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1、HSP70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智峰 赵忠良 +3 位作者 贡红飞 刘昱良 王肖君 彭星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1、HSP70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热休...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1、HSP70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随访3年比较不同IGF-1、HSP70表达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IGF-1水平低于健康组,HSP70水平均高于较健康组(P<0.05);原发性肝癌血清IGF-1低表达患者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有包膜侵犯的人数均高于IGF-1高表达患者(P<0.05),血清HSP70高表达患者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有包膜侵犯的人数均高于HSP70低表达患者(P<0.05);血清IGF-1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43.24%,高于血清IGF-1低表达者的15.38%(P<0.05),血清HSP70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42.50%,高于血清HSP70高表达组的13.89%(P<0.05)。结论:血清IGF-1、HSP70表达水平与PHC患者病情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IGF-1低表达及HSP70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IGF-1、HSP70可作为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热休克蛋白70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秦晓辉 赵忠良 李智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9期749-752,共4页
过去肝转移被视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存活率更是近于0[1],随着诊断水平的发展,近20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提升[2],目前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核心,可选择性结合化疗、介... 过去肝转移被视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存活率更是近于0[1],随着诊断水平的发展,近20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提升[2],目前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核心,可选择性结合化疗、介入治疗、物理消融、靶向治疗等,就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综合治疗
下载PDF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晓辉 王顺祥 +2 位作者 赵忠良 张兴隆 孙江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749-752,共4页
Per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0%~50%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其主要特征是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息肉~[1],该病发病率低,其临床症状可有腹痛、腹泻,也有患者... Per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0%~50%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其主要特征是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息肉~[1],该病发病率低,其临床症状可有腹痛、腹泻,也有患者出现黏液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治疗 复查 小肠镜 手术
下载PDF
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智峰 李高强 +3 位作者 田云霄 袁艳龙 司华鹏 梁冰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90-893,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D及fms-liketyrosinekinase-4(Flt-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63例及正常胰腺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D及fms-liketyrosinekinase-4(Flt-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63例及正常胰腺组织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C、VEGF-D的表达,检测癌周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Flt-4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38例(60.3%)、VEGF-D阳性表达40例(63.5%)、癌周Flt-4阳性表达41例(76.2%),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VEGF-C、VEGI-D和Flt-4的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胰腺癌中VEGF-C、VEGF-D与癌周Flt-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C、VEGF-D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Flt-4在癌周组织中表达增高,表明它们与胰腺癌的生物学侵袭性行为有关。在胰腺癌中VEGF-C、VEGF-D均与Flt-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并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表明VEGF-C、VEGF-D和Flt-4可以促使胰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在转移过程中有相互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智峰 赵忠良 张绍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347-1349,共3页
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最早于1978年由Stocker和Ishak首先报道并命名[1],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恶性的、源于肝脏间叶细胞的梭形细胞肿瘤.儿童较为多见,在儿童肝脏肿瘤中发病率... 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最早于1978年由Stocker和Ishak首先报道并命名[1],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恶性的、源于肝脏间叶细胞的梭形细胞肿瘤.儿童较为多见,在儿童肝脏肿瘤中发病率居第3位,好发年龄为6~10岁;成年人极为罕见,在过去50年里,成人UESL报道案例不足60例,可用于研究的成人病例微乎其微[2-3].因为少见,故UESL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极高,常被误诊为肝包虫病、肝脓肿、肝母细胞瘤、原发性肝癌等,常因诊断不明而延误治疗[4-6].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近年来,随着诊断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其预后亦得以不断改善.May等[9]报道5例UESL患者平均生存期达53个月.术后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早期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术前术后辅以化疗为主的多种综合治疗手段等被认为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穿刺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霍艳兵 赵忠良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20-123,1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不同入路行置管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大、小...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不同入路行置管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情况、尿激酶用量、症状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和静脉通畅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肢消肿率和静脉通畅改善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前静脉入路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更高,还可减少尿激酶用量,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入路
下载PDF
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的对照研究
7
作者 彭星华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13-13,15,共2页
研究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胆漏患者(n=42)。随机分为2组(甲组、乙组),各21例。乙组采取保守治疗,甲组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并发... 研究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胆漏患者(n=42)。随机分为2组(甲组、乙组),各21例。乙组采取保守治疗,甲组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甲组治疗效果(95.23%)高于乙组(66.67%)(P<0.05)。甲组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优于乙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胆道术后胆漏ERCP治疗具有诊断准确、安全、高效的特点,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术后 胆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彭星华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45-246,共2页
探究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共将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急性ERCP。观察治疗后患者临... 探究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共将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急性ERCP。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肠道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消化道穿孔、凝血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短期内可快速改善患者炎性表现,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ERCP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指标 症状改善 并发症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焕 古艳霞 +2 位作者 赵忠良 王岩 陈静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2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2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2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肝功能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心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用于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肝功能,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胆囊炎 心肺血管疾病 围手术期 心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45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外科治疗
10
作者 孙江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4期66-67,70,共3页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诊疗的探讨。方法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至2011年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5例,对这些病例的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讨论的所有病例中43例患者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呈阳性,占95.6%;28例CD34阳性患...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诊疗的探讨。方法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至2011年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5例,对这些病例的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讨论的所有病例中43例患者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呈阳性,占95.6%;28例CD34阳性患者,占75.6%,CD117、CD34均为阳性的患者24例,占53.3%。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所有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且痊愈出院,对40例患者随访,半年至3年。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显著特性,术前诊断率较低,免疫化验对此病起着独特的作用,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间质瘤 诊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二十五味松石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健维 高建军 +1 位作者 刘德林 孙江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究二十五味松石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0年9月—2017年9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二十五味松石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0年9月—2017年9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泡服二十五味松石丸,1丸/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持续应答率及血清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5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及持续应答率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血清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十五味松石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同时可减慢肝纤维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松石丸 恩替卡韦片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谷丙转氨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Ⅳ型胶原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星华 王芳 +2 位作者 史帅 秦晓辉 霍艳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75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 α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特点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保存的三阴性乳腺癌标本60例以及非三阴性乳腺癌标本59例,同时选取正常乳腺组织50例作为对... 背景与目的:探讨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 α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特点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保存的三阴性乳腺癌标本60例以及非三阴性乳腺癌标本59例,同时选取正常乳腺组织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PNA2表达,随访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KP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68.33% vs.22.00%,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织KPNA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组织(82.05% vs.42.86%和93.10% vs.45.16%,P<0.05);KPNA2阳性和阴性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CA125、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KPNA2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总时间明显短于KPNA2阴性表达者(23个月 vs.31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KPNA2表达是预后的影响因素(RR=1.863、1.650、1.706和1.508,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KPNA2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且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α2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癌术后早期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免疫功能(CD3/CD4/CD8)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贵金 刘军红 +1 位作者 孙江华 梁章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CD3/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60例肝癌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CD3/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60例肝癌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二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观察组术后第七天开始给予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和TB以及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和TB以及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CD3和CD4以及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较手术前有明显的提高,而CD8较干预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治疗后CD3、CD4无明显的变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CD8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二组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二组的AFP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并且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因子 白介素2 胸腺肽Α1 肝功能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结肠癌患者病检淋巴结数和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江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数目和TNM病理分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类型、TNM分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数目和TNM病理分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类型、TNM分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间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印戒细胞癌的转移度最高达到73.91%;肿瘤直径>8cm的5年存活率仅为47.2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48.24%和35.13%。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淋巴结数 TNM分期
原文传递
混合型DVT中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同入路溶栓治疗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霍艳兵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DVT中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同入路溶栓治疗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5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均采取CDT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化体征情况选择入路方式,其中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56例(A组)、经患侧... 目的探讨混合型DVT中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同入路溶栓治疗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5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均采取CDT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化体征情况选择入路方式,其中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56例(A组)、经患侧小隐静脉穿刺置管59例、患侧经皮穿刺胫前或胫后静脉置管50例(C组)。三组均于术前测定血清Pecam-1、Vcam-1水平,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溶栓导管留置时间、尿激酶用量、血栓清除率、患肢肿胀程度、随访2年的PTS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入路溶栓治疗患者血清Pecam-1、Vcam-1与PT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组手术时间短于A、B组,同时A组短于B组(P<0.05)。B组与C组的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与尿激酶用量低于A组(P<0.05),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血栓清除率、患肢消肿率高于A组,PTS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PTS评分分别为(6.34±1.32)分、(4.30±1.04)分、(4.55±1.11)分(P<0.001),B、C组PTS评分显著低于A组(均P<0.05)。A、B、C组患者血清Pecam-1、Vcam-1水平均与PT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术前血清Pecam-1、Vcam-1水平越高,PTS评分越高。结论经皮穿刺胫前或胫后静脉置管的手术时间短,溶栓效果好,是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最佳入路。血清Pecam-1、Vcam-1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PTS评分显著相关,无论采取何种入路,血清Pecam-1、Vcam-1水平越高,PTS评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 入路 经导管接触溶栓 细胞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