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秀波 席兆华 +2 位作者 王庆兆 殷德涛 邱新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并发甲状腺癌 (甲癌 )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分析 15例甲亢合并甲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甲亢合并甲癌占同期甲亢的 3.15 %。全组病例手术治疗后未见甲亢或甲癌复发或转移。结论 :加强...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并发甲状腺癌 (甲癌 )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分析 15例甲亢合并甲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甲亢合并甲癌占同期甲亢的 3.15 %。全组病例手术治疗后未见甲亢或甲癌复发或转移。结论 :加强对甲亢合并甲癌的认识和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癌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外科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综合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建华 李利文 +3 位作者 付利军 郑守华 李洪婷 邱新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原则,评估外科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综合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原则,评估外科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综合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男3例,女10例,中位年龄62岁,中位病程时间2个月,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9例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4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13例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明显升高,2例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轻度升高;13例患者彩超均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性大;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1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11例患者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1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活检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1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1例患者术后行CHOP方案化疗;1例患者行“GD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QN”方案化疗1周期,后换为CHOP方案化疗9周期及放疗;1例患者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7-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2例死于肿瘤播散,11例存活至今。结论应积极处理迅速增大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肿患者,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中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与该病的早期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瘤 手术
下载PDF
中央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培钦 党晓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总结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瘤体位于肝中央区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量50~10 000mL,12例患者术中进行了输血,输... 目的总结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瘤体位于肝中央区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量50~10 000mL,12例患者术中进行了输血,输血量400~4 000mL.术后发生胆漏(1例)、膈下积液(1例)和右侧胸腔积液(3例)等并发症5例(15.6%).术后死亡1例(3.1%).随访26例,平均随访(3.09±0.93)年,血管瘤无复发.结论熟悉肝脏的解剖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血管瘤 海绵状/外科学
下载PDF
两侧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外科处理(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庆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5-407,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多发性 外科治疗 述评
下载PDF
9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星奎 赵龙拴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舞钢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门部胆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9例,包括根治性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8例、内引流或...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舞钢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门部胆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9例,包括根治性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8例、内引流或外引流术33例。另有7例行PTCD置管,6例放弃治疗。结果:手术病死率1.1%,根治性切除率35.4%,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50%和28.6%。姑息性切除的切除率22.8%,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55.6%、22.2%和11.1%。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的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各种引流术和介入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手术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预后 手术
下载PDF
地塞米松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卢秀波 王庆兆 +3 位作者 张静 邱新光 席兆华 殷德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新的术前准备方法。方法 :术前用复方碘液 10d ,5~ 10滴 /次 ,3次 /d ,第 7d加用 5 0 g/L或 10 0 g/L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加地塞米松 2 0mg ,静脉滴注 1次 /d ,连用 3d后手术 ,观察应用地塞...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新的术前准备方法。方法 :术前用复方碘液 10d ,5~ 10滴 /次 ,3次 /d ,第 7d加用 5 0 g/L或 10 0 g/L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加地塞米松 2 0mg ,静脉滴注 1次 /d ,连用 3d后手术 ,观察应用地塞米松前及每次用药后 2 4hFT3 、FT4 的变化。结果 :1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2 0mg后FT3 降为正常 (3.7~ 9.5pmol/L) ,连用 3d后FT4 亦降为正常 (9.6~ 2 5 .9pmol/L)。本组病例术后均无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用地塞米松等综合用药对原发甲亢进行术前准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应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地塞米松 术前准备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勇飞 霍亮 +2 位作者 吴阳 赵永福 张水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胰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HNP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T组),每组30只...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胰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HNP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T组),每组3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HNP模型。分别在建模后的第6,12,24h处死动物并取出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PKC-α和NF-κB的活性,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PKC-α mRNA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大鼠脑组织PKC-α和NF-κB的蛋白活性、PKC-α mRNA的表达、血清中TNF-α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T组均较AHN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PKC-α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AHNP大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灯盏花素 胰性脑病 蛋白激酶C NF—κB
下载PDF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0例报告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留顺 李旭辉 +2 位作者 李捷 赵永福 张水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年间收治的12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症的临床表现,血糖均<2.75mmol/L;75例空腹血清胰岛素>25μU/mL,平均(65±6.0)μU/mL。术前B超检...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年间收治的12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症的临床表现,血糖均<2.75mmol/L;75例空腹血清胰岛素>25μU/mL,平均(65±6.0)μU/mL。术前B超检查60例,2例发现肿瘤;CT检查50例,10例发现肿瘤;术中B超检查18例,16例与术中探查相符,1例发现了未能扪及的肿瘤。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4例,胰岛细胞增生症4例。行单纯肿瘤摘除70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胰体尾脾切除44例,单纯胰体尾切除4例,活检2例。112例良性胰岛素瘤术后111例低血糖症状立即消失,1例术后仍有低血糖症状发作,通过再次手术时发现钩突部肿瘤,切除后治愈。继发胰瘘20例,均为肿瘤摘除者,其中14例经引流自愈,5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例因腹腔感染死亡。结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良性者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诊断 胰岛素瘤/外科学 B细胞 空腹血糖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朱长举 王万鹏 +3 位作者 刘保池 李震 翟文龙 张水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7)行传统的胰腺炎治疗,B组(n=5)同时行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透...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7)行传统的胰腺炎治疗,B组(n=5)同时行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透析)后48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透析)6d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B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小于A组(P均<0.05)。A、B2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且B组较A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妊娠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血浆置换 妊娠 胰腺炎 高脂血症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治疗策略:附56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秀现 李天晓 +3 位作者 王志伟 党晓卫 许培钦 冯留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分流术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再次行分流手术,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49例,包括肠系膜上静脉-下...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分流术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再次行分流手术,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49例,包括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45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5例,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4例。结果54例手术治疗者术后出现乳糜漏13例,均治愈;肝性脑病5例,治疗好转4例,死亡1例;术后3d,死于肝衰竭1例。另非手术治疗2例中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5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随访期间无上消化道再出血病例;死亡7例,其中2死于原发性肝癌,3例死于肝衰竭、肝性脑病,2例死于非相关性疾病。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患者首先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然后行择期手术;积极非手术治疗48h无效者,应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尤其对伴有门静脉血栓、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奇静脉断流术 再出血 分流术
下载PDF
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志伟 马秀现 +1 位作者 李天晓 党晓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干细胞动员剂对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大耳白兔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兔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分4组(每组10只)(1)bFGF组,在缺血后肢肌内多次注射重组人b...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干细胞动员剂对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大耳白兔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兔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分4组(每组10只)(1)bFGF组,在缺血后肢肌内多次注射重组人bFGF蛋白;(2)G-CSF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bFGF+G-CSF组,按bFGF组和G-CSF组的方法给予bFGF和G-CSF;(4)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各组兔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取内收肌和腓肠肌肌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血管密度;用免疫组化检测内收肌和腓肠肌中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结果兔侧支循环血管条数、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均依次为bFGF+G-CSF组>bFGF组>G-CSF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缺血下肢肌内注射bFGF蛋白和皮下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均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但在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同时,联合应用bFGF蛋白效果更好,缺血肢体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髓祖代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血管生成 缺血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志军 吴阳 +1 位作者 谢志徵 王陆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与手术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手术病死率。方法 回顾9年间接受PD连续1 2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变量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因素、病理诊断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3 0d内病死率为7.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与手术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手术病死率。方法 回顾9年间接受PD连续1 2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变量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因素、病理诊断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3 0d内病死率为7. 3%。腹腔出血(OR= 1 7. 9 5 4 )、糖尿病(OR= 7. 0 9 7 )、消化道出血(OR= 7. 7 8 9 )、术前血清白(清)蛋白(OR= 1 0. 6 8 9 )和手术失血量(OR= 5. 4 7 3 )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手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前血清白(清)蛋白过低、糖尿病、手术失血量大、术后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出血。因此,围手术期应注意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维刚 殷德涛 +1 位作者 卢秀波 邱新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6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DTC(3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及1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TSHR的测定。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DT...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DTC(3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及1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TSHR的测定。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DTC组织TSHR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甲状腺腺瘤组织的表达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而DTC中有88.37%(38/43)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似,11.63%(5/43)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DTC组织中TSHR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病灶多少无关(P>0.05)。结论:DTC可能为TSHR依赖性肿瘤,TSHR检测有助于提高DTC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乳头状癌 滤泡状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中抑癌基因TSL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文涛 白华龙 +3 位作者 周闯 宋燕 冯留顺 张水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41-214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SLC1蛋白在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SLC1蛋白在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期,检测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AFP水平.结果: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其评分为17/50(3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6/50(72%)(P<0.01);TSLC1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的临床分期、HBV感染及血清中AFP水平呈负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其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浸润、转移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肿瘤抑制物1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下载PDF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附126例报告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党晓卫 马秀现 许培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10/126),围手术病死率1.60%(2/126)。对86例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平...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10/126),围手术病死率1.60%(2/126)。对86例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8±1.2)(9个月~18年)年。总有效率83.7%(72/86),其中22例经彩色超声检查随访,16例行经皮脾穿刺脾门造影(造影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16年),均显示脾-肺间有不同口径和数量不等的侧支循环形成。无效或复发8例(9.30%)。死亡6例(7.00%),其中2例术后第2和第3年因肝性脑病死亡,2例于术后2年内再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2例于术后并发肝癌死亡。结论改良脾-肺固定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或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缓解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值得推广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外科学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切除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震 郭文治 +4 位作者 翟文龙 宋燕 史冀华 李捷 张水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测定脑死亡后3h、6h、12h、18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比较。观察各时点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死亡组12h、18h、24h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和脑死亡组前一时点(P均<0.05)。脑死亡组12h可见肝细胞轻度浊肿,胞浆疏松化,12h电镜发现肝细胞内出现轻微线粒体肿胀,24h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甚至线粒体部分膜溶解、内质网扩张呈池状等改变。对照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脑死亡维持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肝脏损伤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E-cadherin、CD44v6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殷德涛 王庆兆 +1 位作者 卢秀波 邱新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E cadherin (E cd)、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70例PTC标本中E cd、CD44v6的表达。结果 :E cd、CD44v6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4 .3%(31/ 70 )...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E cadherin (E cd)、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70例PTC标本中E cd、CD44v6的表达。结果 :E cd、CD44v6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4 .3%(31/ 70 ) ,6 7.1%(4 7/ 70 ) ,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 ,E cd、CD44v6阳性率分别为 2 7.6 %,82 .8%,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 5 6 .1%,5 6 .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检测PTC中E cd、CD44v6的表达有助于其转移潜能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E-CADHERIN CD44V6 表达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秀波 张静 +3 位作者 王庆兆 邱新光 席兆华 殷德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2 6 8例 (乳头状癌 2 2 8例 ,滤泡状腺癌 40例 )术后辅以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甲状腺片 80~ 16 0mg/d或 3优甲乐 10 0~ 15 0 μg/d) ,并与化疗、放疗进行对...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2 6 8例 (乳头状癌 2 2 8例 ,滤泡状腺癌 40例 )术后辅以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甲状腺片 80~ 16 0mg/d或 3优甲乐 10 0~ 15 0 μg/d) ,并与化疗、放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制治疗能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率 (18%) ,放疗及化疗效果不佳 (复发率分别为10 0 %及 6 7%)。结论 :分化性甲状腺癌术后辅以内分泌抑制治疗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内分泌治疗 术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EphA2和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弓 朱长举 +4 位作者 宋燕 李捷 翟文龙 赵永福 张水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72例肝癌组织、40例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EphA2蛋... 目的:探讨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72例肝癌组织、40例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10)、57.5%(23/40)和77.8%(56/72)(H=16.235,P<0.001),E-钙黏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5.0%(26/40)和40.3%(29/72)(H=9.033,P=0.011);EphA2的过表达与肝癌患者的卫星灶、淋巴结转移及癌栓有关(χ2分别为7.160、3.952和4.879,P均<0.05),E-钙黏素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卫星灶有关(χ2分别为4.500和6.583,P均<0.05)。肝癌组织中EphA2和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有关联性(rP=0.280,P=0.032)。结论:EphA2和E-钙黏素联合作用,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2 E-钙黏素 肝细胞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思森 张谢夫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食管正常黏膜、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正... 目的:探讨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食管正常黏膜、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正常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χ2=14.322,21.622,P<0.001),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19.372,P<0.001)。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9.871和6.502,P=0.002和0.011)。CD44v6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校正=4.442,P=0.035)。癌组织中E-cadherin、PTEN与CD44v6的表达呈负关联(rp=0.585,0.531,P<0.001),PTE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关联(rp=0.601,P<0.001)。结论:PTEN、E-cad-herin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E-CADHERIN CD44V6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