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综合性优质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妍妍 李娅婷 +1 位作者 韦莹莹 张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优质护理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SA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综合干... 目的探讨综合性优质护理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SA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43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应对方式、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同时比较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消极应对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5.82±1.42)分、(43.87±1.14)分、(10.32±0.76)分、(7.46±1.14)分,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54.38±2.28)分、(53.16±1.25)分、(14.15±0.83)分、(10.18±1.21)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7.41±1.03)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22.96±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GQOL-74总分分别为(89.14±2.25)分、(85.67±2.59)分、(87.79±1.25)分、(262.60±3.11)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80.34±1.36)分、(78.45±1.43)分、(82.34±1.08)分、(241.13±2.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患者的总治疗依从率为95.35%,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综合干预组患者的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65%、4.65%、18.60%、18.60%,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23.26%、20.93%、39.53%、4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优质护理可改善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SAA患者的负性情绪,调节其应对方式,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优质护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秦菁 张素平 +6 位作者 李丽 张然 彭英楠 高思雨 范金鹏 边志磊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5292-5297,共6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甚至唯一手段,移植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甚至唯一手段,移植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减轻其发病的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54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带状疱疹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65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中共有66例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发病率为10.1%,带状疱疹病毒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1.5岁(4-62岁),发病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49 d(19-1179 d),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皮肤疱疹,其中7例发生带状疱疹性脑炎,17例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例患者右耳失聪。相关治疗措施包括更昔洛韦凝胶局部应用、喷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功能、减停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1 d(3-38 d),疱疹均结痂或好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与年龄(χ^(2)=7.816,P=0.005)、预处理方案中是否使用氟达拉滨(χ^(2)=5.004,P=0.025)、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χ^(2)=5.983,P=0.014)、原发病类型(χ^(2)=4.860,P=0.027)有关,与移植类型、干细胞来源等无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移植后1年内,具有发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及时防治,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并发症 感染 预防
下载PDF
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素平 孙玲 +8 位作者 万鼎铭 曹伟杰 李丽 刘长凤 刘玉峰 王叨 郭荣 姜中兴 谢新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4994-5001,共8页
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概率低于30%,随着近期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已经达到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目的:评价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 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概率低于30%,随着近期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已经达到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目的:评价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和Ⅱ型)患者,均无同胞相合供者并且拒绝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方案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观察指标包括植入率及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年预计总生存率、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该临床研究的实施获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亲属签署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3例移植后+28 d之内死亡,无法评价植入情况。剩余22例患者中有21例(95.4%)获得造血重建,植入成功;1例(4.6%)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9-18 d)和13 d(10-32 d)。②植入成功的21例患者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28.6%(6/21),其中Ⅰ-Ⅱ度3例,Ⅲ-Ⅳ度3例。轻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仅有9.5%(2/21),无中度和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③中位随访396 d(15-1886 d),18例(72.0%)存活,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1.1%,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为65.6%。7例(28.0%)死亡,其中3例(12.0%)患者死于感染,2例(8.0%)患者死于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4.0%)患者死于颅内出血,1例(4.0%)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④结果显示,对于无同胞相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可行有益的替代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相合 植入率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监测微小残留病及干预复发 被引量:6
5
作者 万鼎铭 孙琳琳 +6 位作者 谢新生 郭荣 曹伟杰 张素平 李丽 陈晓娜 刘郁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3-1418,共6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是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问题。早期干预、预防移植后复发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降低移植后死亡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监测微小残留病是目前广泛可靠、切实可行的方法。...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是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问题。早期干预、预防移植后复发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降低移植后死亡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监测微小残留病是目前广泛可靠、切实可行的方法。目的:动态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指标,探讨其预测早期复发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3例,检测移植后1,3,6,12个月微小残留病指标变化,观察微小残留病水平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微小残留病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0.0%和65.8%,总生存率分别为50.8%和68.9%,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2)移植后骨髓微小残留病阳性患者16例,进行干预治疗后,4例患者微小残留病转阴,至今未复发;(3)血液学复发患者11例,分别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二次移植,最终血液学复发死亡,从发现微小残留病阳性到血液学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00(7-190)d,期间给予干预,可延长复发时间;(4)1例患者拒绝治疗,最终复发死亡;(5)结果表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水平,预防早期复发,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可以提高移植后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延长复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双表型 急性 复发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年21例随访 被引量:2
6
作者 万鼎铭 刘郁叶 +7 位作者 曹伟杰 邢海洲 谢新生 王叨 张素平 李丽 陈晓娜 孙琳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2-668,共7页
背景:近年来,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逐渐完善成熟,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成为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治疗选择手段。目的:观察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骨髓增生... 背景:近年来,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逐渐完善成熟,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成为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治疗选择手段。目的:观察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行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倍体外周血移植预处理方案均采用改良的BU/CY+ATG方案,应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巴利昔单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行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时间333 d(22-1 222 d);其中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率76%(16/21);粒细胞植入率100%(21/21),中位植入时间12 d(7-17 d),血小板植入率81%(17/21),中位植入时间14 d(7-68 d);②移植物抗宿主病累计发生率52%(11/21),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9%(6/2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4%(5/21);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38%(8/21);移植后复发率5%(1/21);③21例患者2年内非复发死亡率48%(10/21),2年无病生存率46.8%;④结果显示,在无人类白细胞抗原同胞相合及非血缘全相合供者的情况下,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可行的替代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亲缘单倍体 外周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干细胞 移植 非复发死亡 无病生存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BD方案诱导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移植后维持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闫苒 万鼎铭 +4 位作者 谢新生 曹伟杰 王萌 张素平 张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8期3272-3275,共4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标准B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诱导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移植后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BD方案序贯auto-H...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标准B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诱导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移植后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BD方案序贯auto-HSCT及维持治疗的3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M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9~64个月),3 a总体生存(OS)率为67.4%,3 a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4.3%。auto-HSCT后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3 a PFS率高于单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57.5%比49.4%,P<0.05)。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3 a OS率与单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比61.3%,P>0.05)。结论BD方案序贯auto-HSCT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进行维持治疗可进一步延长MM患者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单臂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慧敏 张素平 +4 位作者 曹伟杰 李丽 张然 王怡然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4921-4927,共7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众多血液系统疾病治愈的重要甚至唯一手段,但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然是致死性并发症之一,且对于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尚缺乏有效的标准化治疗。不少研究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功能治...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众多血液系统疾病治愈的重要甚至唯一手段,但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然是致死性并发症之一,且对于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尚缺乏有效的标准化治疗。不少研究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功能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但实际疗效尚缺乏足够临床证据支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安全性及与疗效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共入组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4例患者,其中儿童8例,成人16例;Ⅱ度10例,Ⅲ-Ⅳ度14例,均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用第三方来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其疗效、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原发病复发、继发感染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位输注总剂量2.7×10^(6)/kg[(2.02-6.00)×10^(6)/kg],中位输注次数2.5次(2-6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与首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5 d(8-36 d);②首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后第28天的总体有效率为83%(20/24),2年总体生存率33.3%;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无效组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0%(P<0.0001),两组在长期生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Ⅱ度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优于Ⅲ-Ⅳ度(P=0.024);年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及器官的部位及数量、原发疾病的类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次数对疗效无显著影响;④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疗效 生存
下载PDF
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秦洋 万鼎铭 +6 位作者 曹伟杰 张素平 李丽 张然 宋永平 张龑丽 王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69-1975,共7页
背景:近年来,脐血逐渐成为亲缘及非血缘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极其关键的替代干细胞来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01/2... 背景:近年来,脐血逐渐成为亲缘及非血缘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极其关键的替代干细胞来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01/2018-12-3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同胞脐血移植及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脐血移植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同时应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2例同胞脐血移植患者及3例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造血植入失败继发感染死亡,其他全部脐血移植患者均顺利达到造血植入;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 d(11-43 d),18 d(12-45 d),P=0.307]与[20.5 d(15-50 d),27 d(18-56 d),P=0.77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6%vs.43%,P=0.737)与(15%vs.33%,P=0.41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胞脐血移植组与非血缘脐血移植组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为56%,7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43);③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2年总体生存率与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vs.36%,P=0.301)与(56%vs.33%,P=0.151),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胞脐血移植组、非血缘脐血移植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4%vs.24%,P=0.044)与(50%vs.20%,P=0.039),两组在长期生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结果显示同胞与非血缘脐血移植均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可行的移植方式,尤其在儿童血液病患者替代供者移植的长期生存方面明显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同胞相合 非血缘相合 恶性血液病 长期生存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植入 总体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下载PDF
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鼎铭 陈晓娜 +5 位作者 曹伟杰 邢海洲 何海燕 柳飞 陈诗彧 庞雨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0期8095-8101,共7页
背景:在中国,儿童患者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较困难,而以父母供者较多。目的:回顾性分析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例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 背景:在中国,儿童患者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较困难,而以父母供者较多。目的:回顾性分析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例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1患者17例中16例(94%)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5)d和17(12-28)d。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7%(8/17),其中Ⅰ-Ⅱ度29%(5/17),Ⅲ-Ⅳ度18%(3/17)。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1%(7/17)。3中位随访268(43-753)d,12例存活,总生存率为71%(12/17),死亡5例(29%),均为移植相关死亡,其中1例植入失败死于皮肤真菌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无患儿移植后复发。4结果显示,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移植 单倍体 外周血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 生存率 疗效
下载PDF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慢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鼎铭 张素平 +1 位作者 张诚 邵运丽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均为成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但两者同时发生甚为罕见。T—LB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合并CML则预后更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现报告我们诊治的1例成人T—LBL合并CML行单...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均为成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但两者同时发生甚为罕见。T—LB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合并CML则预后更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现报告我们诊治的1例成人T—LBL合并CML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慢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文献复习 移植治疗 单倍型 侵袭性淋巴瘤 恶性血液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