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永贵 孙雨薇 +2 位作者 王玲 杨振华 李晓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78-2581,2589,共5页
目的研究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接受肺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辅以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研究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接受肺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辅以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氧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FEV_(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对行肺癌介入手术患者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可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健康教育 肺癌介入手术 术后康复 并发症 自我管理效能
下载PDF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瑞芳 《临床研究》 2021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给予B组医护合...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在心导管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给予B组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应用效果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前,A组和B组焦虑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结束2 h后,两组焦虑评分均较手术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开始前,两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进行1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B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运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可稳定患者的心率和呼吸水平,其临床运用效果深受患者青睐,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室 心脏介入手术 健康教育 医护合作 焦虑情绪
下载PDF
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振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七步法康复训练。分别于介入治疗后1,9 d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7 d、介入治疗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介入治疗后1 d两组患者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9 d试验组LVEF≥50%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介入治疗后7,30 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七步法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步法康复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优化型术前访视体系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佳芮 胡仕辉 吴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9期5514-5516,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型术前访视体系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与优化组(46例)。对照... 目的探讨优化型术前访视体系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与优化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优化组接受优化型术前访视体系。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进手术室时心血管应激反应[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焦虑情绪[广泛焦虑性量表(GAD-7)]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HR、SBP、DBP及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手术室时,两组HR、SBP、DBP、MAP水平升高,但优化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GAD-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手术室时,优化组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型术前访视体系可改善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缓解其焦虑情绪,提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优化型术前访视体系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在行急性脑梗死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娟娟 赵梦惠 李洋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的9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的9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和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FAM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FAM及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的ACI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能减少血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临床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规范化护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振华 《西藏医药》 2019年第5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诊治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诊治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两组均在干预前后使用焦虑量表(SDS)和抑郁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使用生活质量SF 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在干预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接受护理后,在患者的心理状况方面,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两组SF 36评分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冠心病 心绞痛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GDF15、FGF23联合CCT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范慧娟 陈长英 +3 位作者 李海禹 吕佳芮 侯星囡 陈兰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3期573-57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冠脉CT血管造影术(CCT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冠脉CT血管造影术(CCT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比较两组CCTA相关参数和血清GDF15、FGF23水平,分析各指标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200例患者中有71例发生MACE,发生率为35.50%,未发生MACE129例(64.50%)。MACE组患者GDF15、FGF23水平、斑块总体积、低密度非钙化斑块(LDNCP)体积、直径狭窄度高于非缺血组,钙化斑块(CP)体积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NCP体积增加、直径狭窄度增加、GDF15和FGF23水平升高和CP体积减少为影响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CP体积、LDNCP体积、直径狭窄度、GDF15、FGF23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721、0.732、0.674、0.898。结论CCTA定量参数联合血清GDF15、FGF23水平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冠脉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振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3136-313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均采取6个月随访干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护理效果及依从性。结果:实施ITHBC的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ITHBC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评分、躯体症状、躯体活动程度、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HBC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健康行为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增强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意识,对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HBC理论 动机性访谈 健康教育 冠心病 PCI治疗
原文传递
急诊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园园 郭森 徐彤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24期77-80,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将发生慢血流/无... 目的探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将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患者32例分入血流异常组,将未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患者66例分入血流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I治疗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流异常组接受预扩张支架术比例为40.63%,高于血流正常组的19.70%(P<0.05);血流异常组支架数目为(1.58±0.52)个、支架长度为(23.53±5.73)mm,均高于血流正常组的(1.03±0.47)个、(16.64±4.58)mm(P<0.05);血流异常组C反应蛋白、补体1q、S100钙结合蛋白B、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分别为(17.47±3.48)mg/L、(194.86±26.96)μg/mL、(115.82±15.92)pg/mL、(152.43±24.95)mg/g,均高于血流正常组的(14.82±2.32)mg/L、(171.62±21.85)μg/mL、(81.65±15.38)pg/mL、(89.76±23.48)mg/g(P<0.05);血流异常组神经调节蛋白1为(11.84±2.64)pg/mL,低于血流正常组的(16.82±3.25)p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长度(OR=8.734)、支架置入方式为预扩张支架术(OR=3.272)、支架数目≥2个(OR=3.583)、红细胞膜总胆固醇(OR=5.822)、神经调节蛋白1(OR=3.345)均为PCI治疗AMI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行PCI治疗AMI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与支架长度、数目及置入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红细胞膜总胆固醇、神经调节蛋白1等生化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 慢血流/无复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观察
10
作者 徐彤 吕园园 宋欣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8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对桡动脉PCI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122例,根据止血方式不同,将实施弹力绷带止血的61例作为空白组,将采取螺旋式桡动... 目的 探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对桡动脉PCI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122例,根据止血方式不同,将实施弹力绷带止血的61例作为空白组,将采取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止血的61例作为螺旋组,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止血满意度。结果 螺旋组止血有效率98.36%,高于空白组的81.97%,止血时间(8.37±2.08)h,短于空白组的(13.98±2.41)h,伤口疼痛发生率13.11%,低于空白组的32.79%,P均<0.05;螺旋组并发症发生率3.28%,低于空白组的39.34%(P<0.05);螺旋组止血满意率96.72%,高于空白组的78.69%(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术的患者其穿刺部位采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的效果比较好,能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创口疼痛率,止血效率也更高,并且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降低,总体上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长期推广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PCI术 穿刺 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 满意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