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BC和Hb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李致文 李欣源 +3 位作者 高世超 黄耀孟 刘子鸣 耿玉兰 《北京医学》 202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MT治疗的I...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MT治疗的IS住院患者80例,根据MT术后3 d内是否发生HT分为非HT组(42例)和HT组(3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WBC和Hb对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36~84岁,平均(65.7±10.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OR=0.827,95%CI:0.685~0.999,P=0.049)和Hb(OR=0.965,95%CI:0.934~0.997,P=0.034)越低的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风险越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预测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AUC为0.636(95%CI:0.514~0.758,P<0.05),灵敏度为0.7368,特异性为0.4762;Hb预测MT术后发生HT的AUC为0.691(95%CI:0.573~0.809,P<0.05),灵敏度为0.7105,特异性为0.6667。结论较低的WBC和Hb水平均可增加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风险,Hb对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WBC HB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突变和野生型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
2
作者 董惠 王小新 +2 位作者 吴力娟 段伟松 许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反式激活应答区域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ng response region 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特性的影响,评价突变(M337V)和野生型TDP-43与运动神经元... 目的观察反式激活应答区域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ng response region 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特性的影响,评价突变(M337V)和野生型TDP-43与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稳定转染空的pCI-neo质粒(对照组)或者携带M337V突变(M337V组)和人野生型(WT组)TDP-43 cDNA的质粒;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M337V组、WT组和对照组3类细胞VGSCs激活和失活电流,分析VGSCs特性的变化。结果 WT组VGSCs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以及缓慢失活后恢复曲线的时间常数明显小于M337V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野生型TDP-43加快了VGSCs激活和慢失活恢复的特性;而M337V组VCSCs稳态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以及快速失活后恢复曲线的时间常数明显大于WT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M337V突变TDP43抑制运动神经元样细胞VGSCs快速失活和激活后恢复能力。结论 M337V突变或人野生型TDP43可导致VGSCs功能改变,增高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但二者从不同角度影响VGSCs的特性,提示这两种TDP-43通过不同的机制介导和参与运动神经元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DNA结合蛋白质类 钠通道 电压门控
下载PDF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春素 魏玉芳 张素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根据随...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高压氧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清VEGF、MMP-9、BDNF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较低,生理功能、精力、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血清VEGF、BDNF水平较高,MMP-9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19.57%(9/46)与对照组15.22%(7/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清MMP-9水平,有效提高VEGF、BDNF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洁 张坤西 刘亚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61-64,共4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小型跨膜蛋白家族,它们广泛表达于众多类型细胞的质膜上,参与膜内外液体转运途径。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共发现13种AQPs(AQP0-AQP12),在啮齿类动物及人类有7个分布于脑内,分别为AQP1...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小型跨膜蛋白家族,它们广泛表达于众多类型细胞的质膜上,参与膜内外液体转运途径。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共发现13种AQPs(AQP0-AQP12),在啮齿类动物及人类有7个分布于脑内,分别为AQP1、AQP3、AQP4、AQP5、AQP8、AQP9和AQP11,其中AQP4((aquaporin-4))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分布最广泛的AQ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S 星形胶质细胞 动物细胞膜 中枢神经系统 动物模型 脑水肿 大鼠 胶质界膜 水肿形成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强 朱文炳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4期438-439,共2页
关键词 多化性硬化 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 MS MS-PN
下载PDF
双侧面神经麻痹误诊分析
6
作者 胡鹏飞 唐灵涛 李英毅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3期21-22,共2页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面神经疾病的常见病,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疾病,对2例双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面神经 麻痹 误诊
下载PDF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无效的癫痫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霍旭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38-39,共2页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拉莫三嗪添加-代替治疗丙戊酸无效癫痫的实际临床应用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医治的80例病人为主要调查目标,并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展开此次临床实验。服用拉莫三嗪添加-代替治疗丙...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拉莫三嗪添加-代替治疗丙戊酸无效癫痫的实际临床应用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医治的80例病人为主要调查目标,并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展开此次临床实验。服用拉莫三嗪添加-代替治疗丙戊酸的病人为实验组,仅服用拉莫三嗪的病人为对照组;通过研究比较两组癫痫病人临床疗效、相关症状好转情况,以及癫痫发作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83.9%,癫痫复发率12.5%,实验组痊愈率为91.3%,癫痫复发率7.5%。护理质量和效果;结论:拉莫三嗪添加-代替治疗丙戊酸癫痫病人紧密相关,其能够迅速治疗和抑制癫痫症状,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予以普及和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 无效的癫痫 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国玲 韩萌 +2 位作者 王玉 孙婧 贾亚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110例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110例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 两组FMA各维度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FMA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6个月后FM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BI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6个月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RISC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6个月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心理弹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跨理论模型 时效性分析模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兴丹 王秋丽 +1 位作者 李国锋 张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50例和验证组150例,统计颈动脉钙化发生情况。采用LASSO-...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50例和验证组150例,统计颈动脉钙化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钙化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有效性。[结果]建模组中,与无颈动脉钙化者相比,颈动脉钙化发生者年龄增高17.87%,吸烟史比例增高32.69%,空腹血糖水平增高22.4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0.6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17.84%,尿酸水平增高22.4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40.3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降低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组中,与无颈动脉钙化者相比,颈动脉钙化发生者年龄增高17.23%,吸烟史比例增高33.39%,空腹血糖水平增高22.3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0.75%,LDLC水平增高17.96%,尿酸水平增高24.44%,hs-CRP水平增高30.81%,eGFR水平降低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验证组中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颈动脉钙化的AUC分别为0.953、0.972,且具有准确性及临床效用性。[结论]年龄增加、有吸烟史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DLC、尿酸、hs-CRP水平升高均为颈动脉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颈动脉钙化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钙化 列线图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负性情绪的影响
10
作者 田彦彦 陈晓密 田艳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47-0150,共4页
探讨将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到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对耳鸣负面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邢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聋患者共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具存在耳鸣症状,且接受相同治疗。其中51例为观察组,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入院时间为2... 探讨将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到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对耳鸣负面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邢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聋患者共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具存在耳鸣症状,且接受相同治疗。其中51例为观察组,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入院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4月,另外51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心理干预,入院时间为2022年5月-2022年11月。比较指标:①负性情绪;②生活质量;③护理认可度。结果 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无差别,t=0.34,P=0.74>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为(2.05±1.09),低于对照组的(3.25±1.06),t=5.46,P=0.00<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别,t=0.36,P=0.72>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为(89.26±2.95),低于对照组的(77.92±3.03),t=19.15,P=0.00<0.05。观察组护理总认可度高于对照组,χ2=6.04,P=0.01<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性更强,可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状态,辅助优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 突发性耳聋 耳鸣性负面情绪
原文传递
头颅CT灌注成像和ERP相关电位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价值
11
作者 贾倩 陈秀晓 董中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目的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 目的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32例;年龄41~61岁,平均年龄51.18岁;汉族117例,其他民族9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16例,心房颤动9例;饮酒史33例,吸烟史3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中专或高中54例,大专及以上41例;身体质量指数21.60~28.50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63 kg/m^(2);术前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80%61例,81%~99%65例;侧支循环通路93例(73.81%);患侧左侧73例,右侧53例。所有患者均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成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和正常组(≥26分)。比较两组患者头颅CT灌注成像[达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和ERP(P300潜伏期和波幅)等指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头颅CT灌注成像和ERP指标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2个月,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成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36例和正常组(≥26分)90例。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正常组患者年龄、民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饮酒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术前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患侧和侧支循环通路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有意义(χ^(2)/t=0.569、1.197、0.233、0.481、0.716、0.108、0.066、0.628、0.401、2.547、0.918、0.411、0.737,P=0.570、0.274、0.629、0.488、0.398、0.743、0.798、0.428、0.818、0.280、0.338、0.522、0.391>0.05)。认知功能障碍组CBF[(12.32±3.55)mL/(100 g·min)vs(22.42±2.47)mL/(100 g·min);t=15.625,P=0.000]和CBV[(0.81±0.21)mL/100 g vs(1.45±0.19)mL/100 g;t=16.571,P=0.000)]明显低于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MTT[(7.89±0.58)s vs(3.62±0.55)s;t=38.761,P=0.000]和TTP[(19.87±2.86)s vs(11.32±3.02)s;t=14.570,P=0.000]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12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CBF、CBV和P300波幅成正相关(r=0.422、0.838、0.794,P=0.000);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MTT、TTP和P300潜伏期成负相关(r=-0.949、-0.823、-0.75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BF、CBV、MTT、TTP、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可得,回归分析(联合诊断)AUC值最大,为0.895(95%可信区间0.827~0.979)。结论头颅CT灌注成像和ERP指标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术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异常表达,且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可应用于预测和评估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灌注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大脑中动脉狭窄 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
12
作者 陈玉涛 刘秀君 +4 位作者 张瑞燕 黄津 王坤 杜远生 王丽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0例APCI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取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0例APCI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取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和不良反应。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0%vs 81.25%)、预后良好率(91.25%vs 80.00%)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7、14 d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1.881,95%CI:1.113~3.181)、糖尿病(OR=1.657,95%CI:1.117~2.457)、颈动脉内粥样斑块(OR=2.208,95%CI:1.285~3.792)均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APCI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尤瑞克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缺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梗死后早期疲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昱 彭敏 +1 位作者 余浩佳 辛世萌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3期42-45,共4页
为探讨脑梗死早期疲劳的发生率及可能导致脑梗死早期疲劳的影响因素,收集新发脑梗死患者73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血清学化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完成相关量表评估。计算疲劳的发生率,比较疲劳组和非疲劳组的组间差异,分析卒中后疲劳的... 为探讨脑梗死早期疲劳的发生率及可能导致脑梗死早期疲劳的影响因素,收集新发脑梗死患者73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血清学化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完成相关量表评估。计算疲劳的发生率,比较疲劳组和非疲劳组的组间差异,分析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脑梗死早期患者卒中后疲劳(PSF)的发病率为49.3%。年龄较大、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PSF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因此,PSF在脑梗死早期患者中较常见,年龄较大、睡眠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在预测PSF的发病上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疲劳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琳 李英毅 +1 位作者 胡鹏飞 丁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928-4929,共2页
每年新增加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例,总存活患者数为(600~700)万,死于脑卒中的患者多达150万人,经治疗存活的脑卒中病人中,70%以上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其中重度残疾者约40%〔1,2〕。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急性脑梗死... 每年新增加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例,总存活患者数为(600~700)万,死于脑卒中的患者多达150万人,经治疗存活的脑卒中病人中,70%以上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其中重度残疾者约40%〔1,2〕。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急性脑梗死(ACI)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川蛭通络胶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海燕 李彦 孔咏梅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365-3369,共5页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中动脉阻断(MCAO)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R组、川蛭通络胶囊治疗组(CZTLC),每组15只。其中CZTLC组于手...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中动脉阻断(MCAO)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R组、川蛭通络胶囊治疗组(CZTLC),每组15只。其中CZTLC组于手术前5 d,口服灌胃给药2次/d。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深度麻醉取小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TTC、HE及甲苯胺蓝染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丙二醛(MDA)测试盒分别测定脑组织SOD及MDA含量;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4及IL-10的表达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结果HE染色、尼氏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R可明显诱导左侧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侧主要表现神经元细胞体积缩小,胞浆空泡变性,细胞间排列疏松,海马、皮质的神经元大部分萎缩;细胞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与模型组比较,观察到川蛭通络胶囊治疗组小鼠脑组织区域神经元细胞损伤较轻微,表现为神经细胞的紧密排列和细胞内尼氏小体数量增加。同时,与假手术组相比,药物处理组海马CA1和皮层的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川蛭通络胶囊组小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脑匀浆TNF-α、IL-1β及IL-6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CZTLC干预组小鼠脑匀浆TNF-α、IL-1β及IL-6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CZTLC可显著下调凋亡蛋白caspase-3及Bax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其亦明显上调Bcl-2的表达,与CAMO/R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ZTLC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炎性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蛭通络胶囊 MCAO 细胞凋亡 小鼠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在诊断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受损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景贵 籍玉红 吉淑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51-1552,共2页
关键词 抑郁 脑血管意外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全国性的基于知识付费的卒中远程视频打卡教学模式研究
17
作者 徐蔚海 龚珠萍 +4 位作者 赵尧辉 李晓强 杨秀平 韩凝 张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0-615,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知识付费的卒中远程视频打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进行了2次远程视频打卡教学(内容为卒中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学员为丁香园网站注册的临床医师,并同意付费参加1个月的线上教育。教学... 目的研究基于知识付费的卒中远程视频打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进行了2次远程视频打卡教学(内容为卒中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学员为丁香园网站注册的临床医师,并同意付费参加1个月的线上教育。教学流程包括:播放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播放界面为powerpoint(PPT)制作的演示文稿和音频];打卡督查学习和师生的定期在线答疑;事后奖酬(参与度高的学员免除学费)。采集数据包括:(1)学员的社会学特征,包括性别、职称、城市特征和医院级别。(2)参与度数据,包括分时段播放人数、分时段人均播放时间、到课率、完课率。(3)学员对课程的评价(5分为满分)。结果全国共有超过132个城市的456名学员付费报名(第1次291人,第2次165人),其中第1次实际教学参与学员为260人(89.34%),第2次实际教学参与学员为151名(91.52%)。2次课程中学员社会学特征相似,第1次与第2次女性分别占49.62%(129/260)、54.97%(83/151;χ^2=3.128,P=0.209);均以初级和中级职称[第1、2次分别占56.92%(148/260)、56.95%(86/151);χ^2=0.000,P=0.995]、二三线城市[第1、2次分别占60.77%(158/260)、62.25%(94/151);χ^2=0.088,P=0.766]、三级甲等医院[第1、2次分别占53.08%(138/260)、55.63%(84/151);χ^2=0.251,P=0.617]的学员为主。18∶00-23∶00是2次教学播放人数最多的时间段,其中最高峰时间均为21∶00;8∶00-17∶00的工作时间段中,10∶00-17∶00是主要的听课时段,呈现均匀分布状态。第1次教学和第2次教学的第1个课时到课率分别为71.48%(208/291)、70.30%(116/165),完课率分别为64.26%(187/291)、60.00%(99/165),随着课程的推进呈现不断下降,最后1次到课率和完课率均低于20%。第1次教学47.42%(138/291)和第2次教学54.55%(90/165)的学员参加课程评价,2次课程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84分和4.83分。结论基于知识付费的远程视频打卡的卒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学员评价,但是学员的参与度和互动度仍需提高。未来的卒中远程教学应根据学员的社会学特征制定出依赖于知识需求的课程内容,探索进行长期自由性或者短期束缚性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远程教学 知识付费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杨阿碰 唐灵涛 陈君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0-1615,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B7-H4在骨髓MSC细胞株C3H10 T1/2(C3H10)体外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3H10细胞中B7-H4的...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B7-H4在骨髓MSC细胞株C3H10 T1/2(C3H10)体外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3H10细胞中B7-H4的表达情况;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绿色荧光素标记的FAM-siRNA转染C3H10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评估siRNA的转染效率;利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iRNA-B7-H4干预C3H10细胞后B7-H4的mRNA表达水平;将单独培养的EL-4细胞作为对照组,B7-H4不同程度沉默后的C3H10细胞与EL-4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48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及CCK-8检测法比较EL-4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INTERFERinTM转染试剂转染C3H10的效率可达到72.43%,C3H10细胞中高表达B7-H4,利用siRNA技术使B7-H4表达下调可逆转C3H10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骨髓MSC细胞株C3H10可能通过表达B7-H4发挥对淋巴瘤细胞株EL-4增殖的抑制作用,这将为临床治疗淋巴瘤提供新靶点、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瘤 B7-H4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机制及抗氧化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倩 霍甜甜 +2 位作者 冯荣芳 吴琼 王建华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4期446-449,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氧化应激可是导致AD发病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抗氧化剂能减少活性氧簇(ROS)含量改善AD症状,但由于多数传统抗氧化剂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等膜结构到达病变部位,因此其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氧化应激可是导致AD发病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抗氧化剂能减少活性氧簇(ROS)含量改善AD症状,但由于多数传统抗氧化剂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等膜结构到达病变部位,因此其作用并不显著。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可以克服以上不足,使之可能成为治疗AD的潜在理想药物,其中SS31肽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AD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抗氧化剂
下载PDF
眼针治疗脑梗死半身不遂1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曹银香 白炜玮 +9 位作者 冯金萍 武荣芳 甄德江 张俊平 麻春丽 周兰坤 郭云岭 张晓哲 邓成哲 井建梅 《河北中医》 2008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偏瘫 眼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