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志宏 吕爱国 +6 位作者 路平 郭丽 崔宏宇 胡建华 王立芳 王延岭 范肃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148例(148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40只眼),女性108例(108只眼);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8±9.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ACD)及并发症的情况。BCVA、眼压、AOD500、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ACD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和并发症情况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术后屈光误差与BCVA变化量、眼压变化量、AOD500、眼轴长度缩短量及ACD加深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平均最小分辨率角的对数(logMAR)BCVA、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AOD500、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ACD分别为(0.32±0.07)、(25.17±4.08)mmHg(1 mmHg=0.133 kPa)、3(3,4)种、(0.15±0.03)mm、(44.72±0.83)D、(21.69±0.55)mm及(1.91±0.43)mm;术后3个月分别为(0.06±0.02)、(16.34±3.19)mmHg、0(0,0)种、(0.57±0.12)mm、(44.69±0.85)D、(21.57±0.59)mm及(3.65±0.40)mm。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BCVA、眼压、AOD500、眼轴长度及AC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90,29.552,-68.127,2.561,-51.007;P<0.05);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777,P<0.05)。术后发生一级前房出血者9例(9只眼),前房渗出者6例(6只眼),高眼压者9例(9只眼),均经药物控制治疗后恢复。术后屈光误差与术后眼轴长度缩短量及ACD加深量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92,0.423;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地开放前房角,加深前房,降低眼压,提高BCVA,并且术后并发症轻微;术后眼轴长度缩短量和ACD加深量是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分离术 屈光误差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崔宏宇 杨一佺 +10 位作者 郭黎霞 吕爱国 张志宏 张新 杨艳萍 申然 连丽英 曹志刚 王立芳 胡建华 范肃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邯郸市眼科医院眼科的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只眼)。其中,男性30例(30只眼),女性15例(15只眼);年龄35~82岁,平... 目的观察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邯郸市眼科医院眼科的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只眼)。其中,男性30例(30只眼),女性15例(15只眼);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9.4±13.5)岁。所有患者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g,3~7d后行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2周分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d、3d、7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眼部并发症的情况。年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及眼压符合正态分布以x珋±s表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初步有效率和性别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45例(45只眼)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logMAR视力为1.28±0.45,终末logMAR视力1.07±0.48。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者30例(30只眼),占66.7%;无明显变化者15例(15只眼),占33.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7d后,45例(45只眼)虹膜新生血管均明显消退。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前、术后1d、3d、7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的眼压分别为(42.64±7.96)mmHg(1mmHg=0.133kPa)、(19.11±10.15)mmHg、(12.98±2.80)mmHg、(15.04±4.38)mmHg、(15.47±2.46)mmHg、(15.69±1.98)mmHg及(15.25±1.63)mmHg。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012,P<0.05)。术后任意时间点与术前眼压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1,25.51,20.39,23.87,22.73,21.85;P<0.05)。患者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眼压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0,P>0.05)。眼压控制稳定。术后6个月后,眼压≤21mmHg者38例(38只眼),占84.44%;使用1~2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21mmHg者7例(7只眼),占15.56%。术中前房出血者7例(7只眼),占15.56%;结膜对合不良者1例(1只眼),占2.22%。术后短暂性前房出血、短暂性脉络膜脱离、管周虹膜粘连及滤过泡包裹者分别为3例(3只眼)、1例(1只眼)、1例(1只眼)及3例(3只眼),分别占6.67%、2.22%、2.22%及6.67%。结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序贯治疗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残余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改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 全视网膜光凝术
原文传递
青海西宁高原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分布及参考区间
3
作者 杨一佺 包云兰 +9 位作者 孙云晓 谢媛 汪夏玲 刘优 谢延玲 郝洁 彭晓霞 范肃洁 吴世政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青海省西宁市高原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眼压分布特征,建立青海西宁高原人群眼压值参考区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在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271 km)对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进行眼科... 目的探讨青海省西宁市高原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眼压分布特征,建立青海西宁高原人群眼压值参考区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在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271 km)对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进行眼科检查及眼压测定。受检者均常居西宁市且近3个月未离开西宁市。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及眼前后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压测定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在眼表局部麻醉下进行。排除有可引起眼压显著改变因素、有影响眼压测量准确性因素及无法行眼压测量者。依据性别、年龄和不同民族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眼压值分布及参考区间。结果纳入体检者6120人6120眼,其中男2850人,女3270人;年龄18~90岁,平均(45.54±13.85)岁。青海西宁高原地区人群眼压平均值为(14.32±1.93)mmHg(1 mmHg=0.133 kPa),参考区间为10.54~18.10 mmHg;男性眼压平均值为(14.42±1.98)mmHg,参考区间为10.54~18.30 mmHg;女性眼压平均值为(14.23±1.88)mmHg,参考区间为10.55~17.91 mmHg,男性眼压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01)。汉族、藏族、回族和其他民族人群眼压分别为(14.38±1.91)、(13.93±2.06)、(14.21±1.87)和(13.94±1.95)mmH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P<0.001),其中汉族受检者眼压值明显高于藏族、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海西宁高原地区人群与正常海拔地区相比眼压参考区间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参考区间 高原人群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重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新转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吕爱国 郭黎霞 范肃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97-102,共6页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在逐步提高,而这部分病人的视功能一旦受到损伤就不可恢复,这必然会给病人的生活造成障碍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我国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在逐步提高,而这部分病人的视功能一旦受到损伤就不可恢复,这必然会给病人的生活造成障碍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我国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高发区,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患者的视功能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成为我国青光眼防盲工作的首要目标。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闭角型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新转变与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角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