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某医院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苟建军 张志坚 郭小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6-837,共2页
关键词 多重耐药 大肠埃希菌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腹膜后肿瘤累及下腔静脉和髂静脉的外科处理(附12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学利 王子凡 时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时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 1990~ 2 0 0 1年 12例累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方面的经验。结果 对 1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肿瘤 (包括受累血管 )完整切除和相应...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时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 1990~ 2 0 0 1年 12例累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方面的经验。结果 对 1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肿瘤 (包括受累血管 )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大血管重建 ,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将肿瘤及受累血管完整切除 ,必要时行血管重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下腔静脉 髂静脉 外科处理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50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冯留顺 李月光 +2 位作者 马秀现 叶学祥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2-542,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出血 上消化道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乳腺分叶状肿瘤77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谷元廷 杨振 +1 位作者 王钟富 张连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0-691,共2页
关键词 乳腺分叶状肿瘤 外科治疗 预后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胰腺损伤34例外科诊治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治国 冯留顺 +1 位作者 唐哲 高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0-1101,共2页
关键词 胰腺损伤 诊治体会 外科 并发症 严重创伤 病死率 早期诊断 困难 合并 类型
下载PDF
腹部外科患者并存肺功能异常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水军 吴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腹部外科 肺功能异常 处理
原文传递
中晚期胰腺癌19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培钦 马秀现 党晓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2-433,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 胰腺癌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邻近第二、三肝门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培钦 党晓卫 杨甲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位于第二肝门附近和尾状叶内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血管瘤均获完全切除,手术死亡率3.1%(1/32),术中出血量50~10000ml,1...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位于第二肝门附近和尾状叶内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血管瘤均获完全切除,手术死亡率3.1%(1/32),术中出血量50~10000ml,12例病人术中进行了输血,输血量400~4000ml不等。术后发生胆漏(1例)、膈下积液(1例)和右侧胸腔积液(3例)等并发症5例(发生率15.6%),26例获平均(3.09±0.93)年随访,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熟悉肝脏解剖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第二肝门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党晓卫 许培钦 马秀现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体变性(CTPV)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35例成人门静脉海绵体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行脾动脉结扎、胃冠状血管及分支结扎、肠-腔C型架桥术;10例已切脾断流后再出血患者,冠状静脉主干结扎后,...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体变性(CTPV)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35例成人门静脉海绵体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行脾动脉结扎、胃冠状血管及分支结扎、肠-腔C型架桥术;10例已切脾断流后再出血患者,冠状静脉主干结扎后,8例行肠-腔C型架桥术,1例行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C型架桥术,1例因静脉曲张和出血部位在空肠上段而行空肠节段切除术;6例行脾-腔架桥术;2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脾-肾架桥术和门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各1例,1例因各种分流术无法实施,而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随访6个月~4.5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门-体分流术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CTPV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分流术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1例外科处理
10
作者 赵龙栓 范应中 +1 位作者 马秀现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祥变性 外科处理 门静脉高血压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外科手术决策过程中的情与法
11
作者 郜永顺 王稼祥 李中琳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4期72-74,共3页
越是给熟人、领导、要人做手术,出现各种手术相关问题的几率就越高。其原因主要是医生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标准,简化了术前准备,放宽了手术适应证,非理性地扩大了手术范围。解决方法:对待任何病人首先必须... 越是给熟人、领导、要人做手术,出现各种手术相关问题的几率就越高。其原因主要是医生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标准,简化了术前准备,放宽了手术适应证,非理性地扩大了手术范围。解决方法:对待任何病人首先必须恪守法律和医疗规范,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达到医患共同自觉执行相关法律和规章,降低情感因素对手术决策的负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 手术 情感 法律
下载PDF
重症布-加综合征外科治疗174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青 党晓卫 +1 位作者 许培钦 高东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 探讨目前重症布-加综合征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重症布-加综合征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放射介入治疗12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成形后内支架置入5例;手术治疗148例,其中肠-腔分流术 93例... 目的 探讨目前重症布-加综合征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重症布-加综合征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放射介入治疗12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成形后内支架置入5例;手术治疗148例,其中肠-腔分流术 93例,脾-腔分流术 5例,脾-颈内静脉转流术48例,肠-颈内静脉转流术2例;介入加分流联合手术治疗14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和内支架置入后再行肠-腔分流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9例(死亡率5.17%),随访160例(随访率96 .97%),随访时间3月~8年,有效例数156例(有效率96.88%),远期死亡2例(死亡率1.25%).结论 重症布-加综合征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类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外科疗法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蛋白D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程维刚 殷德涛 +2 位作者 卢秀波 邱新光 王庆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不同甲状腺组织中ER和cyclinD1的表达。DTC43例(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4例),甲状腺良性腺瘤30例,腺瘤旁正...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不同甲状腺组织中ER和cyclinD1的表达。DTC43例(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4例),甲状腺良性腺瘤30例,腺瘤旁正常组织16例。结果:DTC组织中ER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3.5%(23/43)、65.1%(28/43);甲状腺良性瘤中ER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8/30)、36.7%(11/30);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阳性率为12.5%(2/16),而cyclinD1则不表达。DTC中ER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DTC中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P<0.05);且DTC中cyclinD1和E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雌激素在DTC的发生、发展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DTC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滤泡状癌 雌激素受体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喉鳞癌组织中FHIT表达与细胞增殖、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殷德涛 卢秀波 +2 位作者 董明敏 邱新光 王庆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38-134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l4.2,跨越大多数人类基因组的共同脆性部位FRA3B,为一候选的抑癌基因,在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在内的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都存在FHIT基因的异常。本研究的目... 背景与目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l4.2,跨越大多数人类基因组的共同脆性部位FRA3B,为一候选的抑癌基因,在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在内的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都存在FHIT基因的异常。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喉鳞癌(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组织中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法,检测41例喉鳞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喉切缘非癌组织中FHIT、PCNA的表达。结果:非癌组织和喉鳞癌组织中,FHIT阳性率分别为100%(41/41)和46.3%(1941)(P<0.01)。喉鳞癌中,在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组,FHIT阳性率分别为69.6%和16.7%;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分别为20.0%和61.5%。以上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癌和喉鳞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9.98±2.34)%和(50.71±13.64)%,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喉鳞癌中,FHIT与PCNA表达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FHIT低表达与喉鳞癌细胞增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CyclinD1、ICAM-1、Livin及MMP-9蛋白表达与危险度分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务森 张谢夫 +1 位作者 赵春临 刘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5-89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肠道间质瘤存档蜡块标本中各...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肠道间质瘤存档蜡块标本中各蛋白的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危险度分组中,Ki-67、CyclinD1、Livin及MMP-9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clinD1和MMP-9对Fletcher分级影响显著,是Fletcher分级的独立影响因子,CyclinD1和MMP-9的优势比分别为3.51和3.29。结论:CyclinD1、MMP-9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Fletcher分级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判定恶性程度的参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KI-67 细胞周期素D1 细胞间黏附分子 凋亡抑制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甲状腺组织中CTGF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幕华 崔玲玲 +4 位作者 陈萍萍 王旗 李文杰 卢秀波 谢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检测甲状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目的:检测甲状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2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瘤、71例单纯性甲状腺肿组织中CT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FQ-PCR结果显示59.7%(43/72)甲状腺癌组织中CT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66.7%(30/45)甲状腺瘤和88.7%(63/71)单纯性甲状腺肿组织中CTGF mRNA表达水平低于病变周围甲状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与RFQ-PCR结果基本一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淋巴结发生转移、高病理级别、肿瘤体积大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高水平是甲状腺癌CTGF mRNA高表达的危险因素,女性、高病理级别和TSH高水平是甲状腺癌CTGF蛋白高表达的危险因素;肿瘤体积大和FT4低水平是甲状腺瘤CTGF mRNA和蛋白高表达的危险因素;男性、FT4低水平和TSH低水平均是单纯性甲状腺肿CTGF mRNA和蛋白高表达的危险因素。结论:CTGF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高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上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CTGF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永福 赵龙栓 +2 位作者 党晓卫 叶学祥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 62例布 加综合征手术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共 1 93例 (1 6 .6 % ) ,死亡 2 6例 (2 .3 % ) ,1 61例经治疗痊愈 ,2例无效 ,4例加重。其中主...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 62例布 加综合征手术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共 1 93例 (1 6 .6 % ) ,死亡 2 6例 (2 .3 % ) ,1 61例经治疗痊愈 ,2例无效 ,4例加重。其中主要的并发症有 :胸腔积液 64例 ,急性心功能衰竭 2 8例 ,失血性休克 2 6例 ,乳糜漏 1 7例 ,急性肝功能衰竭 1 3例 ,上消化道出血 1 0例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下腔静脉病变复发各 9例。结论 :布 加综合征病情复杂 ,手术并发症多且严重。积极地预防可减少其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术后并发症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腔静脉 防治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秀现 赵永福 +3 位作者 党晓卫 冯留顺 叶学祥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 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 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 36cmH2 O(31~ 45cmH2 O ,1cmH2 O =0 .0 0 98kPa) ,分流后为 2 6cmH2 O(2 1~ 33cmH2 O) ,平均下降 1 0cmH2 O。 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 ;8例发生乳糜漏 ,于术后 5d~ 3个月恢复正常。 74例随访 0 .5~ 7a ,无肝性脑病和复发出血。腹水消失 61例 ,明显减少 1 3例 ,彩超检查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 :此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术 门-奇断流术 布-加综合征 肠系膜 上静脉-下腔静脉C形架桥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志军 吴阳 +2 位作者 彭启平 谢志徵 王陆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03-405,410,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直径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胰瘘相关的变量,即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及胰肠吻合方式。结论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软、术后血红蛋白<90g/L及常规套入式胰肠吻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6例护理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莹 王玲 邓中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7-878,共2页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重症胰腺炎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