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质量指数联合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
1
作者 雷庆华 李军华 +3 位作者 霍燕飞 郭子静 李霞 李宗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0-94,I0003,共6页
目的利用体检指标中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riglycerid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G/HDL-C)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风险。方法基于瑞慈医疗集团2010—2... 目的利用体检指标中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riglycerid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G/HDL-C)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风险。方法基于瑞慈医疗集团2010—2016年体检人群的数据库,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观测不同BMI的人群基线TG/HDL-C对随访期间T2DM风险的影响,并分析TG/HDL-C与BMI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在随访期间,13685例研究对象中共有315例最终诊断为T2DM。以BMI=24 kg/m^(2)为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亚组。BMI<24 kg/m^(2)的亚组共有8238例研究对象,96例在随访结束时患T2DM,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升高的TG/HDL-C导致T2DM事件的风险较高[HR 95%CI=1.47(1.23,1.74),P<0.001]。与最低五分位数(Q1)相比,升高的TG/HDL-C五分位数(Q2~Q5)T2DM发病率增加[HR 95%CI分别为:0.73(0.28,1.93)、2.75(1.29,5.85)、2.81(1.28,6.20)和3.91(1.51,10.11)]。BMI≥24 kg/m^(2)的亚组共有5447例研究对象,219例在随访结束时患T2DM。在两个亚组中,随着TG/HDL-C的增加,T2DM患病风险均呈非线性增加,这一变化在BMI<24 kg/m^(2)的亚组更为明显。绘制两个亚组TG/HDLC与3年和5年T2DM发病的ROC曲线,在BMI<24 kg/m^(2)的亚组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和0.77。在BMI≥24 kg/m^(2)的亚组中,ROC曲线下面积则分别为0.55和0.57。结论在BMI<24 kg/m^(2)的人群中,TG/HDL-C的升高提示T2DM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质量指数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线性关系 疾病风险
下载PDF
中年女性高血压体检者体质指数异常与脂肪肝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运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一书属于医学专业科普类书籍,全书针对国人脂肪肝的发病、病症、预防与治疗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的患者来说脂肪肝更是高发性疾病。由于脂肪肝在我国中老年...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一书属于医学专业科普类书籍,全书针对国人脂肪肝的发病、病症、预防与治疗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的患者来说脂肪肝更是高发性疾病。由于脂肪肝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普遍性,所以编写本书给予患者在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治疗方案上的指导是很有意义的。结合本书对中年高血压病人在脂肪肝的发病分析,我们特意选取了中年女性患者这一部分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医学专业 脂肪肝 饮食习惯 体质指数 科普类 肥胖症 冠心病
下载PDF
列线图预测中国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庆华 李军华 +3 位作者 霍燕飞 段丽华 胡艳艳 王闪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493-5499,共7页
为建立国内老年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基于瑞慈医疗集团在中国建立的一个健康筛查项目的数据库,纳入了24804名基线检查时无T2DM的老年人,随访时间为3年和5年。以7∶3的比例分成训练... 为建立国内老年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基于瑞慈医疗集团在中国建立的一个健康筛查项目的数据库,纳入了24804名基线检查时无T2DM的老年人,随访时间为3年和5年。以7∶3的比例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用于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中国老年人T2DM的3年和5年的发病率。采用C指数、校准图、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方法评估列线图在验证集中的准确性。最终发现年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C指数分别为0.8278(95%CI:0.8125~0.8432)和0.8414(95%CI:0.8195~0.8632)。校准图表明,估计概率与实际观测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表明,按照此列线图对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可以获得净获益。通过该模型,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有助于及时干预,降低T2DM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C指数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体重指数乘积与糖尿病发病率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雷庆华 李军华 +3 位作者 霍燕飞 段丽华 胡艳艳 王闪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82-1887,共6页
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乘积(TyG-BMI)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_(2)DM)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了解。为了探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TyG-BMI与T_(2)DM发病风... 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乘积(TyG-BMI)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_(2)DM)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了解。为了探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TyG-BMI与T_(2)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基于中国一个健康检查筛查项目的数据库,根据TyG-BMI连续变量和四分位数组对参与者进行分层(Q1组~Q4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T_(2)DM各四分位数组的累积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观察随访期间TyG-BMI对T_(2)DM风险的独立影响;通过亚组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信度。随访期间,在24665名60岁以上人群中,共记录到1533例新发T_(2)DM病例。结果表明,TyG-BMI每增加一个单位,T_(2)DM发生风险变为原来的1.014倍[风险比(hazard ratio,HR)=1.01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3~1.01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TyG-BMI每升高一个单位,T_(2)DM患病风险增高(HR=1.032;95%CI:1.028~1.035;P<0.001)。TyG-BMI较高的四分位组(Q2~Q4)与最低四分位组(Q1)相比,T_(2)DM的风险也更高,HR分别为2.062、2.903和5.187。亚组分析显示,在男性和女性亚组中,TyG-BMI每增加一个单位,T_(2)DM的发病率变为原来的1.038倍(95%CI:1.032~1.045)和1.028倍(95%CI:1.024~1.033);在小于75岁和大于或等于75岁的人群中,TyG-BMI每增加一个单位,T_(2)DM的发病率变为原来的1.029倍(95%CI:1.025~1.034)和1.040倍(95%CI:1.031~1.049)。可见TyG-BMI与中国60岁以上成人发生T_(2)DM的风险独立相关,TyG-BMI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老年人群T_(2)DM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体重指数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风险
下载PDF
心衰患者右心功能受损情况及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其影响
5
作者 韩爱子 田丽 +1 位作者 赵素娟 胡艳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074-0077,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功能和心衰指标等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0例;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情况下;对照组使用比索洛...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功能和心衰指标等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0例;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情况下;对照组使用比索洛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化指标和毒副作用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程度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射血分数两组均升高,实验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各期容积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心衰等化验指标的含量治疗后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较对照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降低左室期内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各 心力衰竭 心功能 NT-PROBNP 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志刚 徐鑫利 +1 位作者 李劲浩 王桂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内占位病变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内占位病变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效果。结果:在19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00例(良性组),诊断为恶性病变94例(恶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CT常规特征中的分叶征、锯齿征、毛刺征、血管聚集征、空泡征等比例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不同重建方法显示肺部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鉴别诊断肺内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5%、91.9%、91.5%和91.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内占位病变中的应用获取图像清晰,重建区域自由,能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 肺内占位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志刚 徐鑫利 +1 位作者 李劲浩 王桂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多排CT(Md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2月到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7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检查,记录HRCT征象特征与灌...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多排CT(Md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2月到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7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检查,记录HRCT征象特征与灌注扫描参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SPN良恶性判定。结果 178例SPN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恶性SPN 38例,良性SPN 140例。恶性SPN患者的毛刺征、空泡征、钙化征、胸膜牵拉征、分叶征等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SPN患者(P <0. 05)。恶性SPN患者的BF、BV、PS值均高于良性SPN(P <0. 05),不同SPN结节患者的M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 0%和98. 6%。结论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在SPN诊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征象特征,可以同时实现灌注成像,有利于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T容积灌注扫描 HRCT SPN 良恶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BRAF基因突变对C-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邵建波 侯晓英 +5 位作者 申向辉 李佳 刘欣 申志华 毛亚娟 刘艳超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1期841-846,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BRAF基因突变对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26例(共126个结节),术后均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其中...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BRAF基因突变对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26例(共126个结节),术后均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其中C-TIRADS 4A类52个,C-TIRADS 4B类36个,C-TIRADS 4C类38个。比较各分类甲状腺结节CEUS特征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的差异;分析C-TIRADS 4类甲状腺恶性结节CEUS特征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EUS特征、BRAF基因突变单独及联合诊断C-TIRADS 4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 C-TIRADS 4B、4C类甲状腺结节低增强(66.67%、73.68%)、不均匀增强(94.44%、89.47%)、向心性增强(97.22%、89.47%)占比均高于C-TIRADS 4A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6个甲状腺结节中58个发生BRAF基因突变,发生率为46.03%。C-TIRADS 4B、4C类甲状腺结节BRAF基因突变阳性占比高于C-TIRADS 4A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IRADS 4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CEUS特征(低增强、不均匀增强、向心性增强)与BRAF基因突变阳性呈显著正相关(r=0.793、0.872、0.89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US特征联合BRAF基因突变诊断C-TIRADS 4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0.973)、敏感性(100%)、特异性(94.60%)均较其单独诊断效能高。结论 CEUS联合BRAF基因突变有助于提高对C-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RAF基因 突变 相关性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辛华栋 张莉华 +3 位作者 田芬 焦茹 吴士茜 成艳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30-34,173,共5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宫颈癌患者的蜡块共9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宫颈癌患者的蜡块共9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COX-2在9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6%(62/95),不同淋巴结转移、肌层或脉管浸润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院COX-2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或脉管浸润密切相关(r=0.207、0.220、0.215,均P〈0.05)。 Log-rank分析发现院COX-2、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或脉管浸润与宫颈癌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院COX-2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宫旁或脉管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均为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为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环氧合酶-2 预后
下载PDF
COX-2与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华栋 张莉华 +3 位作者 武艳霞 焦茹 吴士茜 袁艳龙 《癌症进展》 2015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宫颈癌患者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分析法评估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2在95例宫颈癌中...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宫颈癌患者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分析法评估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2在95例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6%(62/95),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或脉管浸润呈正相关(r=0.220,P=0.032;r=0.215,P=0.037)。生存分析显示,COX-2阳性表达(P=0.005)、淋巴结转移(P=0.000)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COX-2及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环氧合酶-2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特布他林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分析--评《儿科疾病诊疗指南》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I0002-I0002,共1页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由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030391544。本书介绍了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管理,内容收编了国内儿科领域中最新的诊疗指南、建议、标准76个,从新生儿9项危重病例出发,分为新生儿篇、呼吸系统篇...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由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030391544。本书介绍了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管理,内容收编了国内儿科领域中最新的诊疗指南、建议、标准76个,从新生儿9项危重病例出发,分为新生儿篇、呼吸系统篇、心血管系统篇、消化系统篇、泌尿系统篇、血液系统篇、神经系统篇、风湿系统篇、遗传代谢性疾病篇9个部分。本书内容是小儿疾病诊疗的入门书籍,其知识内容十分适合想要深入学习小儿疾病诊疗的相关医师、护理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疗 小儿哮喘 危重病例 儿科疾病 遗传代谢性疾病 心血管系统 特布他林 护理人员
下载PDF
反应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刘曦 胡成栋 +2 位作者 贾彬 刘爱民 刘春海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4972-4973,共2页
目的:观察反应停(Th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6例Thd治疗RA患者,30例甲氨喋呤(MTX)治疗RA患者,比较两组晨僵时间、CRP、ESR和DAS28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个月Thd治疗组晨僵时间差值、CRP差值、DAS2... 目的:观察反应停(Th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6例Thd治疗RA患者,30例甲氨喋呤(MTX)治疗RA患者,比较两组晨僵时间、CRP、ESR和DAS28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个月Thd治疗组晨僵时间差值、CRP差值、DAS28评分差值较MTX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ESR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Thd治疗组较MTX治疗晨僵时间差值、CRP差值、DAS28评分差值、ESR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d可有效治疗RA,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停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邯郸市中老年人群中胆石病患病情况调查及与超重和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华 李娜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07期365-365,共1页
目的调查邯郸市中老年体检人群中胆石病患病情况及与超重和脂肪肝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测量记录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750名40 岁以上中老年一般状况,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了解胆系结石和脂肪肝... 目的调查邯郸市中老年体检人群中胆石病患病情况及与超重和脂肪肝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测量记录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750名40 岁以上中老年一般状况,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了解胆系结石和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分析胆石病与超重和脂肪肝的关系.结果:胆石病检出率为2.78%,其中女性78 人,男性54 人,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0 岁组37 人,﹥50 岁组95 人,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超重组与非超重组比较,胆石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胆石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邯郸市中老年人群年龄段间胆石病患病率差别不大;胆石病与超重和脂肪肝有相关性,超重和脂肪肝是胆石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体重指数 脂肪肝 相关性
下载PDF
人经血干细胞移植对宫腔粘连组织中α-SMA、TGF-β1及钙粘蛋白E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玲 单铁英 +5 位作者 刘聿谨 宋玉杰 李伟 王芳 杨庆 贾慧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68-2271,共4页
目的研究人经血干细胞(MenSCs)接种到宫腔黏连组织表面,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的结构变化,内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钙粘蛋白E含量变化,探索MenSCs接种改善宫腔黏连的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采用人为方... 目的研究人经血干细胞(MenSCs)接种到宫腔黏连组织表面,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的结构变化,内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钙粘蛋白E含量变化,探索MenSCs接种改善宫腔黏连的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采用人为方法制造宫腔黏连模型,实验设计为对照组、模型组和MenSCs组,每组6只,共18只。比较3组内膜组织的结构改变和内膜组织中腺管的个数;Masson组织染色比较内膜组织的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α-SMA、TGF-β1及钙粘蛋白E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组织无上皮组织覆盖,只见结构增厚且无腺体的结缔组织,所含的纤维化面积[(0.70±0.05)%]较多(P<0.05),α-SMA(0.468±0.037)和TGF-β1(0.485±0.029)升高(P<0.05),钙粘蛋白E(0.242±0.021)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MenSCs组显示出现新生的上皮组织,腺体个数增加[(5.47±0.31)个],纤维化面积[(0.49±0.05)%]减少(P<0.05),α-SMA(0.370±0.025)和TGF-β1(0.387±0.016)降低(P<0.05),钙粘蛋白E(0.431±0.014)升高(P<0.05)。结论MenSCs接种到宫腔黏连组织表面后,能分化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能降低宫腔粘连组织中的α-SMA和TGF-β1蛋白含量,升高钙粘蛋白E的含量来改善宫腔黏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经血干细胞 宫腔黏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钙粘蛋白E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临床预防服务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运旭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致死性疾病之一。由于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提升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就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高危性疾病,早在2013年世界心...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致死性疾病之一。由于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提升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就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高危性疾病,早在2013年世界心脏联盟就曾发起"号召全世界各国将心血管疾病致死率争取在2025年时减少25%"的全球性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高危性 高危人群 临床预防服务 全球范围 心脑血管类疾病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氧化应激参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申向辉 毛亚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氧化应激参数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脑梗死100例患者CIMT,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CIMT<1.0mm)和CIMT增厚组(CIMT≥1.0mm),比较二组患者年龄、血清...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氧化应激参数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脑梗死100例患者CIMT,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CIMT<1.0mm)和CIMT增厚组(CIMT≥1.0mm),比较二组患者年龄、血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结果脑梗死患者中CIMT增厚的患者占62%,CIMT正常的占38%(P<0.005);同时CIMT增厚组患者年龄、TC、LDL、MDA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5);GSH水平明显低于CIMT正常组(P<0.05);而二组TG、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T增厚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TC、LDL水平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CIMT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维生素E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向辉 毛亚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片联合维生素E治疗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100例中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治疗,二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片联合维生素E治疗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100例中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治疗,二组疗程均为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应激参数(丙二醛和谷胱甘肽)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且二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二组治疗后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二醛(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谷胱甘肽(GSH)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维生素E治疗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治疗机制可能和改善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阿托伐他汀 维生素E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