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秋堂 李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CD117(90.38%)、CD13(87.18%)、CD33(71.79%)、CD34(67.7...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CD117(90.38%)、CD13(87.18%)、CD33(71.79%)、CD34(67.74%)、HLA DR(60.90%)。33.9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为CD7(24.36%)。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17.4%),主要表达CD19(100.00%)、HLA DR(100.00%)、CD10(74.29%)、CD34(60.00%)、CD20(31.40%)。T细胞系ALL10例(4.98%),主要表达CD7(80.00%)、CD2(60.00%)。24.5%的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17.80%)及CD33(11.10%)。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进行AL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秋堂 董晓锋 李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特点及AML抗原表达规律。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56例成人AML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AML主要表达CD117(90.4%)、CD13(87.2%...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特点及AML抗原表达规律。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56例成人AML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AML主要表达CD117(90.4%)、CD13(87.2%)、CD33(71.8%)、CD34(64.7%)、HLADR(60.9%)。34.0%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为CD7(24.4%)。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进行AML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分型诊断、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内皮素、一氧化氮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蒲娟娟 李涛 +2 位作者 杨国杰 杨俊敏 贾玲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_1(sVCAM_1)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 (10mg/d ,8周 ) ,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与用药 8周...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_1(sVCAM_1)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 (10mg/d ,8周 ) ,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与用药 8周后血清ET、NO、sVCAM_1含量及总胆固醇 (TC)水平。结果 ①辛伐他汀组服药 8周后血清ET、sVCAM 1、TC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NO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安慰剂组服药前后ET、NO、sVCAM 1及T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TC含量 ,且降低血清中ET、sVCAM 1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老年 冠心病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甘思林 孙慧 张秋堂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2例成年ITP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将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结果:ITP组较对照组CD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2例成年ITP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将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结果:ITP组较对照组CD3、CD4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CD19升高,CD16+56降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ITP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密切相关,纠正患者免疫紊乱有益于ITP的治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ITP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秋涛 樊曼云 +2 位作者 张秋堂 郑晓红 曹鸿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23例梅毒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与疗效间的关系。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变化。结果23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23例梅毒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与疗效间的关系。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变化。结果23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总T、TH、NK细胞及TH/TS的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Ts的比例及sIL-2R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驱梅治疗后3个月,血清阴转患者及未阴转患者分为两组。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血清未阴转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较血清阴转患者更低。结论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程度与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功能 检测 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