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的聚己内酯螺钉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
1
作者 任铖真 毕方刚 +3 位作者 王志远 王亚飞 李鹏举 田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在聚己内酯(PCL)螺钉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评价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通过3D打印设计制作多孔PCL螺钉,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HA涂层。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于双侧后肢建立... 目的: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在聚己内酯(PCL)螺钉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评价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通过3D打印设计制作多孔PCL螺钉,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HA涂层。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于双侧后肢建立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左右侧随机植入含HA涂层(实验组)及不含HA涂层的(对照组)PCL螺钉,术后6、12周分别处死10只,取膝关节,制备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复合物标本,通过Masson染色、Micro-CT检测、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螺钉与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情况。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术后6、12周两组螺钉周围均有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并向螺钉孔隙内生长,但实验组新生骨小梁的量和深度均优于对照组。Micro-CT示术后6、12周两组螺钉界面骨隧道内新生骨逐渐增加,且实验组周围新生骨量多于对照组。与术后6周相比,两组术后12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均升高,骨小梁分离率降低;术后6、12周,实验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周实验组最大拉力峰值均高于对照组[(39.98±5.32)N vs(27.46±6.95)N,(62.64±8.76)N vs(50.15±6.48)N](P<0.05)。结论: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的PCL螺钉的HA涂层能够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整合,提高界面螺钉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羟基磷灰石涂层 聚多巴胺仿生法 骨整合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玉生 朱海洋 +3 位作者 钟斌 崔浩 汪鑫 理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评估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87例脊柱病变患者(共98个伤椎)行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评估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87例脊柱病变患者(共98个伤椎)行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远期疗效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应用优化的CT引导经皮椎体穿刺成功率100.00%,注入骨水泥2~9 ml,平均(4.17±1.34)ml。VAS评分术前(7.96±0.48)分,术后6月(1.89±0.47)分;术前ODI平均(72.85±6.84)分、术后6个月(9.24±8.30)分;两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WHO评估:总有效率为97.70%。术后即刻CT证实,共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根性痛。结论术中CT精确引导可优化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操作,有效控制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下载PDF
CPM机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倩 杨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M组及未使用CPM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4天时膝关节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改良CPM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传统CPM组与未用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CPM组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与未用C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改良CPM机的使用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CPM机 康复锻炼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HO-1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徐玉生 理阳 +4 位作者 汪鑫 朱海洋 钟斌 李鹏辉 苏一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MT对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MT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暴露T_(11)~T_(12)节段,不损伤脊髓神经。损伤组...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MT对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MT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暴露T_(11)~T_(12)节段,不损伤脊髓神经。损伤组和MT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T_(11)~T_(12)SCI模型,并分别在SCI后10 min腹腔注射MT溶剂和MT制剂。各组于术后6、12、24 h随机选取12只大鼠处死,取T_(11)~T_(12)节段脊髓标本。其中6个标本液氮保存,以备检测HO-1 mRNA的表达水平,另外6个标本甲醛固定,以备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切片,观察SCI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的HO-1 mRNA水平比较:MT组最高,损伤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在12 h和24 h时间点上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切片观察SCI程度:对照组最轻,MT组次之,损伤组最重。免疫荧光显示:MT组HO-1表达最多,损伤组次之,对照组最少。结论 MT能在大鼠急性SCI后促进HO-1表达,并减轻损伤脊髓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素 血红素氧合酶-1 HEME oxygenase-1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浩洁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情况,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脱位率,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髋关节置换手术 感染率 脱位率 满意度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飞 许建中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16膝)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组(59膝),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组(57膝)。应用屈膝30°的侧... 目的:研究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16膝)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组(59膝),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组(57膝)。应用屈膝30°的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Insall-Salvati比值以反映髌骨高度。结果:A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会造成TKA术后髌骨高度下降,导致低位髌骨及髌腱短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下脂肪垫 髌骨高度
下载PDF
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稼冰 许建中 +1 位作者 田科 李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2例(5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全长正位... 目的研究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2例(5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全长正位片检查的27例(54膝)非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分别量取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以胫骨平台内翻角>9°为内翻畸形,胫骨平台内翻角<-9°为外翻畸形,比较两组胫骨内翻、外翻畸形发生率。以胫骨平台内翻角的大小来衡量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程度,比较两组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程度的差异。结果 A组胫骨内翻畸形19例(35.2%),外翻畸形5例(9.3%)。B组胫骨内翻畸形28例(54.9%),外翻畸形3例(5.9%)。B组内翻畸形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翻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骨内翻畸形患者(19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54±4.22)°,胫骨形态正常患者(30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9±5.72)°,胫骨外翻畸形患者(5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1.75±2.36)°;B组胫骨内翻畸形患者(28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43±4.92)°,胫骨形态正常患者(20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0.71±5.63)°,胫骨外翻畸形患者(3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1.64±1.10)°。两组胫骨内翻畸形、胫骨形态正常、胫骨外翻畸形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畸形有关,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翻畸形 胫骨外翻畸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真菌感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龚汉普 陆世涛 +5 位作者 陈涛 田进翔 辛超飞 史简铭 常英健 许建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71-876,共6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真菌感染是一个复杂且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本文系统性回顾了相关文献,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真菌感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其临床诊疗做出指导并对其未来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真菌感染
下载PDF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薛小华 许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所有病例分为A组(ROM< 90°)和B组(ROM≥...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所有病例分为A组(ROM< 90°)和B组(ROM≥90°).所有病例均采用相同型号假体及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相同功能恢复锻炼方法,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TKA术后所有膝关节的活动度均高于术前,而最大屈膝度数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ROM及最大屈膝度仍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条件下,术前活动度大的膝关节较活动度小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活动度 最大屈膝度
下载PDF
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旋转与疼痛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源鑫 许建中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共46例固定平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1 a。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3例。进行术后膝关节CT扫描。结果:46个患者中包括14个术后疼痛患者和32个无痛...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共46例固定平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1 a。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3例。进行术后膝关节CT扫描。结果:46个患者中包括14个术后疼痛患者和32个无痛患者。疼痛组中胫骨假体平均内旋9.43°(外旋3°-内旋16°),股骨假体平均内旋6°(内旋2°-内旋10°);无痛组中是胫骨假体平均外旋0.44°(外旋8°-内旋6°),股骨假体平均外旋0.75°(外旋5°-内旋4°)。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假体可以适度外旋,而假体的内旋会导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尤其是在胫骨平台内旋大于6°,股骨假体内旋大于4°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疼痛 旋转 假体
下载PDF
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和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艳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换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红光治疗,直至伤...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换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红光治疗,直至伤口愈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切口疼痛程度分级较轻,住院期间患者切口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创面进行红光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组织肿瘤 红光治疗 创面愈合 疼痛
下载PDF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膝关节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灿 张倩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膝关节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48例膝关节肿瘤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组2组,常规护理组23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组25例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膝关节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48例膝关节肿瘤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组2组,常规护理组23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出院后采取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法。结果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3.62±3.1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1.09±2.39)分、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6.48±0.78)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5.26±4.23)、(50.18±2.56)、(99.65±0.96)分,而骨骼肌肉肿瘤下肢评分量表(MSTS)评分、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手段的应用对改善膝关节肿瘤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延续护理 术后生活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 常规护理 PSQI 睡眠质量 术后护理
下载PDF
肩关节镜治疗肩锁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唐豪杰 许建中 +2 位作者 李广恒 李毅 赵亚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锁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23例肩锁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肩关节镜下肩锁关节分离及锁骨远端局部打磨,术前术后采用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锁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23例肩锁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肩关节镜下肩锁关节分离及锁骨远端局部打磨,术前术后采用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患者术前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为(73.63±3.5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71.65±3.46)分;术后随访,ASES评分为(94.82±2.93)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2.63±3.28)分。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治疗肩锁关节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保留后方关节囊及锁骨周围韧带,对稳定肩关节具有重要意义,术后能早期康复活动,减少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锁关节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疗效及安全性
14
作者 刘冠磊 李毅 许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组(A组,分别于术毕关口时及术后3 h)及术后静脉使用1次氨甲环酸组(B组,术毕关口时),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较B组小,输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4例DVT,B组为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2次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提高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成形术 氨甲环酸 术后出血 输血率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黄芪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秀真 程田 +13 位作者 寇红伟 尚国伟 杨莹 陈向荣 包德明 孙新志 张书豪 郭俊杰 李劲峰 皮国富 王义生 刘宏建 李亚南 李利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721,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击打法制作SCI小鼠模型,随机将术后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予治疗,术后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黄芪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小鼠术后3 d麻醉处死,用干... 目的观察黄芪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击打法制作SCI小鼠模型,随机将术后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予治疗,术后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黄芪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小鼠术后3 d麻醉处死,用干湿称重法测定出脊髓含水量,二氢乙锭(HEt)染色测定脊髓活性氧(ROS)的积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试剂盒检测损伤脊髓附近区域的凋亡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的表达量,术后7、14、21、28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糖水偏嗜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状况,斜面实验评价小鼠的后肢力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性蛋白(NeuN)和脊髓白质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量。结果(1)黄芪治疗组脊髓含水量(67.67±3.34)和对照组(83.33±1.91)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8,P<0.01)。(2)对照组(2 051.67±38.05)比较黄芪治疗组ROS荧光强度(1 520.00±71.8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7,P<0.01)。(3)黄芪治疗组细胞凋亡数量[(67.67±3.43)个]和对照组[(79.34±2.53)个]比较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5)。(4)黄芪治疗组抑炎因子IL-10表达量(1 084.33±59.97)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47.67±34.65) pg/ml,而治疗组促炎因子TNF-α的表达量(834.50±29.71)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 033.00±46.8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1)。(5)脊髓损伤第7、14、21、28天,BMS评分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1.13±2.50)、(1.75±2.38)、(2.13±2.80)、(3.00±2.63)分],黄芪治疗组评分[(2.50±1.38)、(3.00±1.25)、(3.75±1.63)、(4.50±1.50)分]升高。(6)损伤第21天,斜面放置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斜面度数[(54.75±8.34)°]高于对照组[(41.50±13.25)°]。(7)脊髓损伤第21天,糖水偏嗜实验表明黄芪治疗组糖水偏嗜度[(64.67±1.43)%]和对照组[(50.17±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1)。(8)比较对照组[(31.00±1.95)个],治疗组[(51.17±2.40)个]的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黄芪治疗组[(43.33±1.91)%]的脊髓白质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29.00±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0,P<0.01)。结论黄芪对脊髓损伤小鼠存在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脊髓损伤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微小RNA-345-5p抑制Smad1蛋白翻译调节成骨细胞功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志 李劲峰 +11 位作者 陈松峰 寇红伟 陈向荣 包德明 尚国伟 姬彦辉 程田 李宇 李智富 许建中 王义生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44-2447,共4页
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345-5p对成骨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iRNA芯片寻找差异表达miRNA。pLVX-IRES-ZsGreen1质粒构建miR-345-5p过表达载体,建立过表达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过表达变异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和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345-5p对成骨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iRNA芯片寻找差异表达miRNA。pLVX-IRES-ZsGreen1质粒构建miR-345-5p过表达载体,建立过表达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过表达变异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生长曲线实验对比3组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相互作用。构建miR-345-5p+空质粒、对照RNA+空质粒、对照RNA+Smad1质粒和miR-345-5p+Smad1质粒组,在大鼠成骨细胞内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的相互作用。采用Student-t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生信分析提示miR-345-5p在骨折中的高表达,Smad1为其调控分子。将miR-345-5p质粒导入大鼠成骨细胞,CCK-8提示miR-345-5p质粒较miR-345-5p变异体质粒(48 h:q=7.453,P<0.01,72 h:q=15.34,P<0.01)及空白质粒(48 h:q=6.963,P<0.01,72 h:t=12.68,P<0.01)成骨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生长曲线显示转入miR-345-5p质粒的成骨细胞48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q=3.814,P<0.05),72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iR-345-5p变异(q=11.010,P<0.01)和对照组(q=10.41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45-5p可降低野生型Smad1-3’端非编码区(3’UTR)质粒组荧光素酶的活性,细胞实验证实miR-345-5p显著降低大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生长曲线,过表达Smad1后成骨细胞的活动和生长曲线得到恢复。结论miR-345-5p通过调控Smad1分子调控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参与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45-5p SMAD1 骨折 成骨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玉生 汪鑫 +4 位作者 理阳 朱海洋 钟斌 李鹏辉 苏一帆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自噬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脊髓损伤组(B组)、褪黑素治疗组(C组)。A组仅行...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自噬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脊髓损伤组(B组)、褪黑素治疗组(C组)。A组仅行椎板切除,暴露T11-T12节段,不损伤脊髓神经。B组和C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T11-T12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0 min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水乙醇和100 mg/kg的MT制剂。各组分别于术后6、12、24 h随机选取12只大鼠,取T11-T12节段脊髓标本,6个标本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6个标本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切片,观察脊髓损伤及修复情况。术后24 h对3组大鼠进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结果术后24h,B、C两组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C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B组明显上升(P<0.05);术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水平比较: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在6、12和24 h时间点上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切片观察脊髓损伤程度:A组最轻、C组次之、B组最重,并且各组损伤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重;免疫荧光显示:C组LC3阳性细胞最多、B组次之、A组最少。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发生了自噬,MT能增强自噬并缓解创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素 自噬 LC3
原文传递
挤压螺钉材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影响
18
作者 田科 毕方刚 李鹏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848-1852,共5页
[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与钛合金材质挤压螺钉前交叉籾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对移植物-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0月,ACL损伤患者106例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 [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与钛合金材质挤压螺钉前交叉籾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对移植物-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0月,ACL损伤患者106例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均采用LARS人工軔带行ACL重建术,PEEK组采用PEEK螺钉,而钛合金组采用钛合金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比较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测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的稳定性均显著改善,Lysholm评分和膝伸屈ROM增显著增加(P<0.05)。PEEK组在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的稳定性,以及Lysholm评分和膝伸屈ROM均显著优于钛合金组(P<0.05)。实验室检测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2个月两组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血清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变化(代>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血清补体C3、补体C4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骨隧道扩大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PEEK组骨隧道扩大均显著小于钛合金组(P<0.05)。[结论]PEEK挤压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特性,更有利ACL重建移植物与骨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骨愈合 聚醚醚酮螺钉 钛合金螺钉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灿 谷晓明 +4 位作者 任敏 郭彩娟 薛艳格 孙宁 徐慧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32期4565-456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循证理念进行精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变化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用于TKA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循证护理 精准护理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灿 底瑞青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3059-30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术后实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管理行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功能锻炼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