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月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李珠银 曹瑞敏 +2 位作者 唐庆华 程淑琴 赵佳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引产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足月PROM孕妇175例,根据足月PROM距离启动催产素引产的时间间隔(P-O)的时间分为4组:A组(2~6 h);B组(>6~9 h...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引产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足月PROM孕妇175例,根据足月PROM距离启动催产素引产的时间间隔(P-O)的时间分为4组:A组(2~6 h);B组(>6~9 h);C组(>9~12 h);D组(>12 h),统计4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分娩情况、母婴结局。结果4组抗生素使用时间随着P-O时间的延迟而增加(P_(趋势)<0.05),B、C、D组剖宫产、产时发热以及胎窘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P-O之间存在线性相关趋势。结论在明确无剖宫产指征时,经过充分母胎评估,临床医生对足月PROM的孕妇应当建议在2~6 h积极进行催产素引产,可以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胎膜早破 引产时机 催产素 母婴妊娠结局
下载PDF
河南省14地区城乡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冰 陈娟 +4 位作者 胡孟彩 吴慧琰 任琛琛 崔玲玲 崔世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河南省14地区城乡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10月在河南省14个地区共28家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 120例单胎孕妇。采用食物频率表法计算孕妇孕期的膳食摄入情况,并对其孕期营养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目的探讨影响河南省14地区城乡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10月在河南省14个地区共28家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 120例单胎孕妇。采用食物频率表法计算孕妇孕期的膳食摄入情况,并对其孕期营养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进行记录。根据孕妇现居住地址,将1 120例孕妇分为城市组(585例,52.2%)和乡镇组(535例,47.8%)。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检验,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 120例新生儿中,20例(1.8%)低出生体重儿,1 019例(91.0%)正常出生体重儿,81例(7.2%)巨大儿。城市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7±453) g,低于乡镇组的(3 459±417) g(t=-2.756,P=0.006)。配偶文化程度、孕期月花费、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P值均〈0.05)。城市组孕妇的平均知识-态度-行为评分为(63±14)分,高于乡镇组的(58±14)分(t=7.44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膳食中豆类、油炸食品的摄入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蔬菜类摄入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结论河南省孕妇的配偶文化程度、孕期月花费、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膳食摄入情况均可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婴儿 新生 孕妇 体重增长 膳食调查
原文传递
微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3
作者 陈雁南 孔红霞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Endoglin及PCNA在宫颈癌的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正常宫颈、31例宫颈癌、3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Endoglin和PCNA的表达,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指数(PI)。结果:Endoglin及PCNA与宫颈癌... 目的:探讨Endoglin及PCNA在宫颈癌的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正常宫颈、31例宫颈癌、3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Endoglin和PCNA的表达,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指数(PI)。结果:Endoglin及PCNA与宫颈癌的分级和FIGO的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与MVD和PI表达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的恶性度和FIGO临床分期与MVD、PI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管形成参与了宫颈癌的发展;Endoglin和PCNA与宫颈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官颈癌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超声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晓辉 罗晓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长期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肌瘤分型及切除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视进一步提高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减少术后肌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视 宫腔镜电切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疗效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王晓辉 《海峡药学》 2018年第4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病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56例产后出血病例,双盲法纳入实验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病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56例产后出血病例,双盲法纳入实验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止血成功率(100.0%VS 82.14%)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活动性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35.71%),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临床效果确切,且能够控制出血,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安全就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下载PDF
132例产前诊断21三体胎儿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瓷 任方 +1 位作者 栗梦梦 杨培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的21三体胎儿的临床资料,科学指导孕妇采用合理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方案。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诊断检出的21三体胎儿132例,分析其病史资料、产前筛查情况、产前诊断指...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的21三体胎儿的临床资料,科学指导孕妇采用合理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方案。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诊断检出的21三体胎儿132例,分析其病史资料、产前筛查情况、产前诊断指征、超声检查和产前诊断结果。结果132例孕妇产前诊断的指征依次为超声异常65例(49.2%,65/132)、无创DNA产前筛查21三体高风险44例(33.3%,44/132)、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8例(13.6%,18/132)、高龄3例(2.3%,3/132)及21三体胎儿孕育史2例(1.5%,2/132)。100例孕妇(75.8%,100/132)有胎儿超声异常表现,分别为软指标异常(70%,70/100)、结构异常(20%,20/100)和其他异常(10%,10/100)。软指标异常中最常见的为胎儿颈部透明层增厚(31例),胎儿结构异常中最常见的为心血管结构异常(10例)。48例孕妇行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结果显示,21三体高风险28例(58.3%,28/48),临界风险11例(22.93%,11/48),低风险9例(18.8%,9/48)。结论21三体胎儿的主要高危因素为高龄、产前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和既往21三体胎儿孕育史,因此做好产前病史采集,合理选择产前筛查方案,综合孕妇各方面情况考虑其风险因素,有助于提高产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产前筛查 21三体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苦参凝胶联合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文博 封全灵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凝胶联合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晚上将阴道清洗干净... 目的探讨苦参凝胶联合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晚上将阴道清洗干净之后给予双唑泰阴道凝胶,1支/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阴道给予苦参凝胶,1支/次,1次/d。两组患者连用7 d,停药后第1次月经净后再重复连用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评分和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9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0.00%、2.50%,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阴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减少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外阴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灼痛感评分、外阴瘙痒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凝胶联合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凝胶 双唑泰阴道凝胶 霉菌性阴道炎 复发率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临床症状评分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