到渐近拟非扩张映射的一个公共不动点.
关键词 凸度量空间 广义渐近拟非扩张映射 ISHIKAWA型迭代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