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科护士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郑鑫 陈长英 +2 位作者 乔改红 陈燕 孟宏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3期52-54,共3页
目的 了解内分泌科护士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知晓及掌握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培训对策.方法 根据《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制作问卷,抽取河南省12所有代表性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共2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 目的 了解内分泌科护士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知晓及掌握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培训对策.方法 根据《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制作问卷,抽取河南省12所有代表性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共2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0名护士总条目回答正确率为61.30%;不同维度的问题答对率波动在27.22%~88.24%;不同护龄、职务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内分泌科护士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内容掌握欠佳,掌握程度与护龄及是否承担职务密切相关,提示应根据不同层面的护士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从而使护士熟练掌握血糖监测的权威指南,保证患者得到规范化的诊疗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科 护士 血糖监测指南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下载PDF
PDCA循环促进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郑鑫 王俊平 乔改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9期3043-3045,共3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促进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室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260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3年7月至12月12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糖尿病教育护士巡视为主的常规管理模...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促进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室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260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3年7月至12月12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糖尿病教育护士巡视为主的常规管理模式;2014年1月至6月通过PDCA循环,查找并总结近半年非内分泌科室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可行性护理计划、措施,如建立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问题登记本、佩戴胰岛素泵告知书等,使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护理在全院趋于同质化.2014年7月至12月136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同质化管理,比较两组胰岛素泵运行、血糖管理、患者满意度、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运用PDCA循环使全院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了同质化管理,观察组胰岛素泵运行中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岛素泵治疗时间、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使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护理服务,保障了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和治疗效果,减少血糖达标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和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同质化 胰岛素泵 非内分泌科室 护理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岑超平 陈晓 +1 位作者 李冲 翟绍忠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2期178-180,共3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ucrine tumors,PNETs)临床较为罕见,其发病率约为4/100万-5/100万,约占胰腺肿瘤的7%。根据肿瘤分泌的激素是否能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PNETs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其中功能性PNETs根据所分泌的...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ucrine tumors,PNETs)临床较为罕见,其发病率约为4/100万-5/100万,约占胰腺肿瘤的7%。根据肿瘤分泌的激素是否能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PNETs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其中功能性PNETs根据所分泌的激素的不同,又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肽瘤、生长抑素瘤、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因子瘤、ACTH瘤、神经调压素瘤、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瘤,上述肿瘤因为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具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无功能性PNETs的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如腹部包块、腹痛、腹胀、黄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无突变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4
作者 李俊 秦贵军 +1 位作者 张颖辉 闫昱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于1954年第1次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20000~1/50000。其发病大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已报道的突变类型超过500种,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资料...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于1954年第1次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20000~1/50000。其发病大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已报道的突变类型超过500种,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俊荣 武悦 +4 位作者 王祥 张鹏宇 张梦阳 赵琳琳 孙良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例M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MEN1为12例,8例(66.7%)患甲状旁腺腺瘤或增...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例M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MEN1为12例,8例(66.7%)患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8例(66.7%)存在垂体肿瘤,3例(25.0%)存在胰腺内分泌肿瘤,7例(58.3%)合并肾上腺腺瘤,1例存在胸腺癌,1例合并牙龈瘤。MEN2为3例,3例(100.0%)均存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66.7%)患甲状腺髓样癌,1例(33.3%)合并甲状旁腺腺瘤。治疗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必要时辅以内科治疗。结论 MEN在临床罕见,常以单一腺体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漏诊率高。对疑诊为此病的患者应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多学科协助诊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MEN1 MEN2
下载PDF
慢性重度汞中毒致内分泌等系统损伤1例报告
6
作者 刘洋 郭丰 +1 位作者 秦贵军 徐娜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843-845,共3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手足震颤、体质量下降5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7月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内体质量由52 kg下降至35 kg,伴焦虑、烦躁、乏力,伴便秘(大便6~7 d/次)、干呕、食欲减退,伴口腔溃疡、牙齿松...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手足震颤、体质量下降5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7月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内体质量由52 kg下降至35 kg,伴焦虑、烦躁、乏力,伴便秘(大便6~7 d/次)、干呕、食欲减退,伴口腔溃疡、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伴毛发生长旺盛、月经紊乱。既往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查骨密度示:骨量减少,诊断为“营养不良,骨量减少”,予补充钙剂等对症支持治疗,效差。入院前1个月内手足震颤加重,渐出现怕热、多汗、全身疼痛,由双下肢疼痛发展为全身疼痛,腰骶部显著,伴手足酸胀、灼痛、瘙痒、心悸、胸闷。当地医院查血钾为2.89 mmol/L(参考值3.6~5.0 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节律异常,诊断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度营养不良,银屑病”,予补充钙剂、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效差。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一般,食欲、睡眠差。既往病史:10年前出现全身散在红色皮疹,米粒样大小,略突出于皮肤表面,伴瘙痒,渐融合成片状,并出现鳞屑,诊断为“银屑病”,不规律口服及外用激素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疗效欠佳。1年前当地诊所予药粉间断熏吸治疗,全身皮疹、瘙痒症状缓解。余无特殊。月经生育史:患者16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时间2015年5月1日。近5个月月经规律。孕2产2,足月顺产1子1女,无产后大出血史。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11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162.0 cm,体质量35.0 kg,体质指数(BMI)13.35 kg/m 2,发育正常,重度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神志清醒,贫血貌,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全身散发红色皮疹,直径约2 mm,略突出于皮肤表面,伴瘙痒,毛发生长旺盛,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舟状腹,腰4、5椎体及骶骨均有压痛、叩击痛阳性,四肢不自主震颤,上肢活动自如,下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Ⅲ级。骨密度检测:髋关节及腰椎部骨量减少。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检查,考虑中毒性或代谢性疾病(图1)。入院后给予营养支持、补钾、补钙、助眠、降压、稳定心率等治疗,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1次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小便失禁,予吸氧、苯巴比妥钠针0.10 g肌内注射后抽搐停止,神志恢复清醒。尿汞检测示:尿汞高(表1),诊断为“汞中毒”,应用“二巯丙磺酸钠0.125 g”,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3 d,间隔4 d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结束复查尿汞(表3),并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加巴喷丁胶囊、多维元素片、碳酸钙D 3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症治疗。患者手足震颤、关节疼痛、体质量下降、心悸、怕热、多汗等症状消失后,肌力恢复正常,可正常行走,月经恢复正常,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复查多项指标较治疗前恢复(表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中毒 银屑病 内分泌系统损伤 尿汞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合并肺部转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放 张丽侠 郑丽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08-1210,共3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是指患者本身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大于2个的内分泌腺增生或肿瘤性(常为恶性)病变,并出现功能亢进。MEN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较高,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约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是指患者本身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大于2个的内分泌腺增生或肿瘤性(常为恶性)病变,并出现功能亢进。MEN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较高,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约1/2确诊病例表现为散发性(即基因突变)。此类疾病临床少见(2~200/10万)。但在不同家族成员中的表达可大不相同,即基本病变可完全呈现,或不完全呈现,所累及的内分泌腺体常间隔不同时间出现病变(可长达数年),偶见所累及的内分泌腺体同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肾上腺 肺部转移
下载PDF
Periostin、Notch1、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Treg/Th17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冯明 冯涛 李天艺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35-2140,共6页
目的探讨骨外膜素(Periostin)、Notch跨膜受体-1(Notch1)m RNA、维生素D(Vit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 目的探讨骨外膜素(Periostin)、Notch跨膜受体-1(Notch1)m RNA、维生素D(Vit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AIT患者纳入AIT组,另选取同期50例无甲状腺疾病的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抗体水平,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淋巴细胞浸润程度、Treg/Th17与甲状腺功能、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受检者的Periostin、Notch1 m RNA、VitD及Treg/Th17,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eriostin、Notch1 mRNA、VitD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Treg/Th17的相关性。结果AIT组患者的CD3^(+)、CD3^(+)CD4^(+)、CD4^(+)CD25^(+)CD127^(-)、TgAb、TPOAb、TRAb水平及甲亢/亚临床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CD3^(+)(r=0.579、0.602、0.563)、CD3^(+)CD4^(+)(r=0.612、0.637、0.606)、CD~4+CD25^(+)CD127^(-)(r=0.655、0.643、0.687)与TgAb、TPOAb、TRAb呈正相关(P<0.05);AIT组患者的Periostin、Notch1 m RNA分别为(4.27±1.40)μg/L、1.73±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0.49)μg/L、1.02±0.14,VitD、Treg/Th17分别为(17.82±5.09)ng/mL、2.82±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30±3.76)ng/mL、12.36±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Periostin(r=0.792、0.811、0.737)、Notch1 mRNA(r=0.812、0.775、0.792)与CD3^(+)、CD3^(+)CD4^(+)、CD4^(+)CD25+CD127-呈正相关(P<0.05),VitD(r=-0.687、-0.753、-0.799)与之呈负相关(P<0.05),且Periostin(r=-0.823)、Notch1 m RNA(r=-0.772)与Treg/Th17呈负相关(P<0.05),VitD(r=0.745)与之呈正相关(P<0.05)。结论Periostin、Notch1 mRNA在AIT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VitD表达下调,各指标与AI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Treg/Th17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并对后续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骨外膜素 Notch跨膜受体-1 维生素D 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脂联素、瘦素、Pref-1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及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效能
9
作者 冯明 陈素芳 李天艺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1年内是否进...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1年内是否进展为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2例)、糖尿病前期组(242例),另选同期正常糖耐量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水平对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脂联素、瘦素、Pref-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三组受检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糖尿病组高于糖尿病前期组,且糖尿病前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脂联素、Pref-1分别为(2.82±0.93)mg/L、(0.30±0.10)μg/L,明显低于糖尿病前期组的(6.76±2.17)mg/L、(0.51±0.16)μg/L,且糖尿病前期组患者的脂联素、Pref-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5±2.80)mg/L、(0.84±0.27)μg/L,而糖尿病组患者的瘦素为(12.00±2.98)μg/L,明显高于糖尿病前期组的(8.79±2.87)μg/L,且糖尿病前期组患者的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1.0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r=-0.694)、Pref-1(r=-0.853)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瘦素(r=0.660)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脂联素、瘦素、Pref-1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将年龄、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进行校正,以脂联素、瘦素、Pref-1作为自变量,脂联素、瘦素、Pref-1仍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截断值≤3.51 mg/L,敏感度为79.03%,特异度为59.09%,瘦素预测的AUC为0.760,截断值>10.78μg/L,敏感度为67.74%,特异度为73.55%,Pref-1预测的AUC为0.795,截断值≤0.37μg/L,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65.70%,且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的AUC为0.904,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2.23%(P<0.05)。结论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Pref-1与不同糖耐量受损人群IR呈负相关,瘦素与之呈正相关,且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前期病情进展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病情进展风险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 脂联素 瘦素 前脂肪细胞因子-1 胰岛素抵抗 预测
下载PDF
17α羟化酶缺乏致46XY性发育异常:13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王欣欣 吴军卫 +7 位作者 张颖 邱海峰 吉鸿飞 文海肖 赵勇江 孔祥东 赵倩 郭瑞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7期512-516,524,共6页
目的:探讨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17OHD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17OHD患... 目的:探讨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17OHD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17OHD患者的确诊平均年龄为(16.85±7.0)岁,确诊前外院漏诊、误诊5例。46XY的17OHD典型患者临床特点为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性闭经、高血压、低血钾、皮质醇水平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高、肾上腺皮质增生、无子宫附件、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本研究中3例临床特征不典型患者通过P450c17(CYP17A1)基因检测确诊,1例为p.Thr329突变,1例p.Thr329和p.Thr307Ala复合突变。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替代及手术可取得良好的预后。13例患者切除睾丸病理和未切除的睾丸影像学上均未发现恶性病变。结论:46XY 17OHD为罕见病,典型患者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诊断,但有些患者并不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年龄较晚。提示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对于怀疑却临床特征不典型患者可通过P450c17(CYP17A1)基因检测确诊。对于青春期前渴望延迟睾丸切术者密切随访也未必不可接受,但安全性还需更多大量标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缺乏 46XY性发育异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以高孕酮血症为表现的不完全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
11
作者 张颖辉 马晓君 +1 位作者 张会娟 刘艳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49-2154,共6页
目的 分析以高孕酮血症为表现的不完全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例以高孕酮血症为表现的不完全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目的 分析以高孕酮血症为表现的不完全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例以高孕酮血症为表现的不完全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37岁,临床表现为原发不孕,7例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例患者原发闭经,8例患者血压基本正常,无低钾血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孕酮高,7例患者经基因型检测获得明确诊断,6例高孕酮血症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接受个体化促排卵方案,3例患者已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结论 不完全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多以原发不孕、高孕酮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应及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生殖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孕酮血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7α-羟化酶缺陷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伟芳 李素军 +1 位作者 冯涛 李天艺 《新疆医学》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7月到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2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根据淋巴...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7月到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2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根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情况,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TAP、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彩超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差异进一步进行组内分析,淋巴结转移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正常水平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AP、肿瘤位置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男性患者、TAP升高及肿瘤位于双侧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评估郑州市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娇 马晓君 +6 位作者 赵艳艳 郭丰 吴丽娜 马笑堃 陈珊珊 张太意 秦贵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郑州市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CVD)的发生风险。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从河南省郑州市6个社区筛选年龄40~74岁的常驻居民1993人。采用Framingham10年冠心病风险评分标准评估CVD的发生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D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郑州市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CVD)的发生风险。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从河南省郑州市6个社区筛选年龄40~74岁的常驻居民1993人。采用Framingham10年冠心病风险评分标准评估CVD的发生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D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人群未来10 a CVD高发生风险的比例为40.6%,且男性高于女性(47.1%vs 37.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B=0.524,OR=1.690,95%CI为1.377~2.073)、腹型肥胖(B=0.709,OR=2.031,95%CI为1.632~2.529)、TG(B=0.097,OR=1.102,95%CI为1.023~1.187)、尿白蛋白异常(B=0.670,OR=1.955,95%CI为1.486~2.572)均是CVD高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郑州市中老年人群未来10 a CVD的发生风险很高;加强对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合并腹型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CVD一级预防和管理,可能有效降低CV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Framingham风险评分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郑州市
下载PDF
结合临床数据与复合炎症指标构建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进展的新模型
14
作者 李晨子 秦迁 +2 位作者 赵琳琳 高梦雅 王守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27-530,共4页
目的 研究基于临床数据及复合炎症指标构建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进展的新模型。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239例DKD患者分为DKD早期组(119例)与DKD临床期组(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 目的 研究基于临床数据及复合炎症指标构建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进展的新模型。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239例DKD患者分为DKD早期组(119例)与DKD临床期组(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KD进展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新模型精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新模型一致性。结果 DKD临床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PLT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泛免疫炎症指标(PIV)、PLT/淋巴细胞比值(PLR)均高于DKD早期组,BMI、Hb、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DKD早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ESR、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影响D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述三项指标得出的预测DKD进展的预测模型:y=-2.677+0.078×ln糖尿病病程(年)+0.045×lnESR(mm/h)+0.251×ln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新模型预测DKD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及特异度均高于SII、PIV及PLR单独预测,敏感度低于SII,高于PIV及PLR。结论 利用糖尿病病程、ESR、中性粒细胞计数构建的新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对DKD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复合炎症指标对DKD的进展也存在一定预测价值,可联合预测新模型共同评估DKD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沉降率 中性粒细胞计数 复合炎症指标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下载PDF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和心脏代谢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5
作者 李艳敏 张维 +1 位作者 胡彦彦 齐蕾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年NAFLD患者98例,常规检测空腹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计算TyG指数。使用内脏脂肪检测装置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VSR。常规检测腰高比(WHR),计算C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合并T2DM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TG水平分别为(9.3±0.7)mmol/L、(9.1±1.6)%、(5.7±0.8)和(3.7±0.5)mmol/L,均显著高于NAFLD组【分别为(5.8±0.5)mmol/L、(6.1±1.2)%、(3.9±0.4)和(1.9±0.3)mmol/L,P<0.05】,而HDL-C为(1.2±0.2)mmol/L,显著低于NAFLD组【(1.5±0.4)mmol/L,P<0.05】;TyG、VSR和CMI分别为(10.8±1.5)%、(0.9±0.2)%和(1.2±0.3)%,显著高于NAFLD组【(8.7±0.4)%、(0.3±0.1)%和(0.6±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OR=3.124,95%CI:1.101~8.862)、VSR(OR=2.601,95%CI:1.035~6.535)和CMI(OR=2.832,95%CI:1.061~7.561)升高均为影响老年NAFLD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7例重度NAFLD合并T2DM患者TyG、VSR和CMI分别为(12.4±1.9)%、(1.2±0.3)%和(1.7±0.4)%,均显著高于61例轻中度NAFLD患者【分别为(9.7±0.6)%、(0.7±0.1)%和(0.9±0.2)%,P<0.05】。结论在老年NAFLD患者,检测并计算TyG、VSR和CMI可帮助筛查T2DM,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 心脏代谢指数
下载PDF
脂蛋白脂酶多态性对郑州地区汉族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庆文 钱书虹 王诗瑾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982-985,共4页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ipoproteinlipase ,LPL )对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 (10 5例 )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10 8例 )患者和对照组 (10 1例 )外周血白细胞LPL内含子 6的PvuⅡ和内含子 8的HindⅢ...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ipoproteinlipase ,LPL )对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 (10 5例 )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10 8例 )患者和对照组 (10 1例 )外周血白细胞LPL内含子 6的PvuⅡ和内含子 8的HindⅢ多态性 ,以及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等水平。结果 ①LPL基因PvuⅡ的等位基因P +和P -频率对照组分别为 0 .6 9与 0 .31,2型糖尿病组为 0 .6 3和 0 .37,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为 0 .5 9与 0 .4 1,3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ndⅢ等位基因H +和H -频率对照组分别为 0 .6 8和 0 .32 ,2型糖尿病组为 0 .6 7和 0 .3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为 0 .6 8与 0 .32 ,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2型糖尿病LPL基因PvuⅡ基因表型P - /P -患者血清TG [(1.5± 0 .5 )mmol/L]、TC [(5 .0± 1.2 )mmol/L]、LDL C [((3.8±0 .9)mmol/L]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 - /P -患者的TG[(2 .1± 1.1)mmol/L]、TC[(5 .3± 1.9)mmol/L]和LDL C[(4 .0± 1.9)mmol/L]的水平均低于同组内非P - /P -表型 (P <0 .0 5 ) ,而P - /P -表型 2型糖尿病患者HDL C[(1.0± 0 .4 )mmol/L]水平则高于同组非P - /P -表型患者 (P <0 .0 5 )。 3组中HindⅢ基因型H - /H -患者血清TG、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脂酶 多态现象(遗传学)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付群 贺慧甜 +1 位作者 代莹莹 吴文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75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75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C、NLR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之间的相关性,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数据筛选、降维,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立发生D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C、NLR及两者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RC、NLR分别与UACR呈正相关(r=0.362、0.301,P<0.05)。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收缩压(SBP)、尿素(Urea)、RC、NLR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RC、NLR及两者联合预测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669、0.752,敏感度分别为0.693、0.649、0.712,特异度分别为0.646、0.667、0.679;两者联合预测DN的AUC分别高于RC、NLR(Z=2.594、5.115,P<0.05)。结论RC、NLR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预测指标,且两者联合预测时诊断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2型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女性假两性畸形内外科联合治疗经验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西春 王志芳 +5 位作者 范应中 李泸平 张胜利 姚浩宇 李福凯 王家祥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12期37-39,68,共4页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病例资料,就诊年龄1岁3个月~14岁,平均7岁2个月。均经醋酸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病例资料,就诊年龄1岁3个月~14岁,平均7岁2个月。均经醋酸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根据患者原发病、年龄、社会性别及家长意愿进行性别选择及外科手术治疗,评估其长期治疗效果。67例患儿最终矫治为女性62例,矫治为男性者5例,随访2年~15年,62例矫治为女性者5例失访、3例停用糖皮质激素再次出现不同程度阴蒂肥大,余生长发育良好。5例矫治为男性者2例其身高较同龄人偏矮,余3例进入青春期后加用雄激素后有胡须生长、声音低沉,阴茎牵拉长4cm,但不能勃起。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并非罕见疾病,内分泌治疗结合外科矫正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矫治为男性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女性假两性畸形 内分泌治疗 外科矫正手术
下载PDF
格列齐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的疗效评价
19
作者 马露 余勤 +1 位作者 郭向阳 付士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接收的164例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联合组(82例)。对照组予以厄...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接收的164例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联合组(82例)。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予以格列齐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病情相关指标[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糖脂代谢[血脂(TG)、总胆固醇(T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及炎症相关指标[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1.71%)(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HOMA-IR、粥样硬化斑块面积、CI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G、TC、2 hPG、FPG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CysC、IL-6、Hcy、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10%)与对照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特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T2DM合并早期CAS疗效显著,能改善糖脂代谢,抑制炎症,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及CAS恢复,利于病情转归,且较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厄贝沙坦 颈动脉粥样硬化 格列齐特 疗效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IL-18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Ⅳ型胶原蛋白和TNF-α mRNA的影响
20
作者 王庆祝 张贺 +3 位作者 秦贵军 岳欣阁 余勤 董义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8-590,共3页
目的:研究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Ⅳ型胶原蛋白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将MC随机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加入25μg/LIL-18组,C组为加入50μg/LIL-18组,... 目的:研究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Ⅳ型胶原蛋白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将MC随机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加入25μg/LIL-18组,C组为加入50μg/LIL-18组,D、E、F组分别在A、B、C组基础上加入PDTC(100μmol/L),均在高糖环境下培养48h。采用ELISA检测Ⅳ型胶原蛋白(CO-Ⅳ)和层粘连蛋白(LN),RT-PCR检测MC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高糖环境下,25μg/L、50μg/L的IL-18均能促进MC分泌CO-Ⅳ和LN,表达TNF-α mRNA(P<0.05),随IL-18浓度增加,MC分泌CO-Ⅳ的量及表达TNF-α mRNA有升高趋势(P<0.05)。PDTC能抑制MC分泌CO-Ⅳ和LN及表达TNF-αmRNA。结论:IL-18可能通过NF-κB激活途径影响MC分泌CO-Ⅳ、LN和TNF-α mRNA的表达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白细胞介素-18 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