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教师教育教学法研究的特征、知识建构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淼 宋萑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3,共16页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形成教“教”与学“教”的基本框架、重视教学推理与思考明确化、发展多种立场或取向、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等特征。围绕这些关注点,可构建起包含教师教育教学法价值论、本体论、主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知识体系。这启示我国学界未来在教师教育实践的整体系统下,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法重构内涵、建设多样态的学术共同体、推进多学科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索并行的路径,并作用于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学法 教“教” 学“教” 知识体系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桎梏与突破:人本视域下教师蝶化发展研究
2
作者 高乐甜 王景芝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体制化、学科化和个人化等诸多问题,消解着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以及对教师的终极性关怀,亟须蝶化发展加以解决。教师蝶化发展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反思中逐渐实现其完整的生命发展的过程,人本主义教育... 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体制化、学科化和个人化等诸多问题,消解着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以及对教师的终极性关怀,亟须蝶化发展加以解决。教师蝶化发展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反思中逐渐实现其完整的生命发展的过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视作为主体的人的尊严、个性和潜能,对教师实现蝶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人本主义视域下通过“ERG理论”“成长型思维模式”“非指导性教学”“学习型组织”等途径从目标、过程、方法和人际层面共同助力于教师蝶化发展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教师蝶化发展 ERG需要层次理论 成长型思维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
下载PDF
教师教育者教学专业性的追问——X师大教师教“教”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淼 宋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51,共12页
我国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专业性亟待提升,探究教师教育者的教“教”过程为理解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分析透镜。以关系性、抉择性的“张力”为理论视角,并以“教学法-内容-学生”为三维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X师大教师如何理解与实... 我国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专业性亟待提升,探究教师教育者的教“教”过程为理解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分析透镜。以关系性、抉择性的“张力”为理论视角,并以“教学法-内容-学生”为三维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X师大教师如何理解与实施教“教”。研究发现,大学教师教育者的教“教”之知是一种现实观照下的理想主义,教“教”之行则是路径依赖中的谨慎探索。在他们知行合一的“假相”里,潜藏着对教师教育者教学专业性是寻求确定性还是寻求“探险”的追问。未来教师教育者应发展一种寻求不确定性的学术,从内容转化走向教学法转化,并在教师教育教学法的更新迭代中实现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教学专业性 教“教” 职前培养 教师教育教学法
原文传递
协同学视域下师范教育协同提质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乐 丁坤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1-55,共5页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是新时代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机制创新,包括向上协同、向下协同及向内协同,是一个复杂且开放的系统,与协同学具有良好的适切性,运用序参量—控制参量分析,激发薄弱师范院校教师自主发展效能感是形成内部动力的关键,搭建薄...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是新时代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机制创新,包括向上协同、向下协同及向内协同,是一个复杂且开放的系统,与协同学具有良好的适切性,运用序参量—控制参量分析,激发薄弱师范院校教师自主发展效能感是形成内部动力的关键,搭建薄弱师范院校教师自主发展协作平台能够推进师范教育协同提质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运行。对于薄弱师范院校来说,应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效能感,搭建教师自主发展协作平台,营造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师范教育协同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协同提质 协同学 教师 序参量—控制参量
下载PDF
缘何离开: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研究
5
作者 马雪玉 蔡潇怡 李琼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11期68-77,共10页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对当地幼教师资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存在着因转专业而导致学前教育师范生流失的现象。为了探讨师范生离开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及其专业认同的建构,本研究对转出学前教育的15名师...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对当地幼教师资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存在着因转专业而导致学前教育师范生流失的现象。为了探讨师范生离开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及其专业认同的建构,本研究对转出学前教育的15名师范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艰难的专业学习经历使师范生萌生了离开的念头、对幼儿园教师形象的负面认知强化了其离开的意愿、个性与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不匹配加速了其离开的进程;同时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表现出认同早闭型、认同扩散型、认同延缓型三种类型,对学前教育专业认知、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对自我认知等专业身份认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迷茫。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理念和专业身份建构的指导,以形成合理的专业认同,为未来的教师专业工作做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师范生 专业认同 地方本科院校
下载PDF
扎根实践构建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省思——走向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逻辑
6
作者 宋萑 吴雨宸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教育理论要回归实践”是教育学领域的共识。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来加以关照,结合对否证主义立场以及经验视角的理解,回到事实经验层面不断否证的路径揭示了方法论建设中应持有的一种新逻辑,即经验为基的精致... “教育理论要回归实践”是教育学领域的共识。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来加以关照,结合对否证主义立场以及经验视角的理解,回到事实经验层面不断否证的路径揭示了方法论建设中应持有的一种新逻辑,即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其核心在于采取一种对已有理论和先入之见进行批判性审视的态度,并不断寻找新的事实去质疑。在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方法论逻辑下,无论哪一种研究方法都能从中寻找到扎根实践的理论构建可能,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不同教育研究形式在设计和实施中的新原则,关注不同研究之间的对话,以促成扎根实践的教育理论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构建 方法论 经验为基 精致否证主义
下载PDF
儿童早期学习品质国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WO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乐甜 王景芝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5-99,共15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学习品质成为儿童后继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新着力点。应用HistCite计量可视化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研究文献,对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文献发...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学习品质成为儿童后继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新着力点。应用HistCite计量可视化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研究文献,对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文献发表年代等要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绘制文献引证关系图谱。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研究自2000年后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美国是该领域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研究成果聚焦于儿童早期学习品质中的学习效应、学习品质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师幼互动因素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细化和深化趋势。建议未来应深耕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的理论研究,增强儿童早期学习品质学习效应的追踪研究,加强学习品质、执行功能和学业成就三者关系研究,推进对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的干预研究以及提高评价工具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品质 儿童早期 执行功能 HISTCITE 文献计量研究
下载PDF
幼儿园德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演进、趋势与展望
8
作者 杨旭冉 王景芝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22年第7期67-71,共5页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养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奠定基础。本研究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取了我国2010~2021年有关幼儿园德育研究的251篇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养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奠定基础。本研究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取了我国2010~2021年有关幼儿园德育研究的251篇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德育研究以国家政策文件为依托,价值导向更鲜明;研究热点聚焦以游戏和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且以阅读的形式实施德育教学。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要充分利用游戏拓展幼儿园德育实施路径,加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的载体作用,发挥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的实效性,注重幼儿园德育的渗透性和体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德育 可视化分析 幼儿
下载PDF
新时代托幼双向衔接模式的内涵、价值、构建条件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景芝 高乐甜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9期97-107,共11页
在国家三孩政策全面启动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教保服务多元化需求催生出托幼双向衔接的新模式。新时代托幼双向衔接模式旨在从国家宏观层面出发,将两种照护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实现彼此间的互补协助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功... 在国家三孩政策全面启动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教保服务多元化需求催生出托幼双向衔接的新模式。新时代托幼双向衔接模式旨在从国家宏观层面出发,将两种照护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实现彼此间的互补协助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遵循发展规律,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完善婴有所托,推动发展普惠教育的有效途径;紧跟时代潮流,适应世界学前教育改革走向,成为托幼双向衔接的价值意蕴。管理体制双向衔接、教育双向衔接以及师资素质,成为托幼双向衔接的构建条件。遵循上述逻辑,托幼双向衔接模式可通过意识先行、政府牵头、制度建设、家庭社区协同以及专业提升等途径驱动其切实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托幼服务 双向衔接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培育依恋关系,提升儿童安全感
10
作者 王景芝 《教育家》 2023年第51期14-15,共2页
安全感来自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主观体验,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可以感觉到成人始终站在他们身边,是保护他们心理空间的重要手段。而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在不经意的话语中透露出的冷漠、敌意等,比如... 安全感来自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主观体验,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可以感觉到成人始终站在他们身边,是保护他们心理空间的重要手段。而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在不经意的话语中透露出的冷漠、敌意等,比如“你捣乱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考不出好成绩就不是好孩子”,会使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感觉到自己不被爱或与父母没有特殊的连接,从而难以建立安全感,对其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依恋关系与孩子的安全感息息相关。那么,该如何培养良好的依恋关系呢?与孩子共情,容纳与化解其负性情绪。孩子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外显性和易冲动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性 主观体验 依恋关系 冲动性 负性情绪 心理空间 安全感 不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