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解读、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左其亭 秦西 马军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是追求高科技、高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是追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水利生产力质态;提出了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支撑体系五部分组成的水利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阐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从工程、技术、制度和管理支撑四方面,提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基础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内涵解读 理论框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及发展思考
2
作者 左其亭 秦西 马军霞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水利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基于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与新质生产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水利新质...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水利新质生产力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基于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与新质生产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水利新质生产力,阐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框架,包括根本宗旨、战略指导、工作理念、目标任务以及关键内容,介绍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以及需要把控的关键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新质生产力 发展思考 关键内容 水利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智慧水利”背景下工程水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李赫 陶洁 胡虎 《科教导刊》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随着我国水利和水电产业的持续壮大,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迅速整合,“智慧水利”已逐渐成为水利领域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工程水文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也应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和提升。文章针对目前课程... 随着我国水利和水电产业的持续壮大,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迅速整合,“智慧水利”已逐渐成为水利领域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工程水文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也应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和提升。文章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培养体系、教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学生和授课教师为双主体,推进智慧化教学改革,形成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培养体系,推行教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工程水文学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师团队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综合表现的评价方法探究
4
作者 秦向南 陈旭东 郭进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1期0076-0079,共4页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水利工程课程内容日益丰富,为实现学生课程综合表现的准确评价,全面考核学生日常表现、课程成绩、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表现。针对学生课程综合表现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构建了学生课程综合表现评价...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水利工程课程内容日益丰富,为实现学生课程综合表现的准确评价,全面考核学生日常表现、课程成绩、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表现。针对学生课程综合表现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构建了学生课程综合表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区间化,提出了改进的可拓层次分析模型用于指标主观权重确定,与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进行优势组合,构建学生课程综合表现的灰色-模糊评价模型。以某双一流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应用建立的方法和模型对某学生的课程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可为学生课程综合表现的等级评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水利工程 学生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灰色聚类评价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水利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王云霏 丁一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23期117-119,共3页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利用隐性教育方式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等教育阶段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利用隐性教育方式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等教育阶段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具有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专业人才,是当前高校水利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新工科水利专业课程的特点与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水利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旨在为高校水利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新时代水利精神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黄河冰花冰晶体结构及内部气泡分析
6
作者 王娟 王少锋 +2 位作者 邓宇 张宝森 李志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 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体的平均等效直径范围为1.48~5.85 mm,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面内,冰晶体粒径差别明显,微小晶粒占比较大;冰花冰主要由0.1~7.0 mm的晶粒组成,直径为0.1~1.0 mm的微小晶粒占比为47.54%;冰花冰气泡平均等效直径在0.3~0.7 mm之间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气泡含量在1.90%~6.76%波动,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花冰 冰晶体 气泡含量 细观结构 黄河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注浆修复材料泡孔结构特征及抗压性能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超 潘旺 +6 位作者 方宏远 王娟 王翠霞 杜明瑞 赵鹏 王磊 王复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8,共14页
聚氨酯泡沫(PUF)注浆修复材料以轻质高强、快凝高膨胀等优势,在基础设施修复加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抗压性能是工程修复材料十分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而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行为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PUF注... 聚氨酯泡沫(PUF)注浆修复材料以轻质高强、快凝高膨胀等优势,在基础设施修复加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抗压性能是工程修复材料十分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而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行为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PUF注浆修复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和抗压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未见到系统性总结。本文介绍了PUF注浆修复材料的定义及反应过程,综述了其微观泡孔结构特性、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和本构模型,从宏微观角度讨论了其变形和破坏机理,总结了密度、试件尺寸、应变率和特殊环境工况对压缩性能的影响机理及规律,最后展望了PUF注浆修复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注浆 微观结构 本构模型 抗压性能
下载PDF
城市水库溃坝耦合极端降雨前后模拟对比分析
8
作者 王建有 张曼曼 +1 位作者 孙奔博 李振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以探究城市上游水库溃坝耦合极端降雨及仅溃坝两种工况下洪水灾害程度的变化为目标,确定郑州市二七区、中原区、金水区及惠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芝加哥雨型公式及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推求设计暴雨,依托“7·20郑州特大暴雨”实测数据... 以探究城市上游水库溃坝耦合极端降雨及仅溃坝两种工况下洪水灾害程度的变化为目标,确定郑州市二七区、中原区、金水区及惠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芝加哥雨型公式及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推求设计暴雨,依托“7·20郑州特大暴雨”实测数据推求研究区域产汇流特征,建立极端降雨与洪水过程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两种工况下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模型,对水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仅溃坝,降雨耦合溃坝工况下淹没范围更大,其中增加的淹没范围内各点的最大水深、流速、洪水严重性程度均处于较低等级。在河道两侧,两种工况下各等级水深、流速及洪水严重性淹没范围大致相同;地势较低的区域降雨耦合溃坝工况下淹没水深和流速增大较多,易涝点水深增加约0.6 m,选取断面水面线升高约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库 溃坝耦合降雨 极端降雨 淹没水深 尖岗水库 郑州市
下载PDF
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9
作者 卢娜 张佳明 +3 位作者 苏承国 胡政磊 吴泽宁 严登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区域植被覆盖率(EGE-RVC)最高为目标函数,并提出了一种耦合约束法、逐次逼近法和非线性规划的三层嵌套算法进行求解。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洛阳市可利用水量增加了4463万m^(3),GDP提高了12.5%,EGE-RVC增加了2.6%,各用地类型缺水率不同程度下降。研究成果能够为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联合优化配置 相互作用 二元水循环 三层嵌套算法
下载PDF
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体系及应用前景
10
作者 臧超 左其亭 李强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为促进黄河模拟器进入可操作阶段,尽快发挥黄河模拟器在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经济不平衡以及生态脆弱等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梳理并构建了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体系。基于对智慧化计算概念的理解,分别从数据存储及预处理、模... 为促进黄河模拟器进入可操作阶段,尽快发挥黄河模拟器在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经济不平衡以及生态脆弱等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梳理并构建了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体系。基于对智慧化计算概念的理解,分别从数据存储及预处理、模拟算力、迅速响应3个方面需求以及生态保护与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灾害评估与应对3个方面意义解析了黄河模拟器的智慧化计算的重要价值。依据黄河模拟器的建设框架,重点从模拟体系和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详细归纳了智慧化计算方法的仿生智能计算、机器学习、模糊计算以及融合计算4个分支,展望了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带来的时代变革,发掘其在发展规划、灾害处理以及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模拟器 智慧化计算方法 体系框架 黄河
下载PDF
基于声信号递归Hilbert变换的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11
作者 郝旺身 李继康 +2 位作者 董辛旻 娄永威 徐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轴承缺陷检测与损伤程度检测一直是旋转机械领域内非常重视的问题,虽然目前针对振动信号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好的结果,但是对于难以安装振动传感器的情况,诊断效果仍需改进。针对强背景噪声下故障轴承产生的声音,提出一种基于递归Hilber... 轴承缺陷检测与损伤程度检测一直是旋转机械领域内非常重视的问题,虽然目前针对振动信号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好的结果,但是对于难以安装振动传感器的情况,诊断效果仍需改进。针对强背景噪声下故障轴承产生的声音,提出一种基于递归Hilbert变换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来提取抽象特征并进行模式识别。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中引入了全局平均池化层来加速网络的运行。最后,通过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常用分类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够准确识别轴承的损伤部位,而且能够准确区分部件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检测 损伤检测 递归Hilbert变换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陆浑灌区实际蒸散发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张金萍 李学淳 +2 位作者 李杜白 李玉达 李志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实际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关键环节,分析灌区实际蒸散发及其影响因素对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蒸散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确定主要因素时往往采用解释力较差的传统统计学方法,在相关性分析时忽略了蒸... 实际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关键环节,分析灌区实际蒸散发及其影响因素对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蒸散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确定主要因素时往往采用解释力较差的传统统计学方法,在相关性分析时忽略了蒸散发与其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因此利用改进的随机森林模型确定实际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岭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实际蒸散发与其影响因素的时空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灌溉期,地表净辐射、平均气温、叶面积指数和实际水汽压是实际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非灌溉期,地表净辐射、平均气温、风速和日照时间是实际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蒸散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灌区的作物耗水量。因此,灌区作物耗水在灌溉期和非灌溉期的影响作用有一定的差异。(2)在时间上,风速与实际蒸散发为负相关关系且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影响因素与实际蒸散发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空间上,除风速与实际蒸散发在大部分区域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影响因素都与实际蒸散发在大部分区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除风速外,其余影响因素对灌区作物耗水在大部分区域都为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影响因素 蜻蜓优化算法 随机森林 相关性分析 灌溉期
下载PDF
区域水平衡及失衡程度度量方法
13
作者 左其亭 吴青松 +2 位作者 纪义虎 邱曦 陶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区域水平衡量化及诊断是水网工程建设优化和水资源均衡调控的基础,对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时间、结构、过程、总量五个维度解构了区域人水系统的四大平衡,即反映水收入项... 区域水平衡量化及诊断是水网工程建设优化和水资源均衡调控的基础,对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时间、结构、过程、总量五个维度解构了区域人水系统的四大平衡,即反映水收入项和支出项定量关系的水收支平衡、体现经济社会供水量与需水量匹配关系的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发展与用水定量关系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表征人水系统发展状态的人水关系和谐平衡,并提出相应的水平衡度量方法。多角度解析了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状态,提出四大平衡的失衡程度度量方法及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程度综合度量方法。以沁河流域为实例应用和检验了上述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度量方法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能够应用于区域水平衡研究实践;2019年沁河流域水平衡的失衡度为0.327,处于蓄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端亏水、水系统受损的中度失衡状态,后续应注重人类涉水行为的管控。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平衡评估与调控提供理论支撑,服务国家或区域水平衡策略制定和水网工程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平衡 失衡程度 度量方法 人水关系 人水系统
下载PDF
基于准静态应变影响线的拱桥吊杆损伤识别及评估
14
作者 郑元勋 范聪聪 +2 位作者 王博立 王长柱 郭攀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37,共9页
为解决拱桥吊杆损伤的精确识别难题,建立了一种下承式系杆拱桥简化力学模型,并通过力法推导得到了下承式系杆拱桥吊杆应变影响线解析式,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下承式系杆拱桥吊杆准静态应变影响线指标的损伤识别方法。借助有限元法验证了... 为解决拱桥吊杆损伤的精确识别难题,建立了一种下承式系杆拱桥简化力学模型,并通过力法推导得到了下承式系杆拱桥吊杆应变影响线解析式,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下承式系杆拱桥吊杆准静态应变影响线指标的损伤识别方法。借助有限元法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常规吊杆数目拱桥的适用性,并利用有限元模型算例研究了测试噪声、损伤位置、损伤程度、损伤类别对损伤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科学的车辆加载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10%的测试噪声内,准静态应变影响线差值曲率法能精准定位拱桥吊杆的局部损伤位置,并可定量评估其损伤程度,在系梁、风撑、拱肋等其他结构损伤时,该方法仍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下承式系杆拱桥 应变影响线差值曲率 吊杆 损伤评估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气溶胶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李健 全智雯 +1 位作者 周书贵 马玉荣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7,共9页
基于大尺度黄河流域的长时序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分析较少,且因素分析也集中在气象条件方面,针对该问题,搜集了MODIS气溶胶产品数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讨了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和社会... 基于大尺度黄河流域的长时序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分析较少,且因素分析也集中在气象条件方面,针对该问题,搜集了MODIS气溶胶产品数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讨了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和社会经济对AOD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AOD整体为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0.38下降至2020年的0.22。AOD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高于秋冬季,这可能是气温、大气扩散条件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空间分布角度来看,研究区AOD为自西向东呈现梯度递增分布,与流域DEM分布趋势相反,说明地形与气溶胶之间有密切关联。基于GWR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植被对整个黄河流域AOD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社会经济、自然气象。针对黄河流域内重点城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月际变化有较大差异,流域上游城市西宁、银川和包头的AOD水平较低,冬季AOD最高,夏季AOD最低,而中下游城市夏季AOD最高,冬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水灾害和谐防控与智慧模拟研究框架与展望
16
作者 左其亭 程琰 马军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随着环境加剧变化与科技快速进步,我国水灾害防控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刻认识水灾害治理与防控,结合国家水灾害防御重大需求,对我国水灾害治理历程进行梳理与阶段划分,提出水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水环境污染)和谐防控与智慧... 随着环境加剧变化与科技快速进步,我国水灾害防控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刻认识水灾害治理与防控,结合国家水灾害防御重大需求,对我国水灾害治理历程进行梳理与阶段划分,提出水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水环境污染)和谐防控与智慧模拟研究的必要性,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应用实践和发展战略研究六个方面提出水灾害和谐防控与智慧模拟研究框架,并从水灾害防控理论完善、水灾害和谐防控研究、智慧应用前景探索三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水灾害防控工作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业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防控 智慧模拟 研究框架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陆浑灌区生育期内实际蒸散发研究
17
作者 张金萍 李杜白 +1 位作者 李学淳 崔云斐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和能量平衡模型建立准确快捷评估灌区高空间分辨率蒸散发值的方法。【方法】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作物生育期内陆浑灌区的实际蒸散发值,验证了能量平衡模型在陆浑灌区的适用性...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和能量平衡模型建立准确快捷评估灌区高空间分辨率蒸散发值的方法。【方法】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作物生育期内陆浑灌区的实际蒸散发值,验证了能量平衡模型在陆浑灌区的适用性,进而分析了陆浑灌区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SEBAL模型模拟值与蒸散发产品(v 1.5)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SEBAL模型模拟值与站点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96以上。生育期内,2—5月实际蒸散发值逐月增加,作物种植区实际蒸散发值大于林区,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区;6—7月实际蒸散发出现年内最高值106.52 mm,林区实际蒸散发值大于作物种植区,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主要分布在林区;8—9月实际蒸散发值整体开始降低,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数量减少,并向东北地区收缩。【结论】SEBAL模型利用遥感卫星影像等数据可以得到准确的高空间分辨率地表实际蒸散发估算结果,在灌区尺度具有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SEBAL模型 作物生育期 空间自相关性
下载PDF
1960—2020年南水北调区域极端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18
作者 张金萍 段德润 +2 位作者 李杜白 李学淳 苏少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南水北调工程会引起所涉区域极端气候发生变化,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对调水工程运行也存在影响。研究以196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体系,采用变化范围法(RVA)与集对分析法(SPA)对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的改变... 南水北调工程会引起所涉区域极端气候发生变化,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对调水工程运行也存在影响。研究以196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体系,采用变化范围法(RVA)与集对分析法(SPA)对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的改变程度进行量化计算,揭示了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与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区域极端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影响下,1960—2020年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综合改变度总体为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中线地区极端气候改变度显著大于东线,而两线水源区变化程度低于输水区和受水区;调水前后对比分析表明,工程调水对中线的影响大于东线,且受水区极端气象要素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对极端气象要素分析发现,极端蒸发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极端气温受调水工程影响变化较大,极端降水受外界扰动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象要素 变化范围法 集对分析法 综合改变度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桥梁预拱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及桥面线形调整
19
作者 郑元勋 孔孟 +2 位作者 王博立 王长柱 陈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成桥预拱度对连续刚构桥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多座主跨跨径为110~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桥面时域模型,并与按余弦曲线设置的成桥线形叠加模拟成桥后的桥面不平度;其次,采用MATLAB/Simlink搭建车辆... 为研究成桥预拱度对连续刚构桥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多座主跨跨径为110~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桥面时域模型,并与按余弦曲线设置的成桥线形叠加模拟成桥后的桥面不平度;其次,采用MATLAB/Simlink搭建车辆-桥面系统模型,以加速度均方根值(RMS)作为桥梁边跨、中跨桥面的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以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作为边跨峰值处短时内的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最后,分析采取经验法按照余弦曲线设置成桥预拱度的桥梁其跨径和设计时速对边、中跨RMS值的影响,以及成桥预拱度取值对边跨3L/8处MTV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边跨、中跨处RMS值均小于0.315 m/s^(2),说明采取经验法按照余弦曲线设置成桥预拱度并不影响中跨处的行车舒适性;在边跨3L/8处MTVV值在短时内存在大于0.345 m/s^(2)的情况,说明在边跨峰值处短时内会产生一定不舒适感。提出了一种基于桥面铺装层施工优化边跨3L/8处和边墩墩顶桥面线形的方法,改善了边跨的行车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行车舒适性 仿真分析 桥梁预拱度 余弦曲线分配法 桥面线形 白噪声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大树理论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
作者 孟钰 郭溪 陶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期0135-0138,共4页
契合“新工科”发展趋势,从“大树理论”得以启迪,探讨人才培养五要素“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的课程教学指导原则,建立“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大树理论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专业基础知识为核心... 契合“新工科”发展趋势,从“大树理论”得以启迪,探讨人才培养五要素“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的课程教学指导原则,建立“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大树理论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专业基础知识为核心,以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为突破拔高,以多元教学方法为支撑手段,进一步研究“一度三性多元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思路。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灾害防治》课程为例,进行案例建设,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大树理论五要素 “一度三性多元化”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