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我意识哲学的界限与哲学的出路——简论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动因及体系原则 |
潘中伟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2
|
从帛《易》“子曰”看孔子晚年的哲学思想 |
赵士孝
刘怀惠
|
《周易研究》
|
1998 |
1
|
|
3
|
“新文化”语境下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及其重建可能——兼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价值与限度 |
张永超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4
|
庄子哲学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 |
史鸿文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5
|
社会发展的哲学理性与方法 |
纪德尚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6
|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过时了吗?──与朱宝信先生商榷 |
刘怀惠
|
《现代哲学》
|
1999 |
1
|
|
7
|
“哲学就是认识论”不对吗?──与朱宝信同志商榷 |
刘怀惠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8
|
论传统教育思想中“德性”与“学问”观念之现代演进——以蔡元培先生之大学教育理念为例 |
张永超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4 |
0 |
|
9
|
哲学的基本问题过时了吗?——与雷永生同志商榷 |
刘怀惠
|
《人文杂志》
|
1987 |
0 |
|
10
|
唯物史观理论形成与构成中的哲学因素 |
潘中伟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9 |
0 |
|
11
|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问题与方法——兼评胡军教授新著《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
张永超
|
《哲学分析》
|
2014 |
0 |
|
12
|
论传统教育思想中“德性”与“学问”观念之现代演进——以蔡元培先生之大学教育理念为例 |
张永超
|
《教育科学文摘》
|
2014 |
0 |
|
13
|
张岱年哲学思想的实证精神 |
史鸿文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5 |
0 |
|
14
|
推进创造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
杨雷
|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0 |
|
15
|
略评美国现代的一个哲学流派—普通语义学 |
陈培基
张峰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1
|
|
16
|
浅谈17世纪唯理论哲学的本体论——从哲学是时代精神之精华角度 |
潘亚军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7
|
美育思想在美学课程中的运用及反思--以哲学专业为例 |
刘漫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1
|
|
18
|
思维定势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
刘怀惠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9
|
|
19
|
审美之“无”:中国美学和艺术的“本无论”精神 |
史鸿文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20
|
“人”与“物”关系的科学阐释与价值定向--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
寇东亮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