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娟 李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探讨目标教学法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估目标教学法在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8月到2024年8月,共纳入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 探讨目标教学法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估目标教学法在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8月到2024年8月,共纳入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则实施目标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教学反馈方面的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目标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介入手术室护理教育的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从而推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教学法 介入手术室 护理教育 效果分析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娟 李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标准化病人模式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将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在医院接受培训的7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6名)和实验组(36名)。对照组采... 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标准化病人模式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将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在医院接受培训的7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6名)和实验组(3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方法,实验组则通过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介入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技能考核以及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标准化病人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和应急能力,整体优化了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广泛推广,从而促进更多学员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护理教学 介入手术室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娟 李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及临床应急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医院介入手术室的48名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4人)... 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及临床应急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医院介入手术室的48名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法,而实验组则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测试教学前后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应急反应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调查护理人员对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服务的满意度,准确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在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教学服务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护理人员具备更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更高的团队合作水平,从而更好地参与护理工作,高质量完成护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介入手术室 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娟 李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2期091-094,共4页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学员专业技能、临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为现代护理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方法 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在医院参与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的80名护...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学员专业技能、临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为现代护理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方法 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在医院参与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的80名护理学员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果 实验组护理学员在专业技能、临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员的自主学习,使学员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高涨,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有着令人惊喜的出色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护理教育 介入手术室教学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5
作者 李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深入研讨情景模拟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将 42 名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情景模拟教学组)与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 21 人。从护理技能、应急反应能力、临床判断力、团队合作能力、患者安全... 深入研讨情景模拟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将 42 名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情景模拟教学组)与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 21 人。从护理技能、应急反应能力、临床判断力、团队合作能力、患者安全意识这五项指标予以评估,借助 SPSS 26.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技能、应急反应能力、临床判断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患者安全意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来说,在无菌操作、设备操作、患者监护等实操环节,以及反应速度、优先级判断、临床决策等关键要点上,实验组得分颇高(P<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在增强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临床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患者安全意识等方面优势显著。与传统教学相较,情景模拟教学更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实操水平与临床应变能力,值得在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手术室整体干预模式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璐 曹阳博 +1 位作者 李丽敏 李爽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干预模式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接受介入手术的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手术室常规...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干预模式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接受介入手术的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手术室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手术室整体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1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EORTC 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EORTC QOL-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整体干预模式能明显减轻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手术 手术室整体干预模式 负性情绪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探索
7
作者 李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2期043-046,共4页
本研究以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为核心,探索问题导向学习(PBL)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当前护理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和临床判断能力培养的难题。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案... 本研究以介入手术室护理教学为核心,探索问题导向学习(PBL)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当前护理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和临床判断能力培养的难题。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案例导入、合作讨论、情境模拟等环节,构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研究发现,PBL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分析中的能力提升,为护理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 介入手术室 护理教学模式 临床思维
下载PDF
手术室优质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刘栋利 李爽爽 +1 位作者 曹阳博 王璐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8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常规手术室干预)和观察组(n=54,手术室优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麻醉苏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8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常规手术室干预)和观察组(n=54,手术室优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麻醉苏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干预 肝癌 介入手术 效果
下载PDF
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曹阳博 李爽爽 +1 位作者 刘栋利 王璐 《癌症进展》 2024年第4期446-448,452,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60,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 目的探讨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60,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可以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手术 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
下载PDF
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爽爽 刘栋利 +1 位作者 王璐 孙朋燕 《癌症进展》 2023年第6期621-624,644,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18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18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疲乏程度[癌症疲乏量表(CF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3、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SAS、SDS、MUIS、CFS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MUIS、CF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能够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疼痛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永贵 孙雨薇 +2 位作者 王玲 杨振华 李晓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78-2581,2589,共5页
目的研究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接受肺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辅以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研究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接受肺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辅以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氧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FEV_(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对行肺癌介入手术患者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可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健康教育 肺癌介入手术 术后康复 并发症 自我管理效能
下载PDF
双主体三步法对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度、急性应激障碍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12
作者 张丽丽 李晓 +5 位作者 段旭华 王静杰 郭怡 李娟 周纪妹 景毅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103-2107,共5页
目的探究双主体三步法对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度、急性应激障碍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4例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2例,对照... 目的探究双主体三步法对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度、急性应激障碍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4例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此基础上给予双主体三步法护理模式,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以及干预前后的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32±1.85)h、(7.20±0.68)d、(18.36±3.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5±2.36)h、(11.75±0.83)d、(20.14±3.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SDS量表中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回避症状评分分别为(7.10±1.10)分、(6.56±0.96)分、(11.03±1.69)分、(5.32±0.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2±1.27)分、(8.24±1.12)分、(13.14±1.13)分、(7.56±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MQ量表中回避、面对、屈服评分分别为(11.24±2.36)分、(26.06±3.17)分、(8.32±1.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3.22)分、(20.53±4.14)分、(10.29±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BI评分分别为(70.69±5.10)分、(81.02±5.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59±44.32)分、(76.33±4.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主体三步法应用于脑血管动脉瘤患者的管理,可减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改善其应对方式,加速术后康复进度,提高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体三步法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 功能康复
下载PDF
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晓 李娟 周纪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9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54,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和对照组(n=55,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麦吉尔疼... 目的 探讨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9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54,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和对照组(n=55,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麦吉尔疼痛问卷)、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PRI、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赋能心理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可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赋能心理指导 疼痛干预 负性情绪 并发症
下载PDF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瑞芳 《临床研究》 2021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给予B组医护合...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给予B组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应用效果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前,A组和B组焦虑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结束2 h后,两组焦虑评分均较手术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开始前,两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进行1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B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运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可稳定患者的心率和呼吸水平,其临床运用效果深受患者青睐,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室 心脏介入手术 健康教育 医护合作 焦虑情绪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分析及护理策略
15
作者 张云鹏 陈赛赛 +1 位作者 刘永贵 刘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577-4581,共5页
目的 了解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潜在类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特征差异,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88例接受颅内动... 目的 了解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潜在类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特征差异,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88例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进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其不同分型的影响。结果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1.9±11.51)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高不确定感组(43.6%)、中等不确定感组(36.2%)、低不确定感组(20.2%)。性别、受教育程度、动脉瘤数量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实施精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疾病不确定感 潜在类别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WEB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李光辉 徐浩文 +4 位作者 范峰 刘朝 李文燕 郭园园 李朝阳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773-779,共7页
目的探讨瘤内扰流装置(WEB)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行支架辅助弹... 目的探讨瘤内扰流装置(WEB)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患者行WEB装置介入栓塞术。术后采用血管CT(VasoCT)观察两组患者的支架贴壁情况、动脉瘤栓塞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动脉瘤颈、载瘤动脉、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预后[改良Rankin评分(mR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占比分别为A级29.41%、B级37.25%、C级25.49%、D级7.8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A级19.61%、B级27.45%、C级29.41%、D级23.53%,术后6个月分别为A级36.00%、B级42.00%、C级22.00%、D级0.00%,优于对照组的A级24.49%、B级30.61%、C级32.65%、D级1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瘤颈血流速度为(13.65±2.47)cm/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3.10)cm/s,载瘤动脉、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18.32±9.13)cm/s、(100.64±8.24)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58±7.84)cm/s、(94.79±6.65)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Rs、NFD评分分别为(0.68±0.10)分、(7.03±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0.15)分、(7.75±0.61)分,ADL评分为(85.21±3.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7±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VasoCT观察WEB装置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发现其可获得良好完全栓塞效果,且有效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残障程度,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复杂动脉瘤 锥形束CT WEB装置 神经功能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LVIS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术后复发的风险预警模型及防控措施
17
作者 李文燕 刘梓柠 +2 位作者 郭园园 李光辉 刘永贵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分析LVIS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运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加以验证,并探讨术后复发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7例sICA... 目的分析LVIS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运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加以验证,并探讨术后复发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7例sICAS患者,均接受LVIS支架治疗。分析术后1 a内患者复发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与未复发组(257例)。比较复发组、未复发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IS支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价值加以验证。结果复发组年龄≥60岁占比、吸烟史占比、糖尿病占比、高血压占比、血脂异常占比、血管狭窄程度≥70%占比、支架长度≥30 mm占比、支架直径<4.5 mm占比、未规范用药占比及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支架长度≥30 mm、支架直径<4.5 mm、未规范用药、TG、LP(a)是LVIS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sICA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75~0.968);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效能、准确性较高。结论颅内前循环sICAS患者经LVIS支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支架长度≥30 mm、支架直径<4.5 mm、未规范用药、TG、LP(a),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效能、准确性较高,可据此针对性制定术后复发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LVIS支架置入术 术后复发 列线图预警模型 模型验证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振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七步法康复训练。分别于介入治疗后1,9 d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7 d、介入治疗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介入治疗后1 d两组患者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9 d试验组LVEF≥50%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介入治疗后7,30 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七步法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步法康复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5期2700-2701,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两组均接受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两组均接受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率为5.71%、脑血管痉挛率为0.57%,均低于对照组的15.4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形成、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五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
下载PDF
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肝癌介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娟 李晓 +1 位作者 朱涛 王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8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肝癌介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肝癌介入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依据中心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 目的:观察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肝癌介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肝癌介入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依据中心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蒙药贴敷神阙穴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施行蒙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贴敷神阙穴对介入肝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贴敷 神阙穴 介入肝癌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