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因素调查研究
1
作者 崔鹤 贾聪玲 +1 位作者 魏小方 祝宾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3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调查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35名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1名护士进行分析,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士心理压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护士心... 目的调查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35名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1名护士进行分析,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士心理压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压力的因素。结果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焦虑、恐怖这2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因素,教育程度高护士敌对因子得分高于教育程度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要加强心理健康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开放病房 护士 心理压力
下载PDF
郑州高校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同伴依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建萍 黄文斌 +1 位作者 郝以辉 牟红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4-787,796,共5页
目的了解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为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河南郑州市4所高校20个学院的16 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调查离异或单亲大学生458人,进行心理韧性... 目的了解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为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河南郑州市4所高校20个学院的16 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调查离异或单亲大学生458人,进行心理韧性量表和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郑州高校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与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3、0.58、0.78,均P<0.01);与母亲疏离、父亲疏离、同伴疏离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8、-0.44、-0.62,均P<0.01)。中介效应模型显示,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心理韧性起到直接和间接影响,中介效应与总效应比例分别为74.01%、60.85%。结论郑州市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同伴依恋、父母依恋对心理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心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青少年 心理韧性 同伴依恋
下载PDF
大学生强迫症与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伟 刘桂萍 +2 位作者 张华 蔡莹莹 李栓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强迫症的发生与个人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94例大学生强迫症和10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的积极应对、... 目的探讨大学生强迫症的发生与个人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94例大学生强迫症和10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的积极应对、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矛盾性、父亲的惩罚、严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环境的矛盾性(OR=1.424)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OR=0.672)、亲密度(OR=0.601)和情感表达(OR=0.608)是强迫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矛盾性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强迫性障碍 应对方式 家庭关系 家庭冲突 父母教养方式
下载PDF
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不同脑区核因子-κB表达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文强 郭伟云 +2 位作者 张红星 宋学勤 吕路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目的了解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所致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方法12只雄性Spragus-Dawley大鼠随... 目的了解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所致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方法12只雄性Spragus-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腹腔注射MK-801(0.8mg/kg)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后者只注射生理盐水。采用小动物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大鼠90min内自发活动,采用TransAM技术检测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的NF-κBp65亚基蛋白活性,半定量PCR检测NF-κBp65亚基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增加(P<0.05),并有典型的刻板行为和共济失调,表现出了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行为。②模型组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的NF-κBp65亚基蛋白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3个脑区NF-κBp65亚基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相应脑区,但只有在前额皮质和纹状体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NF-κB的活性受到了抑制,而mRNA表达上调,提示NF-κB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MK-801 核因子-κB脑区
下载PDF
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3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淑英 吴汉荣 +1 位作者 郭慧荣 赵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8-370,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 舍曲林 舒必利
下载PDF
细胞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学勤 赵靖平 吕路线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79-84,共6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性 生物功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IL-1βTNF-α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 宋学勤 +5 位作者 吕路线 李文强 郝以辉 宋新文 张建江 郝长恒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4,24,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组),13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组),13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在-511位点、+3953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抽取患者组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不同基因型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患者组基因GG型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患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GG型患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患者较GG型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直接关联;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等位基因G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遗传标志之一;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基因多态性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基因 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不同临床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延误治疗的影响因素(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仲照希 吕路线 +1 位作者 宋学琴 贾梅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2期10708-10709,10716,共3页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普遍存在, 给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多问题.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延误治疗的影响因素。设计: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象: 全部病例选自...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普遍存在, 给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多问题.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延误治疗的影响因素。设计: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象: 全部病例选自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某病区 2005- 01/06 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96 例。其中男 52 例, 女 44 例, 年龄 16~55 岁, 平均(32.7±12.3) 岁; 初中以下( 包含初中) 学历 54 例, 高中以上( 包含高中)42 例。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 对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 内容有: 性别、婚否、文化程度、起病形式、家庭住址、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家族史等, 并将它们详细分类处理。调查每个类别患者延误治疗情况( 精神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到接受恰当的治疗的时间超过 1 年为延误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 延误治疗率, 相关因素发生频率。结果: 96 例患者中延误治疗 60 例, 延误治疗率为 62.5%。对延误治疗影响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家族史、起病形式、经济状况进入了回归方程 , 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0.332 1, 0.210 1, 0.190 3,0.101 2。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文化程度、家族史、起病形式、经济状况是延误治疗的危险因素, 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并进行早期干预对减少延误治疗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延误治疗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艳红 《哈尔滨医药》 2022年第4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目的探究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认知功能及神经营养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丁螺环酮
下载PDF
伴自杀意念首发抑郁症患者小脑-大脑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雨 陈苑 +4 位作者 韩少强 郑瑞平 周冰倩 李淑英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伴自杀意念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小脑-大脑功能连接(FC)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将2018年2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伴自杀意念(SI组)和42例不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NSI组)以及49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 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伴自杀意念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小脑-大脑功能连接(FC)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将2018年2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伴自杀意念(SI组)和42例不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NSI组)以及49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所有被试行静息态fMRI扫描。分别在双侧小脑的Crus-Ⅰ、-Ⅱ、-Ⅴ、-Ⅵ和蚓部勾画ROI,采用基于种子点的FC分析方法计算抑郁症患者小脑各ROI与大脑的FC值。对所有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相关的临床量表评估,包括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HAMD24评分包括HAMD24总分及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共7项因子的评分;BSI-CV评分包括自杀意念因子和自杀危险因子两项评分。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小脑-大脑FC值(SI组、NSI组和HC组两两比较)与临床变量(病程、HAMD24评分和BSI-CV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SI组和NSI组的小脑与颞上回、中央前回、中央钩盖、中央旁小叶的FC值升高,小脑与额中回、颞叶、角回和后扣带回的FC值降低;与NSI组相比,SI组的小脑与颞中回和颞下回的FC值升高,与右侧角回的FC值降低。右侧小脑Crus-Ⅰ与大脑间的FC值与HAMD24总分及阻滞、体质量、日夜变化和认知障碍四项因子的评分均呈负相关(r=-0.308、-0.315、-0.273、-0.311、-0.263,P均<0.05);左侧小脑Crus-Ⅰ与额中回和后扣带回的FC值与体质量因子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0.295、-0.289,P均<0.05),左侧小脑Crus-Ⅰ与颞上回的FC值与自杀危险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277,P<0.05),左侧小脑Crus-Ⅰ与中央钩盖的FC值与体质量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278,P<0.05);左侧小脑Crus-Ⅰ与中央旁小叶的FC值与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382,P<0.05)。结论:静息态fMRI证实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的小脑与大脑之间的功能连接出现了紊乱,主要发生于执行网络和默认模式网络,从而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功能连接 小脑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中缝核功能连接的改变
11
作者 姜雨 陈苑 +4 位作者 韩少强 郑瑞平 周冰倩 李淑英 程敬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观察首发抑郁症伴自杀意念(SI)患者中缝核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9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伴SI与否将其分为伴SI组(n=56)与不伴SI组(n=42);另以47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静息态功能MRI观察背侧中缝核(DRN)、中缝中央核(... 目的观察首发抑郁症伴自杀意念(SI)患者中缝核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9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伴SI与否将其分为伴SI组(n=56)与不伴SI组(n=42);另以47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静息态功能MRI观察背侧中缝核(DRN)、中缝中央核(MRN)与全脑间的FC;比较3组及两两组间FC,分析伴SI组差异脑区FC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伴与不伴SI组DRN与左侧小脑及左侧壳核的FC均降低(P均<0.05),MRN与右侧颞下回的FC均升高而与左侧额下回、右侧枕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及左侧壳核的FC均降低(P均<0.05);其中,伴SI组DRN与左侧壳核的FC高于不伴SI组(P<0.05);相比不伴SI组及对照组,伴SI组MRN与右侧中央后回的FC升高(P均<0.05)。伴SI组MRN与左侧壳核的FC与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体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_(s)=0.297,P=0.026)。结论首发抑郁症伴SI患者中缝核与皮层和皮层下区的FC存在异常改变,且其MRN与左侧壳核的FC与HAMD-24体质量得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功能连接 中缝核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述情障碍对临床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
12
作者 邵盼 方圆 +2 位作者 李云霞 尚培培 胡丞俞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述情障碍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工作投入量表对13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述情障碍得分为(55.87±14.4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述情障碍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工作投入量表对13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述情障碍得分为(55.87±14.46)分,达临界述情障碍水平;工作投入得分为(54.31±16.97)分,处于中度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和工作投入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419~-0.58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描述情感障碍(β=-0.294,P=0.011)、外向性思维(β=-0.331,P=0.004)对临床护士工作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临床护士述情障碍有待改善,述情障碍对临床工作的投入有负向影响作用,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临床护士述情障碍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临床护士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投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述情障碍 工作投入 外向性思维
下载PDF
首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改变与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苑 程敬亮 +3 位作者 张勇 李淑英 薛康康 刘俊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早发性抑郁症(EOD)患者神经元静息态自发活动的强度特征与其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首发未用药EOD患者(EOD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6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 MR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对EO... 目的:探讨首发早发性抑郁症(EOD)患者神经元静息态自发活动的强度特征与其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首发未用药EOD患者(EOD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6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 MR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对EOD患者临床特征的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和连线测试(TM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的大脑低频振幅(ALFF)、低频振幅分数(fALFF)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ALFF、fALFF与HAMD-17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OD组中右侧额中回[MNI坐标:44,50,7;体素大小(k)=42;t=-4.146]的ALFF值减低,右侧额中回(MNI坐标:40,47,8;k=37;t=-4.011)和右侧楔前叶(MNI坐标:3,-57,63;k=29;t=-4.526)的fALFF值减低(P值均<0.05,GRF校正)。右侧额中回的ALFF值与HAMD-17评分中抑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r=-0.255,P=0.049),与WSCT中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呈负相关(r=-0.304,P=0.018)。结论:首发EOD患者部分脑区的局部神经元自发神经活动受损,且与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功能MRI可用于客观评价抑郁症患者疾病早期脑功能活动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早发性 认知功能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低频振幅分数
下载PDF
外源性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宏 宋志宇 +2 位作者 王建平 李昕 方思羽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具有脑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6/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重点实验室进行。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n=8),腹...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具有脑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6/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重点实验室进行。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n=8),腹腔注射消毒后的精制玉米油1.5mL,1次/d,连续7d,然后手术,仅分离血管,不栓塞。②模型组(n=32):给药同假手术组,然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③雌二醇组(n=32):将17β-雌二醇溶于玉米油中,按100μ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7d,然后同前造模。假手术组于术后6h,其他两组于再灌注3,6,12,24h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8只),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和纹状体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核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纤维有无染色。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数:脑皮质:再灌注后6h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犤(78.88±6.03),(53.75±3.92),(76.75±5.87)个/视野犦,再灌注12h雌二醇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犤(86.50±4.24),(63.13±7.72)个/视野,P<0.01犦。脑纹状体:再灌注6h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犤(63.88±5.37),(38.75±4.17),(61.63±6.39)个/视野犦,再灌注12h雌二醇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犤(71.38±5.29),(48.00±8.32)个/视野,P<0.01犦。②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皮质:再灌注6h雌二醇组高于于假手术组犤(71.50±4.50),(45.75±7.03)个/视野,P<0.01犦,至再灌注12h,显著高于模型组犤(79.20±6.39),(58.63±4.81)个/视野,P<0.01犦,再灌注24h,仍高于模型组犤(69.00±4.96),(49.25±5.80)个/视野,P<0.01犦。脑纹状体:3组均为少量表达。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纤维阳性密度:雌二醇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9.015,25.6,P<0.01)。结论:给予外源性的雌二醇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且在再灌注12h内,使大脑半球免于损伤,达到脑保护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雌二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5-羟色胺1A受体基因C(-1019)G(rs629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焦虑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正 王娜 +2 位作者 李恒芬 赵晓峰 邱鸿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基因C(-1019)G(rs629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GAD)和惊恐障碍(PD)]相关。方法采用连接酶反应技术(LDR)检测5-HT1AR基因C(-1019)G(rs6295)SNP在319例焦虑障碍患者... 目的探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基因C(-1019)G(rs629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GAD)和惊恐障碍(PD)]相关。方法采用连接酶反应技术(LDR)检测5-HT1AR基因C(-1019)G(rs6295)SNP在319例焦虑障碍患者(210例GAD患者和109例PD患者)及300例健康者(对照组)中的分布,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诊断系统诊断GAD和PD。另外,比较5-HT1AR基因C(-1019)G(rs6295)SNP在GAD+PD组、对照组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 GAD+PD组与对照组5-HT1AR基因C(-1019)G(rs6295)SNP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缺少相关联的证据,5-HT1AR基因C(-1019)G(rs6295)可能不是汉族人群焦虑障碍有标志性意义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 基因-1019 焦虑障碍 广泛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下载PDF
糖尿病并卒中后抑郁状态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华 郭永成 李幼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8-689,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状态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 脑卒中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华 庞剑月 +1 位作者 曹素霞 李恒芬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11期80-82,共3页
为了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41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干预组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每周40分钟~50分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抗抑郁药... 为了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41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干预组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每周40分钟~50分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治疗为期16周。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抑郁症患者量表评分及自杀态度总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认知行为治疗 自杀态度 抑郁症
下载PDF
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半球水平功能连接改变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雨 程敬亮 +5 位作者 陈苑 郑瑞平 韩少强 周冰倩 张勇 李淑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4,共5页
目的利用基于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FCD)的方法探讨伴自杀意念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半球水平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对前瞻性纳入的3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伴自杀意念组)、28例不伴自杀意念抑郁... 目的利用基于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FCD)的方法探讨伴自杀意念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半球水平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对前瞻性纳入的3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伴自杀意念组)、28例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不伴自杀意念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定,同时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半球间和半球内FCD,并分析伴自杀意念组差异脑区的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不伴自杀意念组和对照组相比,伴自杀意念组双侧内侧前额叶的半球间FCD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伴自杀意念和不伴自杀意念组双侧中央后回的半球间FCD值升高,右侧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半球内FCD值升高,双侧内侧前额叶的半球内FCD值降低。不伴自杀意念组左侧前扣带回的半球内FCD值较对照组降低。伴自杀意念组差异脑区的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半球间及半球内FCD的改变可以反映大脑半球水平功能连接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半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功能连接密度 半球间 半球内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大脑功能连接时间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雨 陈苑 +4 位作者 郑瑞平 韩少强 周冰倩 程敬亮 李淑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观察伴自杀意念(SI)首发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连接(FC)的时间动力学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57例首发抑郁症伴SI患者(SI组)、42例首发抑郁症不伴SI患者(NSI组)及48名健康志愿者(HC组),行脑功能MRI和抑郁症相关量表评估;根据FC密度(FCD)... 目的观察伴自杀意念(SI)首发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连接(FC)的时间动力学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57例首发抑郁症伴SI患者(SI组)、42例首发抑郁症不伴SI患者(NSI组)及48名健康志愿者(HC组),行脑功能MRI和抑郁症相关量表评估;根据FC密度(FCD)标准差量化整个大脑、大脑半球间及半球内动态FCD(dFCD)的时间变异性,分析FC时间动力学改变。结果SI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总分大于NSI组(P<0.05)。SI组左侧颞中回的全脑dFCD方差值高于NSI组和HC组(P均<0.05),SI组右侧颞中回半球内dFCD方差值高于HC组(P<0.05),而SI组和NSI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半球间dFCD方差值均低于HC组(P均<0.05)。结论首发抑郁症伴SI患者额、颞叶FC存在动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变化
20
作者 李飞燕 李淑英 +3 位作者 吕培培 王源莉 朱妍 潘红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127-2129,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MDD)患者前扣带回(ACC)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0例青少年MDD患者纳入MDD组,患者均未接受治疗。选取同期周围学校和附近社区的29例体检健康的青少年纳入对...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MDD)患者前扣带回(ACC)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0例青少年MDD患者纳入MDD组,患者均未接受治疗。选取同期周围学校和附近社区的29例体检健康的青少年纳入对照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扫描研究对象头部,双侧ACC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ACC与全脑脑区功能连接的情况,分析功能连接改变与MDD病程和病情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组左侧ACC与右侧旁小叶、右侧丘脑、右侧眶额部的功能连接增加,MDD组右侧ACC与左侧壳核、右侧眶额部、右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ACC与右侧眶额部的功能连接与MDD的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MDD患者的ACC功能连接存在异常,ACC功能连接可能参与MD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前扣带回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