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9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
1
作者 范冰冰 卢红霞 徐建伟 《求知导刊》 2016年第31期51-52,共2页
教育部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使得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材... 教育部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使得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来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职业能力培养 双导师制度 实践基地建设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初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
作者 王芳茹 杜精益 +1 位作者 冯玲 李亚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研究生是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化工作能力的研究生,对促进多元化文化沟通、提高中外合作水平,以及提升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郑州... 研究生是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化工作能力的研究生,对促进多元化文化沟通、提高中外合作水平,以及提升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郑州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化工作为例,阐述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的思路以及相关经验,以期为高校及相关研究院所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国际化 研究生教育 “双一流”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综合性高校科学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郑州大学《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应用》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德良 范冰冰 张锐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7期170-172,共3页
综合性高校要和谐发展人文与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的素质教育,而不能偏颇。本文分析了当前综合性高校文化素质课程开设的现状,并结合郑州大学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科学文化素质课程的一般特点要求,给出了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 课程建设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注重基础建设 强化实践创新 提高综合素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随想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锐 关绍康 申长雨 《实验室科学》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建设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融合相关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培养教育理念。利用学科优势基础,完善基本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鼓励技术创... 建设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融合相关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培养教育理念。利用学科优势基础,完善基本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鼓励技术创新,显著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面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郑州大学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小超 王俊 +2 位作者 李庆奎 王剑锋 杨凯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顺应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需求,对金属材料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具体内容包括:向高水平院校同类课程交流学习;优化课程知识体系,调整授课内容及学时;制作全新双语教学课件,尝试双语教学;改善课...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顺应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需求,对金属材料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具体内容包括:向高水平院校同类课程交流学习;优化课程知识体系,调整授课内容及学时;制作全新双语教学课件,尝试双语教学;改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实践表明,本次教学改革创建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学课程 知识体系调整 双语教学 科研导向
下载PDF
材料工程类大学生持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刚 彭文峰 +1 位作者 王海龙 卢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8期43-44,共2页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兴而又交叉的学科,也是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主要基地,本文以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为例,从团队组合、课题选择、科学的研究过程、答辩展...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兴而又交叉的学科,也是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主要基地,本文以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为例,从团队组合、课题选择、科学的研究过程、答辩展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大学生“挑战杯” 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
下载PDF
“迷你”设备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一机两用实践初探--以郑州大学高分子成型与模具专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国强 潘亚敏 纪又新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238-239,共2页
高分子制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高分子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目前,国内近200所高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聚合物成型加工原... 高分子制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高分子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目前,国内近200所高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理论课和“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实验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担任此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发现“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理论课中涉及到的实验的内容不能够有效支撑理论教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实验课也没有和理论教学内容相关联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所涉及到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提出从“迷你”聚合物成型加工仪器研发的角度来解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能相互支撑的问题,以期为国内高校在“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仪器 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成型加工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代坤 郑国强 王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1期78-79,共2页
本文总结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学生重视性不够,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能结合专业方向等;提出通过结合高校学生专业最新进展及随后的毕业设计进行针对性授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文献检索技能。
关键词 文献检索 专业课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辐射制冷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三刺 王蕾 +3 位作者 袁洪跃 杨怡丹 刘宪虎 潘亚敏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和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人体、建筑、设备等的降温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消耗大量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结构和材料设计的辐射制冷技术,通过对太阳光和中...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和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人体、建筑、设备等的降温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消耗大量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结构和材料设计的辐射制冷技术,通过对太阳光和中红外波段光谱进行选择性精准调控,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一种零能耗、生态友好的冷却策略。本文综述了辐射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材料选择 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以郑州大学为例
10
作者 范冰冰 郭晓琴 张锐 《管理工程师》 2013年第3期56-58,共3页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笔者通过对材料学院研究生学习、科研等各个方面的调查,将研究生与辅导员进行定位,提出了如何真正有效地构建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新途径,为实现我校"以研究生为本&qu...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笔者通过对材料学院研究生学习、科研等各个方面的调查,将研究生与辅导员进行定位,提出了如何真正有效地构建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新途径,为实现我校"以研究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大学 研究生 辅导员 工作定位
下载PDF
“科教融合”背景下“材料性能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朱玲玲 张宗涛 +2 位作者 陈云翔 王葳蕤 寿好君 《化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基于“材料性能学”课程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技术人才为导向,全面实施“专业认知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培养层次的案例式教学,强化学生“宏观性能-微观设计-工程应用”辩... 基于“材料性能学”课程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技术人才为导向,全面实施“专业认知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培养层次的案例式教学,强化学生“宏观性能-微观设计-工程应用”辩证思维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特别是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将科研成果形成教学案例,深化科教融合;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利用KimiChat等AI智能工具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充分挖掘教学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将科技前沿进展、材料性能教学及课程思政(科-教-思)三者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传道授业”与“立德树人”并行发展,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性能学 案例式教学 科教融合 课程思政 AI赋能
下载PDF
金属材料塑性功热转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岳鹏飞 史荣豪 +4 位作者 龚朕 张国赏 杨少丹 朱治愿 宋克兴 《河南科学》 2025年第1期1-13,共14页
金属材料塑性功热转化是理解材料力学行为和热力学特性的关键问题之一。Taylor-Quinney系数(Taylor-Quinney Coefficient,TQC)作为量化塑性功热转化的核心参数,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研究中。本文系统回顾了TQC的基本原理、实验... 金属材料塑性功热转化是理解材料力学行为和热力学特性的关键问题之一。Taylor-Quinney系数(Taylor-Quinney Coefficient,TQC)作为量化塑性功热转化的核心参数,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研究中。本文系统回顾了TQC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理论模型及计算模拟的最新进展。首先概述了TQC的定义及其热力学背景,讨论热能与冷功在塑性变形中的分配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TQC的实验研究进展,包括高应变率、高温等条件下的热转化率测量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TQC相关的理论模型及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用,重点探讨位错力学、内变量模型等对TQC的描述。最后讨论了基于有限元模拟、分子动力学等计算模拟方法对TQC的深入研究,揭示微观结构对热转化效率的影响。金属材料塑性功热转化未来的研究主要聚焦多尺度模拟、极端条件下的TQC、微观结构调控等问题,以推动TQC在新材料开发、性能优化和高性能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功热转化 Taylor-Quinney系数(TQC) 应变率 位错演变 热力学特性
下载PDF
浅谈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
13
作者 王海龙 刘民英 +1 位作者 张玲 陈静波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1年第2期11-12,共2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是郑州大学在工科院系设立的第一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精英型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全院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是郑州大学在工科院系设立的第一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精英型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全院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方面颇具特色,为实现区域人才战略起到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基地班
下载PDF
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漫谈
14
作者 杨力远 《河南建材》 2010年第5期142-143,共2页
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通过生产实习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关键词 生产实习 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 非金属 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训练 国民经济建设 工科院校
下载PDF
应力缓释相对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欣哲 刘国齐 +3 位作者 李红霞 顾强 陈永强 郭海荣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添加剂对试样的显气孔率以及体积密度影响较小。2)相比于三聚磷酸钠,添加CP和硼玻璃粉能够显著提高试样常温抗折强度;而添加CP能够较大提高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3)添加三聚磷酸钠能显著降低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试样的抗热震性。4)添加三聚磷酸钠能够制备出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应力缓释相 线膨胀系数 抗热震性
下载PDF
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研究
16
作者 曲晓锐 陈留刚 +3 位作者 刘萍 高广泽 付琪琪 张利新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机制与行为,采用动态圆柱体侵蚀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模拟的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于1 200℃侵蚀熔铸铬刚玉及烧结铬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机制。采用电子探针结合波...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机制与行为,采用动态圆柱体侵蚀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模拟的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于1 200℃侵蚀熔铸铬刚玉及烧结铬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机制。采用电子探针结合波谱仪分析侵蚀试验前后的两种铬刚玉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其侵蚀机制。结果表明:1)两种铬刚玉材料中的(Cr,Al)_(2)O_(3)、Al_(2)O_(3)相、ZrO_(2)和富SiO_(2)相均会溶解入玻璃液中,(Cr,Al)_(2)O_(3)固溶体中Al_(2)O_(3)溶解入玻璃液中,而Cr_(2)O_(3)不溶解;2)玻璃液渗透入熔铸铬刚玉材料中主要通过富SiO_(2)相,而渗透入烧结铬刚玉材料中主要通过孔隙通道,因此熔铸铬刚玉材料侵蚀较为均匀,而烧结铬刚玉材料侵蚀不均匀;3)降低熔铸铬刚玉材料中的富SiO_(2)相或增加烧结铬刚玉材料中(Al,Cr)_(2)O_(3)固溶体含量,将有利于熔铸或烧结铬刚玉材料抗玻璃液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射性废物 玻璃固化 硼硅酸盐玻璃 铬刚玉 侵蚀 显微结构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17
作者 夏会聪 昝灵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双碳”战略是国家关于经济社会的一项伟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新工科人才应具备业态基本需求,具有改变企业战略、产业需求落后于国家政策现状的能力。作为工科门类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正顺应国家政策要求认真贯彻教学方案改革。... “双碳”战略是国家关于经济社会的一项伟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新工科人才应具备业态基本需求,具有改变企业战略、产业需求落后于国家政策现状的能力。作为工科门类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正顺应国家政策要求认真贯彻教学方案改革。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紧抓战略“窗口期”,立足产业需求,着力落实“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各项工作,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最终达成“双碳-新工科”建设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双碳”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经认真思考后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后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背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育创新改革 创新研究
下载PDF
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玲玲 叶国田 +1 位作者 周颖 杨力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8-180,共3页
结合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课题"α-Al2O3微粉的形貌与其前驱体形貌的相关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情况,对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创新实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加强... 结合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课题"α-Al2O3微粉的形貌与其前驱体形貌的相关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情况,对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创新实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加强教师的"启发性指导",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创新实验平台、鼓励机制和监督体系3个方面提出改革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验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改革措施
下载PDF
“无机材料科学与性能实验”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玲玲 周颖 +3 位作者 毋雪梅 辛荣生 孙春晖 叶国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以"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pH值的测定""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黏度的测定"和"陶瓷浆体ζ-电位的测定"实验为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材料科学与性能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以"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pH值的测定""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黏度的测定"和"陶瓷浆体ζ-电位的测定"实验为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材料科学与性能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优化实验内容设置、构建高效"教"与"学"机制、改革考核方式、强调科研习惯养成等改革措施,将"教"与"学"互动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程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霞 陈家昌 +2 位作者 申长雨 张勤星 张世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8,88,共5页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在组织工程学中的意义,并分析了近20年来此领域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情况,归纳了高聚物骨组织工程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医用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